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顶着疫情开起花店,七个月以来,从未经历亏损,反而业绩稳增,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花店,吸引了各地同行参观。
这家抱有“凛冬散尽,星河长明”信念的花店,就是成都凛冬季。
创始人东东,是个22岁的年轻小伙。不管是决定创业,还是做艺术性花礼的差异化经营,他的勇气和智慧无不发挥尽致。
提供“非我不可”的差异化设计
凛冬季开在成都著名的宽窄巷子附近的社区,面积不大,有62平方米。问到为何敢在疫情下创业,东东说,任何时候创业都有困难,他有面对未知和茫然的勇气,更相信自己的专业性。
东东并不盲目,创立凛冬季时,他已经有了5年的花店工作经验。在装修店面时,他开办了自己的培训课程,积累了第一桶金。加上在开店之初就铺设好大众点评的线上入口,景区的游客也有很多慕名而来,所以花店一开业就有了流量。
东东给凛冬季的定位是零售为主,以商业布置和课程培训为辅,展开差异化经营。
凛冬季的花礼,从主题创意,到花材选择和搭配,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的独特性和艺术感,感觉设计者更像一个诗人或者生活的观察者。
“我们会挖掘关于设计材料、花材本身所特有的含义,再从花材搭配的角度呈现出来。在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主题及风格。”
举个简单例子,刚刚过去的父亲节,花店以90年代的报纸作为花束包装,搭配竹子元素的花材,主题是《写给父亲的散文诗》,表达父亲如诗般文人雅士的个性气质。
栀子花季,摆上几朵栀子花,屋子里便满是栀子花香。一份栀子花礼加上夏日的微景鱼缸,搭配一只青苹果 ,一份浓缩乐园主题的季节限定花礼,是送给喜欢栀子的男孩和女孩的浪漫仪式。
跟随花田小憩创始人曹雪学习商业花艺,跟随国际花艺大师葛雷欧学习架构设计,让东东感染到了他们对于花艺的热爱。
“我平时比较喜欢看一些有美感的电影或是艺术类的书籍,线下很喜欢去探店和看展,也会多接触各种和美有关的事物,比如绘画、摄影、雕塑之类的,这些可以很好地培养我的审美眼光。”“平时我很注重分析——为什么我认为它是美的或者说打动到我的?通过长时间的美学逻辑拆解,我的设计灵感越来越丰富。”东东说。
22岁的他,特别懂得新生代消费者喜欢什么。“现在很多男孩子,可能不太喜欢给女朋友送红玫瑰,而是更热衷于一些小众且独特的品类,比如像曼塔玫瑰、微光玫瑰、卡布奇诺、碎冰蓝等;也喜欢一些奇花异草类型的搭配,或者说比较夸张张扬的层次搭配,这样独特且不同的审美倾向就是我十分热衷的,去提供这样的产品和服务,我就会感觉非常有价值又很酷。”东东说。
在设计上,他习惯于不断否定自己,逼自己打破边界。“刚开始更多是从设计本身出发,比如搭配的技巧、风格、色彩等,然后在某个时刻我会突然发现某些具有特定含义、或是特别情感的花材,在某个时刻突然产生对于植物新生和死亡的哲学思考,这些让我跳脱出原来的设计框架,从更大的思维天地里去设计与搭配。”
东东相信,创业需要全面的逻辑思维,自己不能每一项业务都做到100%,大部分做到80%就可以了。只要将那些最擅长的核心业务做到120%,就能得到一个良性发展。
让顾客全程消费体验零瑕疵
在一众同质化的花店当中,去成为一家与众不同的花店,这是凛冬季所强调和放大的优势。东东还强调,相比成交率,他更看重顾客满意度,希望可以从一朵花开始认真生活,传递享时尚简约的花植生活方式。这也使得花店稳步积累起一千多位客户,营业额每月可以达到五六万元。
“我们所有的花礼外面都会放置花束袋和防尘透明袋,多层的包装也可以让花礼在配送过程中保持完好;我们的卡片附带关于花礼养护的内容;对于每一份花礼的品质要求都异常严格,就像拿着放大镜去看花材一样,不放过任何感觉不好的细节。这些都在确保客户买花中拥有美好体验。”东东说。
东东相信,花店是没有淡季的,业绩的增长,应该更多去思考日常的用户留存和口碑效应的传播,“反而节日需要稳定一点,以便不辜负每个相信我们品牌的顾客,节日是我们为用户解决问题的一个窗口而已。”
东东说,新生代消费的特点,就是大家对于各种创造的节日越来越有所抵触,不愿被所谓的节日所裹挟,这也契合他的经营理念。“我希望我们的花可以随时随地,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传递你想表达的情绪,我也非常关注在买花—送花—收花的不同场景下,客户是否真的能体会到花所带来的那种细微的美好,那些值得期待的愉悦感。”
因为这份用心,很多客户不仅沉淀下来,还会给花店提很棒的建议,比如多去尝试和一些时尚博主或者行业KOL合作,来帮忙探店和宣传产品,或者多做品牌联名活动,通过门店打卡活动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而凛冬季主要的拓客模式是:通过线上展示来吸引客户下单,再通过微信转化为线下客户;当产品和获取客户满意后,再引导好评反馈。基于这样的方式构成正向的循环拉新。
集市活动和轻展览也是花店比较重视的宣传方式。通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集市,和其他品牌共同打造一些有趣好玩的场景,很受到现在年轻人的追捧。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东东认识那些风格各异的店主,也可以将花店品牌展示给这个圈层的人;而轻展览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品牌背书,提升品牌的调性。
“我的信心来自于对不断变更的消费者需求的学习,有信心去用新的方式,推出新的产品类型,有些时候,不破不立。”东东说。
(本报记者霍丽洁撰稿)
声明:本文版权归属《中国花卉报》社,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篡改,违者追究法律责任。若需转载,请提前与本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