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垄断盐,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

历史爱好者经常会看到“私盐”这个词。

历史上的“私盐”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是这样的:

西汉时期,由于长期对外战争,王朝财政紧张,必须要开征税源,但最好不要直接加税,因为直接加税会引起人民反抗。

那么,又想增加政府财源,又不想引起人民反抗,怎么办呢?

朝廷想出一个办法:社会上哪个行业最赚钱,就垄断那个行业。

当时民间哪些行业最赚钱呢?经过调查得知,当时民间最赚钱、产生富人最多的行业是两个,一个是炼铁业,一个是盐业。

为什么?

因为铁和盐是刚需。

农民耕田,犁耙坏了,需要换铁,不换行不行?不换就会饿死。所以,必须换。

老百姓做饭,必须放盐,不放盐行不行?饭菜没有味道,生不如死,所以,盐也是刚需。

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吃不完的鱼、鸡鸭鹅、猪牛羊肉,当时没有冰箱,要长期保存,就要用盐来腌,所以说,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没有盐,那是万万不行。

所以,政府垄断了铁和盐这两个行业,诏告天下,任何人要贩卖铁和盐,都要到衙门来申请、备案、交纳专卖许可费,这样政府才能批准你营业,如果你未经政府审批,私自卖盐,那么你所卖的,就是“私盐”,是犯法的,要治罪的。

古代为何垄断盐,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

盐在古代究竟有多重要,古人为什么要控制盐的贩卖?

食用盐是人类生理机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摄入一定适量的盐分才可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行。如今食用盐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品了,家家户户都能买得起,然而在古代,食用盐可是非常珍贵的,而且有时候还承担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重任。古代朝廷是不允许民间私自贩盐的,因为盐的利润实在是搞得吓人,当时这个行业财富来的非常快,所以只能由官府控制食盐销售的源头。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古代盐的重要性,一起来了解下吧。

古时候物资匮乏,烹饪食物所用到的调味料,排在首位的便是“盐”,所以食盐一直有着“百味之王”的美称。做饭时其他的调味料都可以缺乏,唯独盐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盐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要求,而且是人体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

人如果长期不吃盐,会出现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眩晕乃至于更严重的情况,也就是说,长期不吃盐的人已经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在古代,人们可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产几乎所有的生活物资,唯独盐无法生产,只能购买。

同时,盐在古代的价格也令人震惊,食盐甚至可以与当时金子的地位相比相媲美,甚至还出现了“得盐者得天下”这样的话。究竟是何原因,古代食盐的制作到贩卖,一直紧紧的控制在朝廷手中呢?

其实古代社会非常缺盐,因为食盐的提取工艺落后,而且食盐运输非常不方便,但是它又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就导致食盐的价格水涨船高。而“控盐”这一说法,开始于春秋时期,这也是中国盐政的最早开端。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想要有着一统天下的能力,经济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坐在齐国宰相之位的管仲,为了快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他开始推行“官山海政策”。


这一政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因为从食盐的生产,到食盐的买卖,都开始由官府管理收购。因为食盐是生活必需品,这样一来从食盐上所收取巨额的赋税。也正是这一制度的推行,齐国从此富强,甚至达到了称霸诸侯的能力。《管子》中曾有记载,当时齐国的盐价,甚至可以和黄金的价格平起平坐。

就这样,在我国有这2000多年历史的盐政先河就此开启。只是管仲推行的这一政策,导致了有一些不法商人利益熏心,他们囤积私盐,然后又用高价出售,也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到了汉武帝初年,朝廷推行了“盐铁官营”的政策,自此以后,只有官府才能够卖盐,盐业被官府一手垄断,此后封建王朝都沿用这一制度,并且不断细化,极端之时,一个国家的一半的税收,都是来自于食盐。

其实从盐政的发展就能够看出,古代之所以会实行控盐,其实就是因为食盐带来了巨额财富。古代的盐远比现在要值钱,那时候的人们从事的都是大量的体力劳动,他们需要时间来补充身体能量。

可是古代的生产成本又相当的高,根据史书记载,古时候的盐大多都出自河东地区及沿海一带,光是将这些食盐运输到全国各地,就有着很高的成本费用,这就导致了食盐的价格上涨。

管仲率先看到了这其中的巨额财富,所以他才会在齐国推行盐税的垄断政策。官商垄断食盐的生产与运输以后,所收取的高额盐税填充国库,保证了封建王朝的富足。

对于这块能抓在手中的肥肉,每一代封建王朝自然会效仿前朝做法,他们不断加强对食盐业的控制,提高国家财政税收。所以这2000多年的时间,盐政就与一个王朝的兴盛衰败紧密相连起来。

当然,哪里有利益哪里就会有铤而走险之人,封建王朝对于盐的控制无论怎样的严密,都无法摆脱钻空子的人,私盐贩子应运而生。由于高利润高风险,他们成为古代最为凶悍的一类人。

古代有许多名人都曾贩卖私盐,例如,写出“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乎推翻唐朝的黄巢,元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曾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张士诚等人,都是私盐贩子出身。也由此可见贩卖私盐的利润之大、风险更高,和官府对盐的控制之严。

古代为何垄断盐,中国古代盐业专卖制度

古代为什么要控制盐呢?

