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粉皮晾晒现场。 田慧 摄
中新网枣庄12月23日电 (记者 沙见龙)晴暖的阳光下,一张张竹帘子上发出轻微噼噼啪啪声。村民收集起一摞摞晶莹剔透的粉皮,分拣、包装、出售。在山东枣庄峄城区阴平镇石泉村粉皮晾晒场,现场一片忙碌,一张张粉皮好似从蓝天上揭裱成无数个乡村致富的幸福“圆圈”。
枣庄的石泉粉皮制作技艺历史悠久,鼎盛时期家家种地瓜、户户做粉皮。2021年11月,“阴平石泉粉皮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阴平石泉粉皮制作技艺”枣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启考介绍,一张张青蓝透亮、口味纯正的粉皮从优选地瓜秧苗开始,精选“霜打”后的地瓜,用村中百年石泉水清洗、破碎、过滤,再经过调浆、镟子甩、晾晒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工。
村民分拣粉皮打包出售。 吉喆 摄
“镟子甩”是制作粉皮的关键环节。孙启考告诉记者,这项环节看似简单,不经几年历练别想“甩”出厚薄均匀且呈现辐射形状的“粉皮花”。村民调和好粉糊,取适量放入镟子里,让镟子漂浮在锅中沸腾的热水上,用力甩动旋转,使粉糊由盘底向四周匀称摊开受热,等盘底“无白点”时取出镟子置于冷水,冷却片刻将定型后的粉皮快速剥离,然后再放入清水中脱去表面粘性,增加光泽。
图为非遗传承人孙启考(右一)展示阴平石泉粉皮制作技艺。 培京 摄
“粉糊要烫熟,这需要经验和眼光,方能保证新鲜纯正,否则易黏滑、不筋道。”孙启考说,从事这项营生的村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天气,抓住有利时机制作“非遗粉皮”,为人们提供佳肴食材。如今,石泉村70%的村民掌握这项制作技艺,50多家手工作坊年产纯地瓜粉皮30多万公斤,俏销四面八方,年增收200余万元人民币。
据阴平镇石泉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石泉村采取了“非遗 工坊 农户”模式,统一规范加工质量标准、接收订单、生产经营等举措,推进粉皮产品更高质量发展,从而壮大村集体经济。“一张张又圆又薄的粉皮,铺就一张乡村致富的地图。”
图为制作阴平石泉粉皮现场。 宝珠 摄
如何把这项省级非遗金字招牌世代传承下去,作为传承人的孙启考也有自己的期盼。他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这项古老的制作技艺在发展中弘扬,在传承中发展,携手走上非遗产业共同富裕之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