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牛仔看不懂「星际牛仔没有主线没有剧情却广受好评究竟是因为什么」

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是1937年的作品,动漫真正的年龄方才不过百年。百年时间看上去很长,但是相比于创造出一种文化所需要的时间,百年也不过只是弹指。但是就是在这弹指间,无数大作神作踊跃不断,甚至有些即便是过了数十年也依然被如今的人津津乐道,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部上世纪98年的作品《星际牛仔》。

《星际牛仔》这部单元剧与如今的商业片不同,即便X不在第一集交代主线,但是也一定会在不超过三集的篇幅内告诉你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我们的主角究竟要干什么。一切的铺垫以及细节都带有着极为强烈的目的性,并且不会每一个伏笔都不会掩埋很长的时间。但是单元剧的表现手法却并非如此,无论是开始还是中途亦或者是末尾都有他伏笔的余地,并不会因为剧集的推进而丧失为作品添加元素的能力。

而这也是《星际牛仔》这部作品的优势所在。由横手美智子亲手操刀打磨的单元剧剧本非但在故事时间线上没有产生任何的错乱,整个剧集的逻辑线也尤为顺畅,在26集的篇幅中将高潮卡在动漫前期的5,6集可以说是极为巧妙的安排。光是在第3集中男主回忆的闪烁片段就整整演到了第26集才让观众将其中的顺序以及逻辑关系理顺。

这种吊人胃口的手法并不能说是很讨喜,但是这部剧却在每个独立故事中丰满着人物性格,并且在最后关头引爆一切。你根本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样的想法“spike的感情经历到底是什么啊?”“jet扔表实在是太潇洒了,他以前是不是名头特别大啊”“Faye能找回自己的过去么,她的过去是什么样子啊”

而这就是单元剧尤为出彩的特点,因为独立的故事才是主题,人物形象的丰满只是独立故事夹带的私货,但偏偏会让观众记的尤为深刻,不知不觉间便爱上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

除了剧情上极为具备功底的处理,这部动漫在分镜的使用上也完完全全是电影级别的,不断的使用分镜闪回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视角间来回跳跃,你本来是个旁观者但是突然变成了剧中人,更深一步拉近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

有时还会切入剧中动物的视角,以及用侧写的方式来让我们自己通过画面去预料镜头之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手法堪称老辣。这部制作技艺极为高超的动漫在已经过了二十余年的今天,还依旧被一部分人津津乐道,而似乎不同的年龄看,也会有着自己不同的感受。

星际牛仔看不懂「星际牛仔没有主线没有剧情却广受好评究竟是因为什么」

星际牛仔这部动漫为什么能成为20年来屹立不倒的神话?

一部动漫想要获得一时的热度容易,只要各方面过的去,就会吸引观众来看,如果动漫本身有一些亮点,比如合适的配乐,人气很高的声优,令人想要一刷再刷的剧情,就可以脱颖而出,如果运气再好点,同时期的动漫做的都差强人意,而这部动漫是超过及格线一点,就能独领风骚了。

但是想要成为经典,就没那么容易了,因为要面临的,是和不同时期的全部佳作。星际牛仔这部动漫,放在动漫史上,一定是一个亮眼的存在,一个屹立不倒20年之久的动漫,必然是全面优秀的。首先是剧情,搞笑,但是严肃。有人吐槽说:“只要悬赏超过100万,主角团肯定是拿不到。” 

可见搞笑因素是在里面的,但是也很严肃,主角团虽然有主角光环,可是也有凄惨的过去,在欢笑中总是笼罩着一丝凄凉。但是并不刻意卖惨,主角团本身就不觉得自己多惨,又不是林妹妹,悲春伤秋。也不故意装自己有多高大上,只是普通人在做了会做的事,但就是这份普通偶尔流露出来的人生道理,令人深思。

然后就是一部优秀的动漫所需要的形式上的东西,配乐,画面,场景。星际牛仔的配乐即使现在也难有超过的,每一段配乐都十分贴切,甚至作曲家都因为其中的配乐而出名。还有画面也让人看着很喜欢,特别是打斗场面,作为一部动漫,比之电影的打斗场面都毫不逊色,这样的动漫,也难怪火了20年了。

星际牛仔看不懂「星际牛仔没有主线没有剧情却广受好评究竟是因为什么」

星际牛仔为什么是神作

《星际牛仔》是日本SUNRISE动画公司制作的电视动画,是一部真正的后现代作品。这不仅体现在全剧对“自我”概念的阐释中,还体现在对多种影片风格流派的综合与混淆。首先它是一部太空西部片,但它绝不仅仅满足于此,所以在CB剧情发展中,出现了我们所知晓的几乎所有故事类型。

黑色电影,哥特式恐怖片,角色特摄片,黑色喜剧,神经质喜剧,谍报动作片,犯罪片,浪漫爱情片,悲情片,武打片,哲理电影,科幻电影,神怪片,悲观或乐观主义的闹剧,戏仿片。

它的每一话都和上一话风格截然不同。其目的如不是为了塑造角色,那么我们很难相信令人眼花缭乱的恶搞片“Mushroom Samba”和凄美残酷的"Real Folk Blues"居然是出自同一个动画剧集的作品。

