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学生「App捆绑大学生」

多所高校大学生平均每人被强制下载4个左右App。(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1月29日《南方周末》)

网课一个App、刷活动一个App、上无线网一个App、打热水一个App、洗澡一个App,甚至社交也要一个App。

这些App有的会植入广告或卖付费产品,透露出它们的盈利模式——做大用户基数,广告或产品变现。

在苹果手机App Store和安卓系统的软件商店里,这种大学强制学生使用的App有数十个,下载量几万到几十次不等,在满分五星的评级里,它们的打分几乎都是一星。

2018年11月15日以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六十多位不同城市的大学生,其中仅有十多人愿意聊这个话题,且要求隐去名字和学校。“快毕业了,不想惹麻烦”。在受访大学生中,每个人都表示被学校要求使用3-10个App不等。

一位大一学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现在被强制使用的软件有,上网课的“学习通”“知到”和“易班”,英语交作业的“批改网”,志愿者计时软件“志愿汇”,和学校教务系统打通的“超级课程表”,还有“到梦空间”“U校园”“蓝墨云班课”等等。

不少学生对这种境况感到十分疲累,“我现在对学校已经烦透了,我来这里不是学习的,而是他们的工具,一颗棋子。”一位学生说。

为什么大学要强制学生使用这些App?这些App背后又是谁?

“点赞”也是成绩?

在这些App中,有一款叫做“易班”的软件,竟然是强制学生社交。

小禾是一位湖南的二本学生。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学校是从2018年上半年开始强制学生使用这款App的,旁边的大学三年前就开始推行了。“GPA”即平均学分成绩,是美国的舶来标准,用来衡量大学生的学习水平,这款软件推出了“EGPA”的成绩算法,即“易班分”,每个月小禾所在学校的班级都要根据这个成绩排名,该成绩与班级的评优、评奖挂钩,也和辅导员的考核挂钩。

EGPA如何提升?主要是靠在易班App上社交。根据小禾提供的“官方提升EGPA的方法”文档,加分的项目是查看公共主页、群聊天、拉入新成员、分享资料、发起和参与投票、发帖、评论、上传图片和点赞。取消和删除这些行为则会扣分。

为了提高EGPA,学校建立了“易班工作站”,每个班设有“易班班干部”,由团支书或副班长兼任。他们的职责是提醒同学们刷易班,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只能自己天天刷。在知乎上,有一位“易班班长”发帖说,花40块钱做了自动刷易班的软件才解决了这个烦恼,评论区都是求购软件的留言。

2018年10月发布的《湖南高校易班建设工作简报》显示,前三名的学校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邵阳学院和湘南学院。它们在客户端活跃指数、网页端活跃指数、主页浏览量和注册人数方面领先。该排名一共列入28所高校。

“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就不需要它。”小禾说,“而且它还经常卡顿。”被强制刷“易班”的时候,她们就往上面发系统自带的少得可怜的表情包或者胡言乱语。有时候会有考试要求在上面完成,比如最近的规章制度考试,学校要求一律在易班答题。但是第一次全校考的时候,系统就崩溃了。第二次又分批考,据说没过的还要考一遍。

“如果说聊天,它的功能被QQ、微信虐得连渣都不剩;如果说学校通知,在校公众号里就能看到,QQ群里也能发;如果说和别的学校的学生交流,别人也不愿意用,没啥聊的。”她说。

小禾说,在新生入校前,“易班”就出现在了录取通知书里,要求新生在上面完成安全教育课程。不仅在湖南,上海某高校一位曾经的“易班负责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的录取通知书里也有易班的宣传册,选寝室空调和名单都在上面公布。

在他们学校,竞选班委时要求宣传委员同时兼任“易班班长”,督促同学发帖。全班EGPA的前四名有奖励,落后的同学会被老师单独谈话。在全校的所有班级中,EGPA排名前两名的,能够拿到2000元和1500元班费奖励。

追根溯源,这款App脱胎于2007年上海市的“网络班级E-class”,2012年推出手机客户端,并向全国高校推广。官网显示目前已有833所共建高校。

易班的推广模式非常简单,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把“易班推广情况”算入“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考量指标,表现突出者评先进。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区的二三本院校都在竭力推广使用它,比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等都因为推广易班建设经验出了新闻稿。

易班的股东向上穿透是上海教育电视台和上海开放大学,各持股50%。南方周末记者2018年11月20日来到工商资料所写的易班工作地点,即上海开放大学内,但并未找到其办公室,大楼保安也并不了解。

这些学校强制使用的App,占领了学生的手机。(南方周末记者 张玥/图)

天天“坐场”

