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国内经济都越发阔绰了,因此我们有大量的资金用于了国际援助,尤其是我们的老朋友——非洲。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力度有多大呢?就算不提那几十亿、几十亿的拨款,光是港口建设就有二十多个,铁路多达七条,遍布整个非洲,另外还有四十多个发电项目。
有人认为,中国有这钱,为什么不能搞国内建设、改善民生,非要去非洲搞“面子工程”?中国从中能得到什么实际收益呢?
西方对此也极为不看好,甚至认为中国是在“赔本赚吆喝”,这些援非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
事实真是如此吗?
来自西方的质疑
西方世界为什么要对中国的援非项目提出质疑呢?这跟非洲的国情也是密不可分的。以中国花费35亿元援建房屋的安哥拉为例,安哥拉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石油储量,但是长年处于内战,国内经济混乱。
内战结束后,国内大部分财富都集中在极少数人手里,大多数安哥拉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低到什么程度?这里的预期寿命是世界上最低的,而婴儿死亡率却是全世界最高的。所以要想援助安哥拉,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这属于社会基础设施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另一个原因则是西方世界始终认为非洲政府的腐败。很多国家都认为国际援助是理所应到的,甚至认为援助是全球化对于非洲损害的一种补偿,对援助的依赖性也一天天增强,而地方政府又把国际援助的大头揣入了自己的腰包,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越帮越穷。
自1990年代开始,援助提供国就开始面对该问题,并且自此一直在尝试设计一种不会助长腐败或腐败政府的援助方式。
例如,某些西方援助机构的选择是,如果某些政府明显存在腐败,他们就不再向其提供援助;或者尝试制定相关方案,帮助这类政府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这些措施都很不错,但减少腐败在任何地方都是艰难而缓慢的过程。西方世界不相信中国能做得更好。
从早期“赠与”到“援助扶贫”
针对种种质疑,《环球时报》首先刊发了长篇社论表了态:
“中国人还要清楚,大国一定要尽大国的义务,否则我们就不能在今天的位置上久留,更指望不了继续往前走。因为中国还有穷人,所以对外援助就是不道德的,这种思维是小农经济的逻辑,根本指导不了中国今天的宏大实践。发展中国的民生只能在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进步的大潮流中实现,而不可能是靠小算计孤立完成的。"
的确,在我国建国初期,西方的敌对政策迫使我国必须寻求较有利的外交空间来谋求自己的生存权利。为了赢得我国的国际地位,赢得第三世界人民的信任,我国大多数援非项目采用的都是完全的“赠与”行为,就拿坦赞铁路来说吧,我们出资出力,从1970到1975年花了五年的时间才将铁路建成。
而坦赞铁路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援外成套项目之一。虽然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原工作组已经撤销,但每年中国专家组仍继续向坦赞铁路提供技术支援。
这条看似中国“赠”给非洲的铁路线,却为中国赢得了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71年,在《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进行投票表决,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坦桑尼亚代表甚至穿上了我国的中山装参加投票。用毛主席的话说:这是非洲黑人朋友把我们抬进去的。
然而 , 实践说明 , 单靠无偿援助很难改变非洲贫困的现实。中国领导人也认识到 , 对于经济援助 , 根据历史经验 , 那种完全奉送的办法 , 对双方都不利。
因此 , 中国开始探讨对外贸体制和援外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援助扶贫,加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想法也就随之孕育而生了。
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
新时代的合作模式下,中国着力在于对于非洲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从2000年起,非洲的基建资源订单就日益增加,大部分都有我国企业的融资。
2004年,中国就向安哥拉提供了45亿美元的资金建设,帮助当地盖房,办交通。而人安哥拉作为回报,也像中国提供了当地的石油供应。2008年,我国又向刚果共和国提供了90亿美元的援助,刚果则为我国提供了珍贵的工业原材料——钴,只要互惠互利,相互合作,双方就能得到共赢的双向发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对安哥拉提供了多方面的援助,比如罗安达和几个外省都收到了在安华侨捐赠的大量防疫物资,中国企业协助修建隔离医院,中国政府向安哥拉捐赠多批抗疫物资和20万剂新冠疫苗,协助安哥拉建设四个“火眼”实验室,每天方便成千上万安哥拉人接受核酸测试。
安哥拉卫生部接待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两国合作建设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安哥拉还在中方协助下采购了大量防疫用品。这是两国人民间深情厚谊的体现。
不同于西方的援助模式
中国在非洲的援助投资模式明显不同于西方国家,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当地的自然资源来换取项目贷款,再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足够的资金。
而这种模式不仅给了非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了非洲国家政府更多的选择空间,因为中国的贷款往往是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
为了保证这些贷款日后都能被正常收回,我国更是对很多项目的利息进行全免。2002年 6月底 , 中国与 31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免债议定书 , 共免除债务 156笔 , 约 105亿元。
这样 , 无偿援助逐渐发展为政府贴息优惠贷款、援外项目合作合资和无偿援助等多种形式。正如《环球时报》评论的那样:“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有借无还再借免谈。“
也许,中国会在经济上有少许的损失,但如果非洲国家违约,则需要承担诚信的责任,而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远比金钱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该国的国际形象。
2003年我国又免除了非洲7.5亿美元的债务。埃塞俄比亚总理麦勒斯•扎拉维(Meles Zenawi)宣称,“中国减免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模范性的努力是真正的团结和负责任的表现”。
所以一方面我们作为经济大国,必须要进行对外援助,另一方面则不能违背原则,保持我们的诚信。目前,我国已与从苏丹到南非的许多非洲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援助国,与超过40个非洲国家签订了贸易计划,并与许多政权发展了军事关系。
丰富的收获
那么,我们这在非洲尽做好事了。我们自己又得到了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不仅有,好处还大的很呢。
首先就是丰富的资源矿藏作为交换,可以低价进口到我国了。
像尼日利亚、苏丹、安哥拉和加蓬,这些都是主要的石油生产国,还有世界上最富饶的矿藏,如今都可以廉价地进口到我国,这可大大解决了我国对能源的国内依赖啊!
据统计,我国从撒哈拉以南非洲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已经占到了28%,远远超过了美国的15%。与此同时赞比亚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铜矿、津巴布韦的铂矿等矿物,也被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我国。
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投资项目也越来越多。中国的电讯巨头华为就拿到了为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提供移动电话服务的价值4亿美元的合同。
在赞比亚,中国投资者正在建设位于喀辅埃河乔治的一个价值6亿美元的水电站。在南非和博茨瓦纳,一座座宾馆和大型建筑也正在拔地而起。
中国的公司不仅帮助了塞拉里昂和安哥拉的经济复苏,也与南非,这个该地区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也越来越紧密。这同时也为我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为广阔的商业前景。
借助这些项目和交换,中国通过对与非洲精英之间关系的长期投资建立了信任,建立了文化之间的纽带。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批准了16个非洲国家作为中国游客的海外目的地,包括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津巴布韦。
与之而来的,还有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比于美国率领西方世界推崇的霸权主义,非洲领导人越来越将中国视作非洲大陆上的一个庞大力量,并向中国提供了贵宾通道。未来,相信我国还会与更多的非洲国家展开合作,真正将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贯彻到非洲的每一个角落。
参考资料:
【1】《中国驻安哥拉大使张伯伦:谁说中国掠夺了安哥拉?》——上海侨报,2009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