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海参全身长满肉刺,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国南海沿岸种类较多,约有二十余种海参可供食用,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海参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以及抗肿瘤等作用。随着海参价值知识的普及,海参逐渐进入百姓餐桌。生活环境决定海参品质。海参的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门在后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为微小骨片。许多种有从口到肛门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废物。海参体呈圆筒状,长10~20厘米,特大的可达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触手轮形,17~30个,一般为 20个。触、手坛囊发达。海参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鱼类更早,大概在六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开始存在,是现存最早的生物物种,有海洋活化石之称。
变色海参能随着居处环境而变化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居住在在海藻、海草中的海参则为绿色。海参的这种体色变化,可以有效的躲过天敌的伤害。
休眠当水温达到20摄氏度时,刺参就会转移到深海的岩礁暗处,潜藏于石底,背面朝下不吃不动,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如石头般。一般动物不会吃掉它。海参一睡就是一个夏季,等到秋后才苏醒过来恢复活动。
天气预测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来临前,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渔民利用这种现象来预测海上风暴的情况。
排脏逃生当遇到天敌偷袭时,海参会迅速地把自己体内的五脏六腑喷射出来,让对方吃掉,而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的无影无踪,即排脏功能。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大约50天左右,会长出一副新内脏。
分身将海参切为数段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数段,以后每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
排异功能实验显示,用针线或铁丝穿透海参肉体,打上死结,不到半个月,海参会将异物排出体外,海参的肉体不留任何痕迹。
自溶当海参离开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化作水状,海参在生长8年后,也会自溶在大海里。干海参接触到油性物质也会自溶。
抗冻性强海参有生命力很强,从0-28℃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放在冰水中也无所谓,一旦冰块融化仍安然无恙。但水温调至20℃时它们就沉到深海,栖息在安全的礁石下,不吃不动,进行长达3个月之久的夏眠。
共生海参体内有一种光鱼与之和谐共生。这种光鱼又称潜鱼,体型小而光滑,时常钻进海参的体腔内寻找食物或躲避敌害。而由于海参没有眼睛,光鱼可以充当海参的眼睛。海参和光鱼彼此和睦共处,从不分离。凡是比较接近海岸的海参,几乎没有光鱼潜伏寄生,而栖息深海的海参,一般都有一尾或多尾光鱼隐伏体中。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参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