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又在蠢蠢欲动准备跳槽了吧?这次是继续从A陶企换到B陶企,还是打算换一个行业呢?
这几年来,陶瓷行业“唱衰”的声音愈演愈烈,不少陶瓷人纷纷“跑路”,有的去了门窗行业,有的去了玻璃行业,还有的去了完全不搭边的餐饮行业,各行各业不一而足。
同时,也有不少陶瓷人在跨不跨行之间反复纠结,有人说:“我刚进入陶瓷行业就想转行,结果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这里。”
到底要不要跨行?跨行有何利弊得失?一起听听6位过来人的故事——
01 白深荣
聚焦比改行更重要
跨界历程:在陶企市场部任职期间,投资餐饮行业,开设三家“蔬芙”饮品店,后逐一关停或转让,现创办澎湃文化传媒,继续服务于陶瓷行业。
得失与建议: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有一个创业梦,2010年,任职于陶企市场部的白深荣萌生了投资的想法。起初想做瓷砖经销商,但在考察过老家市场后发现难度很大,原因是家庭在佛山,资源和人脉不在老家,投入大且风险不可控。随后又考察过服装工厂,对比过加盟和直营模式。最终选定投资饮品店,一是不用亲自打理无牵绊,二是有商机。
2014年,老同事欲转让位于吉利的“蔬芙”饮品店,当时已经营两年,月销售额皆为盈利。白深荣了解到,“蔬芙”主要做纯果汁,当时佛山餐饮行业里做这类的还是少数。他的想法是拿下代理权,开拓好市场,再创办自主品牌。
于是,白深荣“冒很大风险”,花36万转让费拿下这家80方的店,十个月左右就收回了成本。他信心大增,2015年就在陶瓷总部基地开第二家店,2017年又在绿岛湖开第三家店(同时授权他人在西樵开第四家店)。
白深荣计划至少开到五家店,再从陶企出来全盘运营,可惜天不遂人愿,市场变化太快,奶茶店蜂拥而至,抢占很大一部分鲜果汁市场,2017年起“蔬芙”的营业额直线下滑,后面几家店陆续关停或转让,如今仅剩吉利一家,也已交给亲戚运营。
“餐饮行业属于快进快出型,更新换代非常快。”白深荣表示,投资任何一个行业,尤其是跨界的,你觉得这个行业很好,实际上别人玩了十几二十年,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而你可能只是看到一两年内行情不错,踩准机会便很快收回成本,结果陷入虚假繁荣的陷阱。
白深荣认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运营思维。“有人说,我们干策划的干别的事情还干不成吗?还真干不成。很多人想把陶瓷搞活动的这套变通一下做其他行业,实际上所谓的人脉资源最多在开业初期来撑场。不要去想市场有多大,想办法赚到这些人的生意才是最重要的,最终还得聚焦在好产品和营销上,这是所有行业的共性。”
“改行确实很难,去其他行业一定要慎重,否则就会撞得满头包,投资饮品前前后后最多打个平手,哪怕我只打半年工也比这些年折腾的收入多”,白深荣发出由衷之言。
但他并不后悔,甚至还觉得走出来晚了。在他看来,我们必须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思考的维度更加全局观,做到市场总监之后再难上升,必须寻求突破,所以这条路必须要走。
所幸在这个过程中,白深荣更加明白了聚焦的重要性,或许这也是他选择回归老本行的重要原因。
▲白深荣(右)选择回归陶瓷行业
02 冯明
换行是对新领域的认识和兴趣
跨界历程:曾任职于陶企市场部,现已转战玻璃行业,担任广东新玻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跨界故事:由于行业疲劳和发展瓶颈等问题,冯明希望寻找一个较空白的市场,于是转战玻璃行业,他认为工作的挑战性更低一些,更容易检验自己。
换行之后工作区别不大,主要是行业属性不同,最大问题在于行业专业性,新的行业对产品、产业要求更高,品牌观念差别巨大。为此,他需要花更多时间看行业资料,去工厂看产品、生产,了解行业发展史。而与陶瓷行业产业集中不同,玻璃企业分布全国各地,更耗时间与精力。
对冯明而言,跨界是一件好事。他认为,从成品的代理商模式(更多时间在做品牌包装推广),到半成品行业,从to C到to B,区别较大,但从业经验是互通的,让人变得更全面,例如,从原来的市场部更重营销到新行业更重生产,是很好的补充过程。
冯明指出,玻璃与陶瓷同属于大建材行业,有合适的机遇能去尝试就去,但前提是基于对一个新领域的认识和兴趣,纯粹为了更高待遇或发展限制去换行业,大可不必,陶瓷行业的薪资在大建材领域属高位,生存远比爱好更重要,尤其是当前经济环境,稳定比变动更理性。
