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科学技术奖奖励

重庆发布今日获悉,重庆市政府网日前发布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17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市政府决定,对为我市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给予奖励,授予杨新民、蒋树屏2人科技突出贡献奖。

授予“气体多孔电极传质与催化效率提升研究”等4项成果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授予“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授予“利用工业废弃物制备高性能锰锌铁氧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16项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杨新民

据了解,杨新民是重庆师范大学副校长,2016年,因在最优化与控制方面的杰出贡献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授予“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称号。

杨新民教授主要从事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广义凸性理论、向量最优化理论以及决策科学等的研究工作。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成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4年入选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获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蒋树屏

蒋树屏,研究员,工学博士/博导,长期从事公路隧道科研、设计和开发。

上世纪80年代留学回国后,他研发公路隧道专业实验室,组建公路隧道专业队伍,发起成立公路隧道分科学会,主编公路隧道技术规范。这为后来开展科学实验研究、培养凝聚人才、提高工程质量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他承担了围岩稳定非确定性动态、大跨隧道施工力学、特长隧道运营安全、环保型隧道结构、地下车站修建技术、地下道路立交技术、墨脱公路建设技术、港珠澳沉管隧道防减灾等几十项科研课题,为提高公路隧道科技水平作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获科技奖励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特等奖与一等奖14项、二等奖15项。获省部级优秀设计一等奖9项、国家银奖1项及詹天佑奖1项。获专利等知识产权12项。主编交通行业规范6部,参编3部。著作8部,论文175篇。获2000年国务院政府津贴、2005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0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杰出成就奖、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16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更多获奖名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大家都在看

重庆的颜值和气质是什么?陈敏尔这样说!

拍轻轨穿楼,玻璃栈桥上看灯随轨动!李子坝观景平台8月底完工

今天将有三个批次征集志愿,还未录取的考生赶紧看过来!

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科学技术奖奖励

重庆市五一劳动奖出炉,都有哪些人获奖?

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的获奖名单已经出炉,有很多人获得了这个奖项,这其实也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而获得这个奖项的有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强、重庆新视野快速印务有限公司设计师曾安平 、重庆市涪陵区公安局情报信息支队副支队长周俊臣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片区分公司揽投员陈信松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中控室操作工鲜开华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李大兴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北供电分公司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周斌等188人获得了五一劳动奖,让我们为他们加油,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努力和用心,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继续奋斗。

大家要知道五一劳动奖章颁发范围包括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农林水利、财贸金融、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卫生、科研、体育、公安、机关团体等各行各业的职工,只要我们努力上进,就有可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据资料显示,想要评上五一劳动奖章的基本条件就是政治坚定、思想先进,道德高尚、作风务实,学习努力、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勇于创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些能够获奖的人都属于各个行业里面的精英,大家谁对不对。

重庆市五一劳动奖出炉,获奖的人不要骄傲,没有获奖的也不要气馁,我们可以争取下一次的机会。在这次获奖的名单中还有陈朝刚、吴刚、但仕轩、李朝飞、谈小平、游天兵、乔洛阳、张 宇、龚青铧等人,这些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总结一句,在这次获奖名单中,获得五一劳动奖章的一共有188人,其评选对象理当是所有为国家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者,其中也包括私营企业的劳动者。

