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早,阿里巴巴宣布了最新一轮架构调整的内容: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多元化治理”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中国数字商业”和“海外数字商业”两大板块。
戴珊将代表阿里巴巴集团分管大淘宝(包括淘宝、天猫、阿里妈妈),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业务,共同形成“中国数字商业板块”。蒋凡将分管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和国际贸易(ICBU)两个海外业务,以及Lazada等面向海外市场的多家子公司,共同形成“海外数字商业板块”。
阿里同时宣布,武卫将从2022年3月31日起不再担任集团首席财务官(CFO),届时由集团副首席财务官(副CFO)徐宏(Toby)接任,武卫将继续担任集团执行董事,并担任集团董事会下设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每年双11之后的架构调整在阿里内部被称为“晴天修屋顶”:高管轮换、业务架构调整,备受外界关注,也被视为今后一段时间阿里战略和业务重点的观察窗口。今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新的监管环境之下,阿里进行了一次最大程度的商业板块整合,这反映了阿里巴巴的组织能力和战略定力。
深耕国内市场,寻求海外突破
这次涉及调整的两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在阿里内部都赫赫有名。新任“中国数字商业”负责人戴珊,是阿里工号11位的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创始团队)之一,历任阿里人力资源、客户服务部门等的负责人,在2017年接手阿里起家的传统业务B2B(包括AE、ICBU、1688),开始担任重点业务部门负责人,淘特、淘菜菜等新兴业务也均在其治下。几年下来,B2B老业务焕发生机,新兴业务也增速迅猛。据阿里最新财报,今年三季度(自然季度),淘特年度活跃用户突破2.4亿,单季新增5000万,相当于拼多多的近3倍;淘菜菜季度GMV环比增长150%,在半年内实现后来居上。作为阿里巴巴的女性高管、合伙人之一,创始团队成员,戴珊的业务领导能力经受住长期检验。
蒋凡则是阿里85后高管的代表。复旦毕业,创业后将其卖给阿里,随之进入阿里巴巴,并在2013-2014年间成为阿里移动化转型中涌现出来的年轻人才。在淘系的7年,蒋凡为淘宝的无线化、个性化和内容化发展做的贡献不可小觑:2015年,手机淘宝的移动月活跃用户仅仅2.89亿,而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消费者已经达到9.53亿。这几年淘宝天猫的GMV(交易额)也不断攀升,更重要的是,人们从上淘宝“买”东西到“逛”淘宝,淘宝的丰富性在近几年大大提升,提供的生意机会越来越广泛。
阿里的这次架构调整,打破了B系和淘系业务的界限,这在阿里二十多年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把原来的B(商家)、C(消费者)之分转为内、外(国内外)之分。零售和贸易的边界被打破,其调整力度之大可见一斑。在这背后,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阿里的商业能力将更好提升供给侧效率,服务实体经济。
能看出阿里这次架构调整的目标,在于进一步强化国内市场优势,并在海外市场寻求突破。
2019年阿里成立20周年之时,阿里重新确立了面向未来三大战略,内需、全球化、云计算。这些年来,阿里一直努力在做全球化,做一家有全球化能力的公司,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网络能力扩展到海外更多地区。近两年菜鸟的国际物流服务的高速增长即是其一。但在东南亚等中国电商出海的战略重地,阿里的实力则需增强:2015年阿里即入股Lazada,直至2016年4月获得其控股权,阿里在东南亚电商领域不可谓不早。11月18日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国际商业板块收入同比增长34%至人民币150.92亿元,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82%,Trendyol的GMV同比增长超过80%。
但在张勇看来,阿里巴巴距离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公司,距离在潜力广阔的海外市场有更大作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东南亚市场为例,Lazada遭遇Shopee等竞争对手的强力冲击,如何把淘宝的成功因地制宜的落地在海外市场,是新设立的“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要解决的问题。
大公司如何保持敏捷?
每年双11之后,阿里内部乃至互联网行业就开始关心今年的阿里架构调整方向。这在阿里被叫做“晴天修屋顶”,尤其在高速发展的时候更是被叫做“开着飞机换引擎”。据统计,自张勇2015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CEO以来,进行了许多组织架构调整,其中“中台战略”、板块化治理等,都给了其他互联网公司公司治理层面的启发。无论阿里员工还是互联网行业人士,都习惯了阿里的“拥抱变化”,而架构调整所涉及的人才、战略、业务的变化是掌舵者张勇让阿里保持活力的方法之一。
2015年5月,张勇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在当月的一次管理层交流中,张勇就提到了机制创新的问题,第一次提到“敏捷组织”。他认为,机制创新在组织这个层面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怎么样能够让我们的组织行动力更快一点,更敏捷一点”。随后,2015年底的公司架构调整中,张勇开始在公司内推行“大中台、小前台”,其目的也是为了让一线业务更敏捷。此后6年,张勇通过架构调整来推动敏捷组织的落地,也通过减少层级、层级扁平化等实际动作来让公司治理有切实的员工感受。
今年7月,张勇做了一次架构调整:将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三大业务,即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由俞永福代表集团分管,向张勇汇报。板块化治理浮出水面。在今天的这次调整中,张勇把这点说得更明确:随着整个集团正在形成多业务引擎驱动未来增长的格局,面向未来,“多元化治理”将成为集团全新的组织战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新型治理方式的探索,始终用生产关系的先进性来驱动先进生产力的释放,用组织的创新去驱动业务的创新。
大中台小前台让阿里沉淀了能力、节约了各业务的同质化资源,很多业务不必从零开始。但面对激烈的同行业竞争,面对未来的新机会与新赛道,在张勇看来,员工总数超过25万的阿里显然还不够“敏捷”。阿里的喜欢变化、拥抱变化的文化让阿里保持组织活力,避免山头林立;而多样化治理、板块化治理、经营责任制等等则让阿里则在“变”和“专业”、“长期主义”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2015年开始担任阿里巴巴CEO,2019年接棒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张勇掌舵阿里6年来,阿里的变化不断,屡次达到业绩高峰、推出新业务新赛道,股价曾一度涨至上任时的四倍。而当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监管环境变化,组织人才升级汰换,把握住所有的这些不确定性并不容易,年轻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及其掌舵人也从未面对过。张勇和阿里正在探索和经历,相信这将给阿里及互联网行业、努力进行现代公司治理的很多中国企业带来启发。
(CIS)
责编:林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