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陈薇
4元钱就能在郑州拼车出行20公里,滴滴“全民拼车日”实惠、绿色出行方式吸引不少用户尝鲜。
郑州人拼车高峰时段为早晚通勤高峰期,金水区、新密市、管城回族区成为拼车出行最多的区域。
滴滴公布数据显示,26个参与拼车日的城市中,共有310万乘客参与,其中有68万乘客是首次体验拼车,活动累计分享195.2万个快车空闲座位。全民拼车日当天创造了共乘里程657.5万公里,换算可环绕地球约164圈。共乘里程是指多名乘客搭乘一辆快车的同行路程,共乘里程越多,越有助于缓解道路拥堵,减少车辆上路产生的尾气排放。
拼车的出行方式,可满足时效和高性价比的用户需求。数据显示,高峰期叫快车时接受拼车,能减少打车排队等候时间。
从郑州拼车来看,拼成率最高的三个区分别是金水区、新密市、管城回族区,用户呼叫拼车的高峰时段为上午的7:30至10:00,下午的17:00至19:30。
滴滴拼车总经理盛克华介绍,拼车有利于提升交通效率、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在不增加城市车辆负荷的前提下,拼车充分利用同一份汽车能源消耗,同一份快车司机的服务时间,在同一时间段里满足了多个乘客的出行需求。滴滴将持续完善技术迭代,让拼车出行体验更佳。
据悉,未来两周乘坐滴滴拼车,依然有折扣福利。
(编辑 吉倩倩)
郑州银行的发展简史
2000年2月27日,郑州银行以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公众面前——郑州市商业银行挂牌成立。
成立后的郑州市商业银行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全新的郑州商行,首要明确的是强化一级法人体制,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形成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共同组成决策、监督、执行制衡体系。
继而是解决全行“意识形态”的问题,树立发展理念,建设企业文化:2001年7月,郑州商行召开誓师动员大会,首次提出“四个为本”、“六种精神”,即“以人为本、客户为本、服务为本、信誉为本”),“六种精神”(勤俭建行、乐于奉献的创业精神,锐意改革、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的务实精神,恪尽职守、严谨稳健前稿竖的负责精神,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科学精神,同心同德、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并将此作为全体商行人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传动。
而后,该行又在自己的经营生活中总结形成“五种意识”、“五种作风”,并以“创新文化、速度文化、执行文化、学习文化、服务文化、风险文化、廉政文化”,组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2005年,郑州商行在成功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制定《五年战略规划》,明确提出了“力争到2010年底年,资产规模达到520亿元以上,存款余额达到430亿元以上,贷款规模达到252亿元以上,累计实现利润突破29亿元,把郑州商行建设成为 *** 满意的银行、中小企业信赖的银行敬虚、市民亲近的银行、股东信任的银行、员工拥护的银行!”的目标。
2006年、2007年、2008年,郑州商行以《五年战略规划》为指导,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加快资本重组和战略引资步伐,积极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薪酬绩效考核体系、经济资本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体系,明确“进社区、走市场、创特色、建精品”、“商行大特色、支行小特色”和“先做小做精,再做大做强,最终做优做久”的工作思路,逐步以鼎立中原的气势,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实力和青春蓬勃的生命活力。
2009年年初,郑州商行以“监管评级由五级直接跃升为三级、具备更名和跨区域发展资格”为契机,召开唱响发展主旋律动员大会,明确了“植根郑州、鼎立中原、辐射全国”的发展愿景和“更名迁址,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引进战投谋划上市”的三步走战略,为全行员工指明了前进方向。
郑州商行变追求速度和数量的粗放型管理为追求质量和效益的精细化管理,推行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分解、细化、落实经营管理目标,做到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提升全行的整体执行能力。
实现向真正意义上的“好银行”转变。
优秀的企业离不开科学的管理。
多年来,郑州银行不断完善慧大公司治理,提升科学管理工作水平。
按照中国银监会有关要求,郑州银行从组织架构、职责边界、决策规则和程序、激励和约束机制、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社会责任等方面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完善董事会、监事会专门委员会,引进了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初步形成了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三者的有效制衡,夯实了规范发展、科学发展的基石。
通过有效的公司架构,在明确“三会一层”职责和权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决策效率,节约了经营成本,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董事会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地方 *** 和监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强力攻坚,全面完成重组工作,监管水平逐年提高。
为充分与国际接轨,提高质量和内控管理水平,2006年,郑州商行在全省首家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国际标准体系,并通过BSI认证。
这一体系明确了“依法合规、客户至上,流程精细、持续创新,严谨制险、速度致胜”的管理方针,也积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业务管理流程,通过三年持续有效运行,该行的各项管理和经营目标更加明确、严格、系统,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有效,服务更加贴心、优质,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一家流程银行初显规模。
同时,郑州银行还树立了全资产和全风险管理理念,完善内控监督体系;调整组织架构,做到信贷工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分离;升级信贷管理系统,有效运用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检测、报告和预警,增强用科技手段防控风险的能力;加强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反商业贿赂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种种努力换回了该行内控体系进一步健全,风险把控能力进一步提升。
2002年,为更好贯彻总部经营方针的执行,该行全面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取消分理处和储蓄所,取而代之的是将具备一定资源的“好”分理处升格为支行,同时大刀阔斧整合机构,不断对臃肿庞冗的机构进行瘦身,实行了机构升降级制度,撤并粗放、低效的营业网点,打造综合型、集约型网点,有效调动支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郑州商行已从原来的100多家精简为现在的62家。
2008年,结合实际发展需要,郑州商行继续对扁平化管理进行修订,进行管辖行试点,有效解决了总部管理半径过大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率。
管理最终解决人的问题。
为实现人员素质与发展需要的动态匹配,郑州银行坚持“人才强行”战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全面改革绩效考核体系,推行、完善该行各个岗位的“五五分类”考核,以贡献定薪酬,强化执行力、团队建设和内控建设,突出管理与业绩并重;建立良性用人机制,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郑州银行通过全员大培训提升团队整体素质,深化内部培训师制度和MBA学习机制。
