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阿里巴巴距离另一家北美巨头亚马逊已经越来越远。虽然阿里巴巴、亚马逊都是北美资本控制的,但是阿里巴巴毕竟是在中国崛起的,阿里巴巴为何永远成不了亚马逊呢?
这并不是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好,而是阿里巴巴起初就是用了互联网平台模式,就比较急功近利。
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个模式创新的公司,与亚马逊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亚马逊、阿里有根本的不同之处:前者是经营实体,后者是抽成的平台模式。亚马逊虽然诞生于资本主义的北美,但确实自己做电商行业的每一件事情,阿里巴巴则是搭建了一个平台,让真正的商家、快递公司在上面玩。
客观来说,阿里巴巴没学会Amazon踏实做生意的方法,却把竞价排名引入零售业。淘宝的竞价排名、直通车给了阿里巴巴高额的利润,这个利润不仅高于中国大部分企业,也高于中国的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更是要高于美国的亚马逊。
从本质上来看,亚马逊的强大,来自于它真正参与了产业链的每一段,这每一段不一定都是有高利润的地方,但都是有创新可以发挥的。
阿里巴巴则更像是一种“模式创新”,用一个平台“聚拢用户”,再聚拢商家,然后将它们转换为商业价值。当然,最重要的一步还是在资本市场的收益。永不停息的资本扩张曾经让阿里巴巴如日中天,但是随着近两年形式日渐明朗,中国人终于知道了,阿里巴巴的垄断经营、资本扩张并不好事,阿里巴巴也无法成为亚马逊。
从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阿里从未想成为亚马逊,因为亚马逊经营模式太辛苦,不如模式创新。可以看到,在发展的过程中,阿里巴巴从C2C做起,然后是B2C,然后又用菜鸟去统治快递公司,这些都是平台模式。
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个模式创新的公司,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科技,反而是让原本产业链的参与者,贡献了一些利润给平台。
为何亚马逊促进上下游的产业链发展,阿里巴巴却变成垄断的平台?
二者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实体经济vs平台经济的区别,这也是中国在2021年规范平台经济、反垄断的原因。
为什么亚马逊营业额不及阿里巴巴,市值却高阿里一大截
简单的说,是因为两者商业模式不同,亚马逊是自营为主,而阿里巴巴则是一个平台。自营的交易自然比不过平台的,就是京东和阿里。但是如果比营收的话,实际上亚马逊是高于阿里巴巴的。
拓展资料亚马逊公司(Amazon,简称亚马逊;NASDAQ:AMZN),是美国最大的一家网络电子商务公司,位于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是网络上最早开始经营电子商务的公司之一,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一开始只经营网络的书籍销售业务,现在则扩及了范围相当广的其他产品,已成为全球商品品种最多的网上零售商和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在公司名下,也包括了AlexaInternet、a9、lab126、和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nternet Movie Database,IMDB)等子公司。
亚马逊及其它销售商为客户提供数百万种独特的全新、翻新及二手商品,如图书、影视、音乐和游戏、数码下载、电子和电脑、家居园艺用品、玩具、婴幼儿用品、食品、服饰、鞋类和珠宝、健康和个人护理用品、体育及户外用品、玩具、汽车及工业产品等。
2004年8月亚马逊全资收购卓越网,使亚马逊全球领先的网上零售专长与卓越网深厚的中国市场经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并促进中国电子商务的成长。2016年10月,亚马逊排2016年全球100大最有价值品牌第8名。 [1]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亚马逊排名第三。 [2] 在2017年6月7日发布的2017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十二。 [3]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亚马逊名列第4位。 [4]
2018年3月,北京市消协官网显示,北京市消协2017年在亚马逊购买19种比较试验样品,其中有9种不达标,不达标率为47.4%。 [5]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亚马逊位列18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亚马逊在中国市场为什么不成功
简单来说,就是水土不服,这源于其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太浅,也是“性格傲慢的”国际巨头的通病。在中国,亚马逊最早也是靠老本行(即在电商平台出售图书)站稳脚跟,当时它的最大对手是当当。在这场单一品类的竞争中,凭借其积累的供应链、物流优势以及本地盟友卓越网的助攻,亚马逊成了赢家。
但书卖得好还不够,亚马逊需要在中国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然而,由于其当时对以往在图书品类上的成功盲目自信,想要直接复制以往的供应链和物流经验,而没有对中国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最终遭到本地电商的狙击。
与亚马逊定位中高端,坚持固有的“高大上”打法不同,本地电商一开始就从价格战入局,主打低价策略,迅速占领市场。亚马逊因此落了下风。更糟糕的是,在近年来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主打中高端市场的亚马逊仍然没有追上来。本地电商十分熟悉中国市场环境,策略非常灵活,在价格战之外,还打起了线下战、营销战,并打造新业态。例如推出淘宝心选、网易严选等生活方式类的精选电商。
电商业务发展不顺也与其物流服务难以满足本地用户的需求有关。中国的电商用户已被顺丰京东等物流公司充分教育,极速的物流已经成了刚需(当日达甚至1小时达)。亚马逊在国外就形成物流模式无法适应国内的节奏(运输周期长,一周甚至半个月)。虽然2016年亚马逊在中国推出了Prime会员,能够为用户提供效率更高的物流服务,但和京东的Plus会员当日达甚至1小时达的物流效率相比起来仍然有差距,因此,Prime会员这个在其他市场是加分项的服务,在中国市场成了减分项。
很明显,中国的互联网巨头是“草莽”出身,打法激进且没有包袱,亚马逊这种不了解本地市场“内情”的外地电商根本招架不住。此外,亚马逊总部在美国,对中国市场变化的反馈也很滞后。一步落后则步步落后。
由于受到本土电商冲击,亚马逊中国的自营电商业务自2008年达到最高峰后开始不断下滑,易观数据显示,亚马逊在中国B2C领域的市场份额在2008年最高,达到15.4%,随后却一路下滑,2018年的市场份额已经不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