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胜普瑞智能座舱持续扩大北美市场商用规模

作为福特旗下全球首款纯电SUV车型,福特野马Mach-E无疑被寄予厚望,因其不俗的产品力而受到Mustang拥趸的追捧。而让消费者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均胜普瑞(Preh)提供的屏上旋钮及主动力反馈触摸中控屏,由于交互智能且功能强大、外观时尚,“电马”车主亲切地称之为“魔术悬浮旋钮”。

(网络图片,侵删)

01 智能座舱新品商用持续扩大

均胜普瑞北美区总裁尼克•隆查里奇(Nick Lontscharitsch)近日在接受美国《汽车新闻》专访时透露,除了福特“电马”,该技术方案还被搭载于福特征服者换代车型,以及即将亮相2022进博会的福特F-150 Lighting。此外,通用汽车未来的某纯电车型亦将选用这一方案。这意味着方案获得了更多汽车制造商的青睐,北美商用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集成式旋钮与中控屏的结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交互选择与驾控乐趣。它可在1秒内轻松承受两次旋转,即使在极快的旋转速度下,底层电容检测仍然可靠并保持绝对精确。该集成式旋钮不仅性能大幅提升,更具部署灵活性,而且可以结合主动力反馈、声觉反馈、光电一体化等技术,提升智能交互的效率和行车安全系数。

先进产能支撑方面,均胜普瑞2003年在美国设立分支,随后于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而且2014年此后几年间几度扩能,可快速响应福特、通用、Stellantis、宝马、大众、特斯拉等客户的北美市场需求。特别是,公司今年6月在墨西哥设立新工程开发中心,将专注人工智能和汽车电子相关产品设计与开发,强化下一代智能座舱的产品优势,更好地顺应北美市场智能电动趋势。

02 创新旋钮与智能表面融合

研究表明,纯粹触屏选择功能菜单会分散驾驶员对路况的注意力。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时触屏测试者对道路上发生事件的反应时间延长57%。

尼克•隆查里奇:“人们习惯纯粹触屏,但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较容易让人分心驾驶,而智能旋钮与触屏结合的交互方案效率更高、更安全,而且更多技术升级正在酝酿之中。”

尼克•隆查里奇

目前,均胜普瑞推出了下一代可移动可取下屏上旋钮、多旋钮控件粘合显示屏等创新方案,其中前者是一个带触觉反馈的360度旋钮,用户功能界面会根据旋钮的位置而发生变化,而且功能可通过软件OTA升级。同时,可移动旋钮还能集成于扶手、车门饰板等显示表面,使系统功能控制更便捷。亦可预见,在未来座舱交互中,集成式旋钮将发挥更多效用,并集成于多模态交互系统。

实际上,与集成式旋钮结合的主动力反馈技术、接近式感应技术和电磁谐振耦合技术等,同样能被灵活部署于中控面板、多功能方向盘、电子旋钮、车窗面板以及智能表面等处。目前,这些新技术已量产于宝马、奥迪和福特等相关新车,且中国、欧洲市场得到持续开拓,将为均胜电子智能座舱业务带来新增长点。

均胜普瑞智能座舱持续扩大北美市场商用规模

汽车电子篇:均胜电子(二)

均胜电子的第二篇为答疑解惑篇 (本文整理了从2018年收购完成高田安全业务以来,均胜电子的董秘在上交所平台对投资者的部分关键提问解答,以及2020年到2021年期间均胜与券商的一些电话纪要,从这些问答中,我们将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均胜未来业绩预期、公司商誉、业务整合、核心业务等关键信息):

1、公司目前是否与华为有配套合作?

回复:公司已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展了技术探讨与业务合作。个人补充:跟华为的合作:已经获得多款车型推进,分别在 2022 年四季度、2023 年二季度和 2023 年三季度推出量产车型(明年下半年会有第一款车型推出)。会在硬件、软件、中间件底层及应用层面和华为全面展开合作。鸿蒙的车载操作系统也展开全面合作。

华为合作进度:2021年6月开始逐步签订协议,目前已经拿到国内某自主整车平台订单,预计22Q4开始出货,同一客户另外一个平台是23Q1开始测评。现在长安的项目不是我们的产品,但后年年初开始华为的车产品90%都是我们提供的。我们和华为的关系是互为Tier1,如果客户是国内自主品牌,华为做Tier1,均胜做Tier2;如果是合资品牌,均胜做Tier1,华为做Tier2。双方分成接近5:5。 和华为合作未来有流量相关的收入来源,类似于手机厂商的流量收入,包括系统升级、应用开发者服务费以及流量共享费,实际上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体的分成比例还在谈。

2、关于公司商誉?