盐,看起来平淡无奇,对不懂的人来说无非就是菜肴的佐料,使其美味。但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盐都是决定国家的生死和富强的关键,可以说,在古代盐的价值不低于石油对工业社会的价值。

那么,古代为何要控盐,盐到底有什么存在的价值,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和富强?

盐相当于古代的冰箱

现代人对冰箱已经是见惯不怪了,平常吃不完的食物怕发霉,就会放在冰箱保存,而古时候没有冰箱怎么办?

伟大的劳动人民就想出一个方法,就是把菜、肉、鱼、奶等涂抹上一层盐,进行防腐保存,因为这些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不像平常的稻谷可以放在仓库长期保存。而如果用盐腌制成咸菜、火腿、咸鱼等,又是一道可口的美味,只要哪天想吃了可以随时拿出来。

腌制食品除了老百姓自己日常食用外,还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食品贸易,这样就相当于古代的冷链物流,让食品可以运送到更远的地方。

人对盐的需求

自从人类从狩猎转换为农耕后,因谷物中缺少盐,所以人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通过动物身上的盐来补充盐分,只能去寻找含盐的矿物质。而通过在食物中加盐,是人体摄入盐分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大部分食品消费中又都伴随着盐的消费。

在古代农耕社会,食物的需求可以通过自己劳动获得,但唯独盐只能靠外来的商人供应。商人也因此通过盐的贸易把大量孤立的社会系统建立起了相互的连接,作为连接者也自然获得了信息方面的优势,站在了信息制高点。

在此之后,商人发现这样的贸易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进一步的逐利行为又扩大了交换的种类和地理范围。就这样,看似小小的盐,因为需求促进了社会的商业交流和文明的发展。

促进贸易系统的建立

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所以内陆人想要吃海边的食物极为困难,但用盐腌制过的海鱼可以运送到北方,草原的奶用盐加工成奶酪可以贩卖到南方。商人的远距离贸易运输无意间构造了复杂的物流网络,而商人、货物就是南北地域的信息传送者。

千万不要小看因为盐产生的贸易,贸易交换网络可以极大的促进工商业的发展,而工商业对社会进步的推动相对于单纯的农业经济更为强力。贸易不但可以创造大量财富,还能全方面的激发社会活力,已经促进文化的交流、物种交换、商业创新等等。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香料贸易、大航海时代等贸易,无不是激发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和文化的沟通,让国力显著的提升。

朝廷用盐来控制社会

古代社会粮食是贸易系统中最大宗的商品,而盐流跟粮食流成双成对,所以盐也就成了第二大宗商品,朝廷只要控制了盐流,也就可以控制农业贸易了,这点至关重要。

盐的生产集中便于垄断管理,只要控制了盐的供应和价格,就可以向老百姓征收视频消费税,而这个税是国家重要收入的来源之,不管是在哪个朝代,都非常的依赖盐税。

此外,作为第二大宗商品的盐,因为其独特性,所以只要是盛产鱼盐的地方就十分适合商业发展,可以说这些地区在经济上会比单纯的农业地区更为发达,百姓也更为富裕。

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

朝廷可以让1000个百姓没人征收1元税,也可以从盐贩那里收1000元税,虽然总额没区别,但征税的形势和成本完全不一样。前者需要大规模的公务员来办事,而后者只需要几个人就解决了。

并且每个家庭消耗盐的数量不一样,即便涨价百姓对价格也不敏感,最重要的是盐税可以隐藏在各种商品背后,大部分人不会意识到自己买了一条腌黄瓜,就已经被征税了。征盐税不需要养大量的征税公务员,也不会因此发生朝廷和百姓的矛盾,所以征盐税是代价最低的征税手段。


“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管子.国蓄》

公元前685年,管仲将盐铁从私有变为国有,施行国家盐铁专卖,使国家有了另一个重大的财政收入来源;齐桓公则通过砍柴煮盐,在借助齐国商人在个诸侯国建立的庞大贸易网络,实现了天下人都向齐国交税。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加内存条还是固态硬盘,笔记本加固态还是卡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