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众所周知,曹操有个绰号——奸雄。他带着“奸雄”这个帽子差不多有了千年,可是,曹操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一统北方、开创建安文学,在整个汉末、三国时代,他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由此,很多人就说,曹操应该是三国第一英雄,而不是枭雄。“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也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那么,曹操这顶“奸雄”帽子是否真的该摘掉呢?

大V给的名号

首先,我们看“奸雄”这个名号是怎么来的呢?

说起来这都是大V“惹的祸”:

东汉末年,刮起了一阵清流风,就是一帮名士“自诩清高不当官,针砭时弊论英雄”,这其中尤以许劭、许靖兄弟开办的月旦评名气最大。所谓月旦评,就是每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所以叫“月旦评”,也叫“月旦品”。

需要注意的是,这“月旦评”可绝不是干喷口水,在当时,凡是被“月旦评”点赞过的,立马光环加身、身价倍增——“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比如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都显名于世。

再换句话说,这“月旦评”就是东汉朝堂事实上的人力资源考察部。正因为此,当时的世人都以能被“月旦评”点名为荣——哪怕骂两句也行。“月旦评”就是当时的舆论风向标,它甚至比东汉朝堂更有权威性。

举个例子:一向骄横跋扈、眼高于顶的袁绍,老家恰好也在汝南,他每次经过平舆,都轻车简从,就是为了防止被许大V揪着小辫子怒骂。

这么重要的“月旦评”,人人都想蹭热度,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尤其在曹操还是众人眼中的“小曹”的时候,渴望成功的他太需要大V的点赞了。

小曹就曾多次备厚礼,恭恭敬敬去拜访许劭,请求“月旦评”主持人点名评价。可许劭、许靖兄弟却对这个听都没听过的“小曹”表示一点都不感冒。这可就惹了小曹的小暴脾气:你不见我,我还不走了!碰巧一次,小曹就遇到了许劭出门,他立马拉住许劭:你给说两句,说两句再走嘛!许劭被缠得没脾气,只好说了两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

只不过,在《三国志·武帝纪》这句话稍微变了一下:(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这句话,就成了曹操“奸雄”名号的起源。

此外,《三国志》咱都知道是以魏为正统,陈寿敢这么写,起码说明“奸雄”这个绰号,不管是否贬义,曹家甚至曹操自己大概率也是承认的。

屡次屠城留下的“恶果”

当然,作为今人,我们都知道“奸雄”是包含贬义的,在各种戏文中,曹操也都以白面奸臣的形象示人。小时候,我们一看大白脸出现,内心就会止不住一阵紧张——这人出来准没好事。

说句公道话,很长一段时间,曹操在民间印象的确不大好,而这也是曹操自找的,因为他“喜欢”屠城。在汉末军阀里,他甚至可能是屠城最多的一个。

据不完全统计,曹操至少有五次大规模屠城:为报父仇,他曾在徐州大肆屠城,“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夏侯渊征韩遂,攻下兴国,也进行了屠城:“渊与诸将攻兴国,屠之。”,后来平定陇西宋建,又进行了一次屠城:“冬十月,屠枹罕,斩(宋)建”。曹操西征张鲁之后,氐王窦茂等一万多人,不投降曹操,曹操攻破之后,屠城:“氐王窦茂众万馀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宛城守将侯音等反叛,曹仁屠宛城:“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斩音”。

此外,曹操在击败袁绍之后,还对袁绍的八万降兵进行了大屠杀。他的这种残暴举动,也导致冀州军民同仇敌忾,誓要和曹操死磕到底,很多州县降而复叛,本来日薄西山的袁谭、袁熙、袁尚等袁二代们,又回光返照硬挺了5年之久。

汉末、三国的大战,中国人口从高峰期的六千万跌落到七百万,真正的“十室九空”!这种人间惨剧,曹操等“英雄”们的屠城,绝对“居功至伟”!

“仁君”刘备的反衬

当然,汉末、三国时代,曹操绝不是屠城的个例,孙权、董卓、李傕、马超等人也都进行过残暴的屠城,但是,在这个乱世毕竟有人是例外!

这些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翻案事件,比如很多人说刘大耳朵很虚伪——似乎他虚伪的仁德,远不如曹操真实的奸诈。但是,事实恐怕未必如此!

“枭雄”刘备,的确曾经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袁绍、吕布、刘表,而他跟过的每一个老板最后的下场都不好,他刘备好像就是个超级倒霉蛋,或者说他跳来跳去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大自己,这种行径似乎与吸血鬼无疑。

此外,他曾多次抛妻弃子,甚至连携民渡江也带着一丝阴谋味道:以百姓为盾牌,迟缓曹军的追击。

上述种种,这不就是典型的小人形象吗?

而且,刘备对四川人民也不算很好,他曾在攻下成都之后,大肆劫掠,甚至发行过“大泉”对蜀地百姓进行过经济掠夺。

从为人处世这个角度来说,刘大耳朵确实虚伪。如果是我们身边人,我们也不会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但是,无论怎样,《后汉书》《三国志》都没有刘备屠城的记录,这也是事实!尤其以魏为正统的《三国志》,也没有刘备滥杀的黑料。

我们作为普通人,是选择曹操这样“残暴的奸雄”,还是选择刘备这样“虚伪的枭雄”呢?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有了刘备这种“正面典型”的反衬,曹操的残暴自然不言而喻,这也是他“奸雄”帽子戴得无比稳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后世对关羽的推崇

在诸多因素中,后世对关羽的推崇,也是曹操被黑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本关羽不过是汉寿亭侯、襄阳太守、前将军,后来刘禅又追谥其为壮缪侯,也就是个侯爵。可是从宋代到清代,关羽的封号就不断推高,一路从“忠惠公”到“义勇武安王”,再到“协天大帝”,又到“关圣大帝”,最终成为和“文圣”孔子并列的“武圣”。

关羽行情的一路走高,作为对手反派的曹魏自然只能走向反面。曹操的“奸雄”名号,逐渐等同于“奸贼”。

另一个大V的加持

导致曹操“奸雄”命运最致命的原因,则是多年后的另一个大V——罗贯中。他所撰写的《三国演义》,其正统定位与《三国志》正好相反:刘备的蜀汉是正统,曹魏是篡权集团。而曹操又是曹魏集团的关键奠基人,那罗贯中对曹家自然是各种“下黑手”。把曹操“名为汉像实为汉贼”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三国演义》有多成功,曹操就被骂得有多黑!

