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app会在后台偷取用户隐私吗

央视网消息:近日,有部分手机用户反映,在打开某些手机APP时,出现手机自动启动拍照或录音功能,疑似进行了偷拍偷录,这两起可能涉及泄露个人隐私的事件迅速引起公众关注。

举报视频中的这款手机为了实现全面屏设计,将前置摄像头设计成升降隐藏功能。举报人说,自己打开QQ手机浏览器时,手机摄像头突然自己升出来,怀疑被偷拍或偷录。这段视频很快成为了当天网络热搜,并引发网友对手机APP疑似偷拍行为的强烈不满。

对此,QQ浏览器团队迅速发布了官方声明,称确实存在升起摄像头动作,但这只是APP为了支持二维码扫描要获取摄像头的参数,并不会开启摄像头,更不会拍摄或记录,并针对这一异常现象作出问题原因和技术原理说明。声明还表示,手机QQ浏览器不会采集用户任何隐私,并将优化用户使用感受和体验。

无独有偶,几天之后又有网友举报,在手机上用百度输入法在百度浏览器搜索网页时,手机顶部显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同样,百度手机输入法团队在第一时间回应,称此现象是语音麦克风预热优化造成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语音启动。并表示百度输入法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录音,也不会用任何手段采集隐私。

而对于腾讯和百度的声明,很多网友表示不偷拍为什么启动摄像头?不偷录为什么表示正在录音?如果不是摄像头设计成机械升降式,我们对这个问题仍然毫无意识;更有网友质疑,即使如腾讯声明中所称是为扫二维码读取摄像头参数,那用得着前置摄像头吗?

记者曾通过多种渠道联系腾讯和百度,希望对相关事件进行采访,腾讯公关人员在和记者几次详细电话沟通,了解到具体采访内容后婉言谢绝,而百度则明确表示以官方声明为准,也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手机APP套路多 用户授权“被同意”

接连发生的手机APP涉嫌偷拍偷录事件,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高度关注。如今,手机APP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APP套路一:自动勾选协议

记者分别在安卓和苹果手机的应用商店里,随机下载了多款常用手机APP,发现手机APP在下载完成之后,其注册页面底部都会显示一行小字,提醒用户在使用该APP之前,需要阅读并勾选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授权成功后才能正常使用。而不少APP不等用户阅读,就自动设置成已勾选和默认同意状态。

APP套路二:用户登录即同意授权

有些APP在其注册页面底部标注,用户只要登陆即表示授权。这些手机APP,要么是在隐私政策里要求用户同意第三方分享个人信息,要么干脆采用第三方软件关联登陆,在登录页面提供了微信、微博在内的多个第三方平台,为了省事,用户通常都会点击第三方平台快速登陆,却在不知不觉间选择了默认授权。

APP套路三:说明太长 用词晦涩

记者点击多款手机APP的《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后发现,不少说明不仅篇幅冗长还用词晦涩,阅读起来费时费事。

APP套路四:滥采个人信息成普遍现象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手机APP的应用权限普遍涉及了多项个人信息,包括读取位置、电话、相机、短信、通讯录、麦克风、运动数据、身体传感器等敏感信息,一旦同意这些权限,就意味着该APP可以不经用户确认即可随时读取相关信息,这也解释了,用户在使用QQ浏览器和百度输入法等手机APP时,为什么会启动摄像头和录音功能。而用户一旦拒绝了某些所谓核心信息的授权,就无法正常使用该APP。例如使用新浪微博,用户必须同意电话授权,这包括读取用户的通话记录等权限,否则无法使用;使用百度手机输入法时,该应用提醒用户可能会收集用户的所有文字,包括密码和信用卡号等个人数据。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仅在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因为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遭受的经济损失达915亿元。

专家:打击信息泄露 需大力惩处

早在1995年,欧盟就颁布了《个人数据保护指令》,今年5月25号,欧盟又出台了被称作史上最严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条例规定面向欧洲用户提供服务的数据控制者和处理者,一旦发生严重违法的数据处理行为,最高可处以2000万欧元或是上一财年全球营业额4%的巨额罚款。以谷歌公司为例,2017年谷歌对外公布的全球总收入为1108亿美元,假设一旦它出现泄漏用户个人隐私等违法行为,欧盟就可以对谷歌公司处以最高超过44亿美元的罚款。而在我国,如果是个人违法获取他人隐私,比如偷拍窃听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罚款:如果是商业主体泄露个人信息,根据网络安全法,最高可被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

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app会在后台偷取用户隐私吗

对于如今的网络社会来说,还有隐私吗?