除了强制社交,还有一些App的存在是为了刷活动,学生刷不够数量就要检讨甚至影响找工作,其中最典型的是一款名叫“到梦空间”的App。

安徽的大一新生李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学校的学生手册明确规定上“到梦空间”计算“第二课堂学分”,每月统计一次。分数倒数的同学会被辅导员批评,并且在班会上公开检讨。这个成绩也和学校的评奖、评优活动挂钩,并构成学生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这个App主要是用来签到校园活动的。李云的学校要求四年修满60分,文体活动12分,志愿者12分,技能12分,创新24分。每次活动的分数为0.1-0.5不等,不同学校要求不同。

为了挣满学分,李云不仅要参加本校区、本学院的活动,还要去蹭其他学院的活动。有时候,他们骑半个多小时的共享单车去别的校区,荒废半天就是为了1个学分。双休日也无法安静地在图书馆学习,而是要往返于各个活动之间,身心疲惫。“甚至有一天,我整整参加了五个活动,饭都没来得及吃。”李云说。 更不幸的是,“到梦空间”的系统常常崩溃,导致无法签到和报名,参加了活动也没有按时发放学分。另一位学生对南方周末记者抱怨,他们一般一个活动是0.1、0.2分,现在已经大三,马上要去实习,学校要求修满6个学分,“你说我们怎么凑几十个活动?我到现在也就2分,只剩下半个学期了,大家为了凑齐学分都很着急”。 在活动有限、座位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从前没人愿意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票难求”,甚至滋生了校园腐败。

李云说,班级可以在那个App上发起活动,但是分数是一次性发给团支书的,他再去分配。李云亲眼见到他给自己多加学分、克扣他人学分的情况。

山西某高校学生葛欢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到梦空间”是2018年下半年进入她们学校的,学校规定刷“到梦空间”会涨学分,没有人甘愿落后,所以抢得很凶。

“像我们这种没在学生会的真的太难了。”一般0.2分的活动,或者比较好的志愿者活动,都直接被学生会礼仪队包了,一般学生根本没有机会。有的坐场活动,学生会干事报了就能录取加分,就算不去也没事,其他人报名都不给录取。

她给南方周末记者出示了截图,可以看到这些活动都是“迎新晚会坐场活动”“教职工篮球比赛坐场活动”“某某演讲坐场”等,其实就是找学生“填坑”、坐在那里显得场面热闹。

“天天就知道‘坐场’,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有些‘坐场’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她说,“因为这个App,我都觉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她喜欢一些科学类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只对系内开放。

目前,这款App在苹果App Store中有859个评分,打分1.3。其中一个评语是,“活动抢不到,分数加不到,毕业毕不了,工作找不到”。

根据官网介绍,“到梦空间”是一个多终端免费校园应用程序,目的在于“助力大学生梦想实现”。目前已经申请和使用的高校有450多所。

2018年11月14日,针对学生怨言,其发布官方声明与问答,“本系统并未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场合、以任何文件强制任何高校使用。”学分、工时的设定都是由每所高校自己制定的。

让学生感到闹心的是,这类App还有很多。

在一款名为“微邦”的App上,有的大学要求学生在其中一个叫“青年之声”的栏目下,以类似知乎的方式提问,而且学生干部要敦促每天提问数量的完成。

一个威海的大学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是学校强制注册的,要求每天签到”。在网络上可以看到群留言截图,有学校每日统计各个班级的提问数量,不满足要求的会被点名,也有学校要求“每天每个中心的指标是50个提问、100个回答、200个赞”。

接杯热水要11个步骤

在大学生的生活里,需要绑定的App也越来越多。

最普遍的是跑步,有两款App经常被学校要求强制绑定——“运动世界校园”和“步道乐跑”。学生每学期被要求在上面完成一定的运动量,该成绩计入体育成绩,这两款App可以记速,也规定了校内必经点和随机点。

江苏某大学的一位男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步道乐跑”成绩占体育分的20%,但这个软件有时测速不准确,有时定位不准确,有时候到达指定地点但打不上卡,有的人骑单车打卡,软件也检测不到。

小禾的学校绑定的是“运动世界校园”,刚开始问题很多,跑完没有准确记录或者跑得不合格,现在好多了。

她说,第一学期学校要求女生跑60公里,第二学期80公里,第三学期90公里,上学期她就没跑完,这学期已经打算放弃了。现在校园里已经衍生出了“代跑”生意,“代跑1.2元一公里,买的多更便宜”。

南方周末记者先后联系了“运动世界校园”和“步道乐跑”约访,但均无回音。

一位甘肃高校的体育老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太差了,确实需要一些手段促使他们锻炼身体。他所在的学校并没有绑定App,但他认为其他高校要求学生绑定App,也许和有关部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核要求加强有关。

