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计划迁到淮阴办公方便到南京开会蒋介石为何还要打内战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大约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虽有摩擦和局部战争,总体上处于停火的状态,并签订了《双十协定》。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人们希望,从此可以和平建国,不打仗了。

在张家口、宣化等地区的八路军中,不少人已经成了家,或者准备结婚了,大家都希望从此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但是,和平的梦想,被国民党的枪炮声敲碎。处在弱势的共产党人,被迫再次拿起武器,为自己的生存去战斗。

一、毛主席准备到淮阴办公。

抗战胜利前后,鉴于当时的形势和国共双方力量的对比,中国共产党为了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表现在:

一是倡议推动联合政府和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

二是毛主席冒着巨大的风险,亲自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

三是为参加联合政府,中央机关计划迁到淮阴办公。

这样的联合政府能否建立?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党及蒋介石的态度。

早在1945年3月,毛主席就曾经论述过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他说:

联合政府有三种可能性:一种是坏的我们不希望的可能性,即要我们交出军队去做官……,其坏处是在独裁政府做官,不过这是可以向群众解释的,为了委曲求全,而这个政府我们是不赞成的。但也有好处,可以做宣传工作。第二种可能性,也是以蒋介石为首,形式是民主,承认解放区,实质仍是蒋介石的独裁政府。第三种可能性,是以我们为中心……,在蒋介石的力量更加缩小、削弱,无联合可能时,就要如此做,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规律,我们要建设的国家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抗战胜利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应当说,为了求得和平,避免内战,中共中央对建立联合政府是抱有很大的诚意的。

为了避免内战,毛主席冒着很大的风险,亲自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并在国共谈判时作了许多重大的让步。同时,积极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推进战后民主建国。

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一时之间,国共双方的关系,似乎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对此,中共中央作出了非常乐观的估计,甚至已经开始做参加联合政府的准备了。

1946年1月2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商定,由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刘少奇、张闻天、周恩来、吴玉章、苑铭枢等8人,参加联合政府。之后,又在政治局会议上决定:上述8人将出任联合政府的国府委员。

基于上述决定,中共中央计划:把中央机关迁到江苏淮阴办公。这主要是考虑到:将来和平建国了,中央领导人参加联合政府,在淮阴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从淮阴到南京开会,往来也比较方便。

在此期间,周恩来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返回后,向中央政治局报告关于军事调停三人小组(由国民党代表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的最高军事小组会议,研究国共军队的整编统编等问题),提出将来在我党参加联合政府后,中央机关要考虑搬迁的问题。

一九四六年二月二日,中共中央发给陈毅的电报中指出:

必须巩固华中现有地区。因中央机关将来可能迁至淮阴办公。

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张治中和马歇尔飞到延安,张治中非常乐观地对毛主席说:

“和平实现了,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就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住到南京去。”

毛主席回答说:

“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在淮阴,开会就到南京”。

由此可以看到:抗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已经准备向国民党方面作出巨大的让步,真诚地希望能够通过努力,避免内战,从而让国家人民休养生息,尽快恢复经济建设。甚至,中共中央机关已经准备搬到国民党的眼皮子底下去办公。

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政府主张,当时为何能获得广泛的支持?

共产党的联合政府主张提出来之后,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护。

这个提法,不仅国共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非常赞成,就连国民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可行。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宣传,也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

甚至,就连一贯支持国民党的美国人也认为“联合政府”的提法可行。

美国人支持国民政府,主要是出于利益的考量。其实他们对于国民党的独裁和腐败,也并不欣赏。在他们看来,让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参加到联合政府来,搞多党制,也许并不是件坏事,甚至更有利于美国对中国施加影响力,因为美国自己就是搞的多党制。

但是,在蒋介石和国民党方面看来,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了联合政府,是与国民党“争权”,是为了“破坏国家政令军令的统一”。因此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

所以,蒋介石虽然内心竭力反对,但出于民心向背,从明面上,他也不好完全否定“联合政府”的提法。

“联合政府”的提法,绝非蒋介石所想象的,是共产党要“争权”。这个提法之所以能获得普遍的支持,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太不得民心了!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程度了!