重庆争光贡献奖,重庆科学技术奖奖励

孙才新的重要贡献

在中国工程院公布的2003年新增选的58位院士名单中,重庆大学孙才新榜上有名,年仅58岁的孙才新被增选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至此,孙才新是重庆市最年轻的院士。
“板板车”拉出来的实验室
1985年,湖南邵阳小伙子蒋兴良考上重庆大学研究生。第一次见到时任讲师的孙才新,蒋兴良的印象是:睿智、健壮、和蔼。
一年之后,孙才新受命组建实验室,专门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这就是如今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
“要建实验室,可经费又少得可怜。孙老师就对我说,快找两架‘板板车’,咱俩去电力公司拉废弃设备,自己修一修,就能用了。”蒋兴良清晰地记得,师生二人顶着烈日,步行两个小时,拉回整整两板车废弃的高压设备、调压器,甚至还有丢弃的钢材,“全部捡回来,颗粒归仓,最大的一件设备足足有11米高。”
仅仅几个月后,实验室搭建起来了,三位老师、两位研究生兴奋地开始了科研,模拟出冰冻、霜冷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孙院士常常告诫学生们,国家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多动动手、多动动脑,就能为国家节约科技投入。
如今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添置设备等重要开支,大部分是实验室团队从各项科研课题经费节余中,一点一滴“抠出来”的。孙才新院士没有把这些经费用来发奖金,而是用来更好地建设实验室。
可经济困难的时候,有些同志不免有抱怨。孙院士就会劝诫,“我们这帮人,从来没有想过发财。只有把实验室这个‘饭碗’做好了,我们才能吃‘饱饭’,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张收藏十几年的纸条
蒋兴良屈指算了算,跟随孙院士26年,一直在他身边工作,大大小小差不多“吵了几十架”。
这唯一一个敢与老师“顶嘴”的湖南学生,如今已是在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领域享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专家。
他们“吵架”,几乎都是为了某种实验方法争得面红耳赤,而当“吵架”结束后,两人又一起坐在实验室的角落里,抽着烟,一个劲地总结起得失来。
“我脾气不好,为工作我和老师吵了几十次,可从没有一次工作之外的吵架。相反,在生活上,老师总是对我及家人关怀备至。”蒋兴良说,在实验室运作初期,我妻子抱着两个月大的女儿从邵阳老家来到重庆,孙才新知道后,每天把学校配发给他的一瓶牛奶送给“小丫头”,还亲自砸核桃,制成面糊糊,让“小丫头”补充营养。
在蒋兴良的家里,收藏着一张十几年前的小纸条,那是孙才新亲笔写给爱徒的。
“在我博士论文答辩时,孙老师非常愤怒,把论文扔给我骂道,‘你写的什么狗屁东西。’我原以为和导师关系好,能混过去,没想到孙老师让我这么难堪。”说起这段往事,蒋兴良的眼眶湿润了。
痛斥之后,性情宽仁的孙才新又悄悄写了一张纸条递给蒋兴良。院士在纸条上面写下这样几句话——“博士论文人生只有一次,你老了,会回忆起它;很多机会人生也只有一次,你错过了,会对不起自己。”
这张纸条的故事,如今的蒋兴良会对他带的所有博士生提起。
技术换来4000万经费  
1969年,孙才新从重庆大学毕业任教。11年后,国家开始西电东送战略,急需高电压工程人才,重大白手起家创办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
这个专业比其他高校晚办30年,学校最初投入了15万元,还不够买一套25万元的交流试验设备。孙才新最初就推销技术,寻求合作企业,找来的钱再投入实验室,然后研究出更好的技术,再找企业合作。
现在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实验室,外观像是一栋没规划过的蹩脚建筑。20多年来,孙才新用“技术”换来了4000多万元的结余经费,每找到一笔钱,他就用来增加实验室的面积和设备,所以才有外观这么难看的实验室。但这个实验室打动了前来考察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官员,“这样的实验室能做出巨大的成绩,我们要让他做出更大成绩”,这个重点实验室因此获得了国家批准。
让潲水油变成润滑油  
几十年来,在电这个领域,孙才新的这个实验室取得了许多国内闻名的成果,说简单一点,就是让电在输运过程中减少损耗和事故,让人们少受一些停电的折磨。孙才新的实验室已申报成功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了电气设备故障诊断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国家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现在,孙才新进入了越来越多的民生领域,比如将潲水油变润滑油,植物油变绝缘油。
把恶劣的气候搬回“家” 
强紫外线、沙尘天气、高海拔(9000米以上)、酸雨雾……孙才新说,这些恶劣的气候环境在他的这里都可以被一一模拟,而制造这些恶劣环境的就是一只外表像普通锅炉的“大桶”。
“大桶”的真名字叫多功能人工气候实验室,孙才新院士解释道,中国国土的2/3属于高海拔地区,而中国可以开发的水电和煤电资源大约有70%在西部高海拔地区;同时,由于空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区已达国土的1/3以上。因此,人们的电网系统长期处于高海拔、覆冰、酸雨(雾)等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做这个人工气候实验室正是为了测试电网在这些复杂环境里的绝缘效果。
由于绝缘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电网能否正常运作,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现西电东送的南(黔和滇的水、煤电送两广)、中(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华东)、北(黄河上游水电和陕、晋、蒙的煤电送华北)通道和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建设的关键之一。
孙才新院士指着“大桶”告诉学生,这东西可来之不易,在此之前,他们相继创建了多个人工气候室来模拟各种复杂环境,并在云南、贵州二台山、六盘水等高海拔地区建立试验站,对在各种综合复杂环境中电网的绝缘特性等性能进行了长期艰苦的试验和理论研究。才将“大桶”搬进了学校,学生们不需长途爬涉去做实验了。
高电压技术杀死癌细胞  
“高电压”能否在不损伤人体的情况下,将癌细胞彻底杀死,让癌症患者不受化疗、放疗之苦。在研究恶劣天气对电网影响的同时,孙才新院士还致力于研究将高电压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的技术应用。孙院士率领的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目前癌症治疗中采用的直流法不能彻底清除癌细胞,要想达到治疗的效果,必须对这种方法进行改进。为此,孙才新院士及合作者分析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后,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高剂量、持续的陡脉冲使癌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变化,从而用电流击穿并杀死癌细胞的新思路。
该新思路的论文在国际权威专业学报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重医附一院、附二院利用该技术对部分患子宫癌、乳腺癌大白鼠进行动物实验,获得了成功。如今该治疗技术,正准备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申报,进行人体实验。
培养人才 
作为重庆大学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的创办者及学术带头人,孙才新院士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科研队伍,建成了人才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有特色的实验室,为此,孙才新院士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培养的研究生已获博士学位32人、硕士学位60余人、博士后出站10人,都已成为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其中两人的研究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内蒙古厅官和妻子敛财超1亿同庭受审夫妻一起受审的还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