2006年到2009年,先后组织200多名管理中坚和业务精英参加MBA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分批组织各类培训班180期,累计培训13800人次,全面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为加大培训考核,我行将培训与任职资格、奖惩、晋升结合起来,建立培训档案和人才库,为商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自2005年以来,该行每年都面向全国招聘应届优秀大学生加盟,4年来引进本科以上学生341名,其中硕士以上学位拥有者30名,这些人是在30000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的。
截止目前,该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867人,占总人数的60%,比成立初提升了近五成。
郑州商行给予新入职者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同时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同时也提高全行员工的整体素质。
面对郑州金融行业日益同质化、白热化的竞争,郑州商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做精做专,选择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强手如林的中原金融市场上闯出自己一片天地。
在发展战略上,郑州商行充分结合各支行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配备、客户结构等特点,重点突出,做支行小特色。
目前郑州商行已有2/3支行分别有了自己的特色,如二手房贷款、财政补贴利息税业务、对市房管局的“一站式”服务、全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代付都市村庄拆迁款、物流合作、小额贷款等,已经成为商行的品牌。
郑州商行出于自身地缘性和所具备资源考虑,重点发展个人银行业务和小企业贷款业务。
一方面强化经济资本管理,加大对资本占用率和资本回报率的考核,倡导绿色信贷,引导支行积极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零售业务,另一方面明确“进社区、走市场”的特色发展方向和“逐步将2/3的网点植根社区和市场”的网点建设规划,引导员工树立“甘于做小”、“勇于做小”的意识,积极深入社区、市场开展调研,力求第一时间了解、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落实“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
2006年,该行在全省首家成立小企业信贷部,建立了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针对市场需要,开发出商户联保、五一贷款、专利权质押、商铺按揭、产业链担保等一系列产品,打破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缺乏担保条件、财务体系不健全而融资难的瓶颈,在服装、物流、科技等多个领域叫响了品牌。
截止2008年底,郑州商行小企业贷款及个贷余额28.56亿元,小企业及个人贷款综合收息率达99.7%,小企业及个人贷款户数占到全行总贷款户数的96.4%。
2009年,该行对小企业信贷部进行体制改革,全省首家成立小企业金融事业部,建立独立核算、责权统一的经营主体,专业从事该行小企业融资业务拓展。
事业部下设营销中心,建立专家型团队,服务专业市场、专业群体。
到2009年11月底,该行小企业贷款及个贷余额达到36.5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达90亿元,综合收息率为99.67%,他们正在不断确立小企业贷款业务在全省的优势地位。
作为市民银行,郑州商行不断推出符合居民创业、消费、生活需求的各种特色产品。
在个人贷款系列产品方面,郑州商行推出的“乐安家”住房贷款系列,为寻常百姓购房、装修提供资金支持。
乐经营贷款则为更多人创业提供了便利。
同时,郑州商行还从与普通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代缴业务着手,推出“缴付宝”业务,真正实现市民一站式交清水费、电费、燃气费、网通电话费、移动话费、联通话费、有线电视费、行政事业收费、地税款等,成为了全省居民基础生活代理业务量最多、项目最全的银行。
郑州商行行长王天宇说:“走个性化服务之路,用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是我们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突破口。”就金融行业来讲,个性化服务一方面表现在产品提供上,即为每一个或者每一类客户“量身定做”符合不同需要的金融产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服务档次和服务质量上,即同样的金融产品服务,商行要做到“更快、更好、更安全”。
郑州商行充分发挥熟悉郑州当地市场、机制灵活等优势,扎根于本地市场,因地制宜,搞好特色经营,稳健经营,不求做大,但求做精做强,在塑造支行局部特色的同时,郑州商行也为自身“特色”及核心产品进行了定位,那就是打造本土“市民银行”、“小企业银行”。
经过十年的发展,郑州市商业银行终于磨砺成了一把令光辉夺目的“精品银行”之剑,也终于打破了竞争异常激烈、银行业如何发展的壁垒,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成为郑州市场上具有特色的精品银行、专家银行之一。
今天郑州市商业银行的特色经营成就了一家问题银行转向好银行的发展奇迹,创造这个奇迹正是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的结果。
2008年,郑州市GDP收入达到3004亿元,在这组数字快速增长的背后,大量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贡献功不可没。
而作为郑州本土成长起来的金融机构,郑州市商业银行积极发挥自身融通资金的优势,以实际行动支持郑州地方经济建设,实现与地方经济的共同成长。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底的时间里,郑州商行累计投放贷款520亿元,大力支持了城市基础建设、地方财政项目、科教文卫事业以及优秀民营企业建设,郑州的城市建设有很多都打上了“商行标签”:如全市道路拓宽、省高速公路建设、市环城快速路建设、东西大街改造、郑东新区建设、自来水管网改造等一批省市重点工程,郑州商行都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
多年来,郑州商行始终立足本土品牌的优势,充分发挥一级法人银行所具有的反应灵敏、决策快捷、创新高效的优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和方式,为郑州本地的优势传统产业、优良成长型企业、优质成熟市场,量身定做出全方位的金融配套服务和多样化金融产品,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一家地方银行,郑州商行一贯奉行“地方银行服务地方,市民银行服务市民”的宗旨,勇于承担本土经济建设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责任。
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除了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享受到郑州商行的资金支持外,本土一些优秀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也都有郑州商行的身影,如中国长铝、郑州市燃气集团、竹林众生、思念集团等等,郑州商行在资金投放上适度倾斜,带动一系列名优品牌成长。
2008年到2009年,应对经济寒流,郑州商行全力支撑本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两年投放贷款224亿元。
郑州商行表示,在特殊形势特殊背景下,该行着重强调本土银行的本土责任,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同舟共济,加强合作与沟通,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项目坚决予以支持,承诺不单边撤回资金,保证企业健康运转。
成就源于责任,责任成就希望。
正是因为承担起了一个良好企业公民的责任,郑州商行才受到了广大客户的信赖。
作为本土银行,郑州商行多年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
数据佐证一切:2008年10月16日,郑州市首个慈善日上,郑州商行一次捐赠100万元,成为“捐款状元”,2009年,郑州商行在慈善日再度捐款130万元;2008年5月12日,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后,该行捐款50万元支持灾区救援和灾区重建,银行员工们也自发捐款52万元;此外,该行还捐建有希望小学,与教育系统一道推动“娃娃学理财”工程;积极下乡扶贫,帮助贫困农村修路、致富,建立科技培训网络。
