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在聊“住建部普查全国房屋建筑6亿栋”的话题,在铁锤看来,虽然城市住宅的准确数据未公布,但是基于已有的商品房销售额、人均住房面积、城镇户籍家庭等数据,足以得出全国住房“严重过剩”的结论。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所说,住建部此时官宣全国房屋数量,更深层次的用意,应该是为开征房产税“吹风”。所以,这件事可以盖棺定论了。
2月以来,楼市回暖的消息席卷而来,很多人也见风使舵般地跟风“唱多”。也有不少人,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准备买房。
银行更是一波接一波的谜之操作,前有80岁、90岁、100岁房贷,后有“连心贷”,层出不穷的贷款产品背后,其实释放了银行有钱贷不出的焦虑。
这就牵扯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房子真的很好卖,银行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机地搞出那么多花样,甘愿冒险降低贷款标准,也要让利买房人?大众认知中“雨中收伞”的银行,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心了?
过去这两年,大家应该能明显感觉到,国人的买房热情越来越消极了。当然,这从2022年的商品房销售额也可见一斑,一年时间缩水了近4.8万亿,重回2017年。受此影响,百强房企中有超过3成债务违约。
不仅如此,大家存钱的热情更是一浪盖过一浪,2022年全年居民存款新增17.84万亿,而2023年1月,居民存款新增6.2万亿,是去年全年的35%。不过,扎心的是,这些钱有近60%是12%的高收入群体存的。
另外,虽然2022年房地产销售额下降了4.8万亿,但全国的住房均价不降反升。根据统计局公布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数据计算,2022年全国住房均价9874元/平,较年初的9325元/平,上涨了549元/平。
房地产遇冷,成交额、成交量大幅下跌,房价为何能做到挺而不降?因为这背后有两条众所周知的“利益驱动”:一是地方政府要业绩,而拼业绩的主要来源就是基建和房地产,这二则又是一对孪生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不是铁锤瞎掰,而是运行了二十多年的路径依赖;
二是地方财政要土地。这个不用细说大家也都明白,房地产直接、间接对经济的贡献率不低于20%,尤其是每年的卖地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来源的半壁江山。去年房地产不景气,连带着和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也都开始负增长了。
所以站在各个地方城市的立场,房价是不能跌的。因为房价是对地价最有利的支撑。这不是什么天大的秘密,也不是不能触碰的敏感区域,过去这些年,全国的城市发展其实都是遵循的这个底层逻辑。
民生房地产成为地方的利益驱动,这一社会现象,本质上就是对千千万万的居民家庭收入的隐性剥夺。
基于此,我们再看前几天深圳某楼盘私自下调销售价被有关部门查处事件,以及2022年有23 个城市出台“限跌令”,自然也就能懂其中的奥秘。
当然,作为个体来说,买房的时候根本不可能考虑这些问题,他们考虑的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房价收入比,说白了就是付完首付后,我的收入能不能负担得起每月的房贷。
这个指标至关重要,因为按照国际惯例,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
那么我们国家的平均房价收入比是多少呢?先卖个关子,看看邻居韩国和日本的数据。
过去一周(2.16-2.23),日经中文网连续发布了两篇文章,剖析了日本和韩国家庭的购房真实情况。
先说日本,文章指出,观察房价收入比(显示住宅购买价格达到年收入多少倍),日本截至2021年达到6.83倍,在发达国家之中显得偏高。而且,即使是具有一定收入的双职工家庭,也难以摆脱住宅价格偏高和面积狭小的状态。
再说韩国,韩国国土交通部的数据显示,韩国住宅购买价格是收入的8.9倍。另外,美国为5.07倍,英国为5.16倍,法国为6.14倍。
我们国家是多少呢?诸葛找房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一线城市为30.4倍,二线城市为13.3倍,三线城市为9.1倍,一二三线城市平均值为17.6倍。而百城平均值为12.4倍,这意味着在全国百城人均收入12.4年才能买房。
当然,这些只是“平均”后的数据。现实中,很多城市全款买房需要不吃不喝四五十年。比如北京,2022年平均工资在6900元左右,按6万元/平,购买80平米的房子,总价高达480万,需要不吃不喝57年才能买得起房子。
对比不难发现,除三线城市和韩国旗鼓相当外,一二线城市都远高于日韩,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是韩国的3.4倍,是日本的4.5倍。
如果你觉得差距只有这么小,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有更诛心的事情:1、日韩的房子是没有公摊的,而我国的房价收入比数据是按建筑面积计算。换句话说,如果按套内面积计算,我们国家各能级城市的数据,还要更高;2、日韩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且买房的时候,土地使用权也属于买房人;3、日韩的房子都是精装房,且有严格的监管标准,偷工减料情况少之又少;4、日韩都是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我们的3-4倍。
事实上,在现在的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年轻人如果没有家里六个钱包的支持,几乎不可能买得起房。即使家里给凑够3成首付买了房,很多毕业四五年的年轻人,仍然还不起每月高昂的房贷。
一句话总结,国内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房价严重偏高,在这些城市奋斗的年轻人,买房的压力远超日韩。放眼全国,也只有三线以后(以小县城为主)的城市才是房价的常态。当然,这些都是以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的,如果三线以后的城市按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计算(这些人才是主要购买力),房价收入比数值也偏高。
最后总结,当了解了这些基本事实之后,我们再来看前段时间“全国房屋建筑6亿栋”所引发的近乎于全民共鸣式的吐槽,其实真实反应了我国房价与居民收入严重脱钩的现象。大家对房地产越来越厌恶,买房态度越来越消极,不仅仅是因为房价太高,更因为我们明明房子已经严重过剩了,房价还这么高。
曹德旺说,“不要搞那么多房地产了,与发达国家竞争制造业不能失去”,这是绝对的真理。因为高房价不仅挤压了实体制造业,更抑制了年轻人的结婚、生育,甚至是消费的意愿。
当大家都为了一套房子而疲于奔命的时候,其实就是剩余价值被剥夺了——人均收入三四千的实情下,需要背负二三十年的巨额贷款才能买房,试问负担这么重的年轻人,他们还能有多少创造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