另外,如果陶瓷这个圈还能舒适,不要换行业,不可能有第二个能从一个企业离职出门几米就能找到新工作的产业,人脉不变,朋友圈不变,连房东都不用变的集中程度。大多行业换了工作如同换了城市甚至省份,生活成长在一个地方,换了工作意味着生活习惯、环境、圈子等都跟着变化,能适应还好,不能适应就是浪费时间和希望,毕竟运气只属于极少部分人。
▲冯明兴趣广泛
03 阿慧
跨行后要当虚心学习的小白
跨界历程:在某老牌陶企工作期间,经内部调岗负责白酒业务营销推广工作,现跳槽至另一上升型陶企。
得失与建议:收到公司的调岗通知,阿慧非常兴奋,因为做瓷砖太久,很渴望接触新东西,如今不用换公司就能挑战新事物,是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虽然都是在市场部,但白酒和瓷砖在营销推广上千差万别。阿慧指出,首先用户群体不同,瓷砖是一辈子可能就买一次的耐消品,白酒是一年可以喝无数瓶的快消品;其次营销方式不同,瓷砖侧重传播使用功能,白酒在品牌包装和营销上更侧重心灵共鸣与情感互动,文化属性更强,所以比瓷砖更耗钱,以“亿”为单位做营销推广司空见惯,白酒品牌多如牛毛,竞争远比瓷砖激烈;再者渠道不同,瓷砖以To B端为主,白酒直接To C端,线上线下渠道均有差别。
阿慧表示,传统行业市场部存在感比较低,仿佛是为销售部提供宣传物料的附属服务部门,但在白酒等快消品领域,更侧重于市场部去引导销售部,前者是主脑地位,始终以战略为导向,对跑渠道和提销量进行战术调整。
在负责白酒营销推广期间,阿慧深刻地意识到,市场部一定是走在销售部前面,要具有营销思维和战略思维,站在整个行业高度上去思考问题。因此她会主动要求跑市场,与烟酒行客户面对面交流。
怀着满腔热血,阿慧文思泉涌,经常加班至凌晨想创意、做方案,包括举办小型品鉴会、打造网红打卡区、拍短视频做直播等酒文化植入方案,结果因为公司发展方向及现阶段需求等问题难以得到支持,难免心灰意冷。
这意味着阿慧无法大展拳脚,这与她“希望发光发热,展现自身价值”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见识过外面世界的精彩,阿慧不愿再调回原岗,她想过创业,但因大环境不好而放弃,想过投身正蓬勃发展的医美行业,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直接进入高层不现实。为职业发展着想,她最终选择了一家上升型陶瓷品牌,既没有跳脱出这个行业,又能探索全新的营销思维和战略打法。阿慧表示,新的平台,其品类、市场、品牌都是新的玩法,她特别兴奋,也充满激情和信心。她说:“之所以能在新的环境游刃有余,也很感恩老东家的栽培。”
阿慧认为,跨行业后就是一张白纸,必须忘掉过去重新认识自己,不要狂妄自大,放平心态,虚心把自己当成小白重新去学习,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的心态要不得。
至于跨行与否,要看职业发展规划,看所在的行业和平台有无发挥余地。她说:“有些人虽然在同一个公司做了十多年,但是一直在提升,那就扎根平台继续做下去,不要心浮气躁去看外面的世界;如果在一个企业老是被压制,对未来发展没有帮助,像没有灵魂的机器人一样就不要躺平,相信自己不要犹豫,外面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04 阿朱
在相似行业做能力的迁移
跨界历程:在某陶企工作多年,现转战门窗行业。
得失与建议:在阿朱看来,门窗行业是未来一个比较能发力的市场,但该行业的营销和管理比较基础,她之前在瓷砖行业积累的经验与门窗行业大致兼容互通,刚好能帮助这些企业去成长。
目前阿朱负责某门窗企业品牌运营工作,其领导对企业转型和营销的诸多想法与她相契合,在此可以将个人价值与公司需要相匹配。唯一觉得有点差距的,是门窗行业基层人员对营销的理解比较基础,之前很少去做主动营销和渠道建设,更多的是厂家思维,重生产轻营销,这需要彼此在认知上磨合与同频。
转战门窗行业,阿朱已经过深思熟虑,这与她的职业规划有关。
阿朱表示,职场第一个十年是学习积累阶段,要在某一个行业去深耕,积累很多不同的经验,所以在原陶企做了很多不同的岗位,有的是主动要求去更换挑战的,有一些是公司看中能力提拔的。
如今到了第二个十年,下一步就是要放大视野。按照阿朱的解释,如果一直在陶瓷行业会让视野变得局限,但跳到与建材领域完全无关的环境风险太大,门窗行业与瓷砖行业相类似,刚好能验证自己以往所积累的东西,让个人能力与价值发光发热。
另外,门窗行业需要量尺定制,重服务和重售前,有定制性质,是高定行业发展的一个分支,而瓷砖行业还没有发展到定制领域(目前仅是产品多样化和多变)。阿朱认为,未来消费者一定是希望有更便捷的方式去装修一个家,所以定制、高定是大势所趋,瓷砖行业除非是被供应链整装所整合,才能发挥这部分的价值,但门窗行业更接近于用户想要的东西,更接近于消费者,所以在做品牌运营的过程中,能发挥的地方更多一些,这是她决定到该行业寻找机会的根本原因。
