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矿藏有石灰石、陶土、煤。皖赣铁路、104省道、215省道贯穿市境。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秋关等。
建制沿革
宁国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 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
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鄣吴镇)。
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宛陵县。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分宛陵县南部置怀安县和宁国市,隶属丹阳郡。吴景帝时(258年—263年)改属故鄣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又分丹阳郡置宣城郡,宁国市属之。
南北朝沿旧制。
隋开皇九年(589年),并怀安,宁国市入宣城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分宣城县复置怀安县、宁国市,属宣州。武德七年又并入宣城县。此后,怀安县再未设置。唐天宝三年(744年)以原怀安、宁国二县地置宁国市,属宣城郡。
五代十国时属宣州。北宋属宣城郡。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属宁国府(治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世祖忽必烈改府为路,宁国属宁国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路为府,宁国复属宁国府。
明、清相沿。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宁国市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属芜湖道,民国21年属宣城首席县长,同年11月,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29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4月23日宁国市解放,5月隶属宣城专区。 1952年1月属徽州专区,1956年2月属芜湖专区,1961年3月复属徽州专区,1980年1月改属宣城地区。
1997年3月11日设市,称为宁国市。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地级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市之一。
地理位置
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浙江,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和6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市户籍人口38.38万,常住人口数为17.69万。
宁国建市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隶属于宣城市,1997年3月撤县设市。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宁国市土地总面积367万亩,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8%。
土地资源的地貌类型构成,山地81.4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2%;丘陵233.1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3.5%;平畈52.5万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4.3%。
植物资源
宁国市野生植物资源未进行全面普查,1991年专家短时间内在板桥有限范围内初步调查,有维管束植物136科746种。根据专家初步印象和对植物生境的分析和推测,该地维管束植物应当有1000多种,而且其中珍稀名贵种类很多。
蕨类植物 22科58种,中国特有种9种:凤丫蕨、华南铁角蕨、刺头复叶耳蕨、北京石韦、抱石莲、庐山石韦、美丽复叶耳蕨等。
裸子植物 6科13种,中国特有种10种:巴山榧、香榧、美丽红豆杉、三尖杉、刺柏、金钱松、黄山松、南方铁杉、银杏、马尾松等。
被子植物 108科675种,中国特有种178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7科30种,中国特有种5种:阔叶箬竹、毛竹、滴水珠、囊丝黄精、禾叶土麦冬等;双子叶植物101科645种,中国特有种173种,如米面蓊、银叶柳、青钱柳、甜槠、青皮木、青檀、杜仲、天目木姜子、檫树、莽草、山梅花、宁波溲疏、三角冷水花、庐山楼梯草、山木通、安徽羽叶根春等。
国家级保护植物10种,其中属二级保护有金钱松、香果树、杜仲3种;属三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天竺桂、青檀、天目木姜子、凹时厚朴、明党参、红椿7种。属省级保护有青钱柳、南方红豆杉、朵花椒3种。
动物资源
根据专家1991年在板桥初步调查共有4类21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种,国家二类保护动物20种;安徽省内一级保护动物17种,省内二级保护动物45种。
兽类 6目18科40种,其中东洋界30种,古北界型10种。
鸟类 15目40科127种。留鸟62种,夏候鸟37种,冬候鸟16种,旅鸟12种。东洋界型73种,古北界型54种。
两栖类 2目8科18种,其中雨蛙科1种,树蛙科2种。爬行类 3目9科30种,其中蛇目20种。
矿产资源
宁国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118处矿床矿点,主要矿产有煤、石煤、石灰石、石棉、陶土、萤石、大理石、花岗岩、含钾岩石矿和金属矿铜、锡、银、金、铅、锌、钨、锰等。已探明或基本探明
各类矿产工业储量约10亿吨。其中建材类的大理石、花岗岩等矿产远景储量大于1000万立方米。
旅游景区
恩龙世界木屋村
宁国恩龙世界木屋村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宁国市,距市区8公里,毗邻长三角旅游圈和安徽“两山一