回复:没有商誉减值风险。商誉主要是收购美国 KSS 时产生的,后来收购高田,没有商誉。KSS 年年收入20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 之后,年收入变成了70亿美元。 均胜群英已经剥离,已经没有了商誉。 倒是因为汇率波动,可能会产生一些商誉变化。公司商誉均为以往年度相关并购项目产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公司严格执行国内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并由公司聘请的外部审计机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相关的核查意见。根据已披露的历年审计报告结果显示,公司不存在商誉减值的情况。 公司依据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分析,将商誉按照业务板块进行分摊,主要包括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智能车联业务板块,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等。这些构成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业务板块为本公司基于内部管理目的对商誉进行监控的最低水平。

(1)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本公司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KSS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各区域适用的税前折现率预计 汽车 安全系统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中:美洲区各子公司为13.95%,子公司延锋百利得为13.70%,其他中国区各子公司为14.65%,其他亚洲区各子公司为10.08%),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2)智慧车联业务板块:本公司智慧车联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TechniSat 汽车 信息板块业务形成,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3年财务预算和12.26%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3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3)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本公司国外功能件业务板块商誉主要为收购群英形成(个人补充:现在已剥离),其可收回金额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方法确定。根据其管理层批准的最近未来5年财务预算和11.46% 税前折现率预计智慧车联业务板块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超过5年财务预算之后年份的现金流量均保持稳定。 公司对上述业务板块的可收回金额的预计结果并没有导致确认减值损失。

3、公司对于高田的整合是否已经完成,是否会继续产生整合费用?整合之后是以高田为主吗?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是多少?

回复:均胜安全在整合上的费用过去三年已经快20亿。在场地规划上我们已经完成整合,收尾部分北美有几个搬迁,今年一季度在主机厂需求不旺的情况下我们完成北美整合,整合费用为5000w,相比之前大幅减少态势。如果按预期(芯片解决 无疫情),整合完成没有大问题。在2020年期间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全球范围内安全业务板块的资源优化与整合工作。因疫情影响,上述整合的收尾工作将于2021年年内完成。 整合之后都是JSS,不分哪个部分的人。从比例上说,肯定是高田东西多,KSS的比例低。从管理层人员来说,之前用KSS和高田的管理层都不太行,现在外面招人,现在的管理层都是在行业里面工作很久的,这个管理层从去年年初到现在是稳定的。现在子公司层面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等流程走完之后,我们就会公布。这是均胜安全成立到现在第一次股权激励,还是比较有意义。 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3,899,536,583.98元、3,533,430,589.38元、3,210,258,381.51元。

4、特斯拉供货量情况?

回复:MS 单车价值高一些,MY、M3 单车价值低一些,不一样的车型,供应的产品不一样。向特斯拉全系全球配套包括方向盘、主驾驶气囊、副驾驶气囊、头部帘式气囊、座椅侧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和整车安全带等被动安全模块,同时也给特斯拉配套高压电切断器和前发动机罩举升器。此外,均胜电子还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管理系统传感器和车窗控制器等,下一步将积极竞标高压充放电系统、饰条以及V2X软件系统等产品。单价根据车辆配置而不同,从数十到数百美元不等。公司的安全事业部在临港也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与特斯拉中国展开全面合作。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争取相关领域的新订单。

5、公司在电动 汽车 做了哪些布局?

回复:作为国内最早布局 汽车 电动化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之一,公司一直保持着在该业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凭借在新能源 汽车 电池管理系统领域的多年积淀,公司具备为新能源 汽车 提供完整的充配放电系统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已成为行业标杆产品之一。公司为保时捷Taycan电动车型、宝马纯电动和混动车型、奔驰混动车型、吉利等重要客户持续提供新能源动力管理产品,为日产、福特、上汽通用等部分车型提供的相关产品也已于2019年陆续量产。此外,公司也为大众 汽车 MEB平台,奔驰MFA2平台相关车型提供电池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6、公司HMI和车联网业务有没有国内客户?公司有DMS车载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产品吗?

回复:公司研发的智能驾驶人机交互系统早已商用于全球主流品牌车商,比如,奔驰AMG车型、宝马的中控系统、奥迪MMI系统和保时捷中控系统等。公司能提供完整的方向盘系统解决方案,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能将多种传感器和智能系统集成到方向盘上使之成为具有智能感应和检测功能的供应商。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均胜安全自主研发的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包括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多区离手检测方向盘和视觉提醒灯带等感应技术,为自动驾驶场景提供重要支持,曾获得2018年度《美国 汽车 新闻》PACE奖。

7、公司旗下车联的V2X项目已经量产多时,请问现在有没有对接具体的整车厂家,形成大规模量产计划?如果没有,那么公司的V2X产品在以后的新能源和5g时代是否具备真正的领先行业的优势?

