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大儿子(李嘉诚的两个儿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李嘉诚的大儿子(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以下是这个问题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让我们看一看。

在前面两期中,我们由浅入深地了解李嘉诚作为投资名人发家致富的故事,尽管如今市场处于“熊市”,但投资逻辑和智慧却是相通的。

李嘉诚的大儿子(李嘉诚的两个儿子)

关于李嘉诚的人物故事到了最后一期。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待他,作为老板、父亲,他在生活中又是怎样的人?以此来补充并还原“李超人”的另一面。

作为上司,他不爱下属称他为老板

李嘉诚曾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老板的观点。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大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就凭他们对整个家庭的巨大贡献,他们也实在应该取其所得,只有反过来说,是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商业大佬背后都有那么一群得力干将,例如马云背后有蔡崇信,任正非背后有余承东,而李嘉诚背后也不缺“诸葛亮”为他多年打理商业帝国。

在李嘉诚的得力干将中,周年茂、霍建宁、洪小莲这三个人被称为长江实业的“三驾新型马车”,周年茂负责地产,霍建宁主管财务,洪小莲负责销售。

(李嘉诚和霍建宁 图源:凤凰网)

而三人之中最有名的当属霍建宁,他是香港赫赫有名的“打工皇帝”,也是李嘉诚的左右手。

李嘉诚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霍建宁的辅佐,无论是原属英资的和记黄埔,还是当时石油危机下收购的加拿大赫斯(HES.US)基能源公司,又或是李嘉诚之后看上的欧洲电讯业务,皆是在他的手中扭亏为盈。

而李嘉诚也并未亏待霍建宁,在他跟随李嘉诚的40年来,累计领取30亿港币的工资。

“对我自己来说,股东相信我,我能为股东赚钱是应该的。我一向这样想:虽然老板受到的压力较大,但是做老板所赚的,已经多过员工很多,所以我事事总不忘提醒自己,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李嘉诚旗下的公司中,员工的离职率可以说是非常低,多数员工都跟随李嘉诚打拼数年,而他们能够留下来,很大原因是李嘉诚对员工十分尊重。李嘉诚在与自己的下属沟通时,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老板,更希望以一种领袖身份带着他们一起应对挑战。

李嘉诚的一位友人曾这样评价他:“他对员工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在上司和下属之间谈尊重和友谊是可笑的,毕竟商人都是逐利的。李嘉诚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意,由于李嘉诚处理政商关系时也十分有原则,因此做完生意后,李嘉诚总能与客户变成朋友和事业的重要伙伴。因此,“李嘉诚”三个字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

作为两个儿子的父亲,他言传身教待人接物之道

2018年3月16日,90岁的“超人”李嘉诚正式宣布于5月的股东会后退休,转任公司资深顾问,坐在他右手边的长子李泽钜接任长和(00001.HK)系主席。

(李嘉诚与长子李泽钜(左) 图源:视觉中国)

如今,长子李泽钜54岁,跟随李嘉诚身边工作已经32年;次子李泽楷52岁,抛却家族生意的他,在商海中的成绩甚至超越李嘉诚,成为世人瞩目的商界明星。

然而,李嘉诚的两个儿子虽是世界级富豪之子,小时候却少有机会享受奢华生活。由于李嘉诚幼年命途多舛,小小年纪便因家庭条件辍学打工,他更有意识地培养儿子懂得求学不易,勤劳节俭,因此两个儿子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不仅勤奋自勉,还日日坐电车、巴士上下学,从小便能看到万千世界下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社会百态。

而当他们出国求学,以优异的成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回国后,李嘉诚又将他们“推”出去,让他们自己求职锻炼,两个孩子最终凭借自身实力闯出一片天下——李泽钜成功经营了一家地产开发公司,李泽锴则成了多伦多投资银行最年轻的合伙人。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图源网络)

此外,更令人赞叹的是李嘉诚在财富分配上的做法十分高瞻远瞩。都说创业容易守业难,李嘉诚在2012年时分配家产,攻守兼备的长子继承家业,自立门户的次子获得更多资金,分配的结果令父子三人都很满意,这样的结果与李嘉诚对儿子从小到大的教育有莫大的关系。李嘉诚从小就教育儿子,为人处世必须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无论是待人之道的传承还是对待财富的态度上,儿子身上有他的影子,而他的身上又有着父辈的影子。

对第三个“儿子”,他给予万千宠爱

看到这里,想必会有朋友要发问了,李嘉诚明明只有两个儿子,第三个又是谁?

(李嘉诚基金会LOGO)

李嘉诚视他的慈善基金为“第三个儿子”。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他待慈善基金为家里的“老幺”,因此在分财产时也将其当作家庭成员,他多年前就承诺这个基金会将拥有其三分之一的财产,并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家族成员不能从中受益。他表示,基金的规模早已经超越他之前自己定下的目标,对公益事务服务投入的金额更是高到“估不到”。

“我对赚钱的重视程度不及捐钱。”这是这位华人首富的另外一面。

李嘉诚出身于书香门第,却因无常世事而家族没落,寄人篱下的他为了金钱辍学打工,金钱对他来说是一种安全感。因此,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财富上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的人是如何克服失去这种安全感的挣扎心理。

在1956年时,李嘉诚在事业上有了一定成绩,现金流趋于稳定,他开始享受上流社会的富足物质,开名车,戴名表,坐高级游艇,在香港列提顿道半山腰买豪宅,将母亲接来同住。

而后,随着产业不断扩大,他在全球超过50个国家经营多元化业务,雇员人数高达数十万的跨国公司,金钱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三十岁前赚的钱就一生都花不完。李嘉诚的内心却变得十分煎熬,他第一次审视财富。

李嘉诚后来回忆说:“财富能令一个人内心拥有安全感,但超过某个程度,安全感的需要就不那么强烈了。”

他终于明白“内心的富贵才是真富贵”,并在1980年(李嘉诚52岁)时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

“我明年90岁啦,一生志在千里,也知似水流年;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

临近90岁高龄的李嘉诚在他创办的汕头大学的2017届毕业典礼时这样说道。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财富抗衡,失去财富,获得财富,正视财富,奉献财富。

尽管最近几年李嘉诚的商业操作引发不少争议,但他一直是位值得尊敬的传奇商人。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希特勒的性别之谜(希特勒身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