甚至就连蒋介石本人,也认为国民党积弊难返。

1945年11月29日,蒋介石在日记说:

“昨魏德迈来见,告我以中央派往华北人员之如何贪污不法,失却民心,闻之惭惶无地,不知所止。”

美国人告诉蒋介石:国民党贪污腐败严重,失去了民心。蒋介石不仅完全不否认,竟然承认自己“惭惶无地”,也就是说,蒋介石无地自容,脸都不知道往哪搁。

由于日本是突然投降,国民政府到原沦陷区接收时,事先根本没有周密的安排和计划,更没有有效的监督。接收大员们大捞特捞,房子、条子 (金条)、票子、车子、女子,“五子登科”,大肆敛财、腐败盛行。

经过艰苦的抗战,终于迎来了胜利。国民党到沦陷区“接收”,沦陷区的人民本以为从此能过上好日子,想不到这些经历了长期动荡生活的国民政府官员,首先考虑的不是如何战后恢复重建,而是把个人趁机捞取好处放在第一位,“接收”变成了“劫收”。各种苛捐杂税更是名目繁多。这就使国民党政权在抗战胜利后,迅速丧失了民心。

1945年 11月20日,美军中国战区司令魏德迈对蒋介石说:

“国民政府的胡作非为已经引起接管区当地人民的不满,此点甚至在对日战事一结束后,国民政府即严重地失去大部分的同情。”

因此,他建议蒋介石:

“迅速执行在政治和官吏方面的改革,准备扫除官吏的腐败行为及取消过分的重税”。

抗日战争开始以后,四大家族利用战争期间出现的新情况,利用政治特权和经济掠夺,不断加强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大发国难财,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扩张。工人、农民受到严重掠夺,中小地主、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受到严重盘削,民不聊生。时人称之为:“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国民党的体制腐败已经非常严重了!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了!

就连国民党自己,也公开承认:国民党的政权已经病入膏肓,必须要对国民党的党员队伍进行大规模的淘汰。如:1947 年 3 月,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党的病状已陷于积重难返之势”,必须要“加紧监察工作”,并要求:

“淘汰投机分子、动摇分子、腐化分子及恶化分子,以保持党员成分之纯一。”

即使在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愈演愈烈。1948年1月16日,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痛心地说:

“重庆高级机关与主管官之贪污索榨,不道德无廉耻之腐败情形,闻之色变,不知革命前途究将如何结果,不胜悲痛之至。”

蒋介石在日记中,非常痛苦地承认:国民政府的高级官员道德沦丧,毫无廉耻,“革命前途”完全看不到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要求改组现有的国民政府,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让共产党人和其他民主党派参加到联合政府中,注入新鲜血液,对国民党形成监督制约,消除国民政府的腐败行为,是非常及时且可行的,也是人民支持和拥护的。其实,“联合政府”的提法,也是当时腐败的国民政府唯一自救的机会。如果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主张能够被国民党接受,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全面内战,无疑是国家和民族的大幸。

非常令人奇怪的:在消除腐败这一点上,似乎蒋介石和共产党人提出的主张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共产党人提出的“监督制约,消除腐败”等主张,蒋介石本人和国民党内部的大多数人,也正是这么讲、这么宣传的。

从表面上看:双方在一些基本的政治主张、原则性的问题上,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分歧。蒋介石的“革命”口号,也喊得震天响。似乎蒋介石也非常赞成“民主”、“革命”。

由于美国人对蒋介石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三人小组”中的美国人也很奇怪:既然共产党所提出的许多主张,你蒋介石似乎也并不反对,那么为何一旦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双方就无法谈拢呢?

