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会连一个好一点的骨灰盒都不舍得给自己死去的父亲买吧?”这一句带有嘲讽意味的营销,扎伤了多少网友的心?
近日,网络流传一段北大教授的儿子拒绝买骨灰盒的视频引发了网络热议,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争议点。第一个是当儿子在经过询问工作人员后,发现这里最便宜的骨灰盒也要7000元后,最终选择了塑料袋装又了父亲的骨灰。第二个是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态度,在得知对方连最便宜的骨灰盒都不想买的时候,发出的灵魂疑问称:“这是你父亲的最后一程了,你不会连个好一点的骨灰盒都舍不得给你父亲买吧?”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问一答,却暴露出了一个我们未来都要面对,却很少有人敢正视的问题,就是殡仪馆中各种商品的“明码标价”,是根据什么标准而来?
垛爸通过此事先来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有消息称,这位父亲生前是一位北大教授,儿子一位博士,这样的文化世家,别说买一个7000元的骨灰盒,就是买几万元的也买的起的吧?除去这些身份不说,即便是一个普通家庭,垛爸相信大部分人也是能拿出这7000元,谁都想让家人最后一程走的体面,但是我们要深思一个问题,就是花费这笔钱的意义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面子”吗?
“天价”骨灰盒在全国各地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可能北京的物价比较高,最便宜的都要7000元,像垛爸所在的沈阳,最低档的只要2000多。去年参加亲戚的遗体火化前,挑选骨灰盒时工作人员虽然没有强制推销,但也有意无意的介绍一些高价格的骨灰盒,可能在看到我们有些犹豫后,就带我们去到另一个展示柜,说这里都是中档价位的,而家属们也都纷纷附和说:对,我们不买最贵的也不买最便宜的,来个差不多的。这可能大部分人心中的想法,想着逝者生前没享受过大富大贵,死后买一个好点的骨灰盒让他安息。
除此之外,停放尸体的灵堂,旁边摆放的花圈,追悼会的形式,都有不同的价位等着逝者家属陆续选择,而家人在万分的悲痛中,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也基本都是半推半就,但凡想省略一些流程,就会马上遭到工作人员的质问,例如有人在停放尸体的灵堂不想摆花圈,工作人员就会问,别人都摆7个或9个,你家不摆吗?仿佛就像在问你家买不起吗?
垛爸跟大多网友的观点都一样,就是人死后不管花再多的钱,举办多么隆重的葬礼,都不如在其生前多一些陪伴和照顾,因为这些才是为亲人朋友做的,而死后花再的钱,只是给其他人看的。
冬季正是老年病的高发时期,加上新冠肺炎引发的各种基础病,让殡葬行业迎来了“红利期”,骨灰盒价格只是这个行业的一个缩影,其实我们真正要关注的,应该是这个行业相关用品明码标价是如何制定的?不应该因为行业垄断或者缺少市场竞争就肆意妄为。
最后,如今国家提倡海葬,我们即使将亲人的骨灰放在几万元的骨灰盒内,到头来还是要将骨灰撒入大海,那么这个价值几万元的小盒子还有什么用?这难道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
殡葬行业不是买卖,不能当成生意来做,这个行业需要改制,需要了逝者家属的实际需求,而不是冷嘲热讽的嘲笑,变相增加活人的负担。用7000元揭开了殡仪馆的“遮羞布”,确实让我们看到隐藏在下面难看的“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