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客围棋APP 记录你的围棋人生】
学习围棋的人,最终恐怕都要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棋力。无疑,影响棋力的核心能力便是我们常说的计算力。而对于如何提高计算力,却说法各异。有人主张多做死活题,有人主张多实战,还有人主张背诵基本棋型等。在讨论这几种说法之前,我们应当先弄清楚一个问题:围棋计算力的本质是什么。
也许有人会说,计算力无非就是一步一步“树形化”的推演能力。这种说法不能算是错误,但起码没有揭示出计算力的本质。在深入阐述前,请大家先来思考一个现象。众所周知,现代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人工智能对弈程序已经达到了大师级的水准,但在围棋领域,人工智能程序却一度连业余水平的棋手都无法战胜(AlphaGo未出世之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热爱围棋的人一定会骄傲的说,那是因为围棋的变化实在是太复杂了,计算机难以穷尽。是的,围棋变化的复杂度的确是相当高,但同样是面对如此复杂的围棋,人脑为什么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都可以轻松战胜以运算速度快而着称的计算机呢?
其实,人脑的优势在于判断和选择,而不在于速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8×6等于多少?计算机会将其转化为二进制数,然后按位进行运算。为了方便理解,在这里大家可以认为计算机是将6个8逐个加起来最后得出48这个结果(实际过程比这个要复杂得多)。而由于我们人类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律,小学生便可利用乘法口诀轻松得出结果。但因为运算量很小,计算机的方法虽然“笨”,却依然能比我们人脑算得要快。不过,当运算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计算机“笨方法”的弱点就开始暴露出来,而我们人脑的“方法选择”的优势便会凸现出来。面对围棋天文数字级的变化,如果我们也用“笨方法”去逐个穷其变化,别说是战胜电脑,脑子不爆炸就不错了。
因此,我们人去下围棋之所以与计算机不同,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将不可能的着法分支排除在外,每一步都在进行着对“不可能”的排除,最后逼近正确的道路。毕竟错误的道路千千万,而正确、合理的道路只有若干条,在对杀、死活问题上,可能至有一条。而一般计算机却没有这样事先判断的本事,它的判断属于“事后诸葛亮”,必须在穷尽所有可能的变化之后,才能得出最合理的下法。而这,就是我们人脑与电脑不同的本质原因——我们摒弃了无意义的思考。而这种建立在判断、比较和筛选能力基础上的逐步推演,才是围棋计算力的核心内容。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们人脑何以拥有这种事先判断的能力呢?
我们人类在认知事物的过程时,一向是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从复杂到简单,进而总结出基本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性东西,我们称之为本质。而学习的过程正好相反,把前人总结的基本规律学到手,然后训练自己将这些基本规律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这种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就是我们人脑的思维方式和规律。
学过硬笔书法的朋友都明白这个道理,临摹字帖时,只要把几千个常用字练好了,就足以应付所有汉字的书写。1994年版的《中华字海》收录了85568个汉字,如果我们逐字去练,就算有这样的字帖,也会把人累死,至少这是非常低效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没有发挥我们人脑独特的优势,而是一种类似计算机的穷举法。先扎实地学好笔画,然后学写常用字,待熟练到一定程度后,面对从未见过的汉字,我们也能将其漂亮的书写出来,正才是正道。
语言大师林语堂先生曾说:“学习英语的唯一正轨,不出仿效与热诵,仿效即整句地仿效,热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须脱口而出而后已。”仿效强调了正确性,而“脱口而出”则强调了熟练程度。林老的“正轨”再一次道出了人类认知和学习的基本规律,这是无法违背的东西。正确的记忆是任何学习的基础,而极为熟练则是应用的基础。因此,好多英语水平出类拔萃的人,都不是那种别人眼中的神童、天才,他们只是在一次次“正确的重复”中走向成功的。
再举一个学习武术的例子。套路训练是武术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很多大师一辈子都在不断地练习套路。因为这些技术动作都是前辈们在武术实战中所总结出来的精华,被证明在实战中是高效实用的。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这样的技术动作,就是期望将这些正确的运动规律练到身上,达到“不思而得”的熟练程度,正所谓“拳到无心方是奇”,只有这样,才能腾出大脑,在实战中去感悟更深层次的东西,进而迈向更高的境界。
我想大家对这样一个现象都有所共识:围棋水平高的人,并不代表他比别人聪明,更不代表他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出色。说白了,它只是一个游戏,水平有多高,智力并不是主要因素,而最重要的是对其一般性的规律掌握的有多深刻,手法操作得有多熟练。深刻和熟练后,方可谈得上灵活应用。当然,对于围棋可以陶冶情操,磨练意志,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那就另当别论了,那不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
正如英语中的常见句型和武术中的经典招式一样,围棋这门技艺同样需要学习各种常型,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方可提高棋力。所谓的计算力不是凭空存在的,必须有一个载体、有一个提托,而这个载体就是棋型。没有具体棋型,计算力便是虚无且没有意义的。围棋前辈们对棋型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科学规律,这才使得我们初学者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围棋时有路可走,不至于一片茫然。而这些规律就蕴含在死活、手筋、定式、对杀等一系列的技术总结中。
可以说,做死活题是提高围棋计算力的重要方法,而提高死活水平的基础方法就是背诵死活常型。说到这里,一定有朋友会说,死记硬背最要不得了,我没有去背诵死活常型,只是大量地做题,效果很好。估计也有人会说,我背诵了好多的死活常型,可是棋力并没有什么长进。对于第一种情况,我想说的是,那是一种错觉,正如我们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感觉不到自己的呼吸一样,当你大量做死活题的时候,大脑就已经开始了归纳总结的工作,将出现频率高的棋型和变化在不知不觉间存储了起来,因为有了这样的记忆基础,你的棋力才得以提高。但由于这种学习的针对性不强,棋型比较分散,分类不系统,因此需要大量做题,才能够重复刺激大脑,进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记忆。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归纳总结能力较差的人或儿童,对于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有些人虽然背诵了很多的系统归纳的常型,棋力为何不见增长呢?这里取决于背诵的质量。在背诵常型的时候,务必做到正确和熟练,如果做不到这两点,那就叫做“死记硬背”,对提高棋力不会有多大的帮助的。不能正确和熟练的驾驭常型(不只是死活常型),下棋时,你将永远在基础工作上打转,更别说看清复杂的棋型变化了,而这就是计算力不足的本质原因!
