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过高可导致患者「高温持续市民要小心这些病」

虽已立秋,但高温天气持续。连日来,记者走访了我市几家大型医院的急诊科后发现,近期前来急诊就医的患者比平日有所增加,其中急性心梗、中暑、空调病患者有点多。

如何安然度过高温天,医生表示有话说。一起来听听几位医学专家的意见。

■老人突发急性心梗,家人以为是中暑了

70岁的张女士,早上起床后突感持续胸闷,大汗淋漓伴头晕、乏力、站立不稳,随后出现意识模糊、体温降低、口唇青紫等症状。家人以为张女士中暑了,没有大意,赶紧将她送到市中心医院急诊。

急诊科医生通过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后,发现张女士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右室心肌梗死,于是迅速启动胸痛中心救治程序,开通绿色通道,通知导管室做好术前准备。

在完善术前采血和相关检查后,市中心医院心内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路雯和同事李振勇两位专家立即为张女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完全闭塞,如果不立即开通闭塞血管,可能会面临心率、血压的持续降低,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路雯和李振勇立刻为张女士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约20分钟后,张女士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血压很快稳定下来,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

许多人都知道冬季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季节。其实,夏天也是!夏季为什么会多发急性心梗?路雯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夏季室外温度较高,当人体进入空调、风扇等制造的低温环境,或大量喝冰镇饮料、吃冷饮、洗冷水澡时,剧烈的温度变化会造成人体内外温差显著增加,由此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反射性痉挛,血管收缩,心肌供血减少,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等。

2、夏季温度升高,人们情绪上容易激动,睡眠质量受到影响。一旦遇到冷刺激,多方共同作用下,很容易造成人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血液高凝,血小板激活,容易发生急性心梗。

3、夏季温度高,人体出汗较多,大量出汗后体内严重脱水。有人不注意饮食卫生,或过度贪凉,易发生腹泻,造成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血液黏稠度增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及冠心病的患者,如果不注意补充水分,很容易发展成急性心梗。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刁军提醒,35℃以上的高温天,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作为子女,一定要提醒家中老人注意防暑。受出汗多、血液黏稠度增高以及高温心烦等因素影响,夏季心脑血管病一旦发作,容易诱发心梗、脑卒中等急症,需提高警惕。

刁军建议,高温天,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降压药按时吃,千万不能随意停。

2、要保持平静的心态,情绪激动是诱发血压骤升的重要因素。

3、严格监测血糖,以免血糖过低。

临床发现,糖尿病人在夏季千万不要把血糖降得过低,否则患者容易出现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因此,要定时检测血糖,并严格控制血糖。

4、不要猛然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心脑血管发病基础之一。在血容量不足和血液黏稠度异常的夏季,这一危险因素更需重视。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脱落,会给心脑血管造成重大打击,甚至引发脑梗、心梗,并有可能危及生命。所以,日常生活中不要猛回头,以免发生意外。40岁以上、高血脂、血压不稳的人,对此要特别注意。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5、饮食清淡,保证水分充足。

■如果中暑,抓住“黄金半小时”

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连续接诊了几例中暑病人。针对近日的高温天气,急诊科主任张良提醒:出门注意防晒,减少户外活动。如遇中暑,快速降温可帮助中暑病人赢得“黄金半小时”。

张良介绍,中暑分为三种类型,即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一般表现为口渴、四肢乏力、头晕、胸闷、心悸、高热、大量出汗、四肢乏力等症状;轻症中暑一般会出现皮肤有灼热感、面色潮红、四肢厥冷、汗流浃背、体温38℃以上等症状。重症中暑一般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类。

“热痉挛大多出现在年轻人中,在经过剧烈运动后,如果贪凉立刻喝冰水,就容易造成热痉挛。”二十岁出头的小刘(化名)在田间干了农活之后,立刻喝了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水,结果持续3天肚子疼。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肝、肾功能有问题后,来到市一院急诊科,张良详细询问病史并仔细检查后,判断为热痉挛。“热痉挛一般与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有关,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水分,通过营养支持使电解质平衡。”

不久前,该院急诊科救治了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这位老人在连续几天高烧不断的情况下,被家人送到医院。张良检查后发现,老人并无感染症状,结合神志不清、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经检查后确认为热衰竭。“我们以为只是普通感冒,高烧不退,谁能想到竟然是中暑。”病人家属颇为惊讶。经物理退烧后,老人最终血压稳定,生命体征正常。

张良介绍,热衰竭多出现于老人、儿童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慢性病人中,“大多会出现循环血容量不足、心率增快、极度口渴等现象”。

在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就是热射病。“热射病是致命性疾病,死亡率一般为百分之七十。”张良介绍,热射病患者体温可达到40℃以上,会出现认知障碍,对心脏、肝、脑均有损害,严重者会出现循环衰竭甚至休克;一般分为劳力性和非劳力性。其中,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高温作业者、运动员等经太阳暴晒人群;非劳力性热射病多出现在产妇、老人等体弱者或处于通风条件差的人群中,由于身体原因影响皮肤散热导致发病。

“无论遇到哪种中暑,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去,对身体进行快速降温。”张良表示,如果及时对中暑者进行快速降温,基本可以赢得“黄金半小时”。比较常见的是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比如冷水洗浴、到达低温环境、脱掉衣服等都可以进行体外降温,“这个时候要及时观察中暑者,如果是轻度症状,那么及时补充水分,多休息就可以了;如果症状严重,则要及时呼救,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张良提醒,高温天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直晒的可能;如需外出,尤其是到野外或进行高温作业,一定要做好防晒,带上遮阳伞或遮阳帽,穿宽松透气的衣物、涂抹防晒霜,避免阳光直接暴晒;另外,外出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可适当选择含有钾、镁、钠、钙的功能性饮料。

■鼻塞、乏力、四肢酸痛,你该如何远离“空调病”?