应该说没有,隐私安全这个问题,在网上就不要谈了,先不说手机本身自带的东西,我们先说说各种应用软件,动不动就是要求定位,动不动就要连接通讯录,动不动就要打开存储才能使用,这些为什么要查看别人的通讯录呢,通讯录跟使用有一毛钱关系吗?

还有就是要求定位这些,一个普通的应用软件,要求强制性打开定位跟储存,为什么部分软件不用打开储存就可以用呢,难道是只有这种会产生缓存其他的不会产生吗,这些都是流氓行为,只是你不打开这些又用不了。

因为几乎所有的软件都要采集个人信息,而且要求电话号码注册,还有的需要使用身份证等进行注册才能用,这些其实就是明目张胆的采集个人信息,是什么给了这些应用软件商这样的底气胆量呢,还不是有些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了这种行为。

不使用个人信息就无法正常使用一些应用软件,手机将变成模型,不是我们世困愿意这样使用个人信息,是一些软件设置了强制,我们不知道这些软件本身有没有这个权利采集用户的个人信息,他们敢于这样做当搜卜念然是有自己的底气,普通用户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普通的应用软件都是这样的行为,我们都看在眼里 完全没有办法去解决,你不使用个人信息,你就无法使用软件弊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不是强制你使用,一切都是自愿的行为,是不是很无语呢,明明就是流氓条款,却说得这样清新脱俗,如今互联网上面各种个人信息满天飞的泄露,其实就是这些应用软件背后的功劳。

看得到的都这样,看不到的偷偷摸摸的是什么样已经不敢想象,所以现在根本没有所谓的个人隐私可言,你以为自己那样设置就能避免隐私泄露吗,那真是太天真了,看得见的你都不知道对方有没有偷偷的收集,看不见的你就更不敢想象了,不是我们不想保护,而是这种环境下根本保护不了。

如今光点名有什么用呢,光说不练假把式,如果真的想保护用户的隐私,那早就进行严厉打击这种行为了,也不会心慈手软,只是这种行为背后的那些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属于违规吗,他们当然知道的,只是他们这样做就是很好的了解了自己怎么样做不会被处罚,因为他们知道规则,最终普通大众吃亏,我们又能怎么样。

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吗?,app会在后台偷取用户隐私吗

在这个大数据互联网时代,我们还有隐私可言吗?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我们基本没有隐私可言。网络时代,万物皆媒介。随着而来的是个人隐私泄露的极大隐患。

在当下环境,用户信息被过度获取,隐私泄露已成家常便饭。在下载APP的时候会遇到需要获取您的手机通讯录、短信、麦克风、相机、定位,有一些不授权就用不了软件。当我们授权之后,有一些不良软件就会过度收集我们的信息,并分享给第三方公司。现在的手机都有定位功能,只要你没有关闭,你去过的地方,系统里面都会有记录,而且系统能分析出你家的住所,哪里是单位。就拿我们平时都爱看的抖音来说,刷抖音刷久了,抖音后台数据就会根据数据分析我们的爱好,把类似的视频都推送给我们;还有我们买东西的拼多多,拼小圈好友可以看到我们购买在拼多多上购买的东西;大众点评也存在隐私泄露的问题,好友可以在微信上看到我们去过的餐厅和酒店。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网络虚拟世界“,网络在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便利的时候也存在很多隐患。一些商家为了个人私利将大量的个人信息捆绑售卖,赤裸裸地公之于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还有一些黑科技,在我们措不及防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把我们的信息泄露出去了闭碧;甚至有些开发商,将隐私协议藏在很隐蔽的地方,以蚂蚁般大小的字体躲过网友的视野。这些都是我们信息泄露隐患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们要想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技术开发者以及信息利用者的诚信度是关键。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有效防止各种信息泄露事件的重要轿散举条件,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坚实基础。同时,作为一个网络掘吵使用者,我们应当识别网络诈骗,爱护个人隐私,不贪图小便宜,在实用软件时阅读提示协议要认真看好协议内容,在没有确定风险之前,不要轻易同意。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再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也会给我吗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隐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谨慎发布自己的隐私内容,不轻易在社交平台泄露自己的隐私,当发现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后,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路虎揽胜改装外观多少钱,十多万的车改路虎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