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若出现超标,即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监护仪能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监护仪数据是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能使并发症减到最少以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监护仪代表了高新技术在医疗电子产品的集中体现,通过远程会诊,可以将病人的信息资料快速传递,可以使专家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更快、更准确地反馈到疑难病人的治疗中,使病人尽快地康复。随着我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在稳步增长,医疗监护仪也从过去主要用于危重病人的监护,发展到目前普通病房的监护,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医疗单位也提出了应用的需求。
近期,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医采网对2017年5月全国(香港、澳门、台湾除外)各医疗机构的监护仪中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以实际发生的中标数据为准)。
一、价格分析
根据中国医采网统计,2017年5月,我国各医疗机构共采购监护仪256台,总成交金额为3925.45万元,每台监护仪的平均价格为15.33万元。
256台监护仪中,成交价格从几万到100多万不等,具体价格分布如下图所示:
其中,52%的监护仪价格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下区段,也就是说,2017年5月,我国各医疗机构主要采购的都是10万元以下价格较便宜的监护仪。这也充分说明,低价监护仪最受我国各医疗机构喜爱。
其次则是单价在10万—20万元之间的产品。5月我国各医疗机构采购的256台监护仪中,有36%的监护仪价格在10万—20万元之间。因此,除了10万以下的低价监护仪外,这个价格区间的监护仪也备受各医疗机构青睐。
同时,在2017年5月成交的监护仪中,以上两个区间的监护仪加起来占比高达88%。也就是说,各医疗机构采购的10台监护仪中,有将近9台的价格几乎都是在20万元以下,20万元以下的监护仪市场潜力之大显而易见。
二、类型分析
监护仪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类型。根据中国医采网数据统计,2017年5月,我国各医疗机构采购的监护仪主要有心电监护仪、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中央监护仪、床旁监护仪等几种类型。具体类型分布如下图所示:
5月成交的256台监护仪中,仅心电监护仪一种类型就多达178台,占比70%,成为名副其实的NO.1。因此,心电监护仪也毫无疑问地成为5月最受医疗机构欢迎的监护仪类型。
成交量排在第二位的则是床旁监护仪,共成交41台,占比16%。床旁监护仪是设置在病床边与病人连接在一起的仪器,能够对病人的各种生理参数或某些状态进行连续的监测。
而便携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中央监护仪的成交量则明显低于心电监护仪和床旁监护仪,三种类型的监护仪一共才成交37台,共同占比14%。
因此,按照5月成交的监护仪的类型分布,心电监护仪无疑是使用量最大、最受市场欢迎的监护仪类型。这对于相关企业来说,或许具有极佳的参考意义。
三、地区分析
根据中国医采网统计,2017年5月,我国先后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川、山西、山东、青海、内蒙古、云南、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苏、广西、重庆、黑龙江、宁夏、海南、贵州、福建、浙江、安徽共24个省(直辖市)购买了监护仪。各地监护仪采购量分布具体如下图所示:
24个省中,光陕西、广东、河南三省就占比61%,共采购监护仪多达157台。而其余21个省(直辖市)占比39%,共采购监护仪99台。其余21个省(直辖市)采购监护仪的量不足陕西、广东、河南三省的1/3,因此,陕西、广东、河南三省采购监护仪的量可想而知。
以上三省采购的157台监护仪中,光陕西一省就占71台,成为5月采购监护仪最多的省份;其次则是广东,采购了62台监护仪;排在第三的则是河南,也采购了24台监护仪。
陕西省向来是医疗器械的采购大省,在中国医采网以往的中标分析报告中,陕西省采购的医疗器械总量总是排名前列。看来,陕西省虽然经济不太发达,但是,在医疗机构的发展、医疗设备的配置上还是舍得下血本的。
四、医疗机构分析
5月,以上24个省、直辖市共有48个医疗机构购买了监护仪。其中,广西、山东、云南购买监护仪的医疗机构数量最多,分别有4家医疗机构购买了呼吸机。其次则是陕西、广东、四川、河南,这4个省则分别有3家医疗机构购买了监护仪。
按照医疗机构的等级划分,48个购买了监护仪的医疗机构购中,除了有2家乡镇卫生院外,国管、省或者市级医院共25家,其余21家则全部都是省(区)医院。具体如下图所示:
因此,2017年5月,购买监护仪的医疗机构主要以县(区)医院为主,占比44%,县(区)医院成为各医疗机构中采购监护仪设备最多的医疗机构。
近年来,随着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我国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也显著增长。因此,监护仪的采购主要以县(区)医院为主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会比较青睐于采购相对低端、质优价廉的医疗器械。因此,国产医疗器械企业要抓住机遇,控制好成本,把好质量关,在为更多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多优质产品的同时,也使企业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