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上,比如:具体到某一支军队如何改编。

美国人不理解的是:在他们看来那些原则性很强的政治主张、口号,对于蒋介石而言,反而毫不重要。

那些看起来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涉及到军队的问题,对于蒋介石而言,那就是原则,丝毫都不能让步。

所以美国的“居间调停”,注定不可能成功。因为他们太不了解蒋介石了。

蒋介石为何说一套做一套,实质上对联合政府的主张非常反感呢?

这是因为:蒋介石所说的“监督”,必须是把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排除在外,是在蒋介石的独裁下的“监督”。其前提是蒋介石的独裁权力不能稍有让步。

至于成立“联合政府”,蒋介石是希望有“联合政府”之名,而无“联合政府”之实。

现在,共产党既然提出“联合政府”,蒋介石的想法就是:那么我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利用成立“联合政府”这个机会,把共产党人吸收到“政府”中来,却并不给任何实权,同时以此名义,实现对共产党军队的改编,兵不血刃地让共产党人交出军权。从而实现他所谓的“政令军令的统一”,为今后进一步加强独裁统治,消除所有的障碍。

至于成立“停战三人小组”,蒋介石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美国人给共产党施加压力,“政治解决中共问题”,从而让共产党自觉交出武装,把共产党变为一个典型的“文化团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蒋介石也并不希望战争,但前提是:能够通过谈判消灭共产党的武装。

对此,毛主席早已洞察。一九四五年八月,毛主席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说:

去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当权的国民党没有给。国民党是不承认我们的。我们参加国民参政会,按照参政会条例的规定,是以“文化团体”的资格。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有军队,是“武化团体”。

如果蒋介石的这些想法能实现,共产党就真正被国民党同化了,对国民党的监督更是无从谈起。至于消除国民党的腐败,也就只剩下了口头上喊喊而已,因为,“四大家族”是绝不会主动放弃他们的既得垄断地位的。

三、蒋介石:5个月内在军事上解决整个中共。

中共中央期待的联合政府并没有能够成立。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蒋介石认为中共的存在是对他个人独裁的严重威胁。

中国共产党信仰马列主义,这和蒋介石的根本理念不相符合。

蒋介石认为:如果按照共产党的建议成立联合政府,不仅是对国民党执政权的全面否定,而且会严重限制他的独裁统治。

在他看来,如果这么做,“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将会受到根本性的损害,等于是把政权拱手相让。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第二,蒋介石信奉武力。

蒋介石本身是靠抓军队起家的。他对武力的运用非常迷信。他认为:共产党的问题最终要依靠武力强制解决,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一劳永逸,永远解除共产党的武装。

蒋介石对通过武力解决问题具有非常大的自信。这是因为:经过八年抗战,国民党军队不仅数量上大大增加了,而且在美国的帮助下,武器装备有了非常大的改进,部队经过战争的磨炼,战斗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而这一切都是蒋介石以武力解决问题的本钱,蒋介石认为:凭借国民党庞大的战争机器,以武力彻底解决共产党的问题是很有把握的。

所以蒋介石最终决定:以全面内战、撕毁停战协定,来回应共产党的联合政府的主张。

蒋介石发动内战,他的目的,说穿了就是要通过消灭共产党,维护“四大家族”的垄断地位。

第三,从双方实力对比上,国民党内部对用武力解决问题也充满乐观。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实力要比共产党强大许多。国民党军队总兵力达到430余万人,而且有空军,海军,还有大量的美式装备、重型武器和特种兵。而共产党军队只有一百二十余万人,并且缺乏重装备,也更没有海军和空军。

所以,蒋介石决定速战速决,用一个很短的时间解决共产党的问题。

一九四六年七月,蒋介石在决心全面发动内战之前,他非常有信心地对他的参谋总长陈诚说:

“两个月内消灭苏北中共军队,5个月内在军事上解决整个中共”。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晋察冀解放区,并且占领了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张家口。

战场上的“胜利”,让蒋介石昏了头脑,他决定:彻底堵死各党各派共建联合政府的道路!

