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当安东宁夫告诉我,他的第四部小说《情囧》出来时,我惊讶不已。从2013年的第一本《太平间里的恶魔》,到后来的《红石草原》《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再到这本《情囧》,3年时间里,写作字数加起来足足超过150多万字。这哪怕放到职业的作家圈,也算是一位标准的高产“劳模”了。更何况,他其实是位,医生!
安东宁夫,原名王宁夫,因为家乡辽宁丹东曾被称为安东,改了这个笔名。他从医30多年,现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脏中心主任。医生有多忙?每周专家门诊、一天十来个手术、隔三差五的会诊,光对付这些,就够让人精疲力尽了。偏偏安东宁夫,居然业余时间“挤”出了这么多字。出来的小说几乎本本畅销,尤其是第一本成名作《太平间里的恶魔》,因故事太过离奇惊悚,出版后一不小心就风靡全国(详见本报2013年4月8日B13版报道《杭州市一医院内科医生,写出了36万字“太平间的恐怖小说”,因故事写得太真实太刺激,老婆死死逼问他是否就是书中那个恶魔》),几年来出版社已加印十多次。
在他刚刚新印制的名片上,除了医学博士、主任医师这些头衔,后面又多加了两个称谓:浙江省作协会员和杭州市作协会员。如果不是因为在网络上开写小说,这个成天围着手术台转的医生,永远不敢想象有一天,自己还能成为畅销书作家,连作协都邀请他入会。“这一切都是写书给我带来的。”安东宁夫说,“这几年的写作,对我个人的影响,甚至比我30年的医学生涯还要巨大。”
被关太平间 他在里面独自点蜡烛玩玩具
新作《情囧》延续安东宁夫一贯的悬疑路线,不过这回“戏路”改了,是部喜剧小说。安东宁夫毫不谦虚地说:“保证比赵本山的小品还搞笑。”其实他很早就有写一本搞笑小说的想法。有这份自信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他和赵本山一样,也是东北辽宁人,他觉得,东北人骨子里就有很多幽默细胞。
安东宁夫出生在医学世家,父亲是当地一家医院的院长,母亲是位妇产科专家。“小时候我不听话,爸爸的唯一招数就是把我关太平间。一开始当然很害怕,但久了就习惯了,跟自己的房间一样啊。我后来在太平间偷偷藏了蜡烛和玩具,一被爸爸关禁闭,就在里面独自点蜡烛玩玩具。”这也是他能把《太平间里的恶魔》写得如此真实生动的原因。
2001年,安东宁夫被作为人才引进到杭州市一医院,从此定居杭州。如果不是被一口东北腔出卖,光从外表,你真的很难把他和“东北人”联系在一起。穿上白大褂的安东宁夫,戴副眼镜,斯斯文文,音量永远低沉。市一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王楚雄比安东宁夫大几岁,他记得,王宁夫刚调来那会,“起先看着他有些严肃,后来中午大伙儿出去聚餐,席间他就开始讲笑话,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天生的段子手啊。”安东宁夫进入市一医院后,和王楚雄成了多年好友。他后来下定决心写完第一本《太平间里的恶魔》,还是因为王楚雄的鼓励。2011年7月,安东宁夫在人人网上写下了第一篇日志“停尸房里的恶魔”,十分重口味。这样的故事,究竟会不会有读者喜欢,安东宁夫心里没有把握。就跑去拿给王楚雄看。没想到对方一拍大腿:“我读了这么多小说都没见过!你必须写下去!”
