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能源物流车数字化运营服务平台 “地上铁”宣布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D1轮次由中金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领投,D2轮次由一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领投,现有股东英格卡集团跟投,泰合资本继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36氪了解到,本轮资金将用于产业全价值链深度布局、数字化平台搭建和运维网络拓展。
地上铁成立于2015年,从政策鼓励的“租车”刚需切入轻微型载货车市场,为各大快递物流和城配企业提供新能源物流车队租赁(长租、短租和分时租赁)、销售及运营配套服务,成为新能源物流车数字化运营服务商。
该公司定位为“智能资产服务商”(IASP),构建了“线下 线上”数字化服务网络,通过构建绿色集约、数智安全的运营服务平台,链接物流企业、城配司机、商用车企、核心零配件企业、充电储能、保险金融、维修保养、梯次利用等生态伙伴,实现了场景工具车辆的标准化定制、柔性租售服务保障、可视化充运维保服务、梯次利用等全价值链的数字化运营体系。截至目前,地上铁累计服务客户近4,000家,平台运营车辆总数近5万台,覆盖全国200个城市,全国服务场站超过8,000个,链接、运营充电桩近20万个,接入维修服务商超过500家。
2021年,地上铁与宁德时代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了围绕电池场景的管理,从服务标准化向资产标准化发展。同时,与新加坡城市交通服务运营商SMRT集团(新加坡领先的城市交通服务运营商)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合作,在新加坡及东南亚、日本共同开展纯电动物流车商业化运营管理业务。
地上铁创始人兼CEO张海莹女士表示:新能源物流车具备智能终端、分布式移动能源和移动仓的属性,因此车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必将通过运营发生质的改变,而地上铁就是围绕细分场景深耕整个产业价值链,助力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的加速升级。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去年5月,地上铁刚完成自己的C轮融资。2019年6月,地上铁曾获得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Idinvest Partners、时代资本(Jeneration Capital)和远东宏信;在2018年10月宣布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博将资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启明创投和经纬中国;在2018年3月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和启明创投领投,国电投和钟鼎创投跟投;在2017年5月曾获得Pre-A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
36氪首发 | 智能驾驶公司极目智能获2亿元融资,想让AEB像安全带一样普及
36氪获悉,国内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极目智能近日完成2亿元C1轮融资,由光远资本、国投长江联合领投,中航国际、方正和生、清大明韵、UMC Capital等知名机构跟投。
极目智能CEO程建伟告诉36氪,此次融资主要用于三个方面:扩大产线投入,推动AEB方案的普及;加大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特定场景自动驾驶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加快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的量产落地;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国际化布局。
官方信息显示,极目智能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做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人工智能企业,以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提供可量产、低成本的Level 0-Level 3的智能驾驶方案、以及衍生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比如营运车险)。
