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越来越坏「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变坏主要原因有4点第一点尤为重要」

亲爱的宝贝

亲爱的宝贝

我知道你是如此完美

亲爱的宝贝

亲爱的宝贝

这世界不如想象明媚

难免遇见挫折

不要失去道德

要懂得选择

要远离凶恶

我在这让我为你唱歌

........

华晨宇的这首《写给未来的孩子》,其实每一个爸爸妈妈都希望,我们有一个特别棒的孩子,希望每个孩子都是天真,快乐,自信,活泼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在他身上,但是,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随着他们的长大,会发现为什么这个孩子跟我们想像的不一样,为什么我们这么爱他,反倒得不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呢?其实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做父母的问题,分享翁老师讲的孩子变坏的四个原因,一起学习。

一,夫妻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夫妻关系好,就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这里面有几种夫妻关系:

第一种:夫妻关系和谐,恩爱。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性格会开朗、健康,不容易发怒,脾气比较好,孩子长大了之后,对婚姻也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和向往,也会有键康的婚姻观、育儿观。

第二种:如果夫妻关系一般,甚至有一点冷淡,那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

孩子会变得自私、任性,因为有时爸爸妈妈不说话了,孩子就成为一个桥梁,通过孩子传达对方的意思,慢慢的双方对自己的伴侣不好的话,就把爱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孩子就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爸爸妈妈总在孩子面前说另一半的坏话,在这样的关系下,孩子被过多的牵涉到大人的复杂关系当中,他的性格会变得自私,任性。

第三种:妈妈很强势,爸爸很弱的,会怎么样呢?

那么可以猜得到,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当中,如果家里是男孩,那么男孩一定变得软弱,自卑,胆小的,因为他看到的是妈妈一直高高在上,爸爸唯命是从,总是听妈妈的,所以在这样的结果当中,男孩会怎么样呢?

在以后他会很难找到自己心目中的伴侣,就算结婚后也不会幸福,他一般就是听妻子的比较多,或者将来在女上司面前,也是唯唯诺诺的,就因为家庭这种原因导致的。

如果是女孩呢,同样,她在婚姻阶段,到工作阶段,她也会把这种表现出来。变得比较强悍,比较强势。如果遇到一个比较大男子主义的,或者性格比较独立男孩子的话,他们一定会经常吵架,关系肯定是不和谐的,因为在他们的面前,对于女孩来说,她觉得自己就应该是压住对方,让对方听我的话,这样的关系本身就是不和谐的婚姻关系,以后婚姻也不会幸福,而这些往往都是源自于原生家庭。

那么反过来,妈妈弱势,爸爸强势,那么男孩子就会变成大男人主义,女孩子,她就变的唯唯诺诺,在家里没有地位,不敢于去表现。

第四种:爸爸妈妈离异的。

孩子自然就会没有安全感,以后的婚姻肯定也是不幸福的,会处于极度不安恐惧当中,而且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都难以平复,因为他看到了爸爸妈妈的离婚,如果再加上妈妈或者爸爸在抚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表现出来的是对生活的不满,对感情的抱怨,对这种爱情的失望等等。就更导致了孩子将来对婚姻的恐惧、冷漠,不愿意结婚,这些都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第五种:爸爸妈妈打架

爸爸妈妈喜欢打架,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也是喜欢暴力的,只要稍微有一点觉得难受,他就开始起冲突。像他的爸爸妈妈一样,大吼大叫。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关系的不好,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了一些不利于人格的成长。

所以父母如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太大了,当有了孩子,就不只是夫妻两个之间的事了,要考虑到孩子。其实真正的夫妻不是说想要去征服谁,谁服谁,而是要学会谁迁就谁。两个人的关系可以是不好,两个人的观念可以是不同,但是如果真正的走在一起,有时候不要去问谁对谁错,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感情的地方。

二,父母的自身素质

父母的自身素质就是孩子良好的榜样

孩子的成长取决于教育,也取决于环境,最重要的环境就是家庭环境,所以,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讲,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好的行为就对孩子有好的影响,不好的行为就让孩子变坏,比如有的妈妈带着孩子去上街,看到一个乞丐,然后这个乞丐伸手向他们要钱,妈妈掏出一些零钱给了乞丐,对孩子并没有刻意地去教导,要对乞丐保持同情心等,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反之父母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来坏的影响。

孩子怎么看到的就会怎么去做,因为孩子年龄小还不具备比较强的是非观念,他们会无意识的去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父母的自身素质就是孩子良好的榜样。

曾经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的妻子告别,和平常一样哼着小曲向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总是觉得后面有人在跟着他。回头一看,竟是自己年幼的儿子。

儿子顺着父亲的脚印走了过来,兴奋地喊道:“爸爸,你看,这雪多厚呀,我正在踩你的脚印呢!”

