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18到2021年期间,全球8300家标杆企业中,全面拥抱数字化的前10%企业,比后25%企业,营收增速快了5倍,而且这个差距在未来还会持续扩大。这意味着数字化转型先行者已经获得了强大的先发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已成为领先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录
何为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产业分类
数字经济全球发展态势
川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机遇
全国及川渝地区相关政策解读
1、川渝地区发展及政策解读
2、川渝两地相关政策中的重点产业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机遇
四川省数字经济重点盘点
1、数字产品制造业
2、数字技术应用业
3、数字要素驱动业
人工智能
大数据
结语
何为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它的定义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全球各经济组织、权威机构对于数字经济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大体上都包含大数据、互联网这些关键词,以下给出3种较为权威的定义。
2014年,OECD(经合组织)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广义的数字技术集群,从生态系统视角对数字经济的范围进行了界定。数字经济是一个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持续数字化转型的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至少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2016年,G20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020年,这一定义被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我国长期跟踪数字经济领域的研究机构之一)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进一步发展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来源: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
数字经济,包含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数字经济产业分类
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文件,借鉴国内外相关机构关于数字经济分类的方法,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满足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为目的对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进行了分类。共分了5个大类,32个中类,156个小类。其分类如下图。
来源:国家统计局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应的“01-04大类”即数字产业化部分,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第05大类为产业数字化部分,指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框架是展开数字经济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个框架目前仍然在不断完善和改良的过程当中。目前众多机构和学者对数字经济框架的勾勒从多种角度切入,有诸如数字技术、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共同的内容,也有许多各自不同的要素,对未来研究的开展都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
我们借鉴平安证券《数字中国:变局与机遇》中的进一步分类方法,该研报考虑构建数字经济框架时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以及与现有的经济分析框架的适应性和匹配性,从生产函数、产业分类、经济部门三个角度划定数字经济研究的框架。
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技术。数字经济的底层技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提升生产效率。这包括当前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层技术,例如ABCD(AI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大数据Data),以及5G、互联网、物联网等重要的底层基础设施。
二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指数字经济带来生产关系的变化,进而改变了生产函数的形式,这具体表现在由于数字技术催生各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制度等。
三是生产要素。主要包括数字要素的价值化、确权、定价、交易、市场化,数据资产的核算等内容。
从产业分类的角度,数字经济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与信息通信本身直接相关的行业,根据国民经济分类主要有四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二是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即各个传统行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可以粗略分为农业数字化、工业数字化和服务业数字化。
从经济部门的角度,数字经济的研究则涵盖了数字技术在国民经济四大部门的融合与应用。
一是企业部门的数字化生产,主要包括数字技术对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改善;二是居民部门的数字化消费,主要指的是数字技术带来的新兴消费模式和业态;三是金融部门的数字化金融,即通常所述的金融科技等相关内容;四是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治理,是指数字技术优化政府治理模式。
数字经济全球发展态势
2021年8月2日,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行。在主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疫情冲击下的复苏新曙光》(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0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全球GDP比重为43.7%。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5.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居全球第一位。
来源: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
未来,数字经济会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得到长足发展,世界将进一步连通。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加紧布局,纷纷打造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本国/本地区模式,以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美国打造数字经济全球优势;欧盟以数字治理规则的领先探索和数字单一市场建设为双轮驱动,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德国依托强大制造优势,打造全球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英国完善数字经济整体布局,以数字政府引领数字化转型;中国立足产业基础并发挥市场活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促进。
1994年,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进入互联网时代。2000年前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行业经历了2-3年的低迷阶段,中国也未能幸免。
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之后,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数字经济在2003-2012年间迎来了高速增长期,新业态不断涌现。截至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上网第一终端,这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进入移动端时代,中国数字经济迈入成熟期。
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0%。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7.82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66.2%的直播电商用户购买过直播商品。
“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
来源:公开数据
其中,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在2017-2018年进入高速增长期,2018年数字经济同比增长接近21%。2020年,数字经济增速接近10%,位居世界首位。
川渝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机遇
2019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将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等6个省市纳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布局。四川省和重庆市较早在全国众多省市中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两地还联合共建了“数字双城经济圈”,共同发力推动川渝地区的协同发展。
推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成渝两地而言,数字经济正扮演什么角色?