我去医院采访安东宁夫时,他突然临时有个心脏病人的手术。等在手术操作室外的工作间,一位护士正好拿着份报纸进来嚷嚷:“快看,我们王主任又出新小说了。”旁边一位医生接话茬,“才知道啊,我都快读完半本了,昨晚熬夜看的。”据他们说,王主任的书,他们每一本都追,医院里好多同事都是他的粉丝。一位男医生特地凑过来说:“你们在说王宁夫吗?他平时就爱讲故事,讲他以前经历过的怪事什么的,医院里的护士姑娘们,闲下来老围着他听,都听不腻。”
做医生和侦探推理异曲同工 像《豪斯医生》一样破解疾病之谜
在安东宁夫眼里,做医生有时候和侦探推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就好比美剧《豪斯医生》里,哪怕病人命悬一线,怪脾气的豪斯医生都能用抽丝剥茧的“断案”方法,找到最终的医疗方案。
“写完悬疑小说,感觉自己的推理空间完全打开了,对工作上的诊疗判断很有帮助。”他遇到过一位快70岁的老大姐,平时身体不错,突然有天右腿不能动了,她女儿说全身查遍了也不知道伤在哪里,安东宁夫想了想:“老太平时都做些什么?”女儿回答:“看电视、打麻将,发病前一天,还打了一下午麻将呢。”“这不就结了,肯定是打麻将闹的,动脉硬化。”结果片子出来一看,果然言中。
因为总是写医学悬疑小说,一度他被粉丝和身边的同事称为“魔医”。尽管如此,“找我看病的人足足多了两倍。”安东宁夫一开始还纳闷,直到有一天,在为病人开药方单时,听见几位家属在小声议论:“就是他,写书的那个医生。”安东宁夫这才恍然大悟,花半年写的书竟然比自己30年的医术还有名。真实的医学背景加上推理味浓郁的悬疑故事,让一些粉丝读完后,把安东宁夫当成了“柯南”式的医学侦探。成名后,全国各地都有书迷坐飞机找他来看病,还有人专程找他解死亡之谜,比如一位济南大伯特地赶来杭州,想问问为什么老伴离世前突然全身浮肿。还有读者看了他的《安东医生诊室:蹊跷的死亡》里写的治疗灰指甲奇效法后,居然特地挂了他的心内科专家号去求偏方。
最近,他又开始创作一部新长篇,素材是他父亲年轻时在战地医院的真实经历:“太行山脚有个叫芦沟的地方,是一个已经被人遗忘的地名。可是曾经是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前沿,也是八路军抗日军政大学医院的所在地。那里发生过什么事,已经没有人记得。我父亲当兵行医多年,走过无数地方,可是到了临去世,依然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工作之余,安东宁夫已经几次实地走访父亲生前提到的这片故地,这一次,他希望能用手中的笔为父亲写下当年的青春记忆。
曾经数学差到令人发指 5加7等于几都不知道
会讲故事,其实改变了安东宁夫的人生。
安东宁夫记忆中,小时候不停地在转学、留级,小学三年级时,母亲有次考他数学:“5加7等于几?”他居然回答不上来。虽然数学差到令人发指,但安东宁夫从小酷爱读小说,五花八门的文学书照单全收。一路混到中学,后来到了当地油脂化工厂做工人。
有一天,他爸的一位老战友来做客,父亲想让他去当兵。老战友问他有什么特长,父亲想了想回答:“这小子不爱学习,但喜欢看小说讲故事。”老战友摇摇头:“这不算特长。”父亲继续说:“他喜欢画画。”就这样,安东宁夫当上了测绘大队的测绘兵。
在部队里,他每天脏活累活抢着干,结果当上了五好战士,部队保送他上测绘学院。谁知没过几天就因为基础太差被学校退回。两年后,他偶然碰到一个读中专的机会,选择了护理学专业,成了一名男护士。有一次,在给一位小学三年级老师扎针时,他无意间翻到她随身带的三年级数学课本,发现自己一题都不会做。羞愧难当的他,向那位小学老师借来一套教材,拜身边同事为师,奋力自学小中学课程,参加各类高考复习班,终于在1978年考上了第四军医大学。安东宁夫回忆,自己20多岁才自学英语:“方式是大量反复阅读原版欧美小说,像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等。这些欧美经典小说,无意间滋养了我从小就有的文学梦。”
读军医大学期间,安东宁夫迷上了侦探推理小说。苦学英语的他,开始尝试翻译自己喜欢的欧美侦探小说,“就自己私下翻着玩,当时是为了练英语,没想到30年后,为我写悬疑推理小说提供了非常好的逻辑思维和故事架构能力。”(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