儿子的话令他心头一震,他想:“如果我去酒馆,儿子顺着我的脚印走,也会找到酒馆的。”

于是父亲改变了路线走向镇子尽头的图书馆。

从那以后,这位父亲改掉了饮酒的习惯,再也没有去过酒馆了。

人生之初,父母无疑是孩子的领路人,每一个孩子都是学着父母的言行,跟着他们的脚印长大的。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应该多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先前曾有的不良习惯。否则,那些不良习惯,是很可能“遗传”到孩子的身上的。

所以这种环境,是父母营造出来的环境,这种环境取决于父母的自身素质,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刻意把孩子教成这样,是因为孩子看到了,所以他们就去做。

三,家庭教育的不当

环境和教育同等重要,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当孩子生活在批评当中,他学会了谴责别人,

当孩子生活在敌意当中,他学会了斗争,

当孩子生活在恐惧当中,他学会了焦虑,

当孩子生活在怜悯当中,他学会了自责,

当孩子生活在讽刺当中,他的内心就充满了自卑,

当孩子生活在妒忌当中,他学会了嫉妒,

当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学会了负罪感,

当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当孩子生活在忍耐当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当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当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关爱,

当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应该教育给孩子什么,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四,交友不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结交什么样的人,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圈子法则,在这样一个圈子里,人会慢慢的被同化,慢慢地成为一样的人。

如果你的孩子和学霸在一起就会成为学霸,和学渣在一起,迟早就会变成学渣。跟活泼的人在一起,就会变得活泼,父母要关注孩子跟什么人交往,良好的家教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一个人想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圈子,结交什么样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在于想办法进去这个圈子,而是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比如你想结交运动员,你就要自己多运动,喜欢运动,想结交正能量的人,那么首先自己就要先成为正能量的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所以教育孩子也一样,当孩子塑造了良好的价值观以后,在身边自然会吸引一群同样价值观相互影响的人,如果要想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身边的朋友。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教育孩子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越来越坏「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变坏主要原因有4点第一点尤为重要」

娃越大越“幼稚”,家长如何经历幼儿行为退化期呢?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长大之后,父母都会自然而然轻松不少,尤其是在经历了最难带的两岁之后。以往,家长都觉得迈过了这个坎儿一切都好说,但有的家长却发现孩子越长大变得越“幼稚”,并没有变得很好带。

不少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反而更加黏人了,小时候见谁都让抱,现在却突然怕生了,还有的家长说自家孩子3岁了居然开始尿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做呢?

案例:家有二宝,老大变得“幼稚”起来

佳欣今年喜得二宝,也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儿,家有两个小棉袄,亲戚朋友都很羡慕。在没生二宝之前,佳欣很早就和大女儿沟通过关于要二胎的问题,孩子也很支持,考虑到老大已经4岁了,方方面面都差不多能自理了,小两口这才要的二胎。


可是等到娃出生后一段时间,宝妈却发现老大仿佛也变成了小娃娃,做事有“倒退”的现象。早就已经能自己吃饭了,现在却动不动就让爸爸喂饭,还说手疼,总是找理由;以前跑起来都追不上的她,现在一有机会就让爸妈抱着,说什么也不下来,变得很黏人。

原本还指望老大能帮着照顾下老二,这下好了,佳欣感觉在同时带两个小宝宝,身心俱疲。其实这种现象在二宝家庭发生的较多,这是老大进入了“行为倒退期”了。

什么是“行为倒退期”?


世界著名儿科医生,哈佛大学名誉教授T·贝里·布雷泽尔顿提出:当孩子在某一发展领域里突然发生飞跃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发生倒退。


但是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种倒退是暂时的,有的是一两个月,有的长达半年,因人而异。这其实在孩子中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处于行为倒退期的娃,会有如下表现:

1、 在行为上,之前早已掌握的生活技能,此刻瞬间化为乌有,又开始依赖大人来解决问题,否则就哭闹不止。比如喂饭、擦屁股、穿衣服等等。表现得有些黏人,似乎又回到了“小宝宝”的状态。

2、 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年龄很大了突然尿床,而且接连多日都是如此。

3、 在人际相处上变得怕生,畏缩,或者恰恰相反,突然出现“暴力倾向”,以前都懂得分享的孩子,此刻却变得霸道起来,不但不允许自己的玩具被分享,还会抢其他孩子的玩具,让家长感到头疼。

4、 在运动上也是如此,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莫名其妙地摔倒,身上因此而受伤,可奇怪的是孩子明明在很早之前就学会了走路。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来了,是宝宝“装出来”的行为,因而对孩子大家斥责,结果发现娃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反而变本加厉了。不是孩子叛逆了,而是他的行为倒退了。而这种倒退,恰恰说明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了进步。