从产业角度看,四川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材料、芯片、整机、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重庆市也着力补链、建链、强链,加快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生态圈。两地在产业结构上互补,是一个真正1 1>2的领域。双方合力把握当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国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机遇,扎实布局基础设施,各自发挥优势,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治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在这些领域打造出了全国一流的产业极核。
2020年,两地合力推进川渝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进程,签订城市管理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智慧城管建设相互融合等9个方面深化合作;2020年中国大数据应用大会上,四川发布138项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项目。
两地协同,力图打破地区分割,丰富区域一体化内涵,打造共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和大市场,实现共同发展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建议:“互补、聚集的过程中,可以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以战略联盟、经济联盟等方式,把相应区域建设成为新的合作前沿,将一体化发展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全国及川渝地区相关政策解读
随着数字经济全球化进程,更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启数字化革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争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前端领域,力图探索并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以进一步提高新时代全要素生产率。
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均陆续出台了国家级别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并且持续在数字经济的细分领域推出各种支持政策。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OECD成员国均制定了国家数字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千禧年之后,就陆续推出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其中以“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为典型代表,较为系统和全面地针对数字经济全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规划纲要。
2020年,在“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指导下,全国数字经济已实现可观成就,其中,软件业务收入8.16万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4万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近100家等。
来源:公开材料
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的内容中,对数字经济进行了详解,为各省份贯彻数字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下面就其提出的主要内容做统一梳理。
一、关键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二是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三是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加强学科的交叉创新;四是发展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
二、数字产业化。主要分为四个领域:一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相关软硬件产业水平;二是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在智慧社会各领域试点示范;三是鼓励企业开放数据,发展大数据服务产业;四是促进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实施“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二是在重点行业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企业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三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增长点;四是发展智慧农业。
四、数字社会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提供智慧便捷的公共服务;二是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推进市政公用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改造;三是推动各类生活场景数字化,打造新型数字生活。
五、数字政府建设。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二是推动政务信息化共建共用;三是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
六、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企业,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二是加强网络安全保护,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建设。
1、川渝地区发展及政策解读
随着国家数字经济布局的推进,各省份纷纷响应,在2019-2021年间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提出了符合各自省份实际情况的数字建设具体目标。
经济发达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几乎都提出到2022年,当地的数字经济占地区GDP比重要达到40%-50%左右。
从川渝两地来看,四川省于2019年8月6日印发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省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企业指明了下一步的投资与发展方向。全文指明了当地数字经济建设目标、当地核心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化治理和相关保障支持。
此外,四川省政府于2021年11月22日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再次明确了发展方向,发力方向和重点任务,着重提出了七个方面,分别是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存储、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网络方面。
其中,四川省较为典型的是德阳市和泸州市。
近年来,德阳市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达1076亿元,占GDP总量的44.8%,数字经济企业总数达2454家。
