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为什么叫天津?流传最广、几乎人尽皆知的一个缘由,就是明永乐皇帝朱棣赐名。但其实还有一种说法,《静海志》记载:“金史有天津河,又云女宿(二十八宿之一)上有天津九星,(影射九河),姚广孝占应小直沽,故以为名。”姚广孝是朱棣皇帝的宰相。
明朝始称天津卫,清朝雍正三年(1725)改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设天津府。那时天津府下辖一个州、六个县:沧州,天津县(基本上是天津市区及四郊范围)、青县、南皮县、静海县、盐山县、庆云县。
那时候天津城里既有府衙,又有县衙。府衙在北门里府署街当中,坐北朝南,黑色大门,门外两旁各有一个石狮子。门前有空旷的四方场地,竖两根冲天旗杆。院落多层,深达约半里地。
天津知县的县衙门,在南马路城根下,县署宽阔。庚子年八国联军拆了天津城,县署一片瓦砾。民国时西面建立市第八小学(后南门东小学),东边在40年代兴建楼房,天津地方法院、高等法院从河北三马路迁入,如今这里也是法院所在地。
辛亥革命后,1914年废除天津府,天津知府衙门不存在了,天津县衙门便由南城搬到府署街的知府衙门旧址。当时县政府内驻有保安队,七七事变前,身背大刀片,骑马、持枪,号称抗日大刀队。1954年改建,正门改为城厢礼堂,中间盖起楼房,后门在北门西,设立三十一中学。
天津武将千总、守备的镇台衙门位于鼓楼西,原址开阔,南到鼓楼西,北至府署街,东濒北门里,西靠鲍公祠。壬子兵变后被拆除,成为煤栈、工厂、民房杂居之处。原下属神机库、城守营,均在西门里。神机库改为模范学堂(后中营小学),城守营成了民房。
镇台衙门右侧有一处天津府分府衙门,是天津知府的另一处大堂,人称“二府衙门”。后改为河务局办公处所、材料库。30年代初撤销,变成一片空旷地带,遗有散破的院落。抗战后期兴建民房,筑成一个个居民院。
天津道的道台衙门,在鼓楼东文庙以西、仓门口以东,现旧址已无迹可寻。辛亥革命后被拆除改建,建成了许多三合院、四合院的民房。
北门里以东,有长芦盐运使所在的盐道衙门,是一座深宅大院。南临仓门口,东邻乡祠,北到户部街,西傍鼓楼北。坐北朝南的七楹大门,排面儿与府衙门相仿,房间广阔,北面一排正房,中间有过堂,穿户到后院,东西两侧有厢房。三四十年代曾为长芦盐务管理局,后迁入河北区平安街,遗下破乱不堪的大院,年久失修。后为运署西街小学和北门里小学两校校址。
顺带再多说一句,清代的蓟州,在盘山建有清帝行宫,属于一个特别的皇家区域,宝坻、武清、宁河三县属顺天府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原属天津府的沧州、青县、南皮、盐山各县归河北省,庆云县于1965年划归山东省。
天津为什么叫天津?
由来:
天津这一名称的由来,始于中国的明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
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炆。朱棣为与朱允炆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99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1402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
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
扩展资料
天津卫(天津别称)的由来:
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1.6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津的由来(走遍天津)
天津名字的由来
天津,得名于明成祖朱棣,意为“天子渡津之地”,旧时又称天津卫。常言有云,“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民国时期,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这两座城市是近代中国繁华之所在,其中天津卫在近代史上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许多风云人物在此处发迹或归隐,很多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影响着历史进程。
截至2017年底,天津下辖16个市辖区,共有街道、乡、镇245个。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区。
扩展资料
天津特色:
1、天津三绝:天津三绝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被称为天津风味小吃“三绝”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称为天津民间工艺“三绝”的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和风筝魏风筝。
2、特色小吃:糖礅、熟梨糕、茶汤儿、果仁张、崩豆张、面茶、杨村糕干。
3、特色早点:煎饼馃子、锅巴菜、老豆腐、果子、烫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儿。
4、天津特产: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独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近代百年看天津 话说天津小白楼【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