都说“夏天的命是空调给的”,但许多夏天好生的病,也是空调给的。

徐矿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徐永红主任介绍,“空调病”是指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因温度太低、空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导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滋生,出现鼻塞、咳嗽、打喷嚏、头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症状。

至于为什么会患上“空调病”,往往是多个因素纠缠在一起。徐永红表示,比如引发过敏,通常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待在空调房间就容易出现过敏等不适情况。

总体来看,“空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大方面:

一是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空气湿度下降,干燥的环境导致眼睛干涩、嘴唇干。夏季穿衣少,皮肤裸露面积大,即使不出汗,也会散失大量水分。另外,呼吸时吸入的是干燥空气,呼出的几乎是饱和的湿气,身体散失的水分增加,鼻黏膜、气管黏膜就会变干,黏膜的屏障功能降低,严重时感冒病毒、细菌等就会乘虚而入。

二是使用空调的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据统计,在空调密闭房间5小时到6小时后,室内氧气下降约13.2%,大肠杆菌约升高1.2%,其他呼吸道有害细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三是使用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大,机体适应不良,容易造成人体生物节律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儿童、老人以及体弱多病的人,因为机体调节功能差,更容易出现不良症状,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空调病”多发生于夏季。呼吸道、关节肌肉、神经系统最易受累。“空调病”应以预防为主,徐永红提醒:

尽量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

建议开空调的房间温度不要设定太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冷热剧烈相搏,易伤身致病。

对办公一族来说,电脑前书写、打字等长时间端坐的工作人员,需适当增添穿脱方便的衣服;穿裙子的女性最好在膝盖部位盖条毛巾予以保护,不妨常备披肩。同时,注意间歇站起活动片刻,以增进人体末梢血液循环。

不要一直待在开空调的房间,可利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适当锻炼,流点汗,再洗个温水澡,有利于“空调病”的预防。

婴幼儿和老人免疫系统稳定性差,抵抗力弱,直接对着空调吹或频繁出入空调房间,更易患上“空调病”。夏季孩子放假在家,经常吃冷饮,肠道内外都被“冷”控制着,容易导致胃肠运动减弱,又拉又吐到医院就医的孩子不在少数。所以,家长一定要适当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长时间吹空调而导致面瘫的事屡有发生。

20岁小伙小张,近日右半边脸突然口角歪斜,并伴有轻微咳嗽。没过多久,小张的右侧嘴角明显歪斜向下,眨眼时右侧的眼睑也不能完全闭合,来到徐矿总医院就医。经了解,由于天气炎热小张一直吹空调,不管白天晚上都喜欢近距离对着头吹。小张最后被确诊为 “右贝尔面瘫”,一种常见的周围型面瘫。

徐矿总医院神经内科刘海艳主任说,导致面瘫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吹空调、吹风扇、冷风刺激或者病毒感染都是常见原因,她所接诊的很多病人都是由于这些原因引起面瘫。

刘海艳说:“很多人觉得这种病离我们很远,是种罕见病。其实,这种病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出诊平均每周会碰上一两个,程度轻重不一。”

刘海艳提醒,在早晚温差大的时节,夜间温度较低,睡觉、乘车外出时都要注意保暖,以免面部受凉;夏季炎热,要避免因为贪凉而直接长时间对着空调、电风扇吹。

徐报融媒记者 周爱田

见习记者 王天依

通讯员 张雪园 周洁 李长鑫

温度过高可导致患者「高温持续市民要小心这些病」

连着4天高温强度将达到峰值!在炎热天气下,人们该警惕哪些疾病的发生?

相比较炎炎夏日而言,人们更喜欢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也更喜欢秋高气爽的秋天,更甚至人们也喜欢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是一年四季,寒来暑往,四季不断更迭,自然的规律也会让我们面对酷暑难耐的夏天。 连着4天高温强度将达到峰值!在炎热天气下,人们该警惕哪些疾病的发生?

