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两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我国军队曾经的几种编制,例如野战军、兵团等等。今天,我们聊聊纵队。在《大决战》系列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纵队这个编制。在影视剧《亮剑》中,丁伟曾经担任过纵队司令。由此可见,纵队属于一个比较高的军事编制,但低于野战军和兵团。在40年代末期,我国军队曾经分成了70个纵队。那么,一个纵队到底拥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们就聊聊纵队的编制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纵队这个编制。在世界各国中,多次出现纵队这个编制。但是,各国纵队的编制并不一样,有的编制很大,有的编制则很小。我们看一下我国军队的纵队,1937年,日本军队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局势的发展,战争局势已经岌岌可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军队开始接受改编,起初分为了115师、120师和129师。每个师下辖了2个旅,例如129师下辖了385旅和386旅。从抗战初期的情况来看,部队的兵力并不算多。
但是,战争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我们的军队开始不断的发展,例如著名的百团大战等等。进入抗战的末期,我们的军队已经达到了120多万,各个军队都严重超编。影视剧《亮剑》中反映了一个真实的情况,那就是基层部队的超编问题。李云龙的独立团,原来下辖了3个团,总计1000多人。到了抗战的末期,李云龙的独立团下辖了8个营,总计7000多人,比初期一个旅的兵力还多。李云龙的情况仅仅是一个缩影,在40年代中期的历史中,很多基层部队都存在严重超编的情况。
一转眼到了1946年,当时,日本早就已经战败投降,但新的战争爆发了。我们军队的番号开始进行全面改变,番号的数量迅速增加。随着战争规模逐步扩大,经常出现几个师联合作战的情况,甚至向对方的腹地穿插迂回。各个师属于平级关系,如何协调指挥,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1946年,我国军队出现了纵队这个编制。
各个地区的野战部队机关,下辖了几个到10多个纵队,一个纵队下辖两三个师或者野战旅。进入1948年以后,随着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军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编制和兵力进一步扩大。我国各地的野战部队,改编成为了东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西北野战军等几个野战军级的战略集团力量。一个野战军下辖了10多个纵队,请注意,野战军领导直接管理纵队。例如在《大决战》三部曲中,野战军领导们的命令,直接下达给了各个纵队的司令员。
那一连串的命令,意味着千军万马的调动。时间进入了1949年,战争进入了大决战的关键时刻。经常出现几个纵队联合作战的情况。例如在华东、中原等等,出现了好几个纵队联合夹击对手的战役。与此同时,出现了几个纵队联合突击前进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调整纵队之间的指挥,又成了一个重要问题。1949年春天,我国军队形成了第一(西北野战军)、第二(中原野战军)、第三(华东野战军)、第四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每个野战军都有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的军队。在野战军之下,出现了兵团这个编制。
每个野战军,下辖了3到5个兵团。例如第一野战军下辖了5个兵团,第三野战军下辖了4个兵团。一个兵团下辖了好几个纵队,一个纵队下辖了好几个师或者旅。因此,我国军队的编制形成了野战军、兵团、纵队、师(旅)等编制。那么,一个纵队到底有多少兵力呢?认真的说,各个野战军下辖的纵队情况不一样。因为,各个野战军的兵力差距非常大。
第四野战军的总兵力,在100万以上,堪称了百万大军。第三野战军的总兵力,有80多万人,战斗力强悍。第一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兵力,在25万到35万之间。换句话说,各个野战军下辖各个兵团、各个纵队的数量,基本上差不多,但兵力则差距很大。在第三和第四野战军,一个纵队普遍在四五万人,编制最大的纵队,达到了7万人(东野的一个纵队,人数可能比西野一个兵团还多),而且还拥有专门的特种纵队、炮兵纵队。
在第一和第二野战军,一个纵队普遍只有1万多人。由此可见,即便都是纵队,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在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老战友丁伟,就曾经在东北担任过一个纵队的司令员,属于第四野战军序列。进入1949年之后,随着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推行,纵队这一编制被军取代。在40年代末期,四大野战军总计下辖了17个兵团、70个纵队,一个纵队基本上被改编成为了一个军。改编以后,纵队司令员成为了军长,这是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一步。
最后,我们聊聊纵队的历史。纵队从1946年建立,在1949年撤销,纵队的编制类似于军。在50年代,各个纵队的司令员,基本上被授予少将或者中将军衔。在战争年代,一个纵队基本上能对付对手的好几个师。随着军队正规化的发展,纵队、兵团等编制被陆续撤销。进入50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军队的编制基本成型。关于我国军队编制的故事还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