专业棋手们从小就开始训练,他们在单纯的思考速度上并不比我们常人快,因为人脑的“硬件性能”是难以改变的,但由于他们在围棋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无论在棋型的接触量上还是熟练度上,都比我们业余的要高出太多。当他们对这些棋型做到不思而得的时候,便可以神游于更高层次的大局观之中。而业余棋友如果始终陷于对在围棋常型的变化中难以脱身,又谈何增长棋力呢?没有这一层扎实的基础作保障,高楼大厦终难问津。
因此,我建议想要在本质上提高棋力的业余棋友,找几本优秀围棋教练编写的好教材,静心去体会、去演练每一课所讲解的棋型变化。只做到明白是远远不够的,要争取做到正确和熟练,切不可一带而过,那样不仅是对教练们苦心编写的教程的一种浪费,也是对自己时间的一种浪费,是绝不可取的!教练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棋型是具有相当价值的,我们应当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切不可自以为是。
最后,请大家读一遍王元八段谈及如何提高棋力的一段话,再结合上述内容,相信有心的棋友会受到启发:“一是尽可能多掌握基础知识,有些最好能背下来。像基本定式、基本死活、基本官子,像逢压必扳、逢尖必长和立二拆三三拆四等行棋格言,你要是都知道,就等于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自然提高了一个层次。孩子们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这不仅是因为他们记性好,还在于他们愿意听并且相信老师的话,不像有些成年人始终抱着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放。现在很多孩子棋很厉害,成年人在比赛时输给他们已是家常便饭,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孩子记忆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他们在诸多已熟知的环节落子如飞,因而能把有限的赛时用于中盘的复杂战斗。如果你每步棋都要从头算起,到了关键时刻却没时间去细算,一旦下错,便会满盘皆输。”
文章来源:围棋吧(2014-03-31),发帖楼主taijiman
原文标题:何谓“围棋计算力”
柯洁微博直播教围棋入门,为何他认为围棋最重要的存在是计算力和棋感?
无他,但手熟尔,肯定是他运用这个方法获得成功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能有很多小伙伴不知道一个专业的骑手也有可能面临工资拖欠的情况,当时柯洁为了能够吃上饭,为了能够赚钱,他当时还转行去参加过斗地主比赛。
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疑问,但是答案却非常的简单,因为柯洁的家庭比较穷,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是非常艰辛才送他去学习围棋的,所以他很想能够快一点买房子,如果拿一个世界冠军,他将得到90万的奖金,拿四个世界冠军也不过才360万,那离北京的房价还是遥不可及。 要知道以当时中国的围棋水平,一个棋手一年能拿一个世界冠军都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
那个时候他连饭都可能没有办法吃起,所以他决定转行去参加了斗地主比赛,但是没想到他却一举夺得了冠军,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就拿到那么好的名次,其中离不开的就是他在围棋上面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计算力和棋感。这个世界是融会贯通的,每一个行业都有它潜在的规律,万物发展都有一个顺应的过程,而柯洁正是找到了斗地主和围棋之间的相似点和共同点运用了这个规律才能在一个新的行业里面拿下冠军。
柯洁在直播的时候也很诚实,他说如果当时没有人工智能的出现,如果当时他赢了人工智能,他可能还有更多的想法想要告诉大家,可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以后他改变了很多自己的曾经所坚定的想法,他会不断努力,在不断改变中进步。
下围棋的核心本领 围棋计算
首先, 笔者世界观中围棋的“计算”,和数学中的“计算”概念大相径庭。 大多数人仅因用字一样便将二者混为一谈,笔者认为是欠妥的。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中的举步维艰,恐怕有相当大的原因就是目前专注于此的科学家们都将围棋中的计算和IT领域中的计算混为一谈了。其实,围棋中的计算是一个包含广阔的概念,笔者对其所下的操作性定义及其组成成分如下:
围棋中的计算,是指:棋手以过往围棋经验为基础,根据自身对当前局面的综合判断,制定并选择最有可能使自己获取棋局胜利的行棋方案 。
广义的计算力被细分为以下四种计算过程: 直线计算、判断计算、平行计算、决策计算。 从概念的名字就可看出,前两项计算为纵向计算,而后两项计算则为明显的横向计算。这也直接体现出笔者的计算观—— 计算的广度和深度 同样重要。从接下来,请与笔者一同细探此间虚实。
(一) 直线计算
所谓直线计算,是 指棋手依靠自身的围棋经验,将未知棋型模式转化为已知棋型模式的过程 。