回复:公司产品可实现V2V、V2I、V2N的信息交互,提供自动驾驶决策支持,并交互车辆运行及管控信息。首个5G-V2X车载项目有望明年量产,集成高精地图、厘米级高精定位、高精摄像头、V2X等融合算法,其结果可直接输出给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

8、美国准备征收 汽车 零配件关税,对公司是否有影响?

回复:公司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都拥有完整的生产经营体系,各区域业务主要以“就近生产、就近供应”原则为主。例如,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基本供应给国内客户,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收入占公司总收入金额比重约为1%,受全球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9、kss有些关键配件(如芯片)需要向美国公司(如高通)购买,中美出现贸易摩擦,是否会受到影响?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资源和客户全球分布,公司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处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基本都能实现本地化采购与配套销售,跨区域的业务并不多,中美贸易摩擦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

10、公司什么时候停下并购的脚步,好好的整合和管理现有资源?尽管王董的团队对资本投资这块得心应手,雄心壮志的要在十年之内要做到 汽车 零部件行业全球数一数二,但是否觉得现在的整体规模已经有些庞大了,并购的步子走得太急了些,并购来的资源可都整合良好尽在掌握?

回复:2018年4月完成对日本高田公司除PSAN以外主要资产的并购,公司已将KSS公司和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以外主要资产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理顺管理架构和各区域业务,均胜安全已形成总部和四大区域(中国、欧洲、北美和其他亚洲地区)的两级管理体系,整合顺利推进。自交割之日起,均胜安全已获得大众、宝马、福特、日产等全球整车厂商新订单约50亿美元。均胜安全将继续保持To be the global leader in mobility safety!的愿景,为市场提供安全有效的 汽车 安全解决方案。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在整合方面,主要产能和资源优化工作将在19年上半年完成(现在推迟到2021年年内完成),公司将在重点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运营效率。

11、均胜安全的目标?剥离均胜群英的投资收益?

回复:均胜安全的经营目标保持65-7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和全球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均胜群英20亿出售,投资收益8亿元。但是 2020 年仅收到 12 亿,投资 收益5亿元。剩下的8亿元,要等到业绩承诺完成后逐步确认。

12、收购高田后公司和均胜安全的负债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处于一个行业平均水平,和伟世通等国际厂商基本相近。有息负债上,母公司上为并购贷款和中票短融,子公司上(包括均胜安全)为日常经营的贷款,未来几年在我们净利润提升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会下降。

13、请问RMB贬值对公司利弊?公司有美元借款吗?

回复:作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公司的业务、资源和客户全球分布,跨区域的资金流转不多,RMB贬值对公司直接经营层面影响不大。另外,在合并报表层面,RMB贬值将会使公司外币业务在合并报表过程中折算成人民币的数值变得更大。

14、收购高田的资金来源何处?

回复: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资产购买,同时引入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共同参与。均胜安全还将引入全球战略投资者,以满足公司全球管理、业务全球整合及资产购买资金需求,同时相关商业银行提供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用于支持本次资产购买,以完成交易。

15、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有哪些?我们的核心壁垒有哪些?

回复:公司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均为全球 汽车 零配件巨头,如博世、大陆、奥托立夫、德尔福、哈曼等。面对复杂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胜持续围绕“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三个主题,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已成为全球顶级供应商。具体表现为: - 拥有完整的驾驶舱电子和安全产品解决方案,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 具备完整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全球拥有三大主要研发中心,分部位于中国、美国和德国,工程技术和研发人员的总数超过3000人,在全球拥有超1500项专利,掌握 汽车 安全和电子领域的核心技术,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基石; - 公司与主要整车厂商客户已形成稳固伙伴关系,积累了庞大的优质客户资源,主要客户已涵盖宝马、戴姆勒、大众、奥迪、通用、福特等全球整车厂商与国内一线自主品牌;并通过购买高田主要资产,成功进入丰田,本田等日系品牌供应体系。 - 拥有强大的垂直一体的制造能力和全球化配套体系保证,能够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在全球范围内拥有45个主要生产基地,遍及亚洲,北美,欧洲,已实现全球化; - 在中国市场有较强优势,将全球的技术水平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更加灵活务实,有众多优秀的本土合作伙伴。

16、对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1年全年的业绩预期大概是多少?

答:Q4是环比改善但同比继续有压力,Q4预计还是受宏观环境、芯片短缺及原材料涨价影响,预计继续承压。全年预计实现收入460-470亿,与20年基本持平,22年预计收入将同比增长20%以上。

17、2021年第三季度亏损的原因?

答:Q3出现亏损主要还是由安全业务引起(均胜安全),行业缺芯导致欧洲、亚洲相关主机厂相继削减产量或停产,同时原材料和运输成本涨幅较大,均胜安全毛利率下滑至10%;同时,均胜安全为17年收购日本高田业务所来,还处于整合期,21年截至Q3整合费用为1.1亿,全年预计2亿,今年将完成所有整合。今年净利润还是会承压。

18、2022年的业绩指引?

