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弗兰克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多的钱。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货币的时间价值(Time value of money)这个概念认为,当前拥有的货币比未来收到的同样金额的货币具有更大的价值,因当前拥有的货币可以进行投资,复利。即使有通货膨胀的影响,只要存在投资机会,货币的现值就一定大于它的未来价值。
在书本上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是指货币经历一段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作用:不同的时间点产生的现金流包含了时间价值,需要把它们换算到同一时间点,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和比率的计算。
简单的理解就是,比如现在的10万元和5年以后的11万元,由于它们在不同的时点,所以不能直接跨时空对比货币价值。同样的同等单位的货币但价值并不相等,即现在的一块钱不等于将来的一块钱,原因可能是通胀因素,利率因素,机会成本等。比如说在贴现率为20%,一年后的1.2元钱的现值就是1元.也就是说,现在的1元与一年后的1.2元的价值相等.实际中贴现率常用内部收益率代替。
经常听到的利滚利,钱生钱啊,其实都是我们常见的货币时间价值。
所以也就会在产生两个名词,现值和终值的概念,现在的价值,和最终的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观念就其形式和成因来讲,在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的影响。所谓时间偏好,就是人们对当前一定质量数量的财物与以后同样质量数量财物的估价是有差异的,对于前者的估价要大于后者。时间偏好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通货膨胀,人们认为现时的货币值会高于同等数量的将来货币值;二是现时消费,把现在的消费推迟到将来,把钱借给别人使用,是一种牺牲,应当有一定代价,这种代价就是货币价格——利息;三是风险。一笔钱借出去产生什么后果是不肯定的,存在着偿还不了的潜在危险,货币持有者认为自己在承担风险,因此,要付给承担风险的报酬。上述原因强化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于是便形成了“货币时间价值”这一观念。
货币时间价值产生原因?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
所以,我们看到向银行贷款都是要付利息的,这利息就是贴水,而且长期贷款利率要高于短期利率,就是说时间越长,货币时间价值越大。
货币之所有有时间价值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得利息,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币量。
2、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
3、一般来说,未来的收入预期具有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