湖”旅游区,占地150公顷,始建于1997年,是在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01年11月正式对外营业,是一处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洽淡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建有大门景观、千亩银杏园、特色林果园、水上乐园、木屋别墅群、恩龙民俗风情园等主要景点和一四星级旅游饭店,总投入资金为1.2亿元,日接待能力达5000人。
本景区起点高,特色鲜明,依山傍水、清幽静谧,负氧离子含量高。开业以来,以优美的园林风光、鲜明的民俗风情,清新的绿色生态和温馨周到的服务,接待了200余万国内外游客。于2005年底跻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行列,2008年5月,被批准为四星级旅游饭店。
夏霖风景区
宁国夏霖风景区位于宁国市中溪镇境内,距市区仅29公里,境内多瀑布、怪石、崖洞、奇潭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云集众多瀑布,享有皖南第一大瀑布群的美誉。“Y”形河流两侧瀑布成群,怪石多姿,深
林绝壁、云锁幽谷 最妙景观有:龙潭瀑布落差10余米,如白练悬壁,溅起白莲朵朵,潭面有天然石联成三维桥;两石山并立,狭缝仅4米,形成“一线天”,浅溪穿峡流过,风和日暖时数百彩蝶翩翩起舞;龙头坎石壁高耸入云,谷底深潭波光粼粼;三级瀑布和连环石鸡凼,如观音洒水终年不枯。景区内有马羚羊、穿山甲、斑狗、娃娃鱼、夹板龟等稀有动物,富产鲜笋、银杏、香菇、薇菜。
特色风景: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宁国东部群山之中,系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交汇带。这里西望黄山奇景,南眺西湖秀色。境内奇峰幽洞无数,孤壁绝崖万千;沟壑峡谷险峻,飞瀑流泉密布;野藤古树参天,竹海松涛共鸣。
夏霖以飞瀑、神潭、深涧、怪石、险峡独具特色的景观,被誉为“五绝天下景”;又以星罗棋布,各具千秋的大小瀑布,被誉为“东南第一瀑布群”。
这里有红军遗榻,古刹钟声。民间传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置身这原生态的神奇美景之中,令人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奇景天成,秀甲东南,尽享自然美景。
户外运动,农耕休闲,放飞出尘心灵。
木屋瓦灶,原始生态,感悟人生真谛。
军榻古刹,情系千秋,领略岁月烟云。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覆盖了青龙湖及周边乡镇和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80平方公里,正在整合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宁国生态建设和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集山景、水景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8%。被专家誉为“一级空气一级水”。青龙湖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泊,蓄水9.41亿立方米。湖面延绵34平方公里,有38个岛屿,湖光山色、绚丽多姿;板桥自然保护区目前保存有5万多亩连片的天然甜槠林,是北亚热带东北部边缘保存最好、林相最完整的唯一一片原始森林。此外境内的石柱山、高峰山更是风景独特,还有近期探明的板桥古溶洞群等,均极具开发价值。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已完成了总体规划和部分景区的详规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工程已开始启动,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建设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影视基地和观光生态农业等项目。
方塘世京果园
“世京果园”农家乐地处安徽宁国风景秀丽的港口湾水库上游,国家森林公园-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内,群山环抱,环境优良,气候宜人。
山门洞
山门洞位于安徽宁国市城北15公里文脊山中,一名石门,又称灵岩。文脊山系石灰岩形成,怪石林立,洞府众多。据载有“大小七十二洞”,最著名的龙潭、紫云、枇杷、涟漪、灵岩、朝阳等六洞,各洞相距仅里许,尤以灵岩(山门洞)为最奇。
山门洞为一天然洞窟,高10米,宽17米,石壁削立,豁然中开,俨若城门,可通车马。门内有狮子峰,如吼狮昂首。渐进为朝阳洞、澡锅洞。门外有银杏树9株,参天蔽日,衬托出古朴苍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有致,石笋、石乳,各具天姿。 东晋太和年间(366年-371年)邑人翟硎先生隐居紫云洞,始开发山门。后人称灵岩洞为“翟硎石室”,并刻石铭记。至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始于洞旁建寺,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赐号“灵岩寺”。此后,寺之香火旺盛,经久不衰,文人墨客也接踵而至,吟咏较多,诗人周 有“天下之奇山有门,山门之奇天下无”诗句,为后人所传颂。至今石壁上“仙岩壁”、“佛座灵岩”等镌刻,仍依稀可辨。
仙人塔
仙人塔位于宁国市城东50公里的仙霞镇柘亭。村南冲之峭壁上,塔身挺秀,修长如笔,犹如仙女飘渺,亭亭玉立,耸拔在山雾之中。
关于仙人塔的修建年代,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据《宁国县志》载,仙人塔始建于唐朝贞观(627—649)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二据省考古研究所的勘察与测绘,认为该塔建修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距今861年,在清康熙乾隆年间曾大修过。 仙人塔七层六面,通高26余米,砖木结构,每面宽2米,层层均有拱门及蹬道,由塔体外壁盘旋而上。每层均设有平座和挑出飞檐,上铺筒瓦,形制秀丽。第二层蹬道两侧,设有佛龛。现塔内中空,楼板与飞檐均毁。塔基一周层砌磨青砖,中嵌如意纹饰大方砖。塔基内地宫早年被盗,现已中空。塔刹部分,系生铁浇铸,高5米,现完整保存了覆钵、仰莲、相轮及宝瓶。塔刹上通体布满铭文和花草、莲花瓣纹饰。全部铭文约有3000余字,大部分是铸刻捐助人姓名及捐款数字。相轮上铭文,还列有不少诗句。像这样多的完整铭文保存下来,在我省尚属罕见,在全国也不多见。塔顶生有两株桃树,相传是“飞植天桃”,阳春三月,桃花甚茂,衬着蓝天白云,远近视之,灿若红霞。
