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科普#上一篇文章:揭秘:财务造假的两大核心思想、六个方法及最好用的造假会计科目 我跟大家分析了财务造假的一些事情,看大家对这个都很有兴趣,今天我就再延伸一下,与大家讨论一下,财务造假的公司那么多,为什么被发现和揭露的很少。
难道是这些造假者的水平都非常高,难以发现?
还是说检查的人水平太低,发现不了?
这是两个直接的原因,当然,一定程度上是会降低财务造假被发现的机会。
下文我主要还是拿上市公司来说。
大家都知道,上市公司,不管是上市前还是上市后,都会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对公司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而负责执行审计的人员,都是专业人士,至少有两位是注册会计师的持证人,而且执行审计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需要做很多核查工作,会计师事务所也被冠以“资本市场看门狗”的名号。
看上去很丰满的东西,现实里却往往很骨感。
你会发现,那些被媒体质疑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认定财务造假的公司,在此之前,都是经过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出具的意见大都是“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也就是财务报表完全没问题。
就拿康美药业来说,被证监会认定财务造假,仅货币资金一个科目,造假金额就近300亿,号称A股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在被发现财务造假之前,负责康美药业的是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正中珠江”),它出具的意见都是“无保留意见”,就算被质疑财务造假,虚构近300亿货币资金披露后,正中珠江仍然出具报告称这是“会计处理存在错误”,并非财务造假。
同样,康得新的审计机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在康得新被查出财务造假之前,同样对康得新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以上列举的瑞华和正中珠江,可不是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两者都是老牌事务所,以2018年全年收入规模来计算,瑞华在全国的会计师事务所里排第6名,全年收入28.78亿,正中珠江排名22位,全年收入4.75亿。
那么这两家实力雄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这么多年都没发现被审计企业财务造假的情况?
首先,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在审计师赖以信赖的单据上全部进行了伪造,也就是在单据上看,应该看不出什么问题;
其次,这两家公司对货币资金进行财务造假,可以说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对于货币资金的主要构成为银行存款,而银行存款是需要外部机构银行来进行盖章确认的,被认为是一个造假可能性小,业务简单的科目,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会将这种简单的科目交给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是实习生。
这两者的作用下,被发现造假的可能性当然降低了。前段时间,德勤(德勤是全球排名前四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员工发布了一份50页的PPT来举报德勤违规审计,我们从中也可以一窥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时的随意,部分截图如下:
康美药业的造假,其实只要负责银行存款的审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行函证甚至亲自到银行跟函,就能够发现问题,这并不需要很高超的审计技术,那为什么却发现不了?有人就会说,你上面自己说了,派的是应届毕业生或者实习生来做,经验不足。那为什么要派应届毕业生或实习生来做这个科目?他们做完后应该有更高级别的审计师复核,为什么也不能发现问题?其实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能发现很多问题。
在这背后,其实是会计师事务所这个行业竞争白热化,低成本争夺客源的表现。
为了拿到客户的合同,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报价很低,而这么低的报价,却要按照注协的要求完成工作,那么就只能在人工上节省成本,能用实习生的,就不用正式员工,能不出外勤的就不出外勤,一个项目经理同时带多个项目,哪有那么多时间来复核底下实习生做的底稿。
这也只是财务造假很少被发现的一个技术上的原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
俗话说,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会计师事务所拿着公司的钱,去查公司的账是否有问题,如果查到了问题,怎么办?会计师事务所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选择如实披露,第二个选择是让企业别做得太过分,该补的东西补好,双方都要能过得去,第三个选择是,不做这个审计项目了。
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会选哪个?我们来看这3个选项后面的结果,如果选择第一个,那么还没等到披露,公司肯定会把这家会计师事务所换掉,正常情况下,谁会请一个说自己财务造假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审计费可能也不会支付了,有人说被换掉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去举报呀,你去举报的话,上市公司谁还敢请你做审计呢?
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会选择第二个做法,有少部分会选择第三个,选择第三个,是因为它评估,如果做了,风险太大,收益又不大,还不如不做。
所以,独立性缺乏,加上审计团队中应届毕业生和实习生多,经验足的又要一人管好几个项目。又加上公司还很狡猾,这会计师事务所怎么能查得出来财务造假,就算查出来,又怎么敢说出来,不要审计费了吗?
那财务造假被发现的少,难道就是怪会计事务所吗?我们又要问,为什么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会欠缺?
