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拼音教学建议「关于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学部分,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组织编写的。这套教材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为我国少年儿童学习汉语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语拼音方案》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后予以实施,方案中共有韵母38个,分别是:-i(前)、-i(后)、i 、 u 、ü、a、 ia 、ua、o、uo、e 、ie 、üe、ai、uai、ei、uei、ao、iao、ou、iou、an、ian、uan、üan、en、in、uen、üe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er作为特殊韵母单独列出)

为了降低难度,减少韵母的记忆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学部分在编写时采取了两个手段。第一个手段:将zi、ci、si、zhi、chi、shi、ri以整体认读的形式予以教学,这样不仅减少了2个韵母,而且解决了-i(前)、-i(后)、i 三个韵母同形不同音的教学难点。第二个手段:创造三拼连读的拼读方式,成功地减少了 ia 、ua、uo、uai、iao、ian、uan、üan、iang、uang、ueng、iong这12个韵母。这样以来韵母就由方案中的38个减少为24个,即:a、o、e、i、u、ü、ai、ei、ui(uei)、ao、ou、iu(iou)、ie、üe、er、an、en、in、un(uen)、ün(üen)、ang、eng、ing、ong。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发现两个有趣的现象,现分享给大家,供大家探讨与研究。

第一个现象:在练习或考试的时候,遇到含有韵母“ui、iu、un、ün”的字(如“归、求、顿、群”等),总有学生将这类字注音为“guēi、qióu、duēn、quén”。初略一看,这些注音都是错的,因为现行语文教材中没有这些三拼连读音节,只有“guī、qiú、dūn、qún”这四个与之相对应的音节。

根据现行语文教材和《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韵母“uei、iou、uen、üen”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必须简写成“ui、iu、un、ün”。如果没有简写,注音是算错误的。遇到这一现象时,笔者心中很纠结:判对,无疑与现行语文教材和《汉语拼音方案》相悖;判错,毫无疑问,会扼杀孩子的语音解析能力。孩子们将“归”的读音解析为“g--u--ei”三个音素的合成,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语音解析能力!如果扼杀了这种能力,笔者感到心痛惋惜!

其实,《汉语拼音方案》中原本有“uei、iou、uen、üen”这四个韵母的。可是,怎么到了现行语文教材中却没有了,而只有简写后的“ui、iu、un、ün”了呢?笔者以为可能与汉字拼音化有关。

汉字拼音化源于近代的国运衰败。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场浩劫中,除了肆虐的殖民掠夺,殖民文化的侵略同样跋扈。为永远控制和奴役中国民众,殖民者企图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 ,西方人便拉开了汉字拼音化 的序幕。国内一些学者也认为“师夷长技”不能“制夷”的症结在于中国的文盲太多,民众受教育不够。这样,围绕着扫盲和开发民智的目标,希望从文字改革上找到振兴国家良药的汉字拼音化运动就空前展开了。五四运动前夕,《新青年》等刊物就提出了“改革汉字”的主张,激进的爱国主义者又提出了“废孔学,废汉字”,甚至“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口号。直到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要求汉字拼音化的呼声仍然不断。其中支持汉字拼音化的知名人士包括梁启超、孙中山、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汉字拼音化的影响相当深远。

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之初,汉字是否会走拼音化的道路,倾向还不明显。方案中“韵母uei、iou、uen、üen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必须简写成ui、iu、un、ün”的这一规定,在这种背景下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如果汉字拼音化了,那么在书写的过程中,这一规定可以让人们少写许多字母,从而大大提高人们的书写效率。可是今天,汉字永远都不会再走拼音化的道路,拼音仅仅只是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才会用到,那么这一规定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

第二个现象:笔者的教学地点不在家乡,当地的方言与笔者不同。学生在说话时,总是将“烟、前”等含有韵母“ian”的字说成“因、勤”。笔者在纠正学生发音的时候,发现“前”的读音不是“q--i--an”三拼连读而成,其中“前”字韵母中“an”与没有介母“i”时的韵母“an”(如单dan)的发音稍有差异,“ian”中的“an”的发音口型比单独的“an”张开的程度要小一些。笔者开始以为是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又仔细听了新闻联播中的主持人的发音,觉得不是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而是“ian”中的“an”的发音与单独的“an”的发音根本不同。

有意思的是,笔者又仔细辨别了“uan、üan、iang、uang”,发现“üan”与“ian”相同,有介母和没有介母,其中“an”的发音是不一样的;而“uan、iang、uang”则不一样,这三个韵母有没有介母,其中“an”或“ang”的发音是一样的。也就是说,“uan、iang、uang”作韵母的音节,可以用三拼连读的拼读方式去拼读;而“ian、üan”作韵母的音节,不能用三拼连读的拼读方式去拼读,如果勉强用三拼连读的拼读方式去拼读,读出来的音也是不标准的。当然,“üan”作零声母音节时该怎么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已经把它们安排整体认读音节里了,可“ian”却没有。

为此,笔者大胆建议:修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汉语拼音教学部分和《汉语拼音方案》。修改方法如下:删除小学语文教材的汉语拼音教学内容中的韵母“ui、iu、un、ün”,增添韵母“ian、üan”。这样,韵母成为以下的22个:a、o、e、i、u、ü、ai、ei、、ao、ou、ie、üe、er、an、en、in、ian、üan、ang、eng、ing、ong;整体认读音节中增添yan,改yun为yuen。同时废除《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uei、iou、uen、üen在前面有声母的时候,必须简写成ui、iu、un、ün”的这一规定,以维持两者的一致性。

当然,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必须省略的规定也可以考虑废除掉。把j、q、x后的u读成ü,对孩子们来说,太难理解了,毕竟,ü长成u的模样了。

以上内容是笔者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湖北省云梦县隔蒲谭镇长林小学

褚真斌 2021年7月11日

语文课程标准拼音教学建议「关于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具体建议

汉语拼音教学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IL1aPZbayXJdByPa39TxQ 提取码: 7ucc    

拼音是打好小学语文基础的第一步,一年级语文老师们就开始教拼音课了,可是很多孩子并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拼音教学建议「关于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教材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汉语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有什么建议?

如何正确发挥汉语拼音在识字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要解决好一下几个问题:
1,合理控制教学汉语拼音的时间,即上小学一年级开始的一个月时间,不能不厌其烦的教,甚至直到小学毕业;
2,边识字边熟悉汉语拼音,在识字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汉语拼音,不能是学会汉语拼音以后再识字;
3,汉语拼音仅仅解决汉字音行义中的读音问题,只要学生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就达到了教学目的;
4,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查字典,给汉字正音,学习普通话.
5,鼓励学生利用汉语拼音打字上网,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汉语拼音,有利于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
6,识字教学后期要逐步摆脱汉语拼音的工具作用,让学生熟练的使用汉语文字,提高汉语水平和能力.
总之,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是识字,是提高识字速度,解决汉字的读音问题的工具.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女人为什么经常提离婚「为什么很多女性主动提离婚原因无非是这两点很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