宁国的由来
宁国概况
宁国宁国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东邻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大城市仅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
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8.09万。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13年(公元208年),县名意取“邦宁国泰、物阜民安”,1997年3月撤县设市。
境内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天目山蜿蜒屹立于东南边缘,黄山山脉由西延伸入境,构成南高北低、峰峦叠嶂的地势形态。
面积9万多亩的省级板桥自然保护区与库容9.41亿立方米的青龙湖连成一片,形成集湖光、山色、溶洞于一体的怡人风光。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因其历史悠久,风貌独特,载入《中国名胜词典》,其中,“山门洞”素有“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的称誉。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宁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
境内土特名产荟萃,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山核桃粒大壳薄、仁肉饱满,笋干肉厚色美、脆嫩爽口,名优茶绿翠显茸、清雅纯正,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
宁国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94年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化,林业经济发展迅速,建立经济林基地88万亩,1998年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
科技、文化、卫生、土地、教育等社会事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全市社会治安稳定,社会风气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宁国工业
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化程度达88%。
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橡胶汽车零部件、电容器、耐磨球、林产品加工四大主导行业扬帆奋进,涌现出“海螺”牌水泥、“鼎湖烂兄”牌密封圈、“凤形”牌耐磨球、“双津”牌铝塑复合包装材料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其中,“凤形”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小区和农产品加宁国投资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宁国的投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境内交通道路建设不断加快,逐步融入苏浙沪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现有1座年发电量3000万千瓦时的火力发电厂,年发电量1.1亿千瓦时的省级重点水利工程港口湾水库即将并网发电,由1座220千伏、1座110千伏和16座35千伏变电所构成的独立电网,既可并入省网运行,又可自行对外供电;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移动通信和无线寻呼覆盖全市各地,网络通讯迅猛发展;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行政区划
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西津街道、南山街道、河沥街道、港口镇、梅林镇、中溪镇、宁墩镇、仙霞镇、汪溪镇、甲路镇、胡乐镇、霞西镇、天湖镇、云梯畲族乡、南极乡、万家乡、竹段迅峰乡、方塘乡、青龙乡。
历史沿革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
取安宁定国之意。
1997年3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宁国县,设立宁国市。
?年,宁国市辖11个镇、18个乡:河沥溪镇、中溪镇、石口镇、港口镇、梅林镇、狮桥镇、霞西镇、宁墩镇、胡乐镇、山门乡、甲路镇、仙霞镇、姚高乡、汪溪乡、桥头乡、杨山乡、青龙乡、虹龙乡、竹峰乡、平兴乡、畈村乡、万家乡、南极乡、庄村乡、东岸乡、板桥乡、方塘乡、太平乡、云梯畲族乡。
2000年,宁国市辖13个镇、16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饥燃袭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81842人,其中: 河沥溪镇 80079 港口镇 15487 中溪镇 11341 石口镇 10020 霞西镇 9048 胡乐镇 12992 宁墩镇 12502 狮桥镇 11876 梅林镇 8828 山门镇 18989 甲路镇 9697 仙霞镇 11300 天湖镇 4682 板桥乡 2668 方塘乡 11665 姚高乡 8252 汪溪乡 10574 畈村乡 15137 平兴乡 13048 云梯畲族乡 6142 杨山乡 8218 南极乡 11234 万家乡 14314 桥头乡 6757 庄村乡 6575 虹龙乡 14516 竹峰乡 13204 青龙乡 14786 太平乡 7911
2004年底,宁国市辖3个街道、10个镇、6个乡。
百姓生活
