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运营岗和品牌策划岗来说,市场群体目前的潮流风向、对品牌的舆论感知、群体本身的地域性别等画像都非常重要。百度利用其搜索引擎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免费获取以上信息的平台。
地址:参见文末图
使用者打开“百度指数”网站后,直接在搜索栏输入需要查看指数的关键词即可。
ONETer在此用关键词“ONET”举例,“百度指数”首先提供“搜索指数”,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可以手动选择时间端和搜索设备来源。
“百度指数”还展示需求图谱,综合计算关键词与相关词的相关程度。 相关词距圆心的距离表示相关词相关性强度; 相关词自身大小表示相关词自身搜索指数大小,红色代表搜索指数上升,绿色代表搜索指数下降。
“百度指数”会根据用户在搜索关键词的前后搜索记录形成Top10相关热词。搜索关键词的上一步搜索行为来源的相关词记录为“来源相关词”,搜索关键词的下一步搜索行为来源的相关词记录为“去向相关词”。
“百度指数”最后会展示关键词的人群属性,平台根据百度用户搜索数据,对关键词的人群属性进行聚类分析,给出人群画像,如地域分布帮助使用者特定地域用户偏好可进行针对性的运营和推广。
人群画像还包括年龄分布、性别比例、兴趣爱好等社会属性信息。
总之,市场运营岗和品牌策划岗的使用者可以研究关键词搜索趋势、洞察网民需求变化、监测媒体舆情趋势、定位数字消费者特征,还可以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市场特点。
百度指数的用户画像页面不能提供什么方面的内容
用户画像包括人口属性,兴趣特征,消费特征,位置特征等方面。二、用户画像:如何对你的目标顾客群做精准分析?
要想成功把产品卖给顾客,这其中有 2 个重要元素:一个是你的产品,另一个就是你的顾客。文案高手就像一个优秀的猎头,既要了解产品的优劣,更要了解顾客的喜恶,只有这样才能李携把产品卖给顾客。
首先,大家需要了解,到底什么是用户画像 ?
用户画像是根据目标顾客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和其他行为等信息,抽象出的一个标签化的用户模型。听起来轮扰丛比较抽象,我来给你讲小案例,你就明白了。
原来我给一个养生店做文案顾问,有 2 个实习生,每天给他们同样的任务,发 200 张引流传单。但一个人的传单到店率总比另一个人高 25% 左右。问他怎么做的?他说:只给 50 岁以上,穿戴整齐,最好戴着眼镜,走路也不匆忙的人发。这些人有养生需求,而且一般是退休职工,有钱、有时间。而另一个人则是逢人就发。有钱有时间的 50 岁以上退休职工,就是养生店的顾客画像。
然后,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做用户画像 ?
写卖货文案的时候,用户画像能帮你摸透用户心理和需求,了解用户的痛点和渴望,以及影响他们购买决策的因素有哪些,这样你才能找准切入点,引发共鸣来卖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画像应该是单个人,而不是一群人。你要揣摩购买者在想什么、在做什么,经常去哪些场合,他对什么词、什么仪式有着高度的敏感。只有是单个人,你才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了解他。
举个例子,你的目标群体是新中产女性,你就可以描述:Lily 是一位 30 岁的白领,211 大学毕业,现在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做主编,月入 2 万,居住在北京四环。一手托娃,一手工作的职场宝妈。这说明了她的年龄、学历、职业、收入水平和生活状态。
她把“妈妈是孩子的榜样”作为座右铭。喜欢阅读,渴望有更大的提升。平时她会和闺蜜逛商场,也会参加一些成长社群,去国外旅游。这句表明了她经常出入的场所,以及兴趣和价值观。
她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但有自己的判断原则,比如,性价比,让自己体现更好生活水准的东西都会毫不犹豫。她不愿意随大流,却容易被身边优秀的人影响。这句说明了她的消费观念和购物决策因素。
通过角色设定,你能了解到这个人对哪个仪式和场景敏感,影响她购买决策的因素有哪些等,从而揣摩她对这些词、场景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这样更容易与她对话,你也会比针对一群人更有办法。如果你能把产品卖给她,也更容易卖给她代表的这个群体。
做用户画像时,大部分人容易踩中这 2 个常见误区 。
举个例子,我们卖面膜,锁定的是想要变美的女性,如果要推一个“成为会员就可以 2 折买面膜”的活动,报名的用户很有可能寥寥无几。