答:大致和10月发布的持股计划差不多,今年预计收入差不多460-470亿,预计明年收入保守在510亿以上,增速在10%左右吧。净利率还是预计2.5%左右吧(个人补充:那明年就是差不多12个多亿的利润),22/23/24净利率预计2.5%/3.5%/4.5%吧,当然还是会看具体情况来调整。明年的趋势预计还是会从低到高,上半年芯片预计会逐步缓解,希望到Q2会有实质性改善吧。

19、2021年 汽车 电子业务情况?以及增长点在哪?

答: 汽车 电子: 前三季度表现出色,实现收入92亿,预计全年实现收入120-130亿(个人补充:已经在往整体营收占比30%努力了),全年同比增长20%-30%,预计实现净利润6-6.5亿。 汽车 电子包括智能座舱(硬件由均胜普瑞事业部,主要是机电一体化;软件来自均胜智行事业部,主要是域控制器)、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新能源业务主要是BMS(电池管理系统)系统。前三季度智能座舱实现收入70多亿,新能源实现15亿。 增长点主要是: 我们今年前3季度就拿了270亿订单,在收入上就有持续体现。当然这里面客户数量扩展的不多,主要还是客户里面新的平台周期、品类周期,例如大众,之前大众是没有智能座舱业务的,当大众开始做这一块业务的时候,直接给了我们100亿的订单。

20、 汽车 电子单车价值?

答:域控制器截至现在是26.5亿,占整个 汽车 电子收入的29%,但我们的域控制器收入应该是国内第一, 汽车 电子的产品都是基于域控制器而来。明年我们有30%收入是来自屏幕相关,我们的屏幕主要是来自夏普、JDI等,但这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域控制器,没有这个我们就没办法拿这么多单。现在域控制器大概1500-2000元左右,屏幕每寸100元。

21、安全业务的3-5年的量化指引?

答:目标是全球第一。绝对份额此消彼长,就我们和奥托立夫。35-40%的区间我们认为。订单方面我们一直很饱满,订单变少不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而是选择性的那,我们要符合我们毛利需求的订单才去做。整合能力方面,我们全球优化了2w多人,中国我们还在继续投入,各个工厂都在投入产能,产能和订单我们希望匹配上,逐步释放。今年一定要完成整合,最终结束。安全业务在挪动产线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主机厂的认可的,他们要重新验厂的,但是因为疫情隔离或者没法来,所以验厂节奏是拖慢的。

22、中科创达和均胜的差异?公司当前芯片主要用的谁的?

答:创达不是Tier1,他没办法做我们做的事情,他更多的还是和高通在芯片落地层面来展开合作。如果我们和创达合作,那他们应该属于我们的供应商角色。芯片主要用的瑞萨,但是也支持高通芯片。

23、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有没有开展合作?公司的域控制器优势?

答:国内三家新势力都有合作,目前还没有开展域控制器的合作,其他的产品都有提供了。域控制器首先是硬件制造能力,这也是最重要的,没有硬件就没有载体。其次才是软件,我们的域控制器是从93年就开始开展业务,从收音机、多媒体到座舱再到智能座舱,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研发体系和客户关系。为什么当时我们能进入大众供应体系,也是因为有比较成熟的开发系统,能够支持大众在域控制器的一些要求。

24、 汽车 电子里面的品类未来占比如何?公司在下游客户里面的份额占比如何?

答:目前看还是会保持现有占比吧,智能座舱占大头,新能源管理和智能驾驶占比会比较少,从整体上来讲软件肯定是占比更多的。目前在前5大客户的份额都有50%以上,未来估计份额也不会下降。我们和客户的客户关系绑定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客户更换供应商会比较麻烦,长远看这个份额不会下降。

25、均胜智能研究院情况?

答:成立于今年七月份,成立目的是对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量产输出提供支持。现阶段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方便透露),形成两套基于芯片平台的域控制器方案,也在海外合作伙伴审慎沟通,希望基于他的平台进行自动驾驶的开发。均胜的优势在于有比较好的客户及对供应链把握的资源。 分享三个判断: 1、现很多在自动驾驶软件和硬件开发是重复的倒轮子,如果没有量的积累,不论是前期的研发成本和投入还是后续升级都会出问题。只有少数核心的 tire 1和 OEM 能够形成基础的方案,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形成完整的域控制器方案。像特斯拉公布它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的,但是不会对我们的业务造成大的冲击。 2、即使在 tire 1 也只有具备一定订单量才能把域控制器持续的做好,因为这是本身架构的改变,及算法和硬件持续迭代升级的过程。 3、自动驾驶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只有在全球化的平台和实现高智能驾驶和域控制器整体平台化的量产和搭载,并且形成系列车型方案才是自动驾驶在市场占有率和营收上的春天。现在有了萌芽,至少还要两到三年的开发周期。基于上述三个判断,均胜现在做出研发投入,我们预计明年下半年能形成一个软硬件耦合的解决方案。

26、当前订单的结构是什么样的?自主品牌的订单如何?