另一大App使用场景是网络和支付。

一个大学生说,她们学校用一个叫“校趣多”的App,来购买校园无线网,包月35元或45元,贵得跟自己买4G价格差不多。类似的App还有“哆点”,用来登录校园网,但经常掉线或者难以登录,App Store评分1.9。该开发商是一个新三板挂牌企业,开发了四十余款幼儿园App和幼儿教育机构App,其开庭公告信息显示2015年11月涉及“受贿罪”。

在学校付钱也有专门的App,比如“校园安心付”,它的目标是“打造不含任何第三方账户(支付宝或微信)的资金闭环,让学校账户直接通过中国银联收款”,打分1.7。学生们不明白这款软件意义何在,而且时常付费失败,卡在“加载中”。

还有热水和洗澡。知乎上,有学生说自己学校新换了“智能饮水机”,不能直接按压,喝水的时候要先扫描二维码、下载App、手动输入设备ID号、注册账户、获取地址,然后关注微信公众号充值,10元起步。最后按下出水键的同时,点击App,接好水后,再点击停止计费。一个接水的动作,要经过11个步骤才能完成。

在App Store里,有一款打分1.3的App叫“校园热水”,学生们抱怨,强制一次充值100元,系统非常难用,比如收不到验证码、打款不到账、领款失败等。

开发这款App的公司还开发了一款叫做“趣智校园”的App,1020个评分,打分1.2。吐槽集中在湖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

它主要是用来洗澡的。从前学生洗澡,用洗澡卡就行了,被要求使用这款App后,需要把手机拿进浴室、打开蓝牙连接App才能洗,洗好再用湿漉漉的手按“暂停”。这款App同样不好用,会出现乱扣钱、不出水就计费等问题。

2018年10月28日,“趣智校园”官方微博发言称,“你们懂什么?我这叫创新型设计!实现了智能控制和智能家居!是科技的完美结合!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使你们的生活更便利,你们居然还不知道感恩?居然还敢在网上骂老子!”以及“爱用用,不爱用滚!”“发评论的,我记住你们了,一个也别想跑!”

在大学生的生活里,需要绑定的App越来越多。不论是跑步,还是打开水、洗澡,总有学校指定的App跟随着他们。(东方IC/图)

广告或产品变现

“趣智校园”和“校园热水”的开发公司,叫做深圳市凯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注册。其创始人的另一个公司也在开发类似产品,叫“电易充”,App打分1.5。抱怨集中在只能充钱,不能退钱,客服电话空号,最低只能充50元等。

强制使用的App还有地域特点。比如“超级校园”,官方宣传是天津市教委与新浪天津合作开发的手机App。这款App要求上课签到和睡前寝室签到,但这其实都是宿管阿姨和老师一目了然的事情。

这款App的开发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四位股东中的两位有其他公司,涉及领域有胶带、包装材料、餐饮、台球,公司都在天津。公司参保人数2人。从2018年9月,经营范围扩大到“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涉及App开发的板块。

还有“PU口袋校园”App,用于高校信息化管理和大学生信息服务,总部苏州,创始人是苏州市青年创业者协会会长。

在这些App中,有的会植入广告或卖付费产品,透露出它们的盈利模式——做大用户基数,广告或产品变现。

根据南方周末记者11月26日整理的情况,“PU口袋校园”集市板块卖网课,开机页面有广告;“运动世界校园”待机界面有App推广广告;“步道乐跑”有现金商城板块与兑奖环节;“超星学习通”有付费课程;“校园安心付”生活板块有广告;“超级课程表”承接商务广告,包括车票、校园招聘、同城租房等行业。

这些App的制作成本十分低廉。一位互联网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一般来说,开发周期两个月的App项目,总体成本在12万-20万之间,主要是人力成本。

他表示,现在App开发成本越来越低,有的平台已经开发出一些模板,只要后台换掉基本信息、皮肤就可以上架了,模板费用目前是1万-3万不等。这些App上架后,如果没有新功能开发,很少的研发人员就可以维持App运作。

南方周末记者分别联系“易班”“到梦空间”“运动世界校园”“步道乐跑”“PU口袋校园”“校园安心付”和“哆点”约访,截至发稿时止均无回音。“趣智校园”拒绝了采访。

2018年11月28日,南方周末记者就此事致电湖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均无人接听。重庆传媒职业学院一位人士在电话那头说:我们不是很清楚。稍后,南方周末记者致电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宣传部,对方称:“好像没有,如果跟打热水有关,可以联系总务处。”总务处的电话无人接听。

(应受访者要求,小禾、李云、葛欢为化名)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墨者写作app「墨者写作软件出错丢文还有哪些写作软件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