2021年5月,德阳发布了《德阳市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根据《措施》,德阳市政府将按照最高2000万元的补助标准,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加速发展。除政府补贴外,德阳市政府依托华为、中国电子、优刻得等项目,通过试点示范赋能1000余家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从各方面入手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体现了德阳转型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此外,泸州是四川省获批的首家大数据区域中心。2017年,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在该市正式上线运营,为泸州市“互联网 政务服务”“互联网 各个行业”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重庆市则于2020年6月24日印发了《重庆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方案》《重庆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2021年12月8日印发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提出5个方面建设内容及方案,包括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化能力大幅提升,推动产业数字化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数字化治理效能达到更高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开放水平显著提高。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规划》专门提到了川渝地区的合作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加强两地高校合作,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二是聚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强两地分工协作,打造两地互联的产业体系。三是推动两地公共资源、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2020年开始,两地就已经开始了人工智能、大健康领域的合作,今年5月的“川渝联合实施”重点研发项目又新增了生态环保和现代农业两个领域,旨在集聚川渝优势科技资源,共同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对于两地的企业而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打造与数字经济的倡导方向,无疑为其发展提供了助力,从政策环境到经济环境都更有利于其向阳发展。
2、川渝两地相关政策中的重点产业
四川省在2019年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及核心产业为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5G产业、高清视频产业、电子信息基础产业、数字文创产业。
来源:公开材料
针对四川省内多个核心行业以及多家重点企业,也给出了相关的数字化转型指导。不仅大力支持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下新兴企业的产生,也帮助传统行业企业抓住这一风口,合理利用资源配置,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来源:公开材料
相应的,重庆市相关规划中也给出相关产业分类,指导数字经济市场合理合规发展。
为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四川省建立了多个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分别是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成都芯谷和电子科大科技园。三家园区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各具优势,但均以数字经济产业为牵引,持续发力,带动当地企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高速增长的助推器。
来源:公开材料
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数字经济不是虚拟经济,它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相互促进,通过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和智能化的方式,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服务实体经济,驱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培育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发展新业态,还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紧跟时代趋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帮助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赋能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正如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在《拥抱数字化转型大潮,共同打造数字经济新竞争力》主题演讲中提到:我们的数字化转型程度仍然较浅,大多数仍停留在信息化阶段,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尚未被充分利用。因此,国企数字化转型不仅要热度,更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从基础信息化,到实现全面信息化和关键业务流程可视化,再到具备全局可视化及分析能力的全面系统化,最终通过AI等技术应用,实现业务管理向全面智能化发展,实现智慧生态化。
2020年以来,数字经济更是显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循环受阻。尽管如此,一些行业却实现弯道超车,营业额大幅上升,从全球经济格局的意外转变中受益。电商平台、OTA、流媒体平台、线上办公、线上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游戏软件行业多依托互联网平台,具有数字经济特征,故即便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其提供的便利服务。
过去企业做的是消费者生意,如今则更注重用户生意,节点消费、重复消费、用户消费需求个性化问题成为企业关注重点。为此,需要打造长期消费价值,通过获客效率提升、用户增长、留存持续稳定、流转效率提升,通过私域用户留存、品牌社区打造帮助提升企业长效增长。
在此新消费逻辑下,以往企业的卖方思维被打破,只有做好平台,更好地运用公私域社交资源流通,才能在消费时代的变革中站稳脚跟,扎稳护城河。
而平台搭建与运营的基础恰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属于数字经济中的要素驱动产业,需要产业链内协同共促、相关产业支持,例如平台服务需要加强数字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满足应用需求。
四川省数字经济重点盘点
1、数字产品制造业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市场对第二代/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的需求急剧增长,其中无线通信领域对其需求最为巨大,约占第二代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份额80%以上。
其中,随着移动通讯的需求增长,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先进,第二代半导体的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以GaN/SiC为代表,可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频段尖端电子装备,在民用通信基站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由于无线通信基站、有线电视网络及高频卫星通信和低压电源转换功率器件需求不断加大,第三代半导体的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根据证券时报,近几年我国在第三代半导体布局企业超百家,国内第三代半导体投资热情空前,未来几年内全球SiC和GaN器件市场将保持25%-40%的高增速。Omdia(全球性科技研究机构)测算显示,全球SiC和GaN功率半导体销售收入至2029年底或超50亿美元,未来十年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速。相较于第一、二代半导体,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和国际巨头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要实现芯片行业国产替代,有望在第三代半导体实现弯道超车。
2、数字技术应用业
2021年,中国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为2965亿元,较去年增收178亿元,同比增长6.4%。国内游戏用户规模6.6亿,同比增长0.22%,用户数量渐趋饱和,但总量巨大。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游戏产业也在发挥资源和用户优势,通过技术驱动、产业融合和文化创新等方式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推进中取得长足发展。
随着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游戏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实现了终端、平台、场景、应用等多个层面的跨界合作,游戏产业的自身建设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科学技术升级加速游戏业态变革,产业发展又助益科技创新,使游戏成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的实验场。