答:我们现在对中国的投入是很大的倾斜,1)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2)去年下半年我们筹建了中国总部的2个研究院,我们希望走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整个全球的 汽车 以欧系和美系为主,所以研发基本也是跟着他们做研发,从17-18年开始,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话语权变大了很多,中国整车也开始话语权强起来。所以我们加大了中国的投入,一个是面向NEV,一个面向智能技术的研究院。我们和蔚小理做DEMO、RSQ,有一些量产的订单,现在在做一些更加前瞻的项目研发。

27、MEB和Tesla的订单?

答:订单饱满。特斯拉不方便公开评价,有保密协议。MEB的量挺大的,智能座舱HMI和车机我们做,另外,MEB有3个域,其中座舱域是我们做了不少的模块。电控方面,BMS我们是主要供应商,欧洲和国内都是。安全类产品,也离不开我们,加总金额是不小的。在不同的车系的产品组合供应不同。

28、公司对图达通进行投资,并通过均联智行跟图达通合作,目前跟图达通的合作模式? 答:我们一月份在Pre A轮投了图达通,但是占比比较少,不会像以前一样做太多海外收并购。从产品上说,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方向的重要入口,越来越多的车逐渐使用激光雷达。我们旗下的均联智行为图达通做一个产品的落地,不仅仅是代工。因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它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sample,但是他没有相关的tier 1的经验。制造、测试相关的收入落在均联智行里,产品本身的收入是落在图达通上。 单车价值量来看,唯一被允许能说的是低于五位数。这款激光雷达本身300线,距离500m,比即将量产的其他激光雷达远得多,精确的多。我们投资的比例比较低,个位数的投资比例,不会占据均胜电子太多的现金流。

29、 汽车 安全产品全球第一的奥托立夫在疫情表现很不错,如何看待?净利率追上奥托立夫需要多久? 答:行业主要竞争者奥托立夫,毛利率水平常年来看大概有2~3个点的差异。过去差异性比较小,最近收了一些公司之后,差异大概拉到了三个点左右。奥托立夫做的重组计划,一季度恢复态势已经超出19年的最高水平,三费用降到4.%。这是一个是非常好的状态,我们会学习在经营上的优化,缩小与其差距。我们前进动力很强,改善空间也非常大。追赶奥托立夫,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今年整合基本完成,费用较大幅度下降。去年耽搁了一些进度。总体23年前完成这个目标充满希望。

写到最后,用均胜2021年6月份电话纪要中,均胜自己的一段文字结尾:

因为我觉得均胜电子其实就两个逻辑,一个是均胜安全业务逐步恢复,带来EPS的增长。均胜安全现在已经占到75%的收入,整合慢慢结束,订单结构开始替换,利润就会起来,上升1个点,利润增长就是税前5个亿,均胜安全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方向;另一个是智能化,目前围绕智能座舱展开,未来会围绕智能驾驶来突破。我们现在智能驾驶产生收入的第一个是5G-V2X,我们是全球第一个量产5G-V2X的。我们预计这块会带来将近1个亿的收入。还有一块收入来自于年底开始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做落地的,这个技术不是我自己的,这两个都是智能驾驶的核心,这些都是点,我们未来把点连成面,首先需要我们需要一个平台,以前大家不理解或者忽视的地方会让大家逐步看到。因为以前A股里面智能化的标的说实话不多。

$均胜电子(SH600699)$ #股票# #股票 财经 # #投资理财# #均胜电子#

均胜普瑞智能座舱持续扩大北美市场商用规模

均胜安全单津晖:未来计划达到全球40%的市场份额

对话 |?盖世汽车CEO、资讯总编 周晓莺

撰文 |?盖世汽车编辑 任慧娟

近年来,随着行业法规加严以及消费者的日益重视,全球汽车安全系统发展迅速,据相关机构分析预测,到2025年整体销售额有望超250亿美元。良好的市场前景下,势必引起行业更为激烈的竞争。 

近日,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均胜汽车安全系统(以下简称“均胜安全”)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单津晖先生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目前均胜安全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比约为30%,公司计划在未来达到4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中国区有望提前实现这一目标。”一直以来,汽车安全领域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目前仅前三强就占据了超85%的市场份额。均胜安全立下这一flag,无疑表明了不断向前冲刺的决心。

