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因港而兴的广州,在奔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路上,更需要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有新担当。
城市素描|国家中心城市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未来,广州将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规划纲要》给予广州如是定位,并明确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事实上,广州也堪当此任。
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据2019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广州市交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2.3万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2.3亿元的亮眼“成绩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
开放广州,因港而兴。
广州作为两千多年来中国唯一从未关闭的对外通商口岸,缔造了“千年商都”的辉煌。兼容并包、开放进取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基因里,为广州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过去一年,广州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出台实施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4个工作日以内……
■开放广州,因港而兴。在南沙港,货运工人们正在忙碌。
车行天下,物畅其流。
近年来,广州加快推进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机场、港口、高铁、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取得进展,承载力不断增强。
广州故事,再出新彩。
2019年2月4日晚(大年三十),粤曲《粤韵新篇》唱响央视舞台,粤剧时隔34年之后再次重返央视春晚舞台。代表岭南文化的粤剧,是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彩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广州文化相关产业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据估算,2017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约1100亿元,约占全市GDP5.12%,成为广州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走读见闻|“南沙到东莞,50多公里,9分钟就到了”
下午去东莞出差,办完事,在当天下班前,吕冬又回到了位于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这样快速往返大湾区各城市间的便捷,是在去年广深港高铁开通后实现的。
“广州南沙与东莞,相隔55公里,驾车往往要个把小时,而广深港高铁,9分钟即到虎门站,太方便了!”吕冬感叹说。
是的,坐上广深港高铁,从南沙出发,不到1小时去到香港、21分钟可到深圳、9分钟就能到东莞……
6年前,正是看中了南沙的地理优势以及南沙周边城市丰富的企业资源,期望做科研转化的吕冬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就果断选择了“落户”南沙。
■丽星邮轮停泊在南沙港。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沙是广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地处中国经济引擎之一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南沙周边100公里范围分布了珠三角最繁荣的11个大都市,以及位于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珠海等的5大国际机场。
近年来,随着地铁4号线的全线贯通、广深港高铁的开通等,南沙的城市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一小时交通生活圈。
“10年前,我转换了多种交通工具,甚至还体验了人生第一次打‘摩的’,历经数小时才到南沙的研究院,如今高铁加地铁1个小时就到了。未来‘半小时生活圈’的打造,更令人期待了!”经常在东莞、南沙、香港三地奔波的吕冬感叹道。
■传统文化与创新科技并肩而行。南沙人正在制作香云纱。
政策利好|敢于创新和先行先试企业享实惠
轻轻抬头、眼睛扫下摄像头,门即无声地敞了开来……
这是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高科技——“人脸识别”技术。
从2018年初始,这项技术已经在南沙新区政府的门禁系统、考勤、食堂支付等多个场景实现应用。这项技术,让敢尝“头啖汤”的南沙人,真正实现了“靠脸吃饭”。
云从科技总经理林明都表示,企业所在地的区政府,率先成为企业创新科技的示范田,这可能在全国其他城市都是少有的。他认为,这和南沙自贸片区敢于创新和先行先试的作风密不可分。短短几年,云从科技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其人脸识别技术的相关成果,已运用在全国400多家银行、60多个机场,重点发力金融、安防、机场和智慧商业及AI教育等四大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2012年和2014年,南沙先后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双区”叠加的发展优势,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先行地之一。从城市面积来看,南沙自贸片区有60平方公里,是广东三大自贸片区中最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广阔。
■繁忙的南沙港。
城际合作|人才纷至沓来成港澳人士创业热土
“南沙的平台和政策,对人才的帮助很大。”既是科研者也是创业者的吕冬觉得,《规划纲要》的出台,会带来更多的利好。“我们也将深度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继续通过科技创新,能将世界一流的科研的成果,转化到应用领域为大湾区的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等港商敢为天下先,率先来到内地投资,并选择在南沙“筑梦”。经过多年的发展,南沙已从一个边陲渔村发展为宜居宜业的滨海新城。
如今,南沙也正成为港澳人士创业的热土。2018年,在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创汇谷”入驻83个港澳青创团队,南沙还出台了对港澳人才专项扶持奖励政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落户当地,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快速推进中。
湾区融合
未来,“千年商都”广州,该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擎作用?
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其作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优势,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3月2日,在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府副市长黎明回应称,这是给南沙的重要使命,南沙也有能力完成使命。
黎明介绍,接下来,南沙将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创新发展示范区、推动金融创新以及打造优质生活圈四个方面下功夫。具体来说,加快南沙大桥、地铁18号线的基础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广中珠澳高铁等一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引进香港科技大学在南沙合作办学,积极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海洋科技等科技前沿领域等。
1小时抵达大湾区内其他城市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亦需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广州将在推进互联互通上再发力。将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项目,推动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南中特大桥、莲花山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广州地铁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
前不久,《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出炉,描绘出广州交通新蓝图:到2020年,基本实现距广州1000公里范围主要城市3小时内直接通达;2035年建成全球交通枢纽,实现12小时全球航空交通圈。此外,市民从城郊到市区上班只需半小时,1小时可抵达其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