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八年(1919年),26岁的卢作孚在川南江安县教书,结识了驻防川南的杨森,杨森很赏识卢作孚的才学和人品。杨森任四川监理时,提拔卢作孚担任成都民众教育馆馆长,卢作孚不负所望,办讲座、开夜校、增添图书、开展通俗教育活动,提倡教育救国。
民国初期,重庆商贸业活跃繁荣,四川、云南、贵州所需的棉纱、五金、百货、煤油皆由上海、宜昌运进来,西南的物产如山货、药材、生丝、食盐等都要往外运,航运兴盛。
卢作孚弃学从商,奔回合川,设想创办轮船航运业事业。1925年秋,卢作孚在友人的资助下创办了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铁壳机动船,在重庆境内开辟多条航运线,民生公司迅速发展。机动船在航行过程中,需要修理和维护。重庆那时有数家船厂,只有木船的制造和修理,机动船只有到上海、武汉才能进行修理,耗费时间和财力物力。
1927年,卢作孚在江北城金沙门外水月庵,兴建了主营船舶修造的民生机器厂。因交通不便,10月迁至三洞桥地藏庵,又因地势逼仄,11月再次迁往青草坝。青草坝是三洞桥长江边的一大坝,长满青草,因此得名。机器厂创办之初的设备简单,有车、钻、刨床4台,一部16马力的柴油机。14个人员。曾被郭沫若誉为“中国左拉”的著名文学家的李劫人,著有出名小说《死水微澜》。1933年秋,卢作孚已是民生实业公司的总经理,他热情邀请李劫人来重庆担任民生机器厂厂长。李劫人与 卢作孚早在1918年相识,同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志向相投,两人的友情深厚。
李劫人来民生机器厂,看到这是一个简陋的小机器修理厂,决心用三年时间振兴民生机器厂,他与卢作孚共同制定三年规划,其中包括在青草坝投资50万元建造船坞。他大力整顿厂风,拟定工场规则、办事细则等管理条例。同时,到外省招聘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技术实力。采取这些措施后,全厂焕发出勃勃生机。
李劫人记载了当年机器厂扩建的状况:青草坝租厂地右侧辰州会地一片,宽约二十丈,上至山顶,下至河心,价洋一千八百元,契税在外。二十二年十月,又购得原租厂地一片,宽约三十余丈,上至山顶,下至河心,价洋四千三百二十六元,契税在内。新建翻砂间一座,新打机器间石地一片,共去洋一万。职员,工人,学徒,小工,因时有增减,职员、工人、参师、学徒合计一百六十五人。此外尚有零工,长期小工,短期小工,无定额。厂地购得,建筑未完。厂务扩大,人数增多,职工宿舍因以四布。计现佃有职工宿舍三处:一在三洞桥,一在厂后山顶万天宫,一在山半新观音庙。此外在厂左约半里处尚佃有老观音庙一处,则为训练班地点。此外临时搭盖之房屋尚多,如食堂,厨房,盥漱处,储藏废铁废物处,冷作红炉打铜木工各间,储藏铁条各室,储藏各轮备件房屋等。
民生机器厂后来发展壮大,设备增加,工种齐全,技术能力提高,承接各种船只修造,业务渐趋繁旺。1933年, 民生机器厂在长江长寿段打捞了制造“万县惨案”的英国千吨级轮船——万流号沉船。仅用8个月时间,低成本改建完善成一艘新轮船。其打捞和改建技术,震惊中外船业。
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重庆。船只在航行中,损坏会被敌机炸坏,民生机器厂不分白天黑夜地抢修。民生公司在抗战中做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的机器厂拥有各种机床数百台,大部分安装在后山的防空洞。为保存重要工程技术卡、档案资料,在青草坝的后方斜坡上专门修建一座独立式档案室,为三层连拱石结构圆顶式建筑,既防敌机空袭又防潮湿。室内外均抹石灰,屋顶覆有泥土,泥土上生长着青草植增加隐蔽。
民生机器厂的全盛时期,吸引了一批造船业的专家和技术管理人才。
杨槱,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家,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等荣誉学士。抗战时期,来重庆找留英时的学长王世铨(后来改名王公衡),王世铨那时在民生机器厂任工程师,负责10艘“民同”型木质蒸汽机川江客货船的建造工程。杨槱进入民生机器厂工作,后去唐家沱吴淞商船学校任教。
叶在馥,重庆民生机器厂设计室主任。1939年升任总工程师,主持设计建造和改造川江客货船20余艘。
民生机器厂从创办至1940年,添设多部重型设备,先后改造了“民彝”“民万”“民听”“民熙”“民权”“民视”“民众”“民联”等多艘驾力较强的旧船。不仅修理国内外船只,还制造锅炉和轮船。在唐家沱修建一分厂建造新船。1939年至1943年,新造轮船共计19艘。仅1940年间修船300艘次。1945年,职工人数增达2200人,机器设备也增至300余部,成为后方最大的机器造船厂。规模发展到三万平方米的厂房宿舍,建成万天、博爱、抗战、四祥、中心、富佑等村。
1951年民生机器厂完成公私合营,更名重庆民生造船厂,后为重庆长航东方船舶工业公司,公司住江北区铁山坪街道唐家沱。
撰稿人: 杨永美
作者单位:江北区地方志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