图片来源:均胜安全

事实上,近年来,均胜安全一直在颠覆着汽车安全领域市场格局,2016年至2018年短短三年内便将原来行业五强中的百利得和高田优质资产收于麾下,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并跃居至行业第二,为此成为资本市场重点研究的案例。那么,这匹行业“黑马”快速崛起的背后,核心的驱动力和支撑点有哪些?面对全球车市的波动和不确定因素增多,未来达到40%的目标又将如何实现?此外,面对汽车行业新的发展形势,又将如何应对?针对以上问题,盖世汽车与单津晖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

均胜安全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单津晖;图片来源:均胜安全

3年,由0到2的短道速成

一直以来,均胜电子在海外并购方面的成功堪称“教科书”级别,叠加对市场的敏锐度及国际化运营能力,该司仅用3年时间内便实现了主被动安全业务从0到全球第2名的短道速成。

“无论汽车产业如何变革,安全部件永远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均胜电子通过收购发展汽车安全业务的核心所在。” 单津晖说到。对于均胜安全能避开并购运营中的市场风险,并取得成功的原因,单津晖总结为以下几点:

1、??被收购公司庞大的客户基础以及成熟的生产、技术体系为均胜安全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介绍,百利得原位居汽车安全领域全球第四,除了在美国本地市场拥有较强影响力外,在欧洲以及中国自主品牌当中也有雄厚的客户基础,主要客户涵盖绝大部分全球汽车制造企业以及中国本土主机厂等。高田也曾经是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头企业,在20个国家拥有的56个生产基地,能够及时缓解KSS(即百利得)产能不足的问题。此外,高田的日本客户资源,补齐了KSS的客户短板。完成收购后,均胜电子于2018年4月将高田优质资产以及原有的安全业务进行了合并重组,命名为均胜汽车安全系统,公司安全业务营收由2016年的73亿元增至429亿元并登上全球安全市场份额第二的位置。

2、博采众长,汇聚国际化管理人才。“通常来讲,一个企业格局有多大就能走多远。均胜是一个全球化运营的公司,因此在人才方面博采众长,吸纳了诸多有国际化背景的管理者,并赋予足够的权利。对于很多职业经理人而言,这里不再有天花板的困顿,大家会将更多的精力释放在如何更好的提升业务,如何使运营上进一步高效上。” 单津晖说到。

3、价值观融合,统一管理理念。在单津晖看来,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融合在均胜并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均胜电子非常尊重被整合公司所在的地域文化,不过也会提前将公司总领性的价值观和理念讲清楚,让大家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或者大家共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便于更为高效地管理。”

5年,由2到1的突破

尽管已经拥有一定根基,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车市的诸多不确定性,要在5年内实现10%的份额增幅并非易事。

对此,单津晖表示,实现过程的确有一定难度,但从目前订单增长情况来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2020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况下,均胜电子新增订单约253亿,其中均胜安全新增订单164亿元,在手订单金额(已获订单尚未生产的全生命周期)累计达2107亿元。

据单津晖介绍,在上半年国内新增订单中,客户覆盖国内主要合资及本土主机厂,以及新能源品牌等。“随着国内车市回暖,后面几个月订单量将会持续攀升。如近期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完成了中国首秀,我们也拿到了相关配套订单。”

图片来源:均胜安全

对于订单持续上涨原因,单津晖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得益于均衡的客户结构,上述中已经提到,均胜安全客户群体覆盖美、日、德、中

等诸多头部车企。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以中国区为例,尽管车市从2018年开始持续下滑,但日系和德系却依然坚挺,另部分自主品牌头部车企亦逆势发展,这给均胜安全带来了持续稳定的订单量。

第二、得益于资源的优化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购后,均胜安全随即着手开展各区域、各职能整合工作,包括组建新全球管理团队,优化产能,完善生产管理体系等,如升级和扩容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汽车安全气囊超级工厂,筹建和完成均胜安全上海临港工厂等。“2018年、2019年我们的业务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但在后期各项管理不断优化下,我们看到客户信心已经恢复。”

第三,得益于产品力提升以及法规推动。近年来,随着电子化需求的增多,均胜安全顺势而为推出多款新型安全科技产品,以提高驾乘者的安全系数以及安全产品在单车上的价值。如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可实时追踪驾驶者头部位置和脸部特征,识别驾驶者的视线方向,并警示驾驶员专注驾驶,目前该产品已在凯迪拉克多款车型上量产并在国内自主品牌车型上推广,成为新增订单来源之一。

“此外,安全法规的不断完善,也推动了相关安全产品配置率提升。如电动安全带,现在已经成为碰撞测试加分项;而安全气囊虽然本质上没有发生太大变革,但随着碰撞法规加严,车企要达到相关标准,安全气囊数量上将会有所增多。” 单津晖说到。