总结

综合上述各种因素,曹操“奸雄”的名号其实并不亏。尤其他大规模的滥杀行为,曹操想洗白,并不容易!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作者:本文特邀作者 千秋远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曹操为什么被称为“奸雄”?

曹操被称为奸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古代中国人的正统王朝观念:虽然汉王朝已经日落西山了,但是名义上还是正统的王朝,中国人做事讲究的名正言顺,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可见更早之前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名正言顺的重要作用,说白了,也就是做一件事正当不正当,合理不合理,如果道理都说不通,那么你做了就会被别人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摄政理国,名不正言不顺理不当,普通百姓认的仍然是汉王朝,所以大家觉得曹操的行为不正当——“奸”。

2、曹操之所以被称为奸雄,还和另外两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第一个是许劭。许劭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才学专家,通俗点来说就是厉害的人力资源专家或者猎头,此人写过一本书叫做《人物志》,是中国第一部人才学专著,专门讲怎么辨人、识人的,因为实在太厉害了,有被后人称为《辨人经》的,名气和地位直追四书五经,是传统国学重要推荐书目。因为此人在那个时代的“网红效应”,很多人都特别尊崇他,曹操也同样希望此人来看看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曾去找过此人。许劭刚开始不愿评价,无奈曹操软磨硬泡,许劭只好说:“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后汉书·许劭列传》),同样,在《三国志·武帝纪》里也记载了同样的一段话,只是略有出入:“(许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大师许劭认为曹操还是非常厉害的,有了大V的推荐和背书,曹操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开始飞起来了。这是曹操被称为奸雄的来源。

另外一个重要的大V,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老罗先生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样都是抱着正统的王朝观念,认为曹操是雀占鸠巢。在《三国演义》中极尽各种手法黑曹操,而《三国演义》太厉害了,影响力巨大,传播面太广,久而久之。天下人都认为曹操是一个大奸雄了。至此,奸雄曹操的铁帽子算是扣定了。

但其实嘛,要说曹操被定性为奸雄,罗贯中也只是转发的一个大V而已,而早在这之前,宋话本、元戏剧里凡是涉及到曹操的故事,基本都会黑他一段。而老罗先生只是顺应了民心而已。

3、此外曹操被称为奸雄还有很多历史和政治方面的原因,其中两个比较典型的朝代就是元朝和清朝,传统中国人的观念里,汉人的王朝才是正统的,北方鞑靼入主中原都是非正统的,但是王朝的统治又非常残酷,大家没地说,只能通过文学作品来映射了,最后曹操这白脸被越描越黑,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大奸雄了。所以说,人心所向真是太重要了,正史上的曹操其实并不像演义里所描绘的那样“奸、丑、邪、恶”,但出于各种原因吧,大伙都乐于看到曹操卑鄙的一面,这也是醉了。新中国成立后,虽然郭沫若等名流曾为曹操翻过案,但影响力都远不及《三国演义》,真是命啊!!!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曹操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盖棺难以论定。上海作家周泽雄先生在谈到人的名字时说:“同样一个名字,它可能让某些人唏嘘感叹,让某些人一往情深,让一些人跺脚,让另一些人畏惧。一个此处意义非凡锃亮无比的名字,换了彼处,也可能全无价值,甚至不比路边的狗尾巴草更有价值。”曹操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褒者称他为“英雄”,因为他于东汉末年,除秽定乱,统一国家,功可盖世。有人说他是“奸雄”,他“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无辜杀恩人吕伯奢全家。他文武双全,既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又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而民间传说则以“白脸曹操”来表达对其的憎恨之情……滚滚长江东流水,说不尽的曹操,道不清的阿瞒。
我们常说历史是真实的,刘少奇也曾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从理论上讲,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也许后人因为远离了前代、前世和先人,摆脱了忌讳和恐惧,更具有了说真话的勇气。就像作家老鬼写《我的母亲杨沫》那样,实事求是地和盘托出。可是对于历史,这只能是一种假设和愿望。若是前人留下了一个颠倒事实的历史记录,无疑会给后人的判断、评价带来极大困难与不便,甚至由于资料的残缺和荒唐,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据说曹操之所以被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在当时命令自己的史官,按照他的标准——不管是二八开还是三七开,写下国志,才给后人留下太多的发挥空间和想像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他白就是白,说他黑就是黑。双方已经不知大战了多少个回合,仍然难分胜负。
如今的曹操,早已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的、唯一的曹操,而是留在史书中、街谈巷议中、舞台上、电影中的曹操。这个曹操不是物质的曹操,而是精神的曹操。曹操只是一个符号。真正的曹操,哪怕再过一千年甚至于一万年,也像传说中他玩的那个“七十二疑冢”一样扑朔迷离。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出现蓝屏是什么原因及解决方法「蓝屏又是蓝屏蓝屏死机的罪魁祸首是它解决方法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