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人才微调查#
【从假说到科学】
由于长期处在科研“无人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宋保亮领衔的胆固醇与脂代谢研究团队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练成了看家本领。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很多不可思议的科学知识最初都是由假说衍变而来。你还知道哪些从假说变为科学的例子?
@返璞归真: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之后,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推测,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磁场产生电流也必定是可能的。1831年10月28日,他在伦敦皇家学会做了一个著名实验,证明在磁极之间旋转一个铜圆盘时,可以产生持续电流。1831年11月4日,他又发现在磁铁两极之间简单移动铜导线时可以产生电流。“电生磁,磁生电”成为基本的科学知识。
@孤独的骄傲: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他所生活的年代,人们对遗传的认识还很粗浅,基本认同“混合遗传”学说。但孟德尔却不以为然,他对豌豆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杂交实验,该实验包括了假设、实验、分析、论证等众多环节,最终总结出了分配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学定律。他在有限的环境中做出了超越时代的发现。
@心向物理所: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假设在光波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或者说,物体通过分立的跳跃非连续地改变它们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个最小能量元的整数倍。为此,普朗克还引入了一个新的自然常数h。这一假设后来被称为能量量子化假设,而常数h被称为普朗克常数。常数h虽然是普朗克创造性发现的,但却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记者任欢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1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