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何扎堆减持股份,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汇总

(新华社/图)

如果大股东创造的价值少,而获得的回报太多,这是奖劣罚优。谁还会好好做实业?这样的市场激励机制必定是错误的,减持制度必须改良。

中国股市冰火两重天,一边是上证指数守不住2700,有出动“保险队”救市,另一边是大股东套现。

《华夏时报》通过中信证券客户端统计,截至2018年8月16日,A股市场共计有990份上市股东减持计划等待实施,近700只个股股东拟通过大宗交易、集中竞价、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手中股份,其中176份减持计划拟抛售公司总股本5%以上股份。

上市公司大股东为什么要减持?

三个原因:

一,大股东不想干了,套现休息养老。

二,大股东判断股价太高,不如高位套现低位买入。另外有些大股东判断,公司经营不下去,不如套现走人,这种情况容易出现清仓式减持。

三,股东有新的投资意向,套现之后进行新投资。

公司大股东减持的戏法

我们来看看几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

2017年1月20日,诚迈科技登陆创业板,开盘股价11.43元,扶摇直上最高涨到71.73元。

2018年2月,同时解禁的5个股东,位列诚迈科技前10大股东,4个股东清仓式减持。

有的公司大玩减持、增持戏法。

三夫户外就是一例,深圳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12月20日至2017年8月31日,公司5位董监高及其关联人通过大宗及竞价交易共进行了12次减持,合计减持248.7万股,累计套现超1.01亿元。

2018年2月6日推出2000万元高管增持计划,其中有人未完成全部增持承诺,深交所对三夫户外高管赵栋伟发出监管函。

甚至还有坑自家人,让大股东减持的。2017年6月,东方金钰呼吁员工增持公司的股票,并为其兜底。控股股东却在大手笔减持,连自家人都坑,员工成为接盘侠。这是怎样的一朵奇葩公司?

糟糕的是,大股东热衷于套现的公司,通常业绩下降,库存上升。还有的上市公司已经沦落成为仙股,大股东套现居然毫不手软。可见,股票价格不管多低,对于这些大股东来说,套现就有利可图。

2018年6月22日,中弘股份最低跌到每股0.99元,到8月15日,再度进入仙股之旅。这家公司负债累累,截止到2018年6月19日,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金额已经超过35亿元,全部为各类借款。更要命的是,居然因为财务造假被安徽证监局立案调查。

公司曾经想定增,定增失败后,重要股东启动大手笔减持。

“仙股”*ST海润更不必说,大股东几年前就进行了疯狂的减持套现,实际控制人易主,易主后再减持。为了让减持价格维持在高位,公司巨亏时还推出高送转。

套现无外乎股东回收资金,大笔数倍的回收资金,什么市场也受不了。

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解禁期结束减持是减持的一种。界面新闻曾经统计,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2月,两月限售规模合计8000多亿元,限售股解禁之后,价格跌跌不休。

从各时点来看,5日个股平均累计收益为-0.69%,10日个股平均累计收益为-1.55%,20日个股平均累计收益为-1.58%。这一趋势在去掉大盘的影响因素后更为明显。5日个股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0.60%,10日个股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1.58%,20日个股平均累计超额收益为-2.49%。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大规模减持,会发生系统性定价错误。股票供给量猛增,价格必然下行。大股东减持越多,市场越惶恐,定价错误越明显。这表现在公司解禁之前股价稳定,套现后股价下跌。

如果大股东减持就是为了割韭菜套现,根本不想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这样的情况超过30%并且无法惩戒,必定造成酸柠檬市场,A股将大受影响。

有些公司一年利润几百万,几大股东套现居然高达20多个亿,就问问,你的良心不会痛吗?这样的市场还有效率吗?这样的市场激励机制必定是错误的,大股东创造的价值少,而获得的回报太多,这是奖劣罚优。谁还会好好做实业?

减持制度必须改良

2017年,是严监管之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股东减持降温。当年股东减持金额1844亿元,创2014年牛市启动以后股东年度减持金额新低,净减持400.9亿元,净减持金额同比降幅高达48%。

Wind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二级市场大多数年份重要股东以净减持为主,2013年至2015年每年净减持超过千亿元,2016年后净减持规模有所放缓,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净减持929亿元、257亿元和291亿元。

表面上看,减持套现是下降了,融资的贪心没有变。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去年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股票,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方式合计融资超1.3万亿元。如果没有限制,融资、再融资额会上九天揽月。

2017年净利润是多少呢?大概在3.3万亿元,同比增长18.37%。看上去还不错,但有1100多家上市公司购买了1.1万亿的理财产品,其中60%的资金来自于融资募集资金。这是一种资源错配。

按理说,公司创始人辛苦上市,大股东有的是财务投资者,等着减持套现,投下一个项目,不应该限制减持。

但上述的种种资源错配、烂公司大减持、市场僵尸化,显示减持制度必须改良。2017年、2018年减持新规出台,主要是限制减持比例、增加透明度。

还应该出台一个至关重要的激励机制:大股东的减持比例必须与创造的价值对等。如果一家公司的大股东累计创造的营收为1亿,那么减持规模绝不能超过1亿,最好以毛利润作为标尺,衡量这家公司的价值。

话说回来,如果一家公司很有价值不断分红,大股东会大规模减持,尤其是清仓式减持吗?

最了解企业的大股东疯狂减持,你说,这家企业除了壳,还有什么价值?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心理成长有四个阶段分别是,心理学成长的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