第一个,面对高温天气,首当其冲要警惕的是中暑,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够让我们平安的度过炎炎夏日。

高温天气,令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厌烦疲惫的状态当中,连续四天的高温将达到峰值,在这样炎热天气,是极容易引发中暑情况发生的。所以,面对高温天气,首当其冲一定要警惕的就是中暑。在高温时段,我们尽量错峰出行,选择气温较为凉爽的时候外出,同样在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护,防止因为高温而导致晒伤,甚至引发中暑情况的发生。夏季来临,提高自己的警惕之心,科学的防暑,才会让我们平平安安的度过这个夏天。

第二个,高温天气,人们喜欢寒凉食物来降暑,所以一定要警惕肠胃炎的发生,注意食品卫生。

在炎炎夏日来,一口冰西瓜来一杯冰饮料,甚至来一口冰粥,绿豆汤,这是多么解暑的事情。但是每个人的身体是有差异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适应所有的寒凉食物。所以,在如此酷暑难耐的夏天,我们也要注意食品的食用以及卫生。防止因为贪凉降暑,而导致肠胃炎的发生。

炎炎的夏日,让我们人整个都处于一种消极疲惫的状态,但是我们在防守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安全,有效的避暑,正确的降温,才会让我们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天。

温度过高可导致患者「高温持续市民要小心这些病」

高温来袭 这些病得防着点

01重点防“热中风”

大家都知道冬天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但炎炎夏日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不可麻痹,更要预防“热中风”。

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东介绍,天气较热的时候,人体会大量排汗,容易导致“脱水”,“脱水”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进而减缓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患上中风的概率。高温酷热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也易引起血压波动,增加中风的风险。

另外,不少患者发生中风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盛夏,人们往往喜欢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会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

盛夏时节,人对体内缺水的反应能力降低,不能等到口渴时再饮水,要“多次少饮”。建议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7 ~8 。

02 天热肝火旺易发头晕

高温天气,还容易引发眩晕症,多见于老年人。

“夏天气温高,闷热不已,往往会让人上不来气,还容易生内热,导致肝火旺,情绪多烦躁、焦虑。”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王晓丽解释,在这种情况下,身体较差的老年人,容易出现眩晕症,中医称“无火不作眩”。尤其是在蹲厕所后猛地站起来,或者是从高温的户外走进凉爽的室内,甚至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

容易头昏的人群,夏日里更应保持良好的作息,可用菊花、桑叶等泡水代茶饮。多吃补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干果等,还宜多吃清淡食品,忌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

03 防中暑多喝绿茶

三伏天酷热,长时间在户外或高温环境中,若产生头晕、恶心、冒虚汗等症状,就可能是中暑了。若发生了轻度中暑情况,要尽快离开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适量饮用含盐分的饮料。若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上午10时以后到下午4时以前,是夏季一天里最热的时段。如果能待在屋里的就待在屋里,要户外行走或作业的,最好选择有树荫和遮蔽的地方。老年朋友如必须出门,可带上人丹、十滴水等防暑降温药品。

夏天,食物方面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如鱼、肉、蛋、奶和豆类。绿茶性凉,最适合夏天喝,它不只能补充夏季出汗多流失的钾,其防暑降温的功效也明显。

04 贪凉阴暑也会伤人

王晓丽医生介绍,夏天暑邪致病也有阴阳之分,在暑热或高温环境下作业而中暑者,属“阳暑”,与之相对的是“阴暑”。“阴暑主要病状有发热恶寒、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还有因着凉导致腹泻腹痛、浑身没劲、无汗恶寒、关节酸痛等。”

按照中医理论,阴暑主要是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引发,由于过度贪凉而出现。由于夏季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张开,睡眠和纳凉之时,如果过于贪凉,如夜晚露宿室外,或运动出汗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大量喝冰镇饮料等,都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05 小心空调吹出颈肩病

天气炎热,小田常喜欢吹空调,舒舒服服地上网。几天前他感到肩部疼痛,活动起来很僵硬。就诊后,经检查,小田患上了肩周炎,是由于空调冷气长时间吹拂肩部,加上总是一个姿势打电脑引起的。应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后,小田的症状明显缓解。

“每到夏天,门诊中肩周炎、颈椎病患者就更多了,不少是因为贪凉过度吹空调、吹风扇引起的。”宁医大总院康复科主任医师张跃全介绍。

他建议,夏天外出到家后,不要马上对着空调、电扇猛吹;开空调睡觉时,不要裸露肩膀,空调风尽量向上吹。如果工作中不能避免长时间使用空调的话,一定要注意身体的防护,必要时可以加盖小毯子防止身体受寒。女性可随身带一条披肩,逛商场、坐车时可以披。

06 急性胃肠炎高发

夏天也是急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表现是呕吐和腹泻、腹痛。“急性胃肠炎多与不洁饮食有关。”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于晓兵说,“夏季食物容易变质,一些市民以为食物放进冰箱就没问题,其实冷藏室的温度条件也容易滋生一些细菌。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如果没有热透就吃,容易诱发急性肠胃炎。此外,贪凉喝冰啤酒、吃冷饮也易诱发腹泻。”

另外,由于高温,脾胃功能变弱,饮食紊乱的不良饮食习惯可能诱发急性胃肠炎。

出现腹泻症状时,如果情况不严重,可口服黄连素,适当喝些淡盐水,补充电解质以防腹泻引起脱水。但如果一天腹泻四五次以上,且有发烧、乏力等全身性症状,就应尽快就诊。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Windows10操作系统的蓝牙功能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