与此同时,云游戏打破了行业内的应用边界,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虚拟现实产业正在突破关键技术,推动VR、AR游戏发展的同时促成了元宇宙概念的兴起。“游戏 ”形成的多元融合,延伸了游戏的社会功能,加速游戏产业价值的横向拓展,为其多元赋能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彰显了游戏的多重功能价值。
近几年选秀节目火爆,乘此东风,腾讯的“王者荣耀男团计划”启动。由游戏角色公孙离担任“男团发起人”,阿离作为王者峡谷“舞姬”出道的二次元明星前辈,选定游戏角色李白、韩信、百里守约、诸葛亮、赵云组成了“无限王者团”,并发布了单曲《Wake Me Up》。并在《创造营2019》总决赛的直播现场,通过AR技术以“师兄”的身份现身为参赛者应援。
从产业生态的角度来说,云游戏重新构建了产业生态,产业链各端的利益也将重新分配。在传统游戏模式中,游戏产生的收入主要由硬件商、研发商、发行商以及平台商分享。而在云游戏新生态中,参与的角色新增了云服务供应商和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厂商由于手握底层技术,很可能会从接下来的竞争中夺得强势话语权。
此外,对于发行商来说,由于云游戏即点即玩的特性,游戏的分发方式将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游戏商店中,游戏入口可以放置在多种应用里,比如社交平台、短视频和直播等内容平台之上,还可以与广告做多元结合。同时,这也意味着渠道为王的时代将不复存在,传统游戏平台的生存将受到极大影响,平台商分成减少。
对于游戏研发商来说,云游戏的开发由于只需准备统一的版本,省去了不同平台后端适配的麻烦,且新的版本可以做到统一静默迭代,无需用户手动更新,因此开发和运营成本势必显著降低。同时,由于新兴的分发渠道会对用户进行分流,因此独占内容将成为前期绑定用户的重要手段,优质的内容将获得更多的议价权。
对于产业中涉及的主体,硬件商、研发商、发行商以及平台商和玩家都面临着升级或者变革,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从传统的单个游戏/付费走向平台订阅付费。这种模式下,云游戏市场中的各方利益主体面临变革。
云游戏的发展,从长远来说,不仅会对产业内收入分配产生进一步调节,将更多蛋糕分给提供精致场景、高可玩性的内容,以及真正优质的服务提供商,更有利于游戏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消费用户来说,可以通过云游戏平台接触更多游戏品类,提升游戏体验,丰富社交方式,还减少了高昂的终端硬件开支,是一个具有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3、数字要素驱动业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推动,利用新一代科学技术促进新一轮经济变革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选择。
202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多项与数字经济重点产业相关的“新兴技术”位列其中,包括数字接触追踪、数据信托、远程技术、多技能AI等,这些均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及引领行业变革的原动力。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与社会各业快速融合,促使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目前已形成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在内的“七大” 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指能够像人一样进行感知、认知、决策和执行的人工程序或系统。感知智能,即机器具有“能听会说、能看会认”的能力,主要涉及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多语种语音处理等技术;认知智能,即机器具有“能理解会思考”的能力,包括教育评测、医疗辅助诊断、法庭辅助庭审、智能客服、机器翻译等知识服务。
放眼全球,世界主要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中国已将人工智能列为“新基建”之一,并制定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成为优先发展的“三驾马车”。随着“十四五”规划将人工智能列为前沿科技领域的“最高优先级”。这将推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大数据
大数据产业,是指大数据的产业集群、产业园区,涵盖大数据技术产品研发、工业大数据、行业大数据、大数据产业主体、大数据安全保障、大数据产业服务体系等。
我国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其发展,从2015年起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
来源:公开材料
2015年起,我国大数据产业经历了从完成顶级设计到成为市场化配置关键生产要素在内的多个发展历程。
来源:公开材料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边缘智能等新技术的交汇融合,持续加速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伴随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各地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测到2023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0亿元,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来源:公开材料
从大数据产业的行业应用结构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电信为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互联网、金融、电信这些行业本身信息化水平高,在数字化转型中处于领先地位,率先运用科技赋能助力行业发展。同时,近几年频繁提出打造智慧政府与智慧城市使得政府在大数据的运用上占比上升,从日常监管到便民服务的提供无不需要大数据的助力。
来源:公开材料
结语
当前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处于初始阶段。迎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中的挑战,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还需要新理念、新方法。如何根据企业、产业发展需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弹性地配置全产业链资源,探索出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仍是一个需要艰辛探索的问题。
近几年,四川数字经济的发展一直保持快速上升,某些产业逐步形成规模。2021年四川以省政府一号文件的形式,印发《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
2018年四川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30%。2020年前三季度,四川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不到两年时间,四川数字经济规模增长超过4000亿元,省内数字经济发展开启高速模式。
大体量规模以及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四川数字产业的集聚发展模式。“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在多个产业内,四川引进和培育上下游企业,打造供销一体的全链路环节,支持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构建良性有机循环的产业生态,以新型显示为例,在省内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据四川省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文涛介绍,华为、京东、英特尔、微软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继聚集四川,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应用的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多个行业发展均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比如: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一;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二;大数据应用技术居全国第四;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五;世界一半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全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中心;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专项等。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加紧布局,我国也相继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给出打破“数据壁垒”的“四川方案”,在我国的中西部数字经济领域,四川已成为佼佼者,积累了较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实力。