人口增长控制成效突出。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376377人,比上年减少3036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7.45,死亡率千分之5.33,人口自然增长率千分之2.12。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3532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纯收入3348元,增长18.6%。
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2447元,增长6.7%。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加强。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1685人,其中:职工11477人,企业离退休人员4615人。
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2407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4700人,发放失业金382.5万元。
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8925人,共征缴医疗保险金1308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
年末全市共有敬老院和福利院20个,收养1008人,享受低保救济人员10602人,全年发放保障金556.6万元,已建立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4个,从业人员269人,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8个。
全年安置496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5.2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1.6万人;第二产业6.9万人;第三产业6.7万人。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3.1万人,城乡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3.95万人,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561个,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1812人,年末城镇登记事业率3.9%。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持续发展。
2004年,全市共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6家,全年取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28项,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3项,拥有各类人才资源1.23万人,其中:具有高、中级职称2422人。
全年财政用于科技三项费用支出420万元,增长39.5%,跻身全国首批20个科技进步示范市行列。
科技企业成长迅速。
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家,高新技术产品18项,实施国家级火炬计划5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1家,其中省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内科技企业35家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5亿元。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2004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59所,在校学生6061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6901人,增长24.1%;初中在校生17619人,减少12.6%;职业中学在校生6576人,增长41.3%;小学在校生24240人,减少3.1%;幼儿园在园人数5266人,减少6.6%。
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成人技校共培训学员4250人,有905人参加本、专科学历培训,900人参加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截止2004年底,全市共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示范学校,12所宣城市示范学校,6所本市级示范学校。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2004年,全市共放映电影500余场次,观众2万余人次,外地各类艺术团体来该市演出60余场,市图书馆公共图书藏书4.3万册,《今日宁国》全年发行123期,共73.8万份,文化馆、图书馆、文物馆“三馆”建设主体工程已完工。
年末全市共有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开通有线电视频道29个,电视台全年编发新闻专题70期,电视新闻1306条,广播稿件7738条,专题365期。
全市电视人口覆盖率96%,广播人口覆盖率98%。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2004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个,共设置1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全市拥有卫生即技术人员1770人,医疗床位1267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7人,床位3.4张。
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打89.4%,共补偿1.27万人次,补偿金额627.2万元。
1.29万平方米的健康大楼投入使用,华泰医院正式开业,传染病医院建设顺利进行。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
