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是杨廷和,不是杨廷和能力比后面的张居正等人强,而是他遇到明朝皇帝中“最折腾”人的皇帝——正德。
以游戏形容;张居正是那种统畴一切,上中下打野辅助全都听他一个人的,甚至后面的老板也是放手让他干。
杨廷和,内阁之中有猪队友,司礼监是太监刘瑾,刘瑾还安排焦芳进入内阁,外边还有权臣江彬天天带老板正德到处玩。藩王中还有安化王朱寘鐇叛乱,宁王朱宸濠之乱。游戏还没开打,猪队友送人头,其它队友挂机,后面的老板正德还要杨廷和赶紧投降,咱们去撸串。最后是一个法师杨廷和,与辅助(部分大臣),还有小半个神打野(王守仁平了宁王之乱,可惜王守仁的上级王琼与杨廷和不对付,算政敌),硬扛了十六分钟(正德十六年),没输。
就问这水平,强不强。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2022-10-12/qmf4w2vg3ai.jpg)
杨廷和又在嘉靖朝当了三年首辅,被嘉靖皇帝的“大礼仪”之争彻底“心累了”,辞职回家,再也不想遇到“瞎搞式”的皇帝了。
杨廷和前期背景杨廷和,生于天顺三年1459年,是一个少年天才。成化十四年(1478年),十九岁的杨廷和考中进士,并被选任为翰林院庶吉士。
杨廷和他爹要在三年后才中进士。杨廷和还担任过他弟弟的杨廷仪的主考官,杨廷仪为避嫌,就没有参加那次考试。杨廷和还有一个儿子杨慎,号称明朝三大才子之首,《三国演义》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写的。
翰林院相当于“宰相”的后备人选,同时也相当于一所d校,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弘治八年1495年,杨廷和改任左春坊左中允,也就是当时太子朱厚照的老师。弘治十一年,太子朱厚照正式出阁读书,杨廷和为讲读官,兼任太子之师。
因为杨廷和为人处事是“外柔内刚”,对于教育这位学生也只是一味蛮干,所以朱厚照对这位老师印象比较好。
这种师生关系,也是后来正德十分信任杨廷和的核心原因之一。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2022-10-12/tvjol0iox1m.jpg)
公元1506年正德元年,明武宗上位。
这位皇帝一上台,完全不想亲政,只想玩,所以他任用太监刘瑾。他爹留给他的内阁大臣——谢迁,刘健,李东阳,是在明朝历史上与“三杨”并称的内阁,然后直接走二,只剩下李东阳一人撑门面。
宦官方面,除了刘瑾外,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称“八虎”,“八虎”就专门陪皇帝玩。
当时太监刘瑾的权势异常大,权力直逼后来的魏忠贤。
太监刘瑾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控“批红”权力,刘谨还亲自开设了“内行厂”,“东西”二厂是刘谨的亲信任职,锦衣卫也是刘谨的自己人。除此之外,刘谨还关分开式的卖官,谁进京不送钱,回去基本就是解职回家。
刘谨还想往内阁掺入自己人,在谢迁,刘健走人后,刘谨就交焦芳送了进去。李东阳也选人进内阁,李东阳看中的人就是杨廷和。
刘谨曾经动过杨廷和。
正德二年(1507),杨廷和頻頻以“遠小人、戒遊逸” 作為諫言,惹正德不高兴。刘谨趁机将杨廷和贬到南京去养老,结果没二个月,正德问刘谨;“杨老师去那里了?”,刘谨立马认识到杨廷和惹不得,赶紧从南京请了回来。
正德二年(1507)八月,杨廷和正式进入内阁办事。
杨廷和与正德的互动杨廷和是正德二年入阁,首辅是李东阳。
正德皇帝从正德二年八月开始,从乾清宫搬进豹房,“朝夕處此,不復入大內矣”,杨廷和也是八月进内阁。正德自此之后,所以的日常政务都给了内阁处理,他自己就一个字——玩。
杨廷和知道自己这位学生是什么意思?再加上外面刘谨风头正盛,基本上也不打扰正德皇帝,仍尽一已之力,勉力而为,以报答武宗“讲读之旧擢”,,使其“居密勿之司”。
但杨廷和即使再好的脾气,也受不了刘谨搞乱朝政,正德皇帝不上朝,四处乱玩的情况。
杨廷和上了无数奏章,向皇帝说明要务,但正德除了给杨廷和升官加工资外,一概不回。
于是正德五年二月,杨廷和因父親年老多病,辞职。
正德皇帝一改不看奏章的习惯,马上回应“已悉孝誠,但輔導重事,而卿才德兼備,精勤弗懈,朕方委託,豈可遠違左右,宜安心辦事”。表明朝廷离不开先生,先生大才,怎么能远离我左右呢,并派太医为杨廷和老爸看病。
杨廷和还是坚持辞职,理由当然是回家“孝敬父亲”。
正德立马回书,不准。
“卿春宮舊臣,學行老成,才識素著,輔導有勞,……照舊辦事,不准所辭。”
杨廷和“心”确实是累了,奸臣(刘谨等人)当道,自己又无法改变,再接着辞。