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成都举行的解读《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新闻发布会,四川下一步将创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政企合作,探索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应用,使数据要素资源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我们相信,随着政企合作的进一步推进,随着数字经济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完善,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四川数字经济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当然,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但是随着产业的不断完善,合理运用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辅以宏观层面积极调控,数字经济将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红星资本局研究院出品
2022年10月
参考资料:
[1]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在《拥抱数字化转型大潮,共同打造数字经济新竞争力》主题演讲
[2]东吴证券《屡被提及,数字经济到底是什么》
[3]达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4]《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
[5]大力财经,《游戏行业深度报告,游戏行业产业链结构和市场分析》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杨程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四化”框架带领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发展数字经济,构建以数据价值化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四化”协同发展生态,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四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四者间的关系,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
中国数字经济早期发展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先天优势,网民规模的高速增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崛起提供了天然的优质土壤。2012年以后,网民增速趋于平缓,移动端时代到来,促使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成熟发展期。
总体而言,中国数字经济的主要商业模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从信息传播到电子商务,从网络服务到智能决策,新模式和新企业不断涌现,商业模式重心向用户端倾斜,技术成为行业核心的驱动力,但争夺流量和积累用户规模仍然是商业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数字经济规模持续上涨 对GDP贡献明显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35.8万亿元。与此同时,数字经济在GDP重所占的比重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14.2%提升至2019年的36.2%。
数字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在不断增长。2014-2019年期间,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50%以上,其中2019年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7%,数字经济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均高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产业数字化是核心
根据中国信通院于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我国从2005年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二分天下,到2019年主要以产业数字化为主。2019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7.1万亿元,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28.8万亿元。
数字产业化以软件为核 产业数字化在服务业爆发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我国数字产业化的结构从2012年的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到2019年以软件产业为主。2019年我国软件产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上升至55%左右,电信业占数字产业化的比重则下降至28%左右。
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中服务业、工业、农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37.8%、19.5%和8.2%。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加速推进政府治理从低效到高效、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准、从程序化反馈到快速灵活反应转变,新型智慧城市已经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发展阶段。
数字经济的经济带效应明显
2020年12月2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报告根据区域的数字创新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数字产业、数字融合应用、数字经济需求和数字政策环境等六大方面进行评估。从省份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五分别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
从城市的角度来看,2019年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五位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天津、成都、重庆、宁波、武汉、福州、西安、厦门、青岛。
从地域分布来看,数字经济竞争力较高的城市仍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11个东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位,有1个中部地区城市武汉,有成都、重庆、西安3个西部城市从省市分布来看,广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均有两个城市上榜。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区域聚集特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这一方面是由于三地经济基础优势显著,可以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保障;另一方面三地扎实的产业基础,也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整体来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仍未打破“胡焕庸线”。根据赛迪智库于2020年9月发布的《2020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白皮书》,相较2019年,2020年共有8个省份的数字经济指数排名有所上升,其中陕西、广西、云南、甘肃、内蒙古、新疆6省(区)均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西部地区正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努力在新的赛道实现突破。
数字技术具有跨越地理特征的优势,未来,随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普及,数字经济将会进一步突破地理条件限制,逐渐改变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方式,为缩小东西部差距注入新动能。
十四五近百万亿规模