2004年,全市共组织举办各类比赛与体育竞赛22次,参加人员1.2万人次,在各项比赛中,分别获省农运会两个单项第五名,省体育大会男子乒乓球团体第三名,宣城市田径锦标赛团体第三名。
全市小学体育达标人数2.45万人,中学体育达标人数2.98万人。
[编辑本段]城市建设
城市和交通建设继续加强。
2004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顺利通过评审,编制完成城市给排水、市政路网等专项规划,贯通中溪中路、山门中路,改造了津河西路和北圆路,完成了宁国大道主体工程,加速推进济川大桥、东津河大桥建设。
S215线排卅段建成通车,新建村级油路26.7公里。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
全年进行大气监测4次,水质监测18次。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4.43%;粉尘排放达标率88.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04万元。
[编辑本段]生态状况
地形地貌:属天目山和黄山余脉交错形成的皖南山地丘陵区。
平均海拔300-500米,境内最高峰为西部的高峰山,海拔1153米,境内峰峦叠嶂、南高北低。
河流:境内有东津、西津、中津三条主干河流,并在市区东北部交汇形成水阳江源,水能资源丰富。
植被:全市绿色植物覆盖率达85%,森林覆盖率达67.1 %。
动植物资源:野生动植物多样,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96种。
生态农业资源:现有林地18.3公顷,以元竹 、雷竹、毛竹和山核桃为主的大宗生态农产品开发已形成规模,早笋、笋干、生梅、高山茶、银杏、板栗、香菇、木耳、水果、中药材以及高山蔬菜产量大,品种多。
生态旅游:自然天成的夏林风景区、石柱山风景区、道场坪风景区、板桥自然保护区尚待开发。
青龙湾生态旅游区正在启动建设,此外被列入《中国名胜辞典》的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等名胜景观保护良好。
生态保护:宁国市大力实施了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林建设为主的生态保护工程,建立了全市生态保护体系,严格控制污染性项目建设,交通区位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天目山北麓,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冲。
皖赣铁路、省道215、104标准二级公路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均穿境而过,距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接口仅40公里,规划中的溧黄高速公路和皖浙高速将在市区交汇。
市区距上海290公里车程、距省城合肥240公里车程,距杭州160公里车程,距南京220公里车程,距黄山风景区140公里车程。
民航、国际空港
宁国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50分钟车程,距杭州萧山国际机构120分钟车程,距芜湖、黄山机场均只有90分钟车程。
港口、水上运输
宁国至上海港集卡运输时间约为4.5小时,至芜湖港运输时间为90分钟
现代农业
重点是木竹用材林、盆景花卉及优质苗木、经济林果基地建设;出口无公害农产品栽培基地、优质畜禽养殖繁育基地和高效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编辑本段]其他产业
建设大宗农特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花卉苗木及竹木制品交易市场,发展电子元器件市场及其他专业特色市场。
加快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夏林风景区及其他旅游资源开发和景点建设,发展现代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开发旅游产品。
基础设施:继续加快宁国境内省道干线建设,完善市域公路网,提高等级,推进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工程,加速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绿地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私立学校、高档宾馆建设和房地产开发。
宁国的简介
宁国,别称宁阳、宁城,宣城代管县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陪盯,皖南山区东芦吵和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降水量1400毫米。
市域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38万人(2010年末登记户籍人口)。 全市辖6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5个乡(含云梯畲族民族乡 )。 宁国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8大类30多个矿种,石灰石、煤炭、石棉、萤石、陶土等矿产远景储量达34亿吨。
2015年宁国市入选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69位、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第11位、中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第48位。2014年宁国市地区生产总值220亿元,增长9.3%人均GDP居安徽县级前列。
宁国市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境内西津、东津、中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风景名胜有山门、千碰嫌秋关、青龙湾,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白鹭栖息纷飞的皖南湿地、天然红豆杉群落。 境内土特名产有山核桃、元竹、青梅、银杏面,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