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时间2020年5月18日)
三公山在无为市西南边缘与枞阳县交界处,海拔676米,距芜湖155公里,开车前往约需三小时。不久前登南陵大工山(海拔523m)时,我曾说大工山是芜湖市境内最高峰,很快就有热心朋友提示我,在无为并入芜湖市后,大工山"芜湖最高峰"的地位已经被无为三公山取代。
三公山既然是芜湖市当之无愧的最高峰,当然能算芜湖名山,但芜湖市区却没有"三公山路",老芜湖市民了解三公山的也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芜湖市不太重视三公山的景区建设,也没有对三公山作公关形象的传播。
了解三公山是芜湖最高峰后,我便决定要登这座名山。上网查三公山的资料,发现三公山不仅是芜湖市最高峰,也是铜陵市最高峰。由于三公山顶峰处于芜湖无为市和铜陵枞阳县边界,铜陵人说它是铜陵最高峰并没有错。在百度上搜"三公山",多为铜陵市、枞阳县方面提供的资料,且大多不提三公山也是芜湖市最高峰。细看那边提供的资料,有的很值得怀疑。例如关于三公山的得名,百度百科"三公山"首条说:"三公山地跨枞阳、庐江、无为三县之境,为三县公有,故名'三公山'"。当时看到这儿我就有点怀疑,因为三公山是山峰名,而非山地名或山脉名,三公山主峰距庐江界有好几公里,并非"三县公有"。即使把三县交界的一大片山地称作"三公山区"(类似于"大别山区"),也应说"三县共有",不会说"三县公有"("公有"相对于"私有",而"共有"相对于"独有"),把"三公"解释为"三县公有"不免给人以望文生义之嫌。
今天登顶考察了三公山后,我敢断定"三公山"得名于"三县公有"的说法纯属猜测!不信请看我从无为昆山镇方向进山时拍的第一张照片:
图片上三座相连的山峰就是三公山(登顶后才知道主峰不是中间的山头,而是右边那个山头)。看到这山形,再看看西岳华山的三公山、江西庐山的五老峰——
它们都以山形命名,且何其形象自然!看到这些,你还会相信"三公"是"三县公有"的意思吗?
三公山以形象起名,而从无为这边看它才酷似"三公",从枞阳那边是看不到此景的,因此三公山一定是无为人给它命名的。这样看来,三公山首先是芜湖市(无为)的名山。
开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行好几公里,导航仪指示我们左拐进入岔道,我没有发现这儿有公路岔道,停车仔细察看,确认地点无误,导航指示的方向是公路,但实际上只有步行小路,根本不能行车。于是我们停好车,吃过自带的午餐,向主峰进发。停车点距主峰平面直线距离约2公里多,高度大约还有300米。
沿着那条平缓的地图上的"公路"实际上的小路步行约1.5公里,有一块可算是小山的巨石立于小路尽头。巨石一面平整如壁,下有一洞,洞高一人许;此处如有古人题刻于石壁,留诗于洞中,绝对可算一雅景。故我暂称之为"待题摩崖"。
过此小景,是一大片茶园。这儿已到主峰附近, 本以为有登山小路,但顺着茶园转了一圈,并没找到路,仰望顶峰,近在眼前。想到第一次登大工山快到顶峰时路尽而返前功尽弃成了永远的遗憾,我决定留下老伴,一人继续开路前行。
看看眼前的"路"吧:
在灌木林、荒草丛、乱石堆中艰难前行两小时,在快到山顶的地方遇到一处十多米高的绝壁,仔细察看后,发现岩缝中小树根系牢靠,抓住它们攀爬上去并无危险,于是我体验了一次徒手攀岩的快感。下面是我靠在岩壁上拍摄的风景照:
真个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这样的体验从来没有过,以后大约也不会再有了,也不忘留下一张自拍照作为纪念哦。
爬过这处悬崖,就到了相对平缓的顶峰附近了。上次在横山自拍登顶留影,以山下远处风光为背景,结果什么也看不到只剩大头照,这次就在离主峰还有50米的地方(姑且叫"二尖")拍张登顶纪念照吧,把三公山主峰拍到背景之中。
相同的距离,换个角度再拍一张主峰风景照。
下面几张是站在主峰峰顶拍的风景照。
东峰。就是本文开头那张三公山远景图里位于中间的山头。
南峰。就是前面照片里左边的那座山头,前方为枞阳方向。
这是主峰东北方向山下的风景。画面右上部大片水面是竹丝湖,再往前可隐约看到从南往北流的长江江面。
在主峰逗留了20分钟,饱览醉人风光,享受审美愉悦,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
在山顶发现有下山小路隐藏于灌木草丛之中,走的人很少,须仔细察看才不会迷路。下山虽然绕了很远的路,但比起我上山的披荆斩棘,还是轻松多了。
从西坡下山到达盘山公路后,看到路边有座小庙——明心寺,洁白的墙面看起来很爽。
从明心寺沿盘山公路上坡走了大约1公里,找到了停车处,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仰头再看看刚刚登过的顶峰,找到了登顶前攀爬的悬崖所在。
回到家已经7点半。吃晚饭的时候,夫人发现我臂膀上有许多划痕,我自己也才刚刚感觉到有点异样。拍张照片留下来也算是今天披荆斩棘、攀岩走壁的见证吧。这可是登顶之乐的代价哦!
(有打算自驾游登三公山的朋友请注意:如果你不想体验披荆斩棘的滋味,请设"明心寺"为导航目的地,到达后再往前开车约200米,那儿有登顶的路口。沿着我本次下山的路线登顶,既没有危险,也不会太累。)
登无为三公山记 完。
下一个目标——皖南川藏线(自驾游)。
初晓兒注:本文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杨树森。杨树森授权本头条号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