图片来源:均胜安全

除了以上外,据了解,为了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均胜安全已经实施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业务上更加细分和专注。据单津晖介绍,均胜安全已建立了方向盘、气囊、安全带以及集成安全解决方案四大产品线事业部,以快速响应客户及市场需求。

“事实上,今年我们的新增订单还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的,真正的快速释放会在2022年。从中国市场来看,随着车市逐步向好,有可能会提前实现40%的目标。” 单津晖表示。

图片来源:均胜安全

附采访实录:

——?公司发展历程及并购整合后的运营模式?—— 

盖世汽车:单总,请您对均胜安全目前业务发展先做个概况介绍。

单津晖:均胜安全属于均胜电子旗下四大事业部之一,目前占据了整体业务中超75%的份额。均胜安全的业务主要来源于美国百利得(KSS) 和高田优质资产的整合,目前产品涵盖安全气囊、安全带、方向盘以及集成安全解决方案四个方向。

盖世汽车:均胜安全可以理解为在短期内由无到大的一个公司,对KSS和高田的收购除了营收增加外,对均胜安全后续发展的价值是什么?

单津晖:无论汽车产业如何变革,安全部件永远是不可或缺的,这也是均胜电子通过收购发展汽车安全业务的核心所在。而在汽车安全领域,市场集中度普遍较高,在均胜收购之前,四大全球安全部件供应商占据了市场主导。2016年和2018年,我们先后收购KSS和高田优质资产后,累计市场份额占到了30%,跃居成为全球第二。

无论是KSS还是高田,此前在产品还是业务方面已经拥有深厚的底蕴,客户覆盖欧、美、日以及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这为我们后期发展做了非常扎实的铺垫。以中国区为例,目前我们跟TOP15的头部车企均有合作,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也有配套。

盖世汽车:从此前的收购案例来看,相对于收购,后期的整合和运营更具有挑战性,在此方面,均胜有哪些经验可供行业借鉴?

单津晖:我个人是2018年加入均胜安全的,参与了高田优质资产收购后的整合和运营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企业的格局有多大就能走多远。均胜是一个全球化运营的公司,因此在人才方面博采众长,吸纳了诸多有国际化背景的管理者,并赋予足够的权利。

此外,就是公司的魄力和价值观的融合。在收购相关企业后,我们会提前将公司总领性的价值观和理念讲清楚,让大家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或者大家共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便于更为高效地管理。比如高田,之前决策权一直在于总部,区域管理多是执行和服从的角色,收购后我们赋予团队一定的决策权,要去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快速灵活地响应,提高运营效率。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观念上的转变。

还有一点是,资源上的整合和优化。对两大国际公司收购后,均胜电子团队很快在生产、研发等资源上进行了整合,如此前两家公司在天津均有工厂,整合后产能及人员均进行了优化,从原来的7000多人减少到了5000多人。另在采购成本方面亦进行了改善,之前高田这边的配套企业多是日系的,虽然比较稳定,但价格未必是最有竞争力的,为此我们在供应链资源方面进行了重新对标整合。

——?公司业务现状及在中国区拓展规划?—— 

盖世汽车:2020年疫情给全球车市带来了较大影响,均胜安全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单津晖:作为全球性企业,我们的海外业务占有较大比重,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不过,从三季度财报来看,降幅有所收窄。单从均胜安全中国区来讲,我们是跑赢市场的。

尽管年度车市表现不佳,不过公司的订单量在持续增长。上半年整个均胜安全新增订单164亿元,在手订单金额(已获订单尚未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也相当可观。随着国内车市回暖,订单量还会持续攀升。如近期一汽大众ID.4 CROZZ和上汽大众ID.4 X完成了中国首秀,我们也拿到了相关配套订单。

盖世汽车:能否具体介绍下与特斯拉的合作情况和进展?另外,与特斯拉合作,跟其他客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单津晖:事实上,在全球层面与特斯拉的合作早已开始,今年2月我们收到了国产特斯拉的定点生产函,为国产Model 3和Model Y供应安全气囊、方向盘等多项产品,由均胜安全临港工厂供货。与其他客户相比,跟特斯拉合作其实没有什么太大不同,只不过特斯拉对量产时间的要求非常紧,比如我们有个项目比原定计划要提早近半年供货。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儿,驱动我们不断优化流程,提升管理效率来更快响应客户需求。

盖世汽车:经历疫情考验,公司是否会加大中国区的发展力度?