正德估计也明白杨廷和为什么要辞职,立马回应;
“卿累朝舊臣,春宮輔導,學行聞望,眾論所推。自入閣以來,輔翊勤勞。對劉瑾專權壞事,卿等委屈酌意,多非得已,朕已知悉。宜安心辦事,以副委任,不允所辭。”
大意是说先生是我的旧臣,学问又好。就是因为刘谨瞎搞,让先生委屈了。先生做的好多事都是情非得已。这些我已经知道了,先生安心办事,用来回应我的信任,不准辞职。
然后再升杨廷和加少保兼太子少保,品秩从一品。其父杨春也加封一样的官职。没几个月再升吏部尚书与武英殿大學士。
正德五年九月,因宁夏安化王朱寘鐇叛乱被镇压,再升杨廷和為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並封杨廷和子杨恒為中书舍人。短短的三年間陆续升职,可以视作武宗对杨廷和在內閣阁做事成效的肯定。
正德皇帝与杨廷和大致的互动是,杨廷和受不了朝政被乱搞,提出辞职,正德回应不准,再升职加钱。而刘瑾,江彬等人虽然权势涛天,但知道杨廷和不能动,而杨廷和也不敢主动去招惹这二位,所以双方真是达到奇妙的平衡。
明朝这辆破车还能动。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2022-10-12/m1jvgk020zm.jpg)
杨廷和这种辞职上书,多达二十多次,次次都被正德压回来了。但也有例外的。
正德十年(1515)三月,杨廷和接到父亲死亡的消息,他要回去奔丧。
正德还是不准“朝廷辅道重臣,国家大事,多有倚赖。”并准备动用“夺情”留下杨廷和。
在古代“孝”是十分重要的,父母病逝,不回家守三年,会被骂的。所以杨廷和连上多封奏折,坚决表示不回去守孝,我就死在这儿。
正德这时也明白老师的态度,正德还想让杨廷和守孝时间短点。但杨廷和表示非三年,我绝不回来。
没办法。
正德派太监跟着杨廷和回家,期限一到要赶紧把杨廷和捞回来上班。
杨廷和回来之后的问题杨廷和是正德十二年,三年期满。被正德捞回内阁后,杨廷和当即就想回去继续守孝。
原来正德皇帝自己正德十二年开始,就一直在外巡游,根本不回北京。杨廷和回来之后,所有的事都等着杨廷和来处理。
这还不是最吭的。
正德十三年,皇帝要亲征蒙古小王子,并自号“威武大将军朱寿”。本来皇帝亲征,肯定是要安排人监国的,一般是皇帝的儿子,或者兄弟。但正德没儿子,也没兄弟,所以监国一职就落在杨廷和身上,这还是小事,最头痛的是;正德要对威武大将军朱寿论功行赏,这事让内阁拟旨。这是杨廷和最不能接受的,他坚决抵制,正德最后也不再坚持。
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作乱,被王守仁平叛。但正德仍想借机南游,理由是亲征宁王。这次正德学聪明了,他要求内阁也陪他一起去。
杨廷和拒绝了,因为内阁要跟在皇帝身边,岂不就是一个印章,想盖就盖。距离远,还能靠时间拖一拖。
ntenteditable="false"/>
除此之外,正德皇帝喜爱强占民间女子,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边将马昂之妹、晋府乐工杨腾之妻、总兵官戴钦之女、顺天府王氏、霸州民女王满堂等等。
马氏,边将马昂之妹,本已嫁毕指挥为妻且有孕,被江彬推荐给武宗。这事直接让杨廷和脑袋大,这马氏要是生下来,算谁的孩子?
还有刘氏,太原民刘良之女,晋府乐工杨腾之妻。这位刘氏十分得宠,权臣江彬等人认他做母,宁王叛乱前,送了不少钱给刘氏,才给宁王恢复王府护卫。
正德十六年,武宗死亡。
在明世宗从湖北到北京前,有一个“空窗期”,最大的问题有二个,谁是下一任皇帝?江彬所带来的十多万边军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好解决,定的是朱厚熜。可皇帝一定,很多人就想着去安陆迎接新皇帝,这必然造成北京人心浮动,还有江彬身边十多万的边军,万一镇压不住,来一个暴动,后果就不难猜了。
而杨廷和能在这三十多天的空位期内,全部解决掉,能力不可谓不强。
自然是张居正,张阁老,从嘉靖朝,开始,张居正已经如阁为朝廷大元,地位也是相当高,嘉靖去世后,迅速和皇太后及大太监冯保,结成政治联盟,万历年幼,可以说这个时候张居正,从内到外,没有任何阻力掣肘,可以放手进行自己的政治报复,开始朝廷新政,那也是相当成功的,大明一度出现中兴的气象,所以就期生前权势,和对后世的影响,期厉害可见一斑[赞][赞]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2022-10-12/tx3poliesn3.jpg)
![](http://img.lvdanban.wang/upload/2022-10-12/x01xnhfhhm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