印度号称自己的是世界第三强国,拥有着超过140万的军队,也是世界上少数拥有航母的国家之一,可却在几十年间的时间里从没有打服过只有60万大军的巴基斯坦,甚至说的上是屡战屡败,这种情况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巴铁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早期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很少有人知道在历史上,印巴两国曾经是一个整体,有着同宗同源的密切关系,早前也都受到英国的殖民统治,其实我们在电视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国家的人民也都是长得很相似的甚至是一些打扮和习俗,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曾经的关系也没有现在这样充满火药味,那么两个国家的关系是从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呢?
其实这还是要从当时的殖民者英国说起,英国大家都懂,历史上的某段时间十分热衷于海外殖民扩张,印度就是那时候和英国产生了关系,但不管是谁都不愿意别人在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上作威作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也在甘地的领导下,开始反抗英国殖民者,爆发了大规模的独立运动。
当时的英国在欧洲战场上应顾不暇,在加上国力也没有之前那样强大,对于印度的掌控力也在逐年下降,恰逢印度独立运动,因此只能选择眼睁睁的看着印度独立。不过英国在离开印度之前却使用了一个小计谋,他在两地挑唆起一些同的旋律,并将印度拆分成若干个不同的帮派,让他们互相之间看不顺眼,最终这些帮派和争斗也就演变成后来的两个主要阵营,印度和巴基斯坦,从此印度和巴基斯坦就像我们经常见到常闹闹矛盾的两个小邻居一样,今天你摘了我家树上的枣,明天又打了你家的狗一样,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干架的路上。
事实上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还有很多,虽然大家早前也都一样,但后来为不一样了,矛盾升级也是因为地盘归属的争夺,以及在宗教和信仰问题上矛盾,但究其根本还是之前的《蒙巴顿方案》,在双方利益等各种问题的加持下,逐渐演变成后来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从1947年开始,印度和巴铁一共进行了规模比较大的三次战斗,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一个克什米尔这个19万平方公里地块的归属问题,那么克什米尔因何如此重要,令印巴两国都不愿意放手呢?
从地理位置上看,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与印度河平原的中间位置,这两种特殊的地形竟然在此地形成可完美的融合,并且对两国来说都有必争的充分理由。对印度来说,克什米尔是边界的保护线和与中亚地区来往的交通要道。而巴基斯坦的理由要来的更加直接,主要是印度河的水源问题,巴基斯坦在印度河的下游,而这条河恰巧要经过克什米尔流入巴基斯坦。当然了克什米尔也是巴基斯坦和东亚地区的交通要道。这两位邻居几次三番的闹别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次战斗扯出来的力量问题印巴两国打了很多架,多到其他的人都有点习惯了,他们也曾进行了三次比较大规模的争斗,不过在结果上却让人很是不理解。最开始,印度确实占有更大的优势,不管是地盘大小还是位置和经济实力上,都比自己的老邻居强一些。那么为何没有延续优势呢?或许我们可以从这三次战斗中找到答案。
第1次印巴大战是发生在1947年10月,这一年印度也才独立不久,若干的个遗留帮派经过数次重组,最终只剩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按照一般的进程来说,大战一触即发,谁是最后的赢家在此一战。至少印度就是这么想的,想要一举拿下巴基斯坦,然后让两个地块恢复到之前一个地块。
当年的印度有军队,有武器,有大量正规军队,甚至还有坦克等重型武器,反观巴基斯坦只有民军部队和轻型武器,双方实力一目了然。这次战斗双方谁也不服,打了一年多,很有一直打下去的趋势,不过最后阶段,却被联合国叫停制止了,时间刚刚好,双方都累了。对于印度方面来说,虽然战力更强,但在开战的地区在环境和地理位置上都没有占太大优势,打起来也很累,有人劝架便顺理成章接受了联合国的建议,双方都停止了战斗。
不过两国的战斗并不会轻易停止,印度多少也在这次战斗中占了点小便宜,便想继续扩大这种优势。这次战斗距离第一次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的时间,巴基斯坦已非吴下阿蒙,比起当年的民兵和少量枪炮,这次双方的战斗要更高级一些,甚至一度扩展到了空中,双方再次来到克什米尔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印度方面似乎要打开全面攻势,结果打着打着又僵住了,打又打不下去,停又停不了,双方互有胜负,最后只能由联合国再次出面调停,暂停战斗。
你以为这就完了?其实并没有,时间来到1971年,印度又来了,气势上也不一样了,大有一鼓作气的趋势。恰巧巴基斯坦方面内部也发生了一些问题,便逐渐落入下风,最后只能向中国求助,中国方面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伸出援手,给予物资支援。这次战斗并没有像前两次进行的那么久,只有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联合国第三次出手,双方战斗结束。在之后的岁月里几乎就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的摩擦和大范围的竞争。
不过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之前的三次大规模作战还是之后时不时的小规模摩擦,印度似乎都占不到太大的便宜,和巴基斯坦的争斗,表面上怎么看都好像印度更有优势,但就是啃不下巴基斯坦这个硬骨头,即便进入现代化军事时期,有了核武器,也有了航母,都难以拿到优势,甚至落入下风的时候更多,这到底是印度太弱还是巴基斯坦太强呢?