直线计算,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狭义的计算过程。棋手通过对比自身的过往围棋经验,使用从这些经验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基本优劣判断模型,将新遇到的未知问题转化成以前遇到过的已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的因素有二:其一为原始模型,其二为转化规律。这听起来似乎颇为复杂,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入门第一天的棋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尝试,得出“独眼死,两眼活”的结论;入门第二天的棋手通过同样的过程,发现“直三一点变一眼”,而得出“直三也是死型”的结论,而在经过一定的重复练习后,“直三”这个棋型与“一眼”一样,从此成为这位棋手进行直线计算的原始模型;经过完全一致的内化过程,“刀把五”“大猪嘴”“金柜角”等难易不一的死活结论,一个个都变成辅助棋手进行更高难度直线计算的原始模板,棋手通过越来越多的已知模板,就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之前从未见过的新棋型;不光是原始模板的不断积累,优化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棋手从“直三”棋型尝试三次得到正确结论,到发现“直三”棋型“两边同形走中央”,再到更为高级的“缩小眼位”“先紧外气后紧公气”“有眼杀瞎”等同类型棋型的通用规律,就可以大幅加快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过程。掌握更多的基本模型予以辅助,并了解更科学的转化规律以缩短计算时间,棋手的直线计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几乎每一位棋手都做过的“死活题”,就是训练棋手直线计算能力的最重要手段。初学者所面对的死活题无非分为两类,而它们都是一些不需要转化,但需要内化成为以后计算过程中的模板的最基础死活判断:门吃、双吃、征吃、抱吃等吃子方法,以及直三、弯三、方四、丁四、弯四、刀把五、梅花五、梅花六、板六等基本眼型。接下来,通过“打吃后出现双吃”“引征后逃出征子”“两扳后点杀直三”等进阶练习,棋手在更多的复杂棋型和死活结论间建立条件反射,并逐渐学会更多高效的转化手段。最终,职业高手在面对复杂难解的局面战斗时,就可以利用这些经验规律,逐步将复杂的棋型一步步简化,并最终得到可以直接得出死活结论的简单棋型。
天赋对直线计算的形成十分重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巨大的脑容量、工作记忆环路通道、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个体属性都会直接决定直线计算的速度和深度,而这些能力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流体智力”。科学的聚合交叉研究发现,正常人类的流体智力会在12岁到20岁年龄段得到飞速增长,而在25岁左右达到顶峰;考虑到个体发展的差异,将20~30岁作为棋手的巅峰期应属情理之中。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后豹一代棋手的大包大揽已成趋势,但细究每一位棋手的崛起就会发现,他们几乎都是从接近20岁时开始爆发的,这也从侧面证实了流体智力对于棋手直线计算的不可或缺。当然,80后猛男古力近日怒斩90后头羊豪取世界大赛桂冠,充分说明直线计算仅仅是衡量一位棋手综合棋力的一个方面而已,哪怕没有了精准无误的直线计算,棋手同样可以依靠其他方面的计算能力棋界称雄。
当然,仅有天赋,是绝不可能使一位棋手的直线计算能力一步登天的,大量的相关训练必不可少。大量的套路识记、严格的死活训练、有针对性的中后盘训练和繁冗的官子常型练习都会直接决定棋手直线计算能力的高低,换个角度看,这些训练一定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最大化棋手本人流体智力的开发。长期高频的直线计算练习无疑会提高棋手在记忆广度、模板联结、图形归纳等方面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讲,“下围棋使人变聪明”这个明显使用了循环论证手法的伪命题,其实也终于有了一定的合理之处了。
天赋影响直线计算,并不意味着与笔者一样的绝大多数普通棋迷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直线计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因而也是整个计算过程中相对最简单的部分。笔者认为,经过比较科学和系统的相关训练后,一个智力正常的普通人在直线计算中都可以至少获得和围棋业余高手相近的表现。近年来全靠死记硬背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达到业余3,4段的围棋水平,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出:仅依靠扎实的直线计算能力,一个棋手就可以拥有至少业余4段以上的实力。因此,笔者想再次郑重地对那些目前水平尚属初级但有着强烈涨棋欲望的棋友说:请千万不要被那些玄而又玄的宣传标语蒙蔽了双眼,我们下的围棋其实很简单。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道死活,你就一定可以变成业余高手。每天10题每题3分钟,坚持一个月后,你一定会发现我所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