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视野网7月23日电(记者胡延恒 通讯员宁利勇)“我家有4亩地,都租给了合作社,每亩地收入500元。然后我又在合作社干活,去年仅6个月就收入2万多元。”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石桌子乡碑梁沟村姜富春一边浇地一边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今年他将在合作社负责种植管理工作。
低矮的土坯房,杂乱的柴草垛,晴天满身土、雨天一身泥的乡村土路……这是昔日碑梁沟给人留下的印象。
碑梁沟村是清朝72围之“卜克围场”遗址所在地,辖区内乾隆《于木兰作》诗碑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梁沟由此得名。全村206户,总人口706人。2017年,共有贫困户75户193人,贫困发生率27.3%。
为尽快摆脱贫困,实现脱贫目标。2017年,在村党支部书记肖东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东弘合作社,流转土地80亩,按照“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种植金盏菊。
“有了合作社,我把7亩土地都流转出去,专心在这里干活,每个月能收入3000到4000元不等。”村民靳玉华说,村里共有15人通过土地流转、就地打工实现脱贫。
一人富不是富,只有大家都富了才叫富。
在这种朴素的“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肖东组织村两委班子开始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探索。结合“清产核资”工作进一步明晰产权、量化股权,通过集体经营、群众参与,实现共同富裕产权制度改革目标。
2018年,碑梁沟村成立了碑梁沟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发展壮大集体资金100万元,以反租倒包形式整合零散土地120亩,通过与“承德天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栽植金莲花,实现碑梁沟集体经济收入“零”的突破。
同时,该村依托碑梁沟村作为全县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的有力契机,将全村2816亩土地、4000亩荒山荒坡统一经营,统一管理。2018年村集体实现收入35万元,全村仅剩余贫困户9户19人,其他174人全部脱贫出列。
“我们已与宽广超市、福满家超市、远通蔬菜等企业建立联系,打造品牌,采取‘企业 公司 农户’的合作机制,销售农副产品,确保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承德市商务局驻碑梁沟村第一书记张健说,村里将围绕“百年古御道,大美碑梁沟”这一主题,大力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业富村,旅游兴村”发展战略。
如今,家家户户房屋修缮一新,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实现了户户通,有机杂粮种植区、中药材种植区、金莲花种植区、果树种植区、林下养殖、生态休闲等功能区不断发展壮大,一个“看得见青山,记得起乡愁”的历史文化名村正在崛起。
版权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经济视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