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十分熟知这样一个事实,1953 年党和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于,将多种所有制改造成为单一的公有制。
对此,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强调,“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那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为什么要领导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呢?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实现远大理想的应有之义。必须认识到,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就确定的奋斗目标。择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就十分明确的任务。在我们党看来,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阶段,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至于要维持多久,还得看实际情况发展。
由于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我们党在全国解放前夕曾设想,新中国成立后先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等到15年之后再考虑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仅用了短短3年时间,我们就取得了超过预期的建设成就,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时机与条件已经成熟。1952年9月,毛泽东开始提出“中国怎样从现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就是基于变化了的实际。
上海市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代表会议现场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集中力量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技术设备极差,生产水平很低,现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1949年为19%,到1952年也才占43.1%,而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不仅工业产值低,而且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我们自己不能生产。如同毛泽东所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特别是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的要求显得尤为紧迫。
而在当时,我国经济仍以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经济为主,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不断增长的需要,如果不能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就无法有效支撑蓬勃发展的国家工业化建设。同时,农村中贫富差距的出现也引起党和政府对两极分化的关注,城市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限制和反限制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也产生很大影响。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有效破解矛盾问题,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加快推进国家工业化,真正赢得经济上的独立。
北京手工业者在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登记站递交申请入社登记表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各项条件已经成熟情况下作出的正确选择。到1952年,国营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中的比重从原来的不足一半达到超过1/2,在各种经济成分中,社会主义经济己成为相对强大的因素,这为党领导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过程中,找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些可行办法,特别是逐渐找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1952年 1月,中央决定在私营工商界开展一场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这一运动,有力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 “五毒 ”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和进行民主改革,为后来用和平方式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了重要铺垫。
公私合营盛锡福帽厂挂上新招牌时
当然,还要看到,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宣传教育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感召下,对尽快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强烈的期盼。加之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对我进行经济封锁,苏联则积极对我国提供经济援助,它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在中国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更具有现实的榜样作用。综合上述诸多因素,我们党及时领导开展了社会主义改造。“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是在保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其成就和影响是伟大而深远的。”
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农业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后,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总农户的87.8%;手工业在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后,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经历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公私合营)发展的过程后,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得以基本确立。它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初步确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以新的经验和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进一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变革。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编辑:蔡润晗
主管|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
主办|国防大学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值班编辑:周帅
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