孩子在退步?因为有“进”才有“退”


正如儿科医生解释的那样,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是因为他已经掌握的技能要让步给新的技能,新技能的掌握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矛盾和倒退,家长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说明一下,这套“进退”理论是适用于生理上的原因的。比如孩子爱啃手了,口水不断,这其实是他在萌牙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必为此打孩子的手,而是找到原因后,通过买磨牙棒或牙胶来缓解宝宝的不适。

再比如,年幼的孩子比较随和,谁都跟,这是他们还处于“脸盲”的阶段,等到长大了他们能分出熟人和陌生人的时候,就会提高警惕,自觉地远离他们认为“可能有伤害”的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孩子心理上、视觉上发展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运动上就更加有趣了,小宝宝的时候无论是精细动作还是大动作发展,都有赖于肌肉力量的加强。孩子会很努力地在学习爬行、抓握、翻身等等。等到孩子将这些全部学会以后,他开始更加注重协调这些肌肉力量了,尝试向“平衡”看齐。

但是初期的用力可能会分布不均,所以就会出现运动上的一些倒退,比如摔跟头、崴脚等现象。等到孩子的加强和平衡力量都完善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心理上的,这种状况在多子女家庭中较为常见。因为有了二宝的存在,老大感觉不受重视,他迫切地想得到父母的关爱,因而会呈现出一些“倒退”的现象来求得关注。在这方面父母一定要多做功课,即使发现了儿女的小心思也不要戳破,而是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们。

如何让孩子的好习惯“失而复得”?

虽然大部分幼儿的行为倒退都会再自然地追回来,但是父母适时的帮助和引导还是很有必要的。这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行为倒退期”,重建自信,并能更快地掌握新的生活技能,迅速成长。

那么,家长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的好习惯、好行为“失而复得”呢?


1、 接受这个事实

认识到了孩子有“行为倒退期”后,家长就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不要因此斥责孩子“叛逆”或者“幼稚”,事实上孩子自己也不太明白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随意给孩子乱贴标签,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要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接受孩子的退步行为。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即不管孩子什么样,父母都是爱他的,会永远做他坚强的后盾,不能因为孩子变坏就被“抛弃”了,这些都要让孩子能够直观地感受到。

2、 避免对孩子进行比较

首先要避免将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因为家长常犯的错误就是以己之短,比较别人所长。由于每个孩子的倒退期是不一样的,这样比较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锐气。

其次,不要将大孩子和自己家里的小孩子比较,优点、缺点都不要比。家长常说的就是“你某某地方,还不如你1岁的弟弟”,这样会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对立,对培养兄弟姐妹的感情并不好。


3、 帮助孩子掌握新的技能

对于生理上的退步,以前的努力和成果就白费了吗?当然不是,而是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家长要鼓励孩子从退步的挫败感中走出来,帮助他们迅速掌握新的技能。

比如以往孩子在搭积木时只一味堆高,搭建起来会很快。现在因对结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能会因为不知道怎样摆出一个房子而动作缓慢,有的还会发脾气,家长要耐心一些,引导他们进行比对、摆放等,最终达到孩子的目标。

4、 让大孩子来帮助你

对于二胎家庭,父母应该尝试让大孩子来帮助你。首先要保证每天两个孩子共处的时间,最少也不能低于15分钟,这段休闲时间可以一起听故事,或者做游戏都可以。然后号召大孩子来帮助父母照顾小宝宝,比如拿纸尿裤,或者喂奶。

当老大对老二的生活有了参与度之后,会感到自己对这个家庭仍有“掌控感”,那种争宠的行为倒退就会自行消失。但是这是一个过程,如果大孩子不愿意,家长也不能勉强。

掌握了以上这些,希望你的宝宝能早日从“恶魔宝宝”再切换回“天使宝宝”吧,加油!

为什么现在的小孩越来越坏「为什么你的孩子会变坏主要原因有4点第一点尤为重要」

儿子不听话.让我体会了从未有过的痛.

从这位家长的求助提问中,我们看到一个非常负责任的家长的影子,也看到一个令孩子说“烦,烦,烦死了”的家长,原谅我们这么评价你。为什么你们的一片良苦用心不能得到优良的回报,当真你的孩子是不懂事的吗?不,其实,是你的所谓教育、管教,害了她,让她走上今天这一步。给你这篇文章《家长的十个坏习惯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希望你读了这篇文章不再困惑。
记住:孩子要管,但张弛有度。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有一个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她老爸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上文讲到的那位爸爸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我们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相信孩子,赞美孩子、激励孩子,给她(或他)前进的动力,这才是最好的父母!

上一篇: 女销售原来靠这样卖房(楼盘置业顾问提成大概多少)
下一篇: 中国人为什么内敛含蓄大概从开国皇帝三辞不就勉为其难登基开始