是用户不想占便宜吗?是女性不想变美吗?肯定不是,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清晰的用户画像”。
比如,20 岁左右的小女生,她们渴望变白、去痘,对价格接受度偏中低端;30 岁白领,经常熬夜加班,想要去黑眼圈,预防皱纹;而宝妈生育后有了妊娠斑、暗哑松弛,更想祛斑、变紧致,因为有稳定的收入,对品牌也有更高的要求。
所以,不要臆测你的目标用户是“所有女性”这个大分类,要做精准分析,具体是什么年龄段、什么工作、消费能力在哪个范围内,等等。
调研数据非常详细,各个百分比也很精确,但数据找来后就放在那里。写文案时还是没有腊樱方向,不知道用户有哪些需求,get 不到用户的痛点和爽点。
接下来,我们来讲本节课的重点:如何高效做顾客画像,并巧妙用在你的推文中?我帮你总结了 4 个步骤,下面我会结合案例,给你详细讲解。
这是一款鼻炎喷雾,当时市面上鼻炎产品非常多,至少有二三十种,为何我能做到 3 个月卖破 10 万多单,销售额 1000 多万呢?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把这个群体的用户摸透了。具体我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步:搞清产品功能,按图索骥找用户
做用户画像的目的是卖货,所以,分析顾客也应该先从产品入手,考虑清楚产品满足客户什么需求,反向推导出顾客有哪些特征。
比如,鼻喷的特色功能是疏通鼻塞、缓解鼻炎。那我就可以反向推导出哪些人是鼻塞、鼻炎的高发人群,他们有什么样的特征。也许你会问了:如果对这个群体不了解怎么办?答案是:借助数据工具。
这里常用的工具有:百度指数、微信指数、生意参谋、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等。
以百度指数为例,你在百度搜索栏输入“百度指数”,就会出来百度指数的数据查询界面。然后输入你要查询的关键词“鼻炎”“鼻塞”等,并点击菜单栏的“人物画像”,就会查到鼻炎这个群体的相关信息,包括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地域分布、兴趣分布等。
这样你就有了一个大概轮廓。然后,再根据数据最集中的信息,对应到身边某个鼻炎患者,比如老公、同事,这样你就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第二步:提炼关键标签,描述角色设定
抽取顾客群的典型特征,提炼出关键标签,可以包括这么几大类:
产品不同,敏感标签也不同。例如,美容行业对身高并不敏感,理财行业对身高、体质都不敏感。所以,在顾客分析过程中要把握颗粒度,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需要面面俱到,只需提炼关键标签。
但这时候你会发现,面对这些冷冰冰的基础数据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怎么办?就要通过“角色设定”的方法,赋予顾客具体的角色,为你的顾客设定角色,不再说“顾客”,而是直呼其名。让其鲜活、立体起来。
我描述的角色设定就是:林子是一位 31 岁的白领,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销售主管,月薪 12000 元,居住在广州四环,每天挤地铁上下班。她正处于打拼事业的关键期,对身体的小状况抱着“能忍就忍”的心态。
关于角色设定要注意的是,产品的顾客群体不同,可能会有 2-4 个角色原型,你只需把最有代表性的 2、3 个 描述出来就可以了。
第三步:借助大数据工具,锁定切入点
鼻炎是很痛苦,但用户画像了解到,这个目标群普遍是“能拖就拖”的心态,如何让他们采取行动呢?这时就要借助大数据,找到切入点,刺激他立马行动。否则,鼻炎的痛苦没有被激活,永远只是潜在需求。
通过百度指数发现,每年的 2、3 月和 9、10 月份,鼻炎都有明显增长。为什么?2、3 月份入春,柳絮满天飞。9、10 月份入秋,降温降雨,而这 2 点都是诱发鼻炎的重要因素。而我接这个案子恰好是入秋。
所以,我就锁定“入秋”这个切入点,触发顾客群对鼻炎的恐惧开关,让潜在需求成为不得不解决的刚需。
其中,“同事林子”“部门开会”“上班挤地铁”等,就是通过角色设定找到的灵感。而且它是目标群的综合原型,也更容易引发共鸣。
用户画像是为卖货服务的,但这里就有个问题:顾客有了共鸣就一定会买你的产品吗?不一定!他还有其他替代方案,比如鼻炎膏、生理盐水等。
第四步:梳理卖点排序,做好攻坚对策,让他只买你的
根据顾客画像,我了解到目标人群主要关注 3 类问题:
针对以上顾客分析,就可以制定出卖点排序的攻坚对策,通过系列收益证明,逐一解决他的担心,引导成交:
最后的卖点排序就是:功效佐证 > 权威背书 > 安全性 > 使用体验 > 产品原料 > 产品价格(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