单津晖:中国是均胜安全以及整个均胜电子团队非常重要的市场,相应我们会加大投入力度,除了研发外,生产及业务拓展方面也在不断加大。

研发方面,我们正在进一步提升本地化团队能力,希望更多地参与到全球创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并逐步能够承担某些产品的开发。

生产方面,继均胜安全匈牙利“超级工厂”于2019年11月完成升级改造后,均胜安全宁波“超级工厂”于近期通过相关体系和客户认证,将成为公司国内最先进的汽车安全系统产品生产基地。此外,均胜安全临港是我们2019年设立的工厂,在未来业务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业务拓展方面,除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老客户的订单数之外,我们对于一些新客户也在不断发力中,如某国产品牌头部企业,之前在合作上处于空白期,现在在其安全产品中,我们拿到了超过40%的份额。

事实上,在中国基本主要客户我们都已经覆盖了,未来就是紧抓客户需求和消费趋势,将市场市场份额再度拔高。

盖世汽车:此次疫情对于供应链提出较大挑战,在供应链本地化拓展方面,均胜安全又有何举措?

单津晖:的确,通过此次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供应链本地化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中国本地供应商资源,我们在积极的沟通中,希望有能力的供应商通过均胜安全中国进入全球的采购体系。

——?新形势下的产品发展战略?—— 

盖世汽车:目前公司的四大核心产品,大概各自处于什么样的业务比例?

单津晖:相对来说,在中国区安全气囊、安全带和方向盘三大主要被动安全产品份额大致相当,集成化安全产品正处于市场培育期,长远来看我们将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盖世汽车:随着电气化、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发展,给汽车安全产品带来了哪些改变?

单津晖:从被动安全上来讲,基本属性没太大变化。不过因为随着车内座舱布局发生变化,以及电子化要求增加,在产品布局、功能等方面会发生一定变化。如自动驾驶商业化后,方向盘要收缩进中控台中,原来安全气囊是在方向盘内,未来有可能是在顶端。另现在电动安全带也非常受欢迎,发生碰撞前,它会有预警功能,提前对驾乘人员采取保护措施。

此外,我们还在做一些创新尝试,如将软件植入到方向盘中,形成3Dswitch技术,客户可以定制化方向盘上的按键等,该产品已获得通用汽车订单。不仅如此,现在方向盘加热、紧急状态下的振动等功能也处于市场需求中。

以上这些,都推动了安全产品在单车上的价值提升,有利于我们业务拓展与增长。

盖世汽车:现在主动安全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在此方面公司有何规划和举措?

单津晖:对于均胜安全来讲,我们更希望聚焦自己的主业和强项,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我们的产品。我们希望做的主动安全是与被动安全结合起来的,渐进式变革。

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相关产品,如驾驶员监控系统(DMS),它可实时追踪驾驶者头部位置和脸部特征,识别驾驶者的视线方向,并警示驾驶员专注驾驶,目前已在凯迪拉克多款车型上量产并在国内自主品牌车型上推广。未来我们会跟普瑞均胜及均联智行等集团其他事业部互相协同,开发出更多的功能。

——?未来业务发展及提升空间?—— 

盖世汽车:对于均胜安全全球而言,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预期?

单津晖:我们全球的目标是未来能够实现大概40%的市场占有份额,根据中国区目前发展来看,有望提前于全球实现这一目标。

盖世汽车:市场份额提升10%,幅度还是蛮大的,公司提出此目标的底气是什么?

单津晖:其实上述中我提到的订单数多源于传统基础上的新增,因为前期受到车市下滑、客户恢复、合资公司拆分等因素影响,公司整合过程中业务提升不会太快,有一定的缓冲期,我们预计2022年会有比较大的增加。这一方面跟我们稳定的客户结构以及品牌影响力相关,另一方跟创新产品的订单量增加以及安全法规的加严相关,产品在单车上的价值度提升。如电动安全带,法规的要求对于装配率是一个直接的推动。

盖世汽车:为实现目标,公司未来有何新的规划和调整?

单津晖:为了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均胜安全已经建立了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就是以事业部按产品线进行BU式管理,业务上更加细分和专注,在响应客户需求时也更加专注。

总体来看,未来实现40%的市场占有量,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完成的。但是整个体系还是要不断提升,给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这当中不仅仅是降低成本,还包括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等,通过我们的努力助推客户发展。

关于“C Talk 谋局2020”高端系列访谈

《C talk》是盖世汽车强力打造的高端访谈类栏目,主要邀请汽车行业领先车企、供应链头部企业决策人及行业专家,针对行业热点话题、企业战略发展以及前瞻技术趋势等话题,进行深度对话访谈,分享真知灼见。2019年,“C talk 奋斗2019”系列共完成了来自保时捷、长城汽车、蔚来汽车、博世、采埃孚、法雷奥等头部企业近百位企业高层及行业专家访谈。2020年,C talk系列访谈围绕“谋局”主题,持续展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北汽新能源ec5充满电能跑多远,北汽新能源ec5高速实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