为了表示他的决心,蒋介石决定召开完全由国民党一党把持的所谓的“国民大会”。

这等于是在向全国人民宣告:什么联合不联合?我蒋介石说了算,实力决定一切!

蒋介石的这个决定,也没有给自己留下任何退路。

这种做法,不仅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其他民主同盟也无法接受,蒋介石如此做法,等于是自我孤立。

由于战况不利,非常打脸。1946年12月26日,在国民大会代表招待会上,陈诚只好改口说:

“下一届国民大会明年12月开会前,国军将肃清共军!”

到了1948年1月1日,蒋介石发表元旦讲话时,再次改口,宣称将用一年的时间消灭中共军队主力。

现实一次次地打脸。蒋介石低估了共产党军队的能力。人民军队虽然数量和装备的远远比不上国民党军队,但是经过抗战的磨练,人民军队已经成长起来,成了一支纪律严明、非常成熟的军队,中国共产党人虽然极力避免战争的发生,但并不惧怕战争,更不会惧怕任何威胁。

四、毛主席: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解决。

蒋介石要打,通过忍让能不能换来和平?

蒋介石撕毁了停战协定,如果不抵抗、或者简单抵抗一下,行不行?

答案是绝对不可行的。

抗战之后,中国并不是简单的政见不同、“主义”之争,而是国家前途命运之争,决定了战后中国是建立一个人民共和的民主政府,还是成为一个官僚资本垄断的独裁政府。

既然蒋介石通过“停战三人小组”,政治解决共产党的问题不可行,进行军事选择就是必然的。

如果放弃抵抗,任由国民党军事上取得全面胜利,那么战后,共产党人在国民政府中担任一个完全没有实权的虚职,都成为不可能。

一九四五年八月,毛主席指出:

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我们是按照蒋介石的办法办事。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这个调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着东西了,我们就要调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调查了这几件事,再调查一下:中国人民也有手,也可以拿刀,没有刀可以打一把。

毛主席认为:国民党军队看上去非常强大,实际上外强中干,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内战全面爆发后,毛主席于1946年7月20日又指出:

“蒋介石虽然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

蒋介石希望迅速消灭共产党的心情非常迫切。

1946年6月25日,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发布训令,公开宣布“通缉”毛泽东。

6月30日,国民党发布了《关于中国共产党判断问题案》。指责共产党:

“武装叛乱,割据地方,破坏和平统一,危害国家民族。……亟应明令剿灭,勘平内乱。”

由于建立联合政府,通过改组国民党独裁的政府,建立各党各派共同参加的政府的良好愿望,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实现,所以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打败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新中国。

全国的战局,加速向不利于国民党的方面发展。

1947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从而标志着人民军队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7月10日,林彪发电报给毛主席,提出建议:

“国民党下令通缉毛主席,通过全国总动员之后,估计不久会有所谓讨伐令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请中央考虑,建立以我党为中心的联合中央政府问题?”

毛主席对此的考虑是:在这个时候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时机还不够成熟。不仅要建立庞大的政府机构,而且需要更多的军队来保卫这个机构,并且如果这样,中共中央就不可能像转战陕北那样行动自如了。

因此,毛主席指出:需要在今后的作战中,进一步消灭国民党的有生力量,等到人民军队向长江流域发展,获得全国更多人民的支持时,再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暂时不考虑,不等于不需要预先谋划。

19 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的靖边县召开了扩大会议。毛主席在会议上,深入分析形势,他第一次明确指出,用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消灭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从1946年7月算起)解决,看过去这一年的作战成绩是有可能的。说5年,用不着讲出来,还是讲准备长期奋斗,5年到10年甚至15年。不像蒋介石那样,先说几个月消灭我们,不能实现又说再过几个月,到了现在又说战争才开始。”

毛主席说:准备长期奋斗,用5年、10年甚至15年的时间打败蒋介石,人民军队实际只用三年多的时间,就从根本上打败了国民党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参考书目:

《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毛泽东年谱》,人民出版社。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治中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在北京租房攻略,北京屯佃村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