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到9100多万,从烟雨小船到巍巍巨轮,近百年风雨征程,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大向强,不仅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更把这个政党和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民族的向往、亿万人民的期盼紧紧融为一体,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发展篇章。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深入学习百年党史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红色密码”,铭记心中的壮举、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永载史册的宝贵经验……用那些已熔铸在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符号与基因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1921年7月,正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因遭到上海法租界巡捕袭扰,紧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小船上继续进行,这里便成了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劈波斩浪,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以创新的精神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和新形势、新任务,要始终坚持和发扬“红船精神”,有敢于突破前人的勇气和智慧,坚持用创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用创新的思想观念谋划工作,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让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映照在红船起航地。
巍峨“井冈”,胜利会师,坚定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以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的奋斗精神,不断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开始创建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翌年4月,朱德等率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的余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红色政权和革命力量得到加强。这里便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一座山,辉映历史;一种精神,照耀未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井冈山时期,党和红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恶劣环境下坚持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立了鱼水情深的党群、军群关系。新时代的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红色“遵义”,生死转折,肯定了共产党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修正错误,以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改革精神,持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陷入了极度危难之中,经过湘江战役后,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3万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追,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生存环境十分险恶。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召开,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遵义会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使之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当中,在新时代长征道路上,审时度势,及时踩住“刹车板”、修正“方向盘”。历史证明: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发点,坚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难题、解新题,加快改革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本文来自【中安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