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读书著作,不问政事。每每在山路上独行,自言自语,手在空中反复画写着“福建子”三字。乍一听还以为是对福建人的尊称,万万没想到竟是中原人对福建人的蔑称。
据说“福建子”指的是福建人吕惠卿,王安石恨为惠卿所陷害,又悔为惠卿所误。王安石虚空写字这一幕,可以说是大宋朝期间,中原士大夫对南方人特别是福建人存在敌意的偏见之缩影。那么同为炎黄子孙,血脉相连,为什么福建人在古代这么不受待见,连大文学家苏东坡都说“福建子亦会作文”?
发音不正,沟通困难
在宋代,学好普通话,就是学好“河南话(中古音)”,而当时的河南话则是以洛阳、开封的方言为标准音。古代渴望金榜题名的学子们,都需要学好普通话,以便之后在朝廷中能和皇帝与文武百官交流。
听过福建方言中闽南语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发音和普通话截然不同的方言,而且福建方言中还有闽南、闽北、闽东、闽西方言、客家话等之分,各不相同。
说起福建方言,我们只能在北方人的搞笑发音(我是胡建人)以及广东人的食谱(不吃胡建人)留下印象。
北宋时期泉州南安人刘昌言通过几十年寒窗苦读如愿进入了朝廷为官,当时的文武百官纷纷上疏反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斥责刘昌言所操之闽方言不好懂,且“颇獠”沟通障碍很大,加上刘昌言外在形象不佳,大臣们都很排斥他。
所幸宋太宗不是外貌协会而且爱惜刘昌言的文采,他力排众议说:“外貌都是其次的,刘昌言还是很优秀的,朕还是听得懂他的闽南语的!”执意将他提拔了。
“昌言质状非伟,若以貌取,失之子羽矣。”“昌言骤用,不为时望所伏,或短其闽语难晓,太宗又说:“惟腾能晓之。”
可惜好景不长,官场的风云变幻不是常人所能想象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刘昌言很快就失宠了,宋太宗对他越来越冷淡了,当刘昌言想和宋太宗说几句话时,宋太宗说:“不好意思,朕真是一句闽南话也听不懂呢。”
君臣之会,隆替有限。圣眷忽解,曰:昌言奏对皆操南音,朕理会一字不得。遂罢。
先入为主,印象不佳
要在春秋战国时期,孟子便称楚人为“南蛮蝎舌之人”,而南人也常常称北人为“侉子”,但“南北之争”的高潮发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宋朝年间流行着这样一句话:“闽蜀同风,腹中有虫。闽”指的是福建,“蜀”指的是四川。这个“虫”指的就是这两个地区的蛮族。
宋人经常使用“闽蜀”这两个字暗中讽刺当时朝堂里的闽人与蜀人,这两个字其实承载了汉族文明对于上古时代这两块蛮族土地的歧视心理。
而“闽蜀同风”这个词语的形成,其实就源于宋朝士大夫口中,他们总喜欢将中原士大夫,与闽地、蜀地的士大夫做比较。
大文豪苏东坡,一生被贬数次,辗转小半个中国,甚至最远都到达海南。当听到被贬福建时,也是一脸不情愿,打死也不愿意去!在古代人眼里,福建自古都是蛮夷之地,一听福建往往都先入为主,脑子里都浮现各种蛇虫鼠蚁的画面,由此形成了各种地域黑,各种不待见。
据北宋末年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记载:“祖宗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宋太祖刻石禁中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
陕西籍的一代名相寇准认为“南方下国,不宜多冠士”, 甚至在状元人选的最后确定时期竭力主张将南方籍的考生更易为山东平度人的考生,硬是把状元争给了山东人。就这样硬是黑掉了一个本应属于福建人的状元名额,还逢人就得意洋洋地吹嘘:“我又为中原争了一个状元!”
王安石的死对头司马光,就是砸缸的那个。批评老王:心术似福州人!直接把福建人定义为坏心眼。话说,你批评王安石关福建人什么事,福建人躺着也中枪。
奋发图强,福建人的崛起
纵使如此不受待见,备受打压。福建人也是一直自强不息,在各个领域纷纷出人头地,创造了古代“高考”的奇迹!
南宋绍兴八年(1138),全国录取293名进士。其中,状元黄公度,福建莆田人;榜眼陈俊卿,福建莆田人;探花陈修,福建福州人。福建人包揽了前三名,堪称完美。在唱名报名次的时候,连宋高宗都忍不住八卦,问黄公度和陈俊卿:“卿土何奇?”意思就是你们福建人怎么这么厉害啊,福建这片土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能同时诞生你们这三位人才!
到了宋孝宗在位时期,福建人又创造了一项纪录:连续四届科举的状元,无一例外都是福建人。
整个宋代,福建人变着花样,在科举考场上称王称霸。根据《福建通志》记载,宋代福建进士共7043名,排名全国第一。
两宋共有进士28933名,算下来,福建一省就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且,比位居第二的两浙东路,整整多了2000多名进士,形式不是小好,是一片大好!
福建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如此强势,让中原各地人才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福建人支配的恐惧。就好比如今的中国乒乓球之于世界乒乓球的地位!那为什么福建科举后面慢慢衰弱了呢?
原因竟然是经济太好了,赚钱太容易,把整个地方风气带到钱眼里,科举无用论就会流行起来。泉州、莆田就是其中典型。
那时的泉州太繁华了,是全国最大的贸易港口。货如轮转,生意兴隆,大家就不喜欢读书了。反正都是出人头地,凭借着当时泉州“世界第一大港口”的地理优势,崛起的福建人也不在少数。由此精明的福建人自然就放弃需要十年寒窗苦读才能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转而下海经商实现大富大贵的终极美梦。
结语
迄今为止,地域歧视依然广泛存在,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大城市看不起小地方,发达地方看不起落后之乡。然而大家同为炎黄子孙,更应该放下偏见,团结互助,不分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