在保障市民生活质量方面,郑州商行所作贡献也颇多,如2003年非典时期参与“肉蛋禽储备工程”等。
同时,该行还大力支持地方再就业工程,扶助社会困难群体,构建和谐社会,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下岗失业贷款1659笔,发放金额2.6亿元。
在2007年和2008年举办的两届“郑州十大创富民星”评选活动中,大多获选人都是下岗后得到郑州商行的支持,实践了创富梦想。
真心换来的是社会、市民对郑州商行的高度认可。
该行先后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中小银行”、“中国最佳物流银行”、“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 河南省最受尊敬的金融服务机构” 、“河南最具成长性的100家标杆企业”、“河南品牌100强”、“改革开放30周年卓越贡献国有企业”、“河南省小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中原最佳市民银行”、“中原地区最具社会责任银行”等称号,并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市民银行”、“小企业银行”、“郑州人自己的银行”。
作为河南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家本土银行机构,郑州银行专注小微领域,服务实体经济,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2013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 并被河南银监局评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先进单位”;2012年荣获了由《金融时报》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举办的“2012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评选出的“年度最具成长性中小银行”和“年度最佳小微企业服务中小银行”两项大奖、由中国金融政研会授予的“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先进单位”荣誉。
随着宏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全面开放格局的形成,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将更加艰难。
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从城市商业银行向区域性商业银行的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郑州市商业银行及时作出战略调整,选择变革之道,拓展生存空间。
2009年7月22日,装饰一新而又简洁朴素大方的郑州市商业银行新郑支行正式开业了。
在金融机构林立的郑州地区,这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支行,却在郑州市商业银行、乃至郑州金融行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州市商业银行迈出了向郑州城区以外市(县)进军的第一步”,这也成为所有郑州商行人永远难以忘却的记忆。
而9月16日,巩义支行的开业标志着在不久的将来,该行将实现对周边县域的全覆盖。
据悉,该行控股的首家村镇银行也将不日亮相,这是其涉足建立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的努力成果。
“2010年,我们要在省内地市开设网点,接下来,在武汉、石家庄的金融市场上,也会见到我们的身影”郑州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2009年,是郑州市商业银行的发展的一年、开拓的一年、骄人的一年,而同时,这一年也注定成为郑州市商业银行发展史一块无法磨灭的界碑:十年间,郑州商行资产规模由小变大,资产质量由差变好,管理水平由低变高,盈利能力由弱变强,监管评级越级提升,耀眼的成就全在一刻绽放出绚丽的光芒——2009年岁末,让该行在2010年即将到来的时刻,有机会站上一个更好、更高的发展平台,华丽转身“郑州银行”,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去实现跨区域发展,去实现战略引投计划上市。
“过去和未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朝向一个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原地区具有良好经营业绩和较高服务质量的优秀地方金融机构。
未来的郑州银行,将会是一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我们将积极引进优质的战略投资者,引资引智,将先进理念融汇到经营管理中去,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好银行”,并到全国的大舞台上去校验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郑州银行也会一如既往地肩负保护存款人和建设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肩负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信托责任和带领全体员工成就事业的创业责任,扮演好市民生活好管家、中小企业成长好伙伴、地方经济建设好支撑的角色。”采访中,王天宇行长对未来进行了这样一个概括。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王天宇行长指出,郑州银行将坚持走“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为今后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郑州银行首先要完成的课题是成功实施全新的三年发展规划,预计2012年,我们的资产规模将达到850亿元,存款余额达到700亿元,贷款余额42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12%以上,拨备覆盖率达到160%以上,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各项经营指标三年翻番的目标。”王天宇说。
今天,在中原大地这片热土上,历经改革洗礼的郑州市商业银行,正以其生机勃发的生命力,与郑州的明天一起茁壮成长……
目前,郑州银行已制定了新的五年战略发展规划,并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步伐,争取到2015年,使资产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存款规模达到1500亿元以上,进入全国城商行综合排名20强。
届时,郑州银行跨区域发展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将成为一家体制先进、机制科学、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1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现代工业体系规划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亮拦段企业集团。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整车企业,强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宇通客车新增2万台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汽车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纺机、七一三所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宏业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强力推进中粮(郑州)工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加快中孚实业新建30万吨高档铝材生产线、宇通全铝车身公交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行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百货企业,鼓励并争取更多国际名牌入驻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入驻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产品,推进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商行、农合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借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