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幸运星(富书专栏作者)
孩子今后玩游戏被限制时间,或者充值后也能较好地退费,想想是不是都很美?
有外力介入网络管制,相信所有家长做梦都能笑出声。
这不是空谈 ,而是人大代表、杭州某高校教师杨金龙提出的建议。
杨老师表示,会将日趋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运用于网络游戏管理。即用刷脸识别技术,弥补实名认证的不足,实现“人证合一、人机对应”。
同时杨老师建议,对于未成年人的游戏充值,可以有较畅通的退费通道。
先不说这个建议的实施和成效有待考量。可这种方法毕竟是外力,正如童话中的魔镜一样,使用才能恢复美貌。是治标不治本。
泰戈尔有句名言,“用铁锤无法开启的锁,唯有吻合的那把锁的钥匙才能开启。”内力才是稳定向上生长的因素。
所以我们在稍稍松弦同时,更要把精力关注在孩子自我管控上面。
形成良好内驱力,不被游戏迷失心智
尹建莉老师说过:“一个孩子如果沉迷于网络不可自拔,并不是网络本身让其沉溺,而是因为孩子心里空虚。
如果孩子足够心理强大,手机和网络只会成为他娱乐和休闲的一部分。游戏只是孩子压力大的一个情绪出口。”
这段话,在《老师,请回答》的高一男生浩浩身上得到印证。
本是该好好读书的年龄,可他却因为沉迷游戏,没法上学。父母断网砸手机,可引来了浩浩更大的反抗,他怒砸了电视。
知道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电竞手,现场为他请来了《王者荣耀》四连冠得主跟他PK,毫无疑问,浩浩被秒杀。
本想让他知难而退,没想到他坚持不放弃游戏。在老师和他私下深聊后,节目组发现了浩浩沉迷游戏的主要原因。
四年级时父母离婚,他跟着妈妈出去住了一年半。复合时父母总是争吵,他不得已寄宿学校。有次晚上走了好几里地,去找妈妈。
虽然不用住校了,但家里装修,他们母子一直寄居在姨妈家。
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浩浩一直处于动荡的家庭关系中,安全感很匮乏。
家人团聚后,难得的饭桌时间,爸爸却端着碗看电视。父子之间严重缺乏有效沟通。由于心理情感一直被漠视,他选择了游戏作为出口。
现场几位专家老师,总结青少年沉迷游戏的5大原因:
1、缺乏自控力
2、为了获得尊重
3、和同伴交往困难
4、缺少与父母沟通
5、过度溺爱,疏于管教。
在节目组帮助下,这对父子为彼此打开了心门。
而构架好亲子沟通这座桥梁后,大人还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让他获得成就感。
在学习群里我听一位宝妈讲过自己的故事。
他儿子从小坚持阅读,足球画画也都能拿出手。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和同学组队打网游。
打的时候也很疯,假期里熬夜是常有的事。可他作业和成绩都没有落下。
那位宝妈坦承,虽然有过担心,可儿子自己跟她说,“游戏特别好玩,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阅读有兴趣爱好,孩子自然不会只把精力放在游戏上面。
王明阳说过“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内驱力才是支撑一个人强大的利器。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如果父母和孩子因为游戏关系很僵硬,孩子有的是办法抗衡。
我们平常注重表率,把电脑只是作为学习的工具,孩子自然会有正确认知。而平日亲子关系良好,到他们出现这样情况时,大人的规劝他们才能听进去。
在孩子接触游戏前,大人能注重培养他们早期的阅读和运动,孩子就不会因为游戏而迷失心智。
当他见过浩淼星空,绝对不会认为电灯璀璨无比;当他胸有大海,绝对不会为眼前的河流而止步。
保护孩子自尊,助他形成自律
纳撒尼尔·布兰登提到过:“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他的思维方式、情绪、希望以及人生目标,同时也影响到他的行为。”有了自尊,才有自律。
樊登老师讲过儿子嘟嘟关于游戏的故事。他会用问答的方式,让小孩知道游戏除了眼睛近视,还会成瘾这样的危害。
当嘟嘟按约定结束游戏时,爸爸会及时反馈孩子的行为,“这个行为叫自律。”只要简单教会孩子感受即可,不能不切实际地夸赞。
孩子很珍视这种荣誉感,每次都会及时关掉游戏。后来还因为“体验过乐趣了”主动卸载掉积分好久的一款游戏。
在愉悦轻松中玩,孩子自然有能力管理自己。
我儿子从5岁半开始接触游戏。当初让他主动玩,是觉得可以增加小朋友间的共同话题。
我给他准备了一个30分钟小沙漏,怎么玩什么时候玩都是他说了算。如果中途被打扰,我也会把时间给他补上。
正因为感受到大人的相信和理解,他对电脑一直执行地很自觉。
赞同樊登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良好的自尊才能形成自律”。好行为和习惯,一定是在心情愉悦中感知并固化的。
好多家庭在和孩子的玩电脑方面,就是猫抓老鼠,大人抓得累,孩子躲得也很累。
关键这样还刺激孩子,更觉得游戏是深不可测好玩儿的事情。
好比我们追剧,谁不想要一个轻松舒缓的心情呢?