故事发生的世界也显然充满了后现代的氛围。宇宙飞船飞越超时空门,但一旦降落在地面,战斗时使用的却依然是20世纪的手枪。

片中风景如画的海湾看上去始终像是现在日本海岸的一部分,尽管被气体包围的巨大木星如海市蜃楼般高悬天空,犹如一尊和蔼的巨神,也依然不能夺去这些海景美丽的光辉。

接下来是音乐——部落鼓点和圣咏,电子舞曲,爵士小号与萨克斯,摇滚吉他和布鲁斯口琴,作曲家菅野洋子小姐挑选出了最完美的曲风和配器,并在乐队的帮助下作出了巧妙的演绎。

我想,四个人中,最让人怜惜的是Faye,最吸引人目光的是Spike,最让人喜爱的是Edward,还有,最让人不知道如何评价的,Jet。我一直都有种感觉,觉得Spike、Faye、Edward其实都跟Ein一样,像是Jet收养在自己船上的宠物。

饿了的时候就穿上白色的围裙给他们做一盘没有肉丝的青椒肉丝,困了的时候就给他们空出并不那么宽敞的沙发,想玩的时候就任由他们出去乘风撒野,想回家的时候,BEBOP随时都为他们敞开大门……Faye说,“除了这里,我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回了……”。

佐藤大,尽管出自他手的作品仅有3话,但毫不夸张的讲,他是构成CB完美风格的这一铁三角的最为重要的一边。横手与信本皆是不世出的奇才,但由他们创作所带来的感动,仿佛放到任何一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去都能同样成立,只有佐藤这天马行空的三话,与CB的时代氛围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说,佐藤的作品,是完全为了CB而生。

你未必听过他的名字,但是他参与的每部作品,却都是每个动漫迷不可不知的殿堂级标杆。从当年红极一时的Macross Plus,引发轰动的攻壳机动队前后两部TV版。看得出他一直贯彻的理念,就是要讲述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崩溃之后,我们如何自救的庞大命题。

由无数哲学先哲提出的自我意识,道德,理性,主客体关系的种种理论框架,已经在后现代社会被彻底的消解,人类又将何去何从?也许我们可以如HEX般与世隔绝,在悠闲的游戏中把世界遗忘(15话波希米亚狂想曲)。

或者舍弃那架生产欲望的机器——肉体,把灵魂储存在浩瀚的信息网络海洋(23话Brain Scratch);或者入ED般用很单纯的信念和双手,掌握自己争取的命运(9话Jumping with ED)。当ED孤单的站在大海边,苦苦等待CB成员回来遵守诺言,这是整个故事中最为令人感伤的场面——每一个人都放弃了承诺与信仰,我们失去了诗意栖息的精神家园。

Bebop号开始起飞,人类在高科技包围之中的寂寞与期待,仿佛随着浪花渐行渐远。当ED拿出遥控器,操纵着Bebop号飞回了自己眼前,存在主义的意义就在于强力的遗志和自由的选择,没有谁是你能拯救的,除了你自己。没有谁是需要你去拯救的,除了你自己。

故事只是隐隐约约借着别人的手,把他们故事的后续补完。关于Jet和女人的两清,关于Faye的回忆追回,关于Ein和Ed的相遇和流浪,关于Spike的死亡。故事只是愉快的展现着他们在一起经历的一切,毫无负担,畅快淋漓,对于过去绝口不提。

就好像Bebop号上可以到天荒地老,就算一直饿着还总是让罪犯跑掉拿不到赏金。不会变老,不会长大,不会回忆,也不会有什么发生。能在一起的时候便当作自己只是Bebop 上的一个普通的人,打打嘴炮,互相爱着,习惯这样不和谐的存在,这样就很美好。

这样的套路非常经典:人类在自己创造的并引以为豪的第一类现代化中不断混乱,最终,指数级上升的booming达到爆点,必然地以某种方式给人类带来某种灾难性的或是毁灭性的打击,留下一片人类无法清理的废墟。


而这样一片废墟也正成为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一部分无法抹去的伤疤,这就是后现代时代的惆怅的一部分。说的更直白一些,后现代时代的惆怅就是一种人类对于自身发展可能性产生质疑后带来的无奈。

一直以来,人类吹着号角向前进,发展着,发展着,月球炸掉了(Cowboy Bepop)、地球资源枯竭(大量科幻作品)、城市被有核的世界战争打成废墟、甚至大陆板块破裂(GIG)。

这个男人的结局不是一种宿命,不是一个必然,不是一个情感迸发的制高点而似乎只是一个笑话。它劈入你心中让你听到一整个世界的笑。它们的欢愉它们的荒谬它们的愚妄它们的麻木它们的不可救赎——然后你发现你连为此悲泣一句的力气都没有了。

镜头从这个男人熟睡的脸一路摇上长天,它破了晓又落了夜幕,像哪支蹩脚的罗曼故事的结束般灭却了一颗象征生命的星。你除了合上下巴闭上嘴,润润干涩的眼眶尔后拍拍屁股走人之外好像没什么别的能做。这时候你发现这个故事都压在你肩上了,时光解不下它。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白糖在面点中的作用「白糖在面团中有这些的作用难怪有人和面加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