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布莱克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一书中写到:那种一味期待而从不行动的人们,是滋生瘟疫的温床。
无比赞同。
有时候,我们总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长此以往,人逐渐变得萎靡不振,离废掉就不远了。
1
想太多,是自我折磨
最近,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实习生。
98年的小孩子,见谁都开开心心打招呼,非常阳光的样子。
加上为人踏实肯干,同事们普遍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但是最近他忽然变了。
每天见面都无精打采,工作汇报也变得敷衍。
很常规的内容,也做得大不如前。
领导说让我“找机会”,和他聊聊天。
午饭时间,我专门和他坐了对面,旁敲侧击地问他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他犹犹豫豫说了一些,最后问我:你觉得我是不是很装啊?
我“啊?”了一声,完全没明白他说的意思。
后来,他说前几天在卫生间的时候,隐约听到几个人好像是在“议论”自己,讽刺他仗着年轻,装天真博取大家好感,还说他根本没什么真本事。
我问他:对方是指名道姓说的你么?
他摇摇头,回道:虽然没点名,但新人就那么几个。而且那天开始,我就觉得某些人看我的眼神,确实不友好。
我看着他,深深叹了一口气。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反刍思维”。
指的是经历某些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如果我是办公室里的这个实习生,一定不会主动戴上“装天真”以及“没本事”的帽子。更不可能因此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一切,根本就是捕风捉影嘛。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
适当思考是好习惯,但如果总是想太多,就变成一桩坏事。既折磨自己,又辜负了他人的信任。伤人又伤己,得不偿失。
2
想太多,不如去做
人的很多焦虑和痛苦,都来源于“没开始”。
一个致力于公考上岸的朋友,口号喊了好几年始终没有成功。
去年顶不住压力,找了一份工作。
可因为心里还是想考公,所以每天上班都搞得像上坟。
又丧又颓。
现在他的日常就是:起床、刷视频、买书、上班、玩手机、睡觉……是的,你没看错,他没什么学习的时间。
他每天都在朋友圈更新自己多么焦虑和不甘心的段子,但该玩的游戏、该看的电影,一个都没落下。
所以几年过去,他每次都嚷嚷着:今年题目好变态、报考我那个岗位的人巨多、明年我一定好好学…….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俗话说得好:成功不在难易,而在于是否采取行动。
虽然开始并意味着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什么都不做注定是一场空。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一样。我只是想等时机再成熟一些/等我的能力再强一点/手里的储蓄再丰厚一些…….
没什么不一样的。
事实就是:无论做什么,你永远不会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
开始只需要一瞬间,但换来的也许是往后充实而幸福的余生。
最起码,能让你停止徒劳地自我精神折磨。
要知道“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只要你愿意行动,就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3
当你开始行动,烦恼自然远离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4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8.7%的受访者有过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的情况。
有句谚语如是说:空谈,水之泡沫;实行,金之点滴。
如果说一个人只想而不动,最后将会被各种负面情绪扯进深渊。脑袋决定开始,行动方可开启未来。
当然,想让自己切实动起来,不妨从下面几点着手:
1.放弃纠结
很多人花了大量的时间,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搞得还没开始就已经被累到筋疲力尽。
其实究竟做不做得成,哪里是你闭上眼睛就能“算”出来的呢?
就像小时候学校的月考一样,难道拿不了第一,上课就没有意义了吗?
乔布斯说过一句话:成为墓地里最富有的人对我无关紧要,每天做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对我来说,无比美妙。
今日事,今日做,今日毕。
先干为敬。
2.节省意志力
你做不同的事情所仰赖的意志力,是来自于同一个账户。
也就是说,你是用同一批意志力来应付各种事情。
所以,当你的工作繁杂到一定的程度,是不是就克服不了消费的冲动,买买买,或者是去吃点儿甜点的诱惑。
面对意志力是有限的这一事实,好消息是,意志力是可以提升的。养成好的习惯,逐步锻炼,就能提升意志力。
比如,如果你是一个作家,可以养成每天写个2000字的习惯,一旦养成习惯,你就不用耗费意志力来抗拒不想写作的诱惑,而且不知不觉中,你的意志力已经增强了。
而且,一旦你在某一方面的意志力增强,就会发现,你在所有事情上的意志力都能提高,执行力也会变强。
3.合理使用电子设备。
必须承认,电子设备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却也隐藏着无数诱惑。
明明只想查个资料,转头刷了半天网页。明明只想听一节网课,不知不觉沉浸在短视频的世界。等到时间偷偷溜走,只剩自己捶胸顿足,懊恼不已。
所以,时刻提醒自己合理使用电子设备,让它们成为铺路石,而不是拦路虎。
没有谁的人生是想出来的,思过往、想未来,都不如充实地度过今天。
有谱的人都懂得“心”动不如“行”动。
漫漫人生路,在做中想,专注当下,少忧思多做事,方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