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性最长的文字,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再到百年前发现的甲骨文,我们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汉字的起源,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汉字最初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纵观整个世界的文字发展史,汉字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种字体,历史上出现的象形文字并不仅仅只有汉字一家,比如说古埃及的圣书体以及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但唯有汉字一家保留了下来。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代的汉字并不是象形文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汉字早已成为一种更高级的语言,它最大的特殊性就表现在,除了汉字之外,其它语言全部都是拼音文字,因为拼音文字最本质的划分就是源于其说话的发音,也就是说文字是跟着发音走。
当人们脱离了原始认知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造不出象形文字,中国从原始到文明无疑是幸运的,这点从我国与其它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上就能看出端倪。
就拿埃及和苏美尔文明来说,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而苏美尔文明发源于现代的土耳其中东部的两河流域,但事实上这两个地区不仅仅是这两个文明,还有其它许多辉煌的古代文明产生。
在埃及的北边是古希腊和古罗马,东部则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及后来的波斯文明,文明能叫得上名字的古老文明,几乎都在这个地带,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文明的融合,其中就包括语言的融合。
在这种各种文明百花齐放的背景之下,以拉丁文为代表的拼音文字明显在这场文化的融合中占据了上风,而侵略是最直接的方式,古老的埃及文明以及两河文明出现了难以愈合的伤口断层,而它们也错过了象形文字最佳的发展时期,逐渐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而在古老的东方,华夏文明一直都是一枝独秀,汉字更是如此,即便经过五胡乱华,少出民族管理国家的时期,汉字一直都没被融合改变过,因为汉字的文明超越了其它任何语言文字。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几次民族大融合,比如说突厥、匈奴、回鹘等等,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周边文明给华夏带来了许多生活习惯,唯独对中华的汉字没有任何影响,他们反而还要学习汉字,所以汉字一直保持着它的独立性。
文字有三个要素“形、声、义”,汉字重形不重音,在中华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方言,它们读音不同,但写在书面上却是同一个字,所以汉字是以形定音,形声义俱全,最重要的是“义”,这使得汉字形成了一种三维立体的语言。
而拼音文字只是语言,语言就是文字,音就是形,没有什么特别的“义”,所以拼音字母都是一个个没有意义的符号,就拿我们最了解的英文来说,要是将ABC这三个字母换做其它的符号代替,再给他们赋上相同的读音,就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字。
同理可得,那中国的每一种方言,就都可以创造出新的拼音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