跟其他新兴ADAS(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公司一样,极目智能一开始就放弃了直奔L4的商业故事,瞄准量产前装市场。这里面的难题是,投入和产出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鸿沟。因此,程建伟选择先切入应用场景更明确的商用车市场。
但乘用车同样不可放弃,去年以来,极目智能的一个重大战略调整就是,发力乘用车。
程建伟向36氪直言,做商用车是为了前期生存,最终的战场还是乘用车市场,“商用车的盘子在中等规模,但公司要做大,必须做乘用车,乘用车才是主战场。”
“过去几年,从产品成本、性能、供应链等维度来看,创业企业离乘用车还较大距离。我们将商用车领域做完之后,弥补了大约80%的差距。”程建伟表示,“这80%中最重要的是技术指标和成本,技术指标对于乘商来说是相通的,而主流乘用车对成本更敏感。通过商用车将这两部分的能力建设起来了。”
据官方信息,目前,极目智能的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国内外近30家主机厂旗下近百款车型上,供货国内80% 头部客车主机厂和 70% 头部卡车主机厂,商用车主动安全国产方案市场份额排名前三。
得益于商用车领域的量产经验,极目智能自 2020 年已在乘用车市场打开了局面,拿下了多个 L1-L2新能源乘用车前装项目。产品方面,极目旗下L2 域控方案将在今年年底完成。
相比于商用车,乘用车的ADAS市场早已经是竞争红海,头部车企都在建立的自主研发体系,其余车企则开始寻求与第三方技术公司做资本绑定,例如上汽和Momenta,吉利和Mobileye等等。
极目智能作为后来者,如何切入ADAS乘用车市场?程建伟的答案是,借助成本和产品优势,从AEB(主动刹车)、LKA(车道居中)这样的基础模块入手,做行业普及。
“我们现在认为最大公约数产品是基于AEB 的 L2 产品,5-8 年之后 L2 会有80%渗透率,会像安全带一样做到全标配。”程建伟告诉36氪。
AEB的全意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刹车系统,是在紧急状况下,车辆自动制动(减速或刹车)的一项主动安全技术。相比于现在受到热捧的NoA、NoP等领航辅助驾驶功能,AEB更多被归类为辅助驾驶中的基础功能,不能用来炫技,也难以成为营销卖点。
但是程建伟认为,NoA更多是舒适性功能,AEB才是跟安全密切相关的功能,具有面向行业普及的动力和意义。
据其介绍,行业中主流的AEB硬件配置是一颗摄像头和一颗毫米波雷达,俗称1V1R方案,标准价格在1300元左右。但是现在行业出现了以单摄像头做AEB功能的趋势,价格更低,更有利于普及。
“1V(单摄像头)的方案做到700元会比较有竞争力,但是极目可以做到更低。”程建伟说,极目的方案在标准角度下可以做到 300 米的(全速)检测距离。
据介绍,极目智能的方案之所以成本低,是因为极目有整体设计和优化能力,通过底层算法网络的优化,对算力的需求低,对芯片的要求和成本更低是的。目前,极目智能已经在规划产能100 万套的新工厂,预计投产时间是明年下半年。
当然,除了AEB这些基本功,极目智能同样有秀肌肉的产品在同步研发,包括特斯拉、蔚来、理想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都在力推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加入激光雷达的高阶方案。
在程建伟看来,高级智能驾驶功能都是以AEB等为基础,因此扩大能力树并不难,“高级智能驾驶中最重要的功能还是 AEB 等 L2 功能,所以,从 L2 升级到 NOP 、NOA 等高级别会比较快。“
程建伟说,目前公司已经在商用车领域取得了不小成就,部分环视功能已经可以和国际Tier1竞争,极目也在借助这个能力,不仅将业务从商用车拓展到乘用车,也在从国内做到海外。
据其介绍,极目智能已经跟多家国际头部T1供应商等达成合作,将智能驾驶方案批量出口给日韩车企。“极目的机会不仅局限于国内,国际上也有机会。”程建伟说。
36氪独家|美团优选2021年目标2000亿GMV,橙心优选估值已达50亿美金
作者 董洁 杨林
编辑 | 杨轩
社区团购大战正进入新阶段。
36氪从多个独立信源处独家获悉,春节之后各社区团购巨头纷纷确立了2021年的目标: 美团优选将年GMV锁定在2000亿,并将冲击5000-6000万/天的单量;多多买菜2021年的GMV目标则是1500亿;橙心优选为1000亿,兴盛优选则为800亿左右。 36氪对此进行求证,美团、拼多多和兴盛优选均未予回应。
这意味着,各家都在今年提出了业绩翻倍的高目标。一个可供对比的数据是,2020年兴盛优选的GMV为400亿,十荟团和同程生活的GMV 都在100亿上下。就在前不久的四季度财报会上,美团CEO王兴曾披露,在2020年12月下半月,美团优选的单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单/天。
就目前进展来看,据知情人士向36氪透露,在春节之后,美团优选的单量已经可以稳定在2300万/天,日峰值达2700万;相比之下,多多买菜的单量则在2000万上下,兴盛优选接近1500万单。