其实这又涉及到现代企业的治理机制了,按照正常情况,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简称“三会”是制衡的,股东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负责执行股东会决议和负责公司经营,向股东会负责,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是否按股东会的要求办事。
会计师事务所就是股东会聘请来审计董事会经营公司的成绩,如果三会机制正常,会计师事务所是有股东会撑腰的,在董事会层面具有独立性。
但是国内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是一股独大,三会机制就是摆设,财务造假都是大股东一手策划的,依托在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上的审计制度,就跟依托于虚无的空气一样,独立性自然是缺失的。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缺失问题,很早就被关注到了,但是却一直是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就跟我们一直说应试教育不好,但是更好的方案是什么呢?好像也一直没有,所以还一直这么搞下去。
总结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财务造假被发现的很少的原因,至少有3点:
1、公司的财务造假水平越来越高,要发现困难很高;
2、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发现了也不敢说;
3、负责审计的团队能力不够,导致发现不了财务造假。
除了以上3点,还有2点补充,
第1点,就是负责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民营企业性质,在核查造假时并没有太多的权力可以使用,它不像政府机构,可以轻易调取很多政府部门的资料来进行核对。
第2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也有“连锁”和“直营”之分,比如瑞华,是典型的“连锁”,由收购各个地方小的会计师事务所迅速扩大规模,但是在质量管理上却难度非常大,各个地方所的执业质量和风险把控参差不齐。
而像天职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典型的“直营”模式,均由总部派驻人员到对应城市设点,从零开始承接业务,所有分所按照总部统一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模式运作,质量和风险把控上自然比“连锁”制更强。
但是,如果将财务造假发现得少,都归因到会计师事务所,那么会计师事务所也会变为窦娥,内心太冤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一家公司上市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有会计师事务所把关,在核准制下,一家公司要上市,至少是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四家机构齐上阵,他们其实都需要对拟上市公司的各种情况发表核查意见。
而如果要在这4个机构里按照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进行排名,会计师事务所肯定是垫底的,而排首位的肯定是券商。
下面这张图可以形象地表达企业上市过程中,各机构的分工表现:
审计在企业上市过程中,就相当于中介机构里的“民工”,干活多多的,拿钱少少的。
但是,因为它是直接审计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意见的人,所以一旦出现财务造假,首当其冲,大家想到的就是它。
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康得新和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事件,瑞华和正中珠江被证监立案调查,业务量锐减,部门人员出走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元气大伤后,很难恢复往日了。但是,其他机构有受到什么处罚吗?并没有。
你以为说完会计师事务所,就将财务造假发现得少的事情说完了?其实,造成财务造假这么多的原因里,除了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发挥“看门狗”的作用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财务造假带来的收益,远远超过被发现时受到的处罚。
我们来拿康美药业举例,它上市后,通过募资、增发等手段,总共融资了多少钱?超过800亿,被发现财务造假后,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呢?最高罚款60万,这是顶格罚款。
当然,好消息是,针对处罚不高的问题,目前的刑法修正案已经进行了修正,并从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核心修订为:
第一,对于欺诈发行,修正案将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
第二,对于信披造假,修正案将相关责任人员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罚金数额取消20万元的上限;
第三,对于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在证券发行、重大资产交易活动中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部分情形将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而最近就有多家IPO企业选择撤回材料终止IPO,截至3月7日的数据,上交所科创板就有89家企业终止审查,其中有83家是自己选择撤回材料终止IPO的,深交所创业板同样有61家终止审查,有56家是自己选择撤回材料。
这里面可能就有刑法修订案对欺诈发行提高处罚的因素,因为现在不仅是罚款了,还要坐牢了。
可以看到,资本市场制度,包括现代企业的治理机制,都是要逐渐进行改进的。在此过程中,作为投资者,就要练出自己的火眼金睛,总结一些经验来避坑。
我有空再抽时间总结怎么从财务指标上发现造假,因为这需要你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财务思维。今天先列举几个可能存在财务造假的非财务信号,供大家参考:
(1)高管频繁更换,比如财务总监,董秘,独立董事,监事频繁更换
(2)会计师事务所频繁更换
(3)大股东或高管不断减持公司股票
(4)资产重组和剥离频繁
欢迎大家补充。
我是财务咨询彭顾问,一名注册会计师,曾就职于会计师事务所、知名集团公司,专注于分享财务实务知识,欢迎关注和交流,本期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