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过敏性疾病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多,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它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可以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还具有保护、排泄等功能。
皮肤疾病发病率在生活中并不低,典型的表现就是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丘疹、水泡、脱皮等,很多皮肤疾病可以引起这种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过敏性皮炎是引起这类皮肤表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平时出现这些表现的时候,人们常常会认为这就是普通的皮肤性疾病,但是当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同时往往出现在皮肤直接接触或者间接吸入某种物质、食用某种食物或注射某种药物或制剂后发生,就有可能是过敏引起的。
什么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即引起过敏的物质,可以是食物、动植物、药物、化学制剂等)引起的一种皮肤病,主要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而引起的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炎症病症。
现实生活里的很多物质都可能是引起皮肤过敏的过敏原,接触后导致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形成过敏性皮炎,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不适感。
皮炎是怎么形成?哪些因素和物品可以引起过敏性皮炎?
过敏原通过人体免疫系统的变态反应,对人体皮肤组织进行损害。
常常有这样的过程:当过敏原初次作用于人体,往往是不发病的,过一段时间再次接触该种过敏原就会引起机体反应,出现对皮肤损害的表现。
疾病常常表现反复发作,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发病的机会更高,值得一提的是出现过敏性皮炎后并不一定找得到致敏原,建议去有过敏反应科的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治疗,预防下一次的发生。
过敏性皮炎的“祸根”被揪出,这3种因素是“罪魁祸首”,需引起注意。
1.环境因素
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许多地区以前尘土飞扬的场面已经消失。
室内外的灰尘、房屋装修释放出来的物质等,对于一部分人群也是一种过敏原,吸入后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因为接触到环境中的花粉、杨絮、尘螨、昆虫等物质后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表现,这种类型的过敏常常出现在春夏繁花盛开的季节,接触到环境中的某种过敏原后引起。
此外,家中宠物毛发、霉菌、棉絮、纤维絮、烟雾等也可能引起过敏。
2.食物
美食是美好生活的一种添加剂,但身边可能有这么一群人,发现他们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并不是食物不可口,而是因为有些食物对于他们的身体来说就是过敏原,食用后会导致皮肤过敏。
最熟知的可能就是海鲜,如虾、蟹、贝类等。
另外,像牛羊肉等动物肉类、奶制品、鸡蛋、蚕豆、蜂蛹、芒果、坚果、防腐剂等食物也可能导致过敏性皮炎的发生。
当然引起不同个体过敏的食物不一样,如果食用某种食物后,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的症状,很有可能出现了食物过敏,建议以后都不要食用这类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此外,一些含有过敏物质的食物,如苋菜、荠菜、莴苣、马齿苋、荠麦、无花果等,会增加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所以对于室外活动和工作的人应该少吃一点。
3.生活习惯
经常使用温度偏高的水洗脸,有些女性为了让自己皮肤干净而过度地使用香皂、洗面奶、香精等清洁面部产品,或者盲目地选用含大量激素的护肤品,平时又不注意对紫外线的防护,出门不戴墨镜、遮阳帽或穿防晒衣等,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高强度的紫外线下。
这些刺激都会改变或损伤皮肤的保护屏障和血管调节功能,在加上长期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身体抵抗力下降,身体处于一个高敏状态,过敏性皮炎的患病率就会增加。
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是怎样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步、检测能力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过敏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已然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虽然人们对过敏性疾病的研究和认识越来越深,但目前仍然还有许多发病机制值得我们去探讨。
目前认为可能与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系统失调是两大重要作用机制,与引起免疫蛋白E介导的致敏作用发生有关。
【本图文由“千金芳”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柒畦,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