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和商朝政治上的不同(西周与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核心提示:感谢邀请。在我看来,当然应该是西周的集权程度更高一些了。商王朝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商汤灭夏桀而立国,实际上这时候的商汤,只能说是一个松散

感谢邀请。

在我看来,当然应该是西周的集权程度更高一些了。

商王朝是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

商汤灭夏桀而立国,实际上这时候的商汤,只能说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首领。

曾经商汤刚刚灭亡夏朝的时候,想要迁移夏朝的祭祀宗庙,受到众多诸侯的反对,于是重新为夏王朝制作了“社”,这样一来诸侯国才服从于他。

而商朝对于诸侯的统治,其实也是通过伊尹的“德政”而获得周边诸侯的支持的。在商汤之后,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商王朝没有继承商汤和伊尹的德政,于是诸侯们便不再朝拜纳贡,直到商王朝在帝太甲、帝雍己、帝盘庚、帝武丁这几个首领时期,是整个商王朝最为修明德政的时候,所以也获得了诸侯国的拥护,但是错开这两段时间,很多诸侯国多有不来朝拜商王朝的时候。

商朝的统治,主要还是在拉拢周边不同姓氏的诸侯国,比如商纣的爷爷之前都始终是和东夷部落联盟交好的,但是到了商纣的爷爷时将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杀掉了,从此东夷部落联盟被打乱,与商王朝之间攻伐不断,到了商纣王灭亡前还在派兵攻打东夷部落。

商朝对于周边诸侯国的分封,依然是一种异性分封制度。比如西周建国之前,到周文王时期才被商纣封为“西伯”,掌握了攻打周边小诸侯国的兵器和权力。

而周文王因为施行德政,使得周边的诸侯国先后愿意归顺西周伯,这让商纣看到了潜在的威胁,于是把周文王囚禁了起来,直到西周表示臣服。由此可见,整个商王朝是一个比较松散的部落联盟体系。商王朝对于总是不来朝拜的诸侯国也没有攻打的记录,就反应商朝统御力度其实并不强大。

周王朝的同姓分封更有凝聚力

一、礼法制度的确立。从周武王灭商开始,周公负责完成了《周礼》,对整个国家体系官僚人数进行了规范,甚至对各大诸侯国等级进行了确立。到了周穆王时期,又第一次完善了刑罚标准,定为甫刑,刑罚标准确立,诸侯之间有闹矛盾的地方,也得到了解决的办法。

二、领土的进一步扩张。周王朝成立后,东夷依然还在商朝时期的位置,后来周成王东伐东夷,把东夷人驱赶到了东南角落;周穆王向北攻打山戎;周昭王向南攻打荆楚。除了周昭王攻楚失败身死,其他两个方向都让周朝土地资源进一步扩大。

三、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周朝先祖是第一个开始修筑城池的。于是周王朝向周围扩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城池,城池根据大小又分为城、邑。有了城市的保护作用,农耕文明逐渐得以发展起来。而在商王朝时期,很多时候还以畜牧业和打猎为生。

四、内部统治的完善。商王朝时期还是一种兄死弟及的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度也引发了权力的分散,各个有资格争夺王朝王位的人都私下里积蓄自己的力量。比如商纣王时期的微子、比干就是商纣的叔叔辈,按道理本来该他们继承帝位的,但是商纣的爷爷修改了这种继承方法,本来也是想要加强统一的集权。可惜商朝也因此造成了内部分裂,最终被西周趁机打败。周王朝则一改商王朝的继承体系,设立了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把其他的孩子该分封到边远地区就分封到边远地区,负责开疆拓土了。有了嫡长子制度的确立后,周王朝很少出现继承权的争夺,显得更加统一。

五、民族融合的初步完成。商朝时期东西南北四伯各自负责一个区域,中央权力虽大,但是各个伯的权力也不小。比如周文王任西伯,先后向周围的小国家开战,并一一兼并了他们。而周和商、东夷等明显是不同的部落。到了周王朝,周武王对不同的部落都进行了分封,比如曾经的黄帝后代、尧舜禹的后代、商的后代被分封到了不同的地方。但是他们的部落首领则变成了周王室成员。在这种不断消磨和缓和下,原来各个独立的诸侯国在西周末期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融合,所以到了西周末期商业大规模的兴起,又以卫国为交通枢纽形成南北交通网,人员流动和民族融合使得西周的统治更集中了。

可惜西周末期周王室的实力一再下降,过去分封的诸侯反而趁机得到了大发展,最后逐渐演变成春秋战国的混乱局面,到秦朝形成再一次的统一。

制度一样,都是分封诸侯。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县城正科级干部工资(公务员县级工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