阿朱建议,如果本身在瓷砖行业就能有很好的发展,或者说这个平台在与时俱进,依然可以继续在此发展,但要摒弃内部思维,学习更多技能,更多去挑战自己;如果这个平台本身已经遇到很大瓶颈,也没有去因势利导改变自己,那这时可以大胆尝试跳出这个行业,开阔一下眼界,但不要跳得太远,可以去不同行业做同样的岗位,实现能力的迁移。
05 阿丽
无法同频只能被迫适应
跨界历程:从知名陶企品牌推广总监,到中小陶企市场部经理,现为门窗企业品牌部经理。
得失与建议:今年年初,阿丽被猎头挖到了门窗企业。该企业是十几年的老品牌,但工厂思维过重,近两年竞争对手在营销推广上发力时一味求稳被后来居上,2021年其老板不得不重视起品牌营销板块,通过猎头从九牧、索菲亚、欧派等高端定制头部品牌引进优秀人才,阿丽便是其中一员。
在阿丽看来,陶瓷行业受疫情和房地产暴雷影响较大,很多厂倒闭裁员,自己所处的市场部处处受限,难以实施大的营销爆破动作,想要突围要么是回大厂当中层,要么继续在小品牌当负责人,那还不如接受该门窗企业投来的橄榄枝,起码门窗企业是想要发力并且有较大发展空间的。
阿丽指出,门窗行业还在沿用陶瓷行业七八年前的老套路(如百度投广),优秀人才进来很容易看到效果,比如去年她所在的门窗企业升级了终端门店的VI和CI形象,再加上新品推广,业绩增长了30%。
可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板想要改变却又没有过心底那道坎。还在洽谈阶段时,阿丽与知名家居品牌过来的管理者畅想了未来的规划和路径,可老板并不吃这一套,再加上今年下半年业绩受到大环境影响,认为“这个也要费用那个也要费用”,思维还是着重于眼前,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而且客户对品牌的认知度不高,认为爆破营销只是帮助品牌提升,对自身并无益处。于是被挖过来的人才纷纷离职,如今仅剩阿丽一人,一切又回到原点。
阿丽指出,虽然是平调,但并不能把以前的经验完全复制过来,因为无法同频,打破固有认知不是一两年的事情,只能不断潜移默化,想要生存必须去适应新的节奏和模式,包括工厂的管理思维(产销一体化)、从CBD回到工业区的工作环境、封闭的思维和格局等。
她坦诚地说:“之所以没有离开,一是不太了解门窗行业,刚入行不到一年难以寻找到更好的企业,但又不想再回到陶瓷行业,只能先沉淀下来熟悉新的产品知识和行业玩法;二是已经进来了只能适应要么另谋高就,但因为疫情不敢乱动;三是品牌本身有实力,只要老板能敞开心扉接受新事物,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我想要再观望明年会不会好点,如果明年没有新动作,我可能也会有新想法。”
“门窗行业拥抱优秀人才是一个趋势”,阿丽建议,如果要过来,一是确定这家公司未来清晰的战略、目标和方向,如果是不明确的、模棱两可的,最好不要来;二是选好领导人很关键,要不断学习持续上升,有格局、有魅力、有行动力、有全局思维;三是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清晰目标,不要单纯看岗位薪资,修炼内功提升自己才是真。
06 阿伟
还是要做回自己熟悉的事
跨界历程:2022上半年,从佛山某陶企跳槽至清远某石材厂,年底再次回归陶企。
跨界故事:阿伟原是佛山某陶企销售人员,因为家庭原因,今年上半年离职,回到清远,在某石材厂上班。工作性质与陶企相似,都是做销售。但形式大不相同:在陶企工作,是总部销售人员对经销商的模式,该出差时出差,不出差的时候待在佛山;在石材企业工作,相当于在陶企的经销商处上班,天天跟着一帮材料经销商去跑C端客户。
不适应之处在于,无论你多努力都很难见成效,一是因为石材很专业,连做个楼梯都有很多工艺要求,比做陶瓷销售复杂多了;二是刚入石材行业,没有人脉,属于圈子外面的人,够不上圈里的核心资源,所以只能看着别人开单。还有,石材企业结算业务人员的收入方式不一样,一定是要到某个项目客户安装完成,收完全款,公司才会给业务人员计算提成。所以,跨入石材行业的阿伟,收入少得可怜。
今年年底,阿伟再次回到佛山,进了另一家陶企做业务人员,做回自己熟悉的事。这家公司管理比以前工作那家陶企严很多,不能随意外出,上班时间经常培训,阿伟有些不习惯。但是,这家公司只要认真工作,收入比较高,即使是能力明显不够没有完成月度任务的同事,也能拿到不错的保底收入。在疫情大背景下,经济普遍不景气,阿伟认为自己回归陶瓷行业是明智之举。
专题策划:罗碧兰
专题采访:老狼、罗碧兰
专题撰文:罗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