所以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孩子吧。
玩之前能给孩子温柔和善的提醒,过程中让孩子玩得满足开心,甚至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打打杀杀中建立深厚情谊。
结束时用其他有趣的选择,分散孩子的意犹未尽。
有了恰如其分的自尊,方有越来越好的自律,穿过自律的自由,才是幸福真正的底蕴。
给孩子足够多的爱和陪伴,让他战胜自己
成绩优秀的孩子,考上心仪大学后因为网瘾休学在家,你能想象大人这种煎熬吗?
尹建莉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真实案例。
男孩父母都是高知分子,不得不面对独生子的情况后,只能进行心理治疗。
这才发现,原来是从小到大对孩子管束太多了。什么事都不能做主,孩子自然没有人生方向。
知晓自己的教育错误后 ,妈妈很勇敢地面对。她任由孩子不洗澡不出门疯狂了一段时间,不指责不抱怨,学会家庭所有事件都让孩子参与,听从孩子意见。
后来孩子想做生意卖饮品。她和儿子一起把店面选在自己任职的高校,并主动帮孩子招揽客源。这位妈妈不再纠结成绩和学历,认为儿子只要有正常方向就好。
可没想到,在生意如火如荼后,儿子主动要求重返校园。
正是因为她的爱和陪伴,才把一个网瘾少年变成了,一个对自己有规划有执行力的孩子。
马卡连柯说过:“没有父母的爱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特别是孩子迷茫无助时,父母是他们走出黑暗的唯一指明灯。
游戏主播刘宇宁,也在节目现场讲述了自己沉迷于网络的那段日子。
她是初二开始玩游戏的,特别喜欢。马上要升初三了,大人自然着急。
可她妈妈在四五月份时,商量着和她签订了一个协议。在8月31号之前,妈妈支持她所有的游戏,并陪她去打比赛。
可在那之后,希望她先把心放到学习上。初三以后再去平衡游戏和学习的时间。
她特别感谢父母,对她选择和爱好的尊重。也正是父母的尊重,她自觉遵从了那份协议,那天之后没有再去碰游戏。
从清华毕业后,怀揣对游戏的喜欢,她做了一名电竞主播。她的一段话,或许让同时代人更有共鸣:
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要在现时现刻达成。可以吸收知识学习知识的黄金年龄,也许在学校会让你有更好的成长环境。
当你更多的心智健全了以后,当你见过这个世上更多的选择之后,如果你还热爱,依然不晚。
作家张文质说过:“父母是一个一生无法跳槽的职业,所以要把教育孩子当成你最大的事业来做。”
作为父母,要注意呵护亲子关系,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运动,让孩子感受其中的美好,理性看待网游。
作为孩子,要明白当下阶段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父母,是孩子行走于天地间最大的力量。
孩子有幸福感,是父母蕴藏于心底最深的成就。
作者简介:幸运星,富书专栏作者,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富书亲子营基础班学员,愿和你在文字结伴的育儿路上,既能欣赏轻舞飞扬,又能相守静待花开,本文首发富书少年,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形成网瘾的原因有哪些?
网瘾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1、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总是玩游戏,沉迷网络游戏。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成瘾行为,这是主要的原因。2、可能是父母关系不好,尤其是父母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甚至当孩子有一些独立自主的念头的时候不给予包容和鼓励,反而横加干涉,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就会出现逆反的问题,甚至每天沉迷于网络。3、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没有好朋友,父母也没有办法倾听自己的内心话,孩子可能会特别孤独、寂寞,可能会沉迷于网络,尤其是沉迷于虚幻的世界。4、也有一些人可能出现了心里问题,比如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行为问题心里问题,很容易因为排遣这些负面情绪,排遣压抑、紧张等心理问题,从而陷入网瘾之中。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信息化时代、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青春期的影响、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
1、信息化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无处不在。学生的上网情况,从电脑发展到了手机。很多学生不能分清网络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无节制地上网,染上了沉迷网络。
在上网学生的传染下,沉迷网络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别人,引诱更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他们的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
2、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
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产生挫败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和价值感,然后,转向玩手机和游戏,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找到自我价值。
3、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
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就会得到赞美和鼓励,这一种成就感可能是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
4、青春期的影响
青春期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他感到痛苦而迷茫。当他无法获得相应知识,解决青春期困惑时,他就会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5、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
孩子承受着现实的压力,社会对求助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学、就业、家长期望、榜样等都给他带来很大压力,危机意识、生存意识明显增强。
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
6、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
社会在不断的发生逐渐变化,思维活跃的求助者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他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