根据2020年11月初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十四五”规划强调了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无疑成为投资者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挖掘的富矿。2020-2026年,中国数字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5%左右。到2026年,数字经济规模有望突破95万亿元。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华为中国数字峰会2022系列巡展启程:实干推进数字化大潮
2022年,国务院印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规划了“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蓝图。 预计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蓝图既已绘就,奋进正当其时,新的时代正在发出它的呼声:以扎实践行与技术见智的实干,加速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共拓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字化转型成果
要以实践做检验
时代巨变孕育英雄辈出。在政策向好与行业自身革新需求的合力驱动下,产业数字化升级与行业数字化转型变档提速,驱动着数字技术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不断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其中,数字产业化正在为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而产业数字化也已成为企业降本增效、创造实际业务价值、实现智能升级的重要抓手,为企业驶入新发展阶段打开了新的局面。
近年来,在区域加速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中,企业先后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稳中求进已经成为当前转型升级的重要基因。这就要求各行各业将数字化转型的发力锚点从“有没有”、“快不快”转向“好不好”。在解决了“要不要转”的问题后,回答好“如何转”、共享看得见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已是不少企业迈向数字化进程当前必须解开的燃眉之急。
深入各行各业我们看到,秉承实践出真知的朴素价值观,一个个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实践竞相涌现。
在智能矿山领域 ,华为通过深入矿山核心生产场景,将5G、云、AI等数字技术融入其中,实现了矿山在采、掘、机、运、通等核心业务场景的创新,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更保障了矿上人员的安全。让曾经下井挖煤的矿工,摇身一变也能穿着西装打起领带,坐在空调房里就能挖好煤,这正是数字化转型为行业带来的巨大价值。
在智慧传媒领域 ,华为携手客户与合作伙伴,聚焦传媒行业核心场景痛点,联合打造了影视工业云平台,对“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采、编、播、存、传全流程进行优化,使制作周期缩短30%,制作成本降低20%。
在智慧水务领域 ,华为凭借无人船解决方案,以“船”替“人”,在朝阳区坝河乡东苇路西侧一段650米的坝河上实现高清视频实时回传,移动水质自动监测。650米河道巡检仅需7-8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近10倍。
而更多场景化创新与价值创造,同样正在政府、金融、交通、电力、医疗、教育、油气等各个行业不断涌现。回答好“如何转”的提问,要以实践作为检验,让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成果在各行各业内共见、共享。
数字化转型
要脚踏实地深入区县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进一步深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将数字技术深入运用到各行业的生产决策系统之中,去理解关键业务场景转型需求,将两者进行高效融合,才能疏通各个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关键堵点。
这些数字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标杆性案例,之所以能称之为标杆,是因为他们用实践证明了数字化转型的巨大价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参考价值,部分转型经验可以直接复用。当数字转型逐渐步入深水区,仅依靠标杆案例远远不够,将标杆案例在转型过程中的经验提炼、推广,把数字化转型中的“样板间”变成“商品房”,才能带动我国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升级。而这除了需要大型企业做好标杆性引领之外,更需要依赖于广阔的中小企业投入其间,共同奔涌起数字化的转型浪潮。
据我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数字化的主战场正在从大型企业聚集的头部市场,加速转向由中小企业共同组成的地市与区县市场。
集中于地市、区县的中小企业,过去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更依赖于传统渠道关系,而在数字化需求不断增长和变化的今天,还像过去一样靠购买基础设备应对转型大潮,显然已是行不通的。中小企业市场需要看到这些标杆案例的价值,为其自身的转型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更需要将明星产品与数字化解决方案因时、因地、因势地有机结合,与自身发展实际相匹配,打造出更适合其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工具与创新路径。
这就需要数字化转型方案提供商能深入基层,下沉区县,脚踏实地才能真正抓住商业新机。
共创行业新价值
要以实干做推动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依然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规模达到39.2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同比提升2.4%,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共同推进我国各个区域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丰富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更是证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未来方向。而在新形势下逐渐兴起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也将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数字经济发展拓宽道路。
2022年,以“践实见智 数赢未来”为主题,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将在全国25个省份与60 地市举办华为中国数字峰会系列巡展。 在这里,华为将聚合每一位客户与伙伴,以深耕行业的践实,与数字技术的见智,助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同时,聚焦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不同需求,与客户和伙伴共同探讨践实成事的价值路径,并将聚势商业市场,以“5极”产品与“小而美”解决方案,降低数字化门槛、提升伙伴能力,共赴商业成功。
接下来,华为将走过锦州、拉萨、乌鲁木齐、昆明、天津、重庆、成都、海口、济南、北京、上海、石家庄等地,携手2022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2022世界经济大会、2022河北数字经济博览会等大会。立足各个区域数字化转型实践和实干,聚焦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际业务价值,集中展示云、大数据、物联网、AI等数字技术创新,面向商业市场推出丰富的明星产品分享,赋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以全新盛宴共赢发展新局,在实践中洞见经济发展的韧性之实;以“一城一智”,培育城市自适应能力,推进数据的深化应用,落地于实际场景中,夯实城市数字底座,营造城市治理之实;打造一批智慧文旅、智慧场馆、智慧菜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项目,将数字化服务融入医疗、教育、文化、就业、养老等民生议题,以数字技术守护和提升全民生活“幸福感”。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依托华为中国数字峰会2022的契机,华为将持续践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解决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真正痛点和问题,形成更广泛的示范效应,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大势;面向客户,华为与伙伴会充分发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累和优势,成立各个军团形成合力,在数字化转型的势头下,推动更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落地,在数字经济时代与伙伴、客户共赴商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