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 30岁的我做完了人生的第一台手术。拖了又拖,术后一年,我终于记录下从发现生病到治疗的过程,希望能帮助并鼓励同行的你们,一起加油。
01
生活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会不知道开出什么
图源自:摄图网
老电影《阿甘正传》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从小到大,我都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明伶俐,成绩优异。名校毕业后,又进入了人人羡慕的金融行业工作,一切顺风顺水。
然而3年前,转折还是来了。
2019年10月,单位组织体检。30岁的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一直以来体检也没啥大问题,就晃晃悠悠,直到快结束了才去做检查。
图源自:摄图网
报告出来后,提示我有个乳腺结节0.6×0.8cm,建议半年内去复查,我也没当回事,反而嫌麻烦。
倒是另一项指标引起了我的注意,所有甲状腺指标都是正常值上限的3倍以上,提示甲状腺功能不好。
其实这事早有征兆。2018年体检的时候,就提示我的甲状腺功能不好了。那个时候也就随便去医院看了看,吃了点药,也没有坚持下来。觉得甲状腺功能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也不大,而且每个月都要去抽血,吃药还有副作用,后来就干脆不吃了。
现在一想,如果当初能好好控制住甲状腺的病情,是不是就没有后来这一系列的事了。
思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去查下甲状腺。既然来都来了,顺便复查一下乳腺结节吧,就挂了家附近一家三甲医院的乳腺外科。医生看了我的体检报告后,让我又做了一次彩超和钼靶,出来的结果都没有问题。
后来我和其他的病友讨论,大家都说钼靶查乳腺结节的准确率有95%,然而很可惜,最后证明我就是剩下的那5%。
不得不说,有时候命运这个东西挺玄的,能查出问题及时手术,还多亏了这位医生。虽然彩超和钼靶的结果都提示没有问题,但是医生觉得我那个结节的形状不太好,建议我做手术。
我本是一个心很大的人,只想着去医院检查图个心安的,没曾想搞到要手术,一下子事情就大了。
我自己这些年虽是受了不少赛先生(science,科学)的教育,但也一些传统的思想——觉得人体是一个整体,要是动手术就会破气。也可能只是潜意识里怕疼,不想挨那一刀吧。
但不管怎么说,最后我还是对这件事重视起来了。
当时了解了一下,北京的乳腺外科,比较好的有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比较专业的有北京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的号是最难挂的,基本挂不上。
我觉得自己的乳腺问题也不大,就找了单位附近比较有名的一个三甲医院复查。第一次找一个普通医生看的,她看了我的彩超和钼靶结果后,说她觉得没有问题,我就很放心地走了,没再当回事。
我以为这事就这样翻篇了。
02
什么!浸润性癌?
然而并没有。过了大概一周的时间,建议我做手术的医生发来了短信,再次提醒我这件事。
图源自:摄图网
我一下子又紧张起来了,想着不放心,又跑去挂了个专家号。这次遇到的医生人很好,跟我说不必担心,有70%的概率没有问题,但还是给我开了个活检。
所谓活检,就是医生在彩超图像下,拿一根针去勾乳腺结节位置的组织,取出来做病理检测,活检是判断乳腺癌的金标准。(编者注: 乳腺病变活检请见文后知识链)
结果再次说明,我过分心大了。
去做活检前,我还和领导说,下午做完活检,晚上就可以飞去深圳出差。领导觉得这事不靠谱,大手一挥,让我活检后再请假,之后发现领导这个决定相当英明。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做活检并不疼,即使后来麻药过了,也没觉得有多疼,但有点行动不便,胸口绑上了一层层厚厚的纱布,坐飞机是不可能的。
没过多久,病理结果出来了,报告单上赫然写着“浸润性导管癌”。
当时结果出来,我脑子一下瓦特了。
图源自:pixabay
我才30岁,谁会想到癌症和我有关系?平时能吃能喝能睡的,啥症状都没有,怎么突然就患癌了呢?所以那时唯一的想法就是:
“我还能活多久?”