目前多多买菜和美团优选的件单价均在8元左右,橙心优选则在5元上下,由此测算,现在美团优选日均的GMV在1.8亿,多多买菜则在1.6亿上下(春节前这一数据曾达到1.8亿)。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橙心优选节后的日均GMV接近1亿元 ,“已经从春节恢复了增长”。近日橙心优选在重点区域再次加大了补贴力度,单量正在逼近多多买菜。
那么,如何对社区团购业务进行估价?3月29日晚间,物美集团递交上市招股书,招股书显示, 3月26日,物美与橙心优选签订购股协议,以最高1亿美元的对价认购后者不超过2%的股权,由此估算橙心优选的估值或将达到50亿美元, 在业务数据不如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的背景下,后两者的估值大概率都将超过此,而此前在完成30亿美金融资后,兴盛优选的估值是80亿美金。
2021年的变化除了GMV目标之外,各家社区团购巨头在打法上也将更加精细。 “多多买菜目前站内的流量占到了60%,今年(多多买菜)的目标是加大BD力度,招募团长,做大微信端的流量,抢占其他家的核心用户。”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各家的产品品类也会调整,低单价产品会减少,美团优选目标件单价是10元以上,“但短期内大力减少补贴不太现实,主要是靠拓展SKU品类,增加高单价商品来拉升。今年美团优选要将 SKU 从 1000 拓展到 2000 个( 少 1500 个),并优化履约环节,让UE模型更加好看。”
这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兴盛优选。在各家巨头进入社区团购赛道之前,兴盛优选通过降低 鲜占比(目前占 从 33%降低到 25-26%),增加 单价的产品(如 机、电 产品、家具等),已经在部分核心区域实现了盈利。知情人士告诉36氪,目前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和橙心优选的生鲜品类(算上损耗)的毛利普遍为负,其他品类的毛利也普遍低于10%。客单价和毛利率能否提升,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几家巨头能否顺利完成2021年的GMV目标。
在网格仓建设层面,36氪得到的一份会议纪要显示,截止今年3月中,多多买菜网格仓数量大致在 400-500 个,兴盛 600-700 个,美团则为1300个。不过兴盛优选去年在做物流优化时砍掉了 200 个左右的网格仓。
“目标是把网格仓进 合并,建设成次 级的城市仓(1000-2000 平 ),承担 部分总仓的功能。”有接近兴盛优选的知情人士告诉36氪。而在过去半年,据媒体报道,多多买菜也有多个区域网格仓关门,今年多多买菜的核心之一仍是优化履约端成本,据行业人士测算,如果维持目前的件单价,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将履约成本降到0.6元以下就能盈利,但目前两家距此仍有不少差距。
此前,一位江浙沪区域的美团优选网格仓加盟商就曾向36氪透露,为了优化网格仓作业流程,美团会要求旗下的网格仓加入摄像头,实时监控,把每个流程数据化,通过数据运营再做精细化调整;另外美团优选陆续派总部人员前往驻点,紧盯操作流程。
在依靠盒马集市试水一段时间后,阿里也于近期成立 MMC 事业群,聚焦社区团购业务,整合了零售通的社区团购业务和盒马集市,事业群负责人为阿里合伙人戴珊,她也是阿里 B2B 事业群总裁。
尽管戴珊在公开信中表示,MMC事业群并不同于当下的社区团购模式,它的模式为“近场电商”,但不少人认为,这是阿里整合集团资源发力社区团购的举措。而且这项业务显然面临不少挑战。一位曾考察前线竞争情况的阿里内部人士对36氪称,“一方面要面对与十荟团的运营协作问题(十荟团目前已全部接入手淘——淘宝买菜入口),另一方面前期落后太多,尤其是在履约环节需要补很多课。”
有行业人士对36氪称,“淘宝买菜”在同时接入十荟团和盒马集市的情况下,目前单量仍主要依靠十荟团;但在十荟团的总单量中,淘宝买菜的流量只占到了20%,十荟团官方也向36氪确认了这个占比数字——这说明用户对在淘宝买菜的心智尚未完全建立。今年4月1日,十荟团宣布完成D轮7.5亿美金融资,阿里再次领投,这说明阿里仍然没有放弃在社区团购上“外投资,内整合”的业务逻辑。
在拿到30亿美金融资后,今年兴盛优选也会进 全国布局,目前除“京沪 东三省 内蒙 海 藏海南”,兴盛优选已经覆盖18 个省近200个地级市,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和橙心优选都覆盖了300个以上的地级市。
有资本市场人士对36氪透露,去年美团在社区团购业务上大概投入了100亿人民币,拼多多则投入了60-70亿,今年美团的投入力度或将达到200亿,拼多多也会继续加大投入力度——36氪就此求证,美团、拼多多均表示不予置评。尽管在过去的四季度,美团和多多在新业务上的亏损都肉眼可见的扩大,但这场贴身肉搏战在短期内还无法决出胜负,接下来就是比拼内功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