衡雀、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重大展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以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轨道交通和郑汴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绕城公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竣工投用,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行通车,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城镇供水设施扩能升级和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敬誉,力争河南中烟150万大箱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载货汽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门及电梯开发等一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国电荥阳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旭飞液晶玻璃一期等76个项目按期达产。积极做好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产3万台悬架等47个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郑州日产年产4万台多功能商用车等19个省“双百计划”项目和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54个省“1074”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结合“十二五”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审联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理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货、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网点。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四)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认真落实国家小麦、稻谷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40万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公路、村镇交通设施,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村镇规划编制为契机,对现有村镇合理布局,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新城区。郑州新区作为全省和全市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年度投资达到41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报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动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1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开发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土地实行一级垄断开发;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和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逐步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人口在30万以上、城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构建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迁、降低密度、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地处交通拥堵路段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车流。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状况有明显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和经三路立交等9项立交工程,实现三环路快速畅通;开工建设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市区交通“大十字”格局;开工建设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严重的路口、路段。加强对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新增公厕50个,新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新建南郊热源厂1个,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新发展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市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500个,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小樱桃动漫、华豫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大力扶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景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把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衙、雁鸣湖等景区,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循环经济集聚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产业的新增产能,加强耐材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18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12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定目标、定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行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兼并、收购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调节和导向作用;稳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有效地开展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设立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展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大力实施 “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推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认真解决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托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度关注居家养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郑州市属及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老年关爱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构建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严格实行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