这应该是每一个被确诊的人都会想到的问题。
后来随着自己慢慢学习乳腺癌的知识,了解到,乳腺癌的生存期还算不错,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死于其他原因。在乳腺癌里,原位癌算是比较轻的,有的保险公司甚至能接受原位癌手术后投保,但浸润性癌,风险就比较高了,就是说癌细胞已经向周边发展了。
大家都说钼靶的检查效率很高,但钼靶就没看出来我有事,最后还是靠活检筛出,看来证明了活检确实是是检验乳腺癌的金标准。
医院的病理报告并不完全一致,但主要是看几个指标,PR,ER和Her-2。如果前二者后面有一个“+”号,就是说这两个指标是呈阳性的。一般二者呈阳性患者,术后大多可以采用他莫昔芬做辅助性治疗5-10年。乳腺癌里,有一种是三阴乳腺癌,是最凶险的,就是上述3个指标后面都是“-”号(阴性)。
03
手术还是来了
确诊之后,就要进行治疗方法的选择了。那段时间我搜集了一大堆信息,有靶向药的、中医的,手术的,还有21基因检测的。
我更偏向于西医的治疗,相信医生对自己病情的判断。如果你对一个医生不信任,可以多挂号找不同的医生看看。在国内,想实现专家会诊,还是靠自己多跑跑。
大家也可以找一些有医生评价的网站,根据评价去选医生。如果在就诊的时候一些小问题忘了问,再去医院挂号看病不方便,是可以在上面问问的。
图源自:摄图网
最后我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决定做手术。之前我特别怕会被全切,因为比较年轻,医生对我还是很保护的,给我选择了保乳手术。
但即便选择做保乳手术,医生也不能保证一定做成。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做前哨淋巴活检,如果在前哨淋巴结找到了肿瘤细胞( 编者注:即乳腺癌已通过淋巴管道进行转移),那么基本需要做全切了;如果没有,就可以按保乳进行。
隔壁病床的阿姨,本来也说做保乳手术,但发现前哨淋巴结有肿瘤,就全切了。如果是我,大概也会选择全切吧,毕竟命没了就啥都没有了。
可是呀,当面对的时候,谁都需要心理建设。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手术中进行的是冰冻病理活检,这项检查的准确率并不是100%。有一小部分人比较倒霉,冰冻病理结果和术后的病理结果不一致,如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恶性肿瘤,就还得推进手术室再挨一刀。
这样的遭遇简直是天怒人怨。不过,这就是医学,没有100%的确定性,但医生还是会尽量会给我们做最好的治疗。
图源自:摄图网
幸运的是,我的手术相当顺利。整个住院时间就4天,第一天入住检查,第二天手术,第三天医生盯一下,第四天,可以出院了。
当然,这是一些年轻、症状也不算太重的人得到的待遇。
这里需要说的是,大家不要觉得做手术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比如我,第一次住院因为甲亢指标太高,被打包送了出来,需要自己控制好甲状腺的病情,才能回去做手术;隔壁床的阿姨,因为流感,也被打包送了出来,等感冒好了才能做手术;还有隔壁房间的阿姨,肿瘤体积太大了,需要先做化疗,等肿瘤体积小了之后再手术。所以,你发现了吧,能顺利进手术室就是一件LUCKY(幸运)事件。
图源自:pixabay
住院期间,我和阿姨大婶们交流了一些经验,在此分享给大家:
1.如果没有医保,经济条件困难,可以在网上找找有没有药物试验或医学研究的信息。医院或医药公司有时会贴出一些相关的信息,除了可以用上试验药物外,有的连其他治疗也包了。隔壁房间的阿姨就参与了一个新药的测试,听她说那个药的效果还不错。
2.如果有切除淋巴结,容易出现上肢淋巴水肿,所以患侧的手,尽量不要再去抬重物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3.如果要做化疗,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化疗会损伤到卵细胞。年轻未生育的人,医生会给你打卵巢去势针保护卵巢,但也不保证100%。如果有经济条件,可以做冻卵。现在北京某医院有一项技术可冷冻卵巢组织,就是先通过微创手术取出部分卵巢组织,化疗完成后需要时再移植回体内,进而保障生育能力。
4. 手术的费用并不太高。我选的是国内三甲医院,全算下来也就3万多元,扣除医保报销部分,我自己就掏个1.2万元左右,其中还包含了自己作妖的费用。我怕死怕痛,用上了效果好的国外止痛泵。放疗的费用就比较高,总体下来8万多元,扣除医保报销,自己掏2万元到3万元。
手术后大概3天,需要去医院换下药。术后大概半个月,就可以洗澡了。记得一定要回医院去取术后的病理报告,那决定了最后的治疗走向。
拿到病理报告,医生给我的治疗方案是放疗 辅助内分泌治疗,就是吃他莫昔芬。我也考虑过要不要做21基因检测,有的医院推荐,有的觉得没用。我接触了几个相关的人,报出的费用是8000-10000元,我觉得自己的情况也不是特别难搞,病理很清晰,就没做。
目前我就是按时吃药 定期复查 自我检查,这都很重要。不复发还好,复发真会吓死人的。
在求诊和治疗过程中,我感受到来自亲人、朋友的关爱和帮助,也想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所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梅奥:拯救乳房全书》,看完这本书,就能从一个病人的角度基本了解这个病了。
图源自:摄图网
最后还想说的是,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自己的心理建设也很关键。
记住,出院之后,咱就不是病人了!咱们只要做到战略重视,战术藐视,大可以健健康康地生活,活得精彩!
知识链:乳腺病变活检方法[1]
参考文献
[1].超声引导下乳腺病变和淋巴结活检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乳腺外科学会(CSBrS)实践指南2021,中华医学杂志:2021年6月20日-第134卷-第12期-p 1393-1395
[2].乳腺活检Bonnie N Joe, MD, PhD,Laura J Esserman, MD, MBA,Wolters Kluwer Health
[3].Gutwein LG, Ang DN, Liu H, et al. Utiliz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biopsy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spicious breast lesions. Am J Surg 2011; 202:127.
[4].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手术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2017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乳腺外科学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5]. Verkooijen H, Peeters P, Buskens E, Koot V, Borel Rinkes I, Mali W,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large-core needle biopsy for nonpalpable breast disease: a meta-analysis. Br J Cancer 2000; 82:1017–1021. doi: 10.1054/bjoc.1999.1036.
[6]. Asogan A, Hong G, Arni Prabhakaran S. Concordance between core needle biopsy and surgical specimen for o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and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status in breast cancer. Singapore Med J 2017; 58:145–149. doi: 10.11622/smedj.2016062.
[7]. Motamedolshariati M, Memar B, Aliakbaian M, Shakeri M, Samadi M, Jangjoo A. Accuracy of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markers in core needle breast biopsies compared with excisional specimens. Breast care (Basel) 2014; 9:107–110. doi: 10.1159/000360787.
本文经作者同意发表,文中@洋小洋为网名,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原作者:@洋小洋
改写:苏暄
编辑:林回
END
小提示
如果您也有故事想要分享
想要用您的故事鼓励更多患友
欢迎向我们投稿
点击链接进入原文,获取联系方式
乳腺癌手术出院后,30岁的她活成了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