印度到底为啥总是打不过其实印度和巴基斯坦持续了多年的战斗,双方的势力并不能淡出年的从武器方面找原因,即便是找也很玄学,要知道印度方面每年要购买多少武器,花费了多少军费,这些数字在全球看来都很惊人,但他打不过巴基斯坦或许是有着多方面的综合原因。
首先双方战斗人员的素质上看,也可以理解成专业的培训以及坚定维护国家的意志有多强,从历史上看,团结意志坚定捍卫国家战士们最终都不会太吃亏。要有为国家风险牺牲的勇气,别看之虚无缥缈摸不到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勇气是要胜过千军万马的。
但印度方面是全球都知名的等级制度森严,这就导致了国内贫富差距太大,穷的太穷,有钱有地位的甚至可以向血脉一样传承还好几代,这也就直接造成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些人根本吃不饱,这个时候国家军队抛来了橄榄枝,当兵不仅能吃饱还能有工资,至于目的未必都是保家卫国,多数只是将当兵作为自己的一份工作,谁会为了工作不要命?所以这种情况就直接导致了印度军队战斗力下降,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信仰不足。
其次,还真就出现在信仰问题上,不过却是在宗教的信仰上,我们都知道玄奘前往天竺取经的故事,天竺也就是印度,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反而是佛教在印度籍籍无名,这种奇怪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印度国内的宗教太多了,大家来到部队后,信什么的都有,想要达到一致基本上不可能实现,思想都不一样了,怎么可能是铁桶一块?反观巴基斯坦,虽然也有别的宗教,但大体上都是一个,所以也就很容易在思想和信仰上产生一致和共鸣。
第三点就是军事武器的自主研究问题上,就像是我们平时消费看到的那样,有些人喜欢自己做衣服,或者是花一些小心思,弄出来和别人不一样的属于自己的东西,而有些人则是看到新品发布就两眼放光,完全不顾是不是适合自己,就开始买买买。
印度就很有点买起东西不管不顾的架势,隔壁的巴基斯坦致力于自主研究,在军事科技上进行更深的钻研,几十年的时间也研发制造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平时自己生产就够军队使用,即便有时候做不出来或者不够用,也都是买一些适合的东西加以利用。
印度就不一样了,论钱那是真比巴基斯坦强很多,有钱就买新武器,今天从这里买点,明天那里出了新品也要拥有,什么强买什么,什么先进买什么,不能说这点不好,但买的多了维护起来也是问题,关键买的时候毕竟买到的是物品,可不包含技术,这些装备和武器一有点“头疼脑热”自己都没法修,平时还好,要是战斗上出现了这种问题呢?
不过近些年来,印度也开始重视起来自主研发的问题,但究其实质却让人啼笑皆非,他的自主研发,不过是从各个国家买零件,然后自己组装起来,做成名副其实的“万国牌”,从长远来看,就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了。
最后便是核武器问题,早前在常规武器上印度占有很大优势,装备的几乎都是顶尖的东西,但现在不一样了,巴基斯坦也有核武器的能力,印度瞬间就失去了优势,更要命的是,双方都没有防御核武器的能力,这就导致了谁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动手,毕竟一旦使用就是两败俱伤。
综上所述,也就不难看出印度方面为何有那么多军队,那么好的武器总是占不到优势的原因了。不过归根究底,战争都是能不打就不打最好。
印度拥有140万军队,为何奈何不了巴基斯坦?
现代化战争不是靠人多取胜,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印度的军事和经济各方面实力都远超巴基斯坦,但是为什么奈何不了小小的巴基斯坦呢?下面我根据在印度的生活经历来分析下。印度表面上军事很强大,实际军事体系很差,各部门协调能力极其差。举个例子,年初印巴冲突时,印度地面部队发射一颗导弹把自家的一架飞机干掉了。这在国际社会是个大笑话。飞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不开启,地面部队不确认飞机标志,发射导弹不请示。这就是印度现代化军队的状态,如何能战胜巴基斯坦,更何况背后还有中国在撑腰。
巴基斯坦只是印度领导拿来拉选票的一个方式,就像美国最近几届总统一样上台前先打中国牌。莫迪之所以每次在换届选举时对巴基斯坦进行局部轰炸和挑起冲突,无非就是向印度人展示自己强硬的手腕,获取更多奋青的支持。
印度还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攻打巴基斯坦,且不说军事实力,这种做法在国际社会上也是站不住脚的,舆论压力都能让印度执政党下台。
所以不管印度的经济军事实力有多强,都奈